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打花灯

黄河铁骑

<p class="ql-block">正月十五打花灯,兴于西汉,传于东汉佛教入中,盛于唐宋。春节期间形成的风俗,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年来源远流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不停息。</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变迁,“穿新衣,戴新帽,闺女要花儿要炮”的观念逐步更新,特别是禁燃鞭炮的政令让许多人感到年味越来越淡了。</p> <p class="ql-block">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孩子们喜欢的东西都是相似的。神奇漂亮的花灯,小伙伴们之间的嬉闹,过年的热闹场景……这些对于任何一个时代的孩子来说都充满了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打灯笼、点爆竹、穿新衣服……这些传统的春节习俗赋予了过年郑重的仪式感,也是传承千年的民族节日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得不为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让步这些习俗慢慢的消失在我们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其实年味也在于我们自己创造</p> <p class="ql-block">在这人人高呼年味渐失的新春佳节,许是年纪大了,对年少时过年喜庆气氛和传统年俗的不舍,今天特意去大街上费劲巴力的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摊上,买了一盏旧式纸灯笼,燃灯时分来到幸福湖畔,将灯笼点亮,偌大的公园,晚饭后出来散步的人很多,夜黑风高,我挑着灯笼,顶着低温,登拱桥,穿长廊,沉浸式的转了一圈,除了我,没有再看见任何一个大人或者孩子挑起一盏灯笼的,哪怕是买来的电子灯笼,心中不免有几分失落和伤感:现在的人都是怎么了?忙得连去大街上给孩子买盏灯笼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吗?(难怪今天大街上卖灯笼的比往年少太多[捂脸])大街上的那些各式炫彩的电子灯笼都卖给了谁?为了环保,烟花爆竹严禁燃放了,如果不是家家门口还贴着春联,我们还能感受到年味吗?悻悻的挑着灯笼往回走,路遇散步的人群,有的人看见我挑着旧式纸灯笼,投来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说几句回忆起以往年味的话,更多的人是麻木的熟视无睹,就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偶遇两个挑着灯笼的小朋友,开心的走过去问他们的灯笼是自己做的还是买的,俩孩子齐声回答是自己做的,而且还很是配合的和我合了个影,还好,还有人在传承着这古老的年俗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喜欢有仪式感的人。记不清楚了,是谁说的:所谓的仪式感,就是让某一天和其他的普通日子不同,让某一时刻和其他普通时刻不同。我喜欢给自己做的事,住的地儿,制造一些氛围,好让自己能够安住在那里,满怀喜悦的做好一些事,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开心就好! </p><p class="ql-block">​ 离开公园,来到川流不息的市井小街花间巷,依旧没能看见有挑着灯笼的大人或孩子,我完全是邓超式的自嗨,挑着灯笼,在路边逛吃逛吃!</p><p class="ql-block"> 我想如果大家都停止抱怨没年味儿了,而是像我这样式儿的自嗨,年味儿是不是就回来了呢?!</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