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过完春节,又是一波农民工返回城市打工的时候。近日每天早上都可以在村口路上,遇见父母送儿女上车外出打工的场景。</b></p><p class="ql-block"><b> 天下着毛毛雨,寒冷 的清晨,老屋门口村道上,一对夫妻春节后返城上班,两个年幼的孩子需继续爷爷奶奶留守。车子启动的那一刻,小男孩哭着跳着一个抱着母亲腿,一个拖着爸爸行李箱,可是最终他的哭声却没能留住父母离去的脚步,随着车缓缓前行,小男孩哭着边喊“爸爸我也要去!妈妈我要跟你一起去!”小女孩哭得满地打滚。因为要挣钱养家糊口而不得不和孩子分开,男孩子被爷爷拉着女孩被奶奶紧抱在怀里,二个小屁孩嚎啕大哭送爸妈出城返工,这种难舍难分的场景太令人揪心了,就连我的眼匡匡顿时也湿漉漉的。</b></p> <p class="ql-block"><b> 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力军,年轻爸妈节前返乡过完团圆年,就要外出打工,这是生活所迫的无奈,又会有那个父母不心痛自己的亲生骨肉呢。而留在家里的小孩日常生活照顾,上学的护送,及放学回到家的看护生活了理,督促完成作业就全部落在年迈的爷爷奶奶肩上了。除此以外,在家的爷爷奶奶历来是勤劳持家的农村人,舍不得眼白白让良田沃地荒芜。总还得一早三更起床煮早餐给孙子吃,小屁孩起床后的穿衣、洗脸刷牙、喂食早粥,忙得老两不亦乐乎,七点前就得背着书包手牵孙子手,步行三四里路往学校赶。</b></p><p class="ql-block"><b> 目送小不点进了校门才放心赶回家,喂完那几只鸡鸭,迫不及待拿起锄铲往田地里走,毕竟较近的田地还是想插些水稻,种点苞米花生蔬菜,一来可以减少家庭生活费支出,二来又不用眼睁睁让田地丢荒。尽管腰酸背痛、汗流浃背总是忍着,每到近十一点前准时回家,拿起电饭煲放好米,按上电源赶紧快步往学校走,接到小孙回来,便煮菜,伺候小不点吃饱饭,洗完碗筷才得有空在床躺上半个小时。下午二点钟前又是重复着上午的事情,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去。这些生活轨跡就是当代留守农村老人小孩的真实生活。 </b></p> <p class="ql-block"><b> 很多人会觉得,只要生活艰辛点,最好都不要让孩子留守农村,能带在身边都尽量带在身边,童年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心,对小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是有较多缺失的。 如果长此以往,父爱母爱是不够的,亲情渐渐变淡,金钱是不能带给他们安全感与少年时代的幸福快乐。</b></p><p class="ql-block"><b> 在当下大部分(特别山区)农村,象这种有强壮劳动力的地方没有适合挣钱工作,有挣钱工作的地方,却没有条件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身边生活,应该是所有打工一族年轻父母长年以来,埋在心底的难言之隐。如果可以,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老人和孩子,背井离乡去那陌生的城市谋生。</b></p><p class="ql-block"> 近十多年来,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是农村最受关注的群体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目前,党的振兴乡村政策落实,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村人口的生活压力有待缓解,特别是由于留下来小孩子教育、养老压力还很大。可能由于农村人口就业渠道的缺乏,使得很多农村人口不得不选择外出就业谋生,这些人的工作条件环境不具备带上一家老小到城里去生活,租房子也租不起,而要在外面卖房安居那更是异想天开的事儿。</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就造成了农村老人和儿童的大量留守 的根源。</span></p><p class="ql-block"><b>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发展之路,为人类的扶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然而,多年来,</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伴随城镇化进程,我国出现了农村留守老人儿童这样特殊的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和老人的生活医疗等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从乡村振兴长期战略来看,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提升他们的内部动力,帮助他们爱学、成长、成才,进而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带动并促进区域发展,成为后一代乡村振兴的生力军。</b><b>然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困境,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建立逐步完善农村养老机制,帮助孩子发挥所长,使他们学习与生活都感到充实、开心、快乐,从而充满对社会期待和成就的获得感。</b></p><p class="ql-block"> 202年2月1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