不会的美篇

不会

<p class="ql-block">凌云行思</p><p class="ql-block">◎石一宁</p><p class="ql-block">仲秋九月的凌云,乍阴乍晴,乍风乍雨。</p><p class="ql-block">来到广场时,正下着雨。访客都打着雨伞。绵绵雨中,只见广场上高耸着一尊铜制的孙中山立像。再前行十来米,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砖木瓦结构建筑,正中拱门上白底衬书的“中山纪念堂”五个黑色大字,碑体,劲遒、凝重。</p><p class="ql-block">凌云为汉、壮、瑶等民族聚居地,多半人口为少数民族。揆诸孙中山之生平,生前并未踏足凌云,何以在凌云得享此隆祀?</p><p class="ql-block">在纪念堂内瞻仰,听东道主介绍,得知此为凌云先贤王彭年先生之倡设。王彭年,壮族,早年入学广西政法学堂,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凌云县第一届议事会长、广西临时议会第一届议员、广州护法军政府内政部次长等职。1925年,任凌云县长。而这一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行辕,终年59岁。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在给家人留下的遗嘱中,孙中山说:“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孙中山伟大革命先行者的历史地位。孙中山逝世后,民国政府号召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山纪念堂。王彭年追慕伟人,起而响应并发动县人捐助。1938年,凌云中山纪念堂在原广西泗城府土司衙署后花园破土而立,成为广西第二、百色唯一的一座地标性建筑。“中山纪念堂”五个字为王彭年所写。</p><p class="ql-block">“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展厅正面墙上的孙中山彩色画像和画像两边的这副名联,展厅四面近百幅孙中山在各个时期的照片,令我遐思凝想。我想到广西也是全国的第一座中山纪念堂——梧州中山纪念堂。梧州的纪念堂是在时任西江善后督办、梧州善后处处长李济深的倡议下,于1930年10月建成的。梧州之所以抢风气之先,是因为孙中山为了北伐曾三次驻节梧州。</p><p class="ql-block">我想到孙中山与广西之缘,想到广西各族仁人志士对辛亥革命的贡献。1907年3月孙中山在河内建立军事指挥机关,以越南为基地,组织发动了六次反清武装起义。这六次起义中,三次是在广西边境地区发动的。这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为武昌起义的胜利积累了经验。友人、广西作家任君的长篇小说《铁血祭》即复活了曾参加过广西境内这几次起义的李德山、陆亚发、褚大等广西籍革命志士的形象,这些革命志士为了做人的自由与尊严,为了再造一个新中国,奋起搏击,以生命为代价,撕开无边的黑暗天幕之一角,为夜色茫茫的中国大地引入一线黎明的曙光。“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在中国历史重大的转折关头,广西人民作出了正确选择。这也是孙中山对广西情有独钟的原因。1921年10月15日,孙中山自广州“天字码头”乘“宝璧号”舰前往梧州,开始了取道广西督师北伐的历程。孙中山自10月17日抵达梧州,至1922年4月19日因改道赣南北伐而从梧州返回广州,在广西驻节了整整半年时间。在此半年间,孙中山还涉足南宁、昭平、平乐、阳朔、桂林等地,接见地方官员,会见各界人士,发表宣传演讲。10月17日刚到梧州,便委托胡汉民在欢迎会上代为宣读训词。孙中山希望广西“人人有民治之思想,出而负责,出而力行,务须达到毋求他人扶助地步,真正民治之精神,方能贯注”。在南宁演讲时,孙中山说:广西同胞“不可放弃主人翁之资格”,“当共同负兴发广西利源之责任”,“以求公共幸福”。</p><p class="ql-block">沿着纪念堂的回廊走到堂后,见一方荷池。荷池被青松绿柳环抱。池心有一亭,名曰听荷亭。雨下得大了起来,密集的雨点击打在池水里,击打在荷叶上。仲秋的荷叶,有的仍翠青,大半已枯残。从回廊有一石板桥通往听荷亭。亭里有几位访客,或坐或立,或静默或交谈。“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的诗句油然浮现脑海。听荷亭旁听雨声,令人思念已远去而宛在的伊人……</p><p class="ql-block">我想起母校中山大学。1924年,孙中山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1926年,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康乐园校园,至今矗立着一座孙中山铜像,那是孙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在1932年赠送给中国的四具孙中山塑像之一,按照孙中山的身高1∶1复制。游览康乐园,孙中山铜像是必定瞻仰的。中大学子毕业留影,亦多选在孙中山铜像前定格。1923年,孙中山在岭南大学怀士堂(今中山大学康乐园内)对学生发表演讲时说:“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孙中山还说,岭南大学之内,四围有花草树木的风景,洋房马路的建筑,这种繁华文明的气象,与校外的荒野景象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我们中国人现在每日至少有三万万人朝不保夕,愁了早餐愁晚餐,所以中国是世界上最穷弱的国家。大家想到国民同胞的痛苦,应该有一种恻隐怜爱之心。应该人人立志,担负救贫救弱的责任,去超度同胞。如果大家都有这种志愿,将来的中国,便可转弱为强,化贫为富……“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这段话,至今镌刻于怀士堂,激励着中大的莘莘学子。</p><p class="ql-block">“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这是孙中山1907年悼挽牺牲的中国同盟会烈士刘道一的诗句,亦可视为孙中山在那段风云急遽变幻的历史时期艰困情境的自白。辛亥革命不彻底,孙中山不是完人,这在鲁迅的作品、毛泽东的文章中早已多次涉及,在今天更是国人共识。最为人诟病之一,乃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政治纲领,将清廷等同于满族,将满族加以蔑称并排除于中华之外。之后的革命实践,使得孙中山认识到“排满主义”显然不利于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国的统一,转而思考民族平等问题。他指出:“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同族间政治不平等,其结果亦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特意会访原清朝摄政王载沣,对他能代表清朝政府和平交出政权、服从共和之举表示赞赏,并讲述民族平等的意义,表达要建立民族平等的新国家的愿景。辛亥革命并未终结中国的苦难和黑暗。然而,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毛泽东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开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伟大功绩,昭彰日月,彪炳千秋。</p><p class="ql-block">“凌云山水美如画。”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游凌云时发出如此感叹。而凌云中山纪念堂,召唤的是一种历史记忆和人文沉思,它比美丽的风景更让人深深地记住僻处云贵高原余脉山区的这方水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