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厩村全图 赵卫东摄</h5><div><br></div><h1> 我的老家马厩村位于山西省左权县。左权县原名辽县,因抗战期间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在这里(是抗战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故改名为左权县。马厩村距离左权县城不到6公里,村子坐落在周围几座小山的环抱中,弯弯的漳河沿着村北头流过,景色非常怡人。<br> 左权民谣:“长城醋,马厩蒜,千屋(千亩川)山上山药蛋,石台头闺女不用看”,前三个说的是这些地方特产好,后一个是夸哪里的姑娘长得漂亮。马厩蒜我在家时,曾问过一些老辈,他们说:过去村里有一块地专门种蒜,味道确实独特,吃了没回味,但谁也说不清是那块地了。但在县城看到卖蒜的,你要问他哪儿的,他(她)肯定这样回答:“马厩的”。可见,好的东西流传甚广。<br> 马厩村历史悠久。据说,西汉末王莽篡位,追赶刘秀路经村后的来家沟,刘秀的坐骑口冒白烟,眼看就要渴死,他后面的马队随从也大都如此,就在危急关头,刘秀的坐骑突然马失前蹄,将一块石头踏出一个蹄印,转眼间从蹄印中冒出一股泉水,刘秀及其随从都畅饮一番,然后,士气大震,迅速离去。现在那里仍然有泉水流出。后来刘秀坐了天下,专门为村子起名“救马村”。 另外还有一说,古代常有军队驻扎于此,由此得此名。不知何时,却把名字颠倒,叫成了现在的“马厩村”。</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漳河围绕家乡流过 李海生1982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厩村志 封面 李海生设计</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磨盘</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汉代就有记载的官道</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桥房遗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坡根吊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纺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碾盘</h5> <h1> 再后来唐王李世民、后唐李存孝、王彦章,宋初赵匡胤、赵光义、柴王等古代帝王都曾经路经此地,那些只有皇帝才能赐名的如“大江山”“紫金山”“皇家岭”“金牛山”等就是皇帝所赐。“兵仪台”是历代将相阅兵的好地方。只是由于历史久远,这些名称究竟是哪个帝王所赐以无法考证。<br> 金牛山坐南朝北,横身垂首,清清的漳河从山脚下流过,远远看去就像“老牛饮水”,故金牛山由此而得名。传说:很久以前,山下住着兄弟二人,老大赵恩,老二赵义。早年父母双亡,兄弟俩相依为命,种着村前几亩沙滩地苦度日月。数年之后,他们开下了不少滩田,家境慢慢好转起来,老大娶了媳妇。谁知哥嫂贪财负义,全不念手足之情,将老二赶出门外。老二憨厚善良,勤劳诚实,并不计较,就在山脚下搭起茅棚,抠石造田,孤身度日。这年春天滴雨未落,旱象严重,难以下种,村里人无不对天长叹。可惟有老二地里苗全苗旺,长势喜人。入夏以后,仍未落雨,可是老二的地却湿漉漉、黑乎乎的,粗壮的禾苗直往上长。村里人觉得奇怪,老二也莫名其妙。一天夜里,老二藏身于一块大石背后,欲看究竟。大约二更时分,见山坡上亮起灯光,转眼间,灯光处金光闪烁,只见一扇石门徐徐展开,一水姑赶着一头驮着水篓的金牛下到田来灌地,顿时,水波粼粼,满地生津。老二一连看了三夜,心中好不喜欢,暗自烧香设供,跪拜祈祷。不久,他就憋不住把所见情景告诉了哥哥。<br> 老大听后,顿起歹意,一天深夜,他手持斧头,贼头鼠脑地窜下山来。当他看到金牛时,将柴斧向金牛砍去。这一砍,惹得金牛一声吼叫,一道金光而去,把老大吓得昏倒在地。当他醒过来时,怒气未消,向金牛追去,却被水姑一篓冷水扑面而来,只听“哗啦”一声,山门紧闭,老大化作守门石,蹲在了山门开启的地方。<br> 就在当夜,金牛复出为老二做媒,老二、水姑喜结良缘,夫唱妇随,老二精心耕作,水姑赶着金牛驮水降雨。从此,这里的百姓也托老二的福,风调雨顺,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说明了家乡人祖辈就勤奋耕作。除了这个传说,还有赵家的聚宝盆等,故事情节与此大同小异,恕不赘述。<br> 村北头有座白龙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庙宇坐北朝南,面对紫金山,传说是左权(原辽州)境内独有的一座百姓求雨寺庙。白龙庙历史悠久,名扬省内外。这里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尧帝时白龙爷原为上天之神,人修神,神化龙,能升空,能入海,一股灵气降于辽阳五龙口,立庄白龙镇(即如今的马厩村)。是州、县护村神庙。马厩村为龙头,紧把五龙口(据村里的老人们讲,村里从金牛山到西坡再绕道东南边的大江山等,山势犹如五条龙缠绕),三里有五村,马厩居中,世间少有,东至县城,西到管头、川口、石匣、北依扶峪、三家村,南对三教、柳林、中有五家峪口,名山环抱,河水环绕村庄,果然名不虚传。有一次,白龙爷下武安、涉县韩成村和韩成富员外打赌:“冰雹打叶不打花”,韩成富开始不信,但结果如此。实际是点化了他。后来韩成富从韩家沟迁居在马厩村西的来家沟,迁来后家丁兴旺。明朝嘉靖时期村乡绅赵江带头出资与众乡亲重修白龙庙,后出了护国员外,赈灾救国。还有长城郝文林、马厩张三桂、三教村佛、道、儒三教头都为修缮此庙做过贡献,名声大扬,成为社会名流,被世代传颂。解放后,白龙庙改做了中心小学,后来,学校迁出,在村民和生活在全国各地的马厩人大力支持下,2009年5月,白龙庙再次修缮,并隆重举办了庆祝明朝重修500年纪念活动,盛况空前。春秋战国战乱时,有村民叫张富成(小名张三旦),一次外出赶着牛车回家途中,道路泥泞,走的很慢,这时从后面来了一支军队,堵塞了军队车马前行,贻误了战机。事后,军队首领派人来查询,来到张富成家打探,张富成极度紧张竟吓得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院里的牛车结结巴巴地说,“我、我……赶车……”,军差误听成他姓车就走了。至此躲过了一劫。村上人都说这是张家平时虔诚供奉白龙爷,故白龙爷点化的结果。以后张富成干脆改姓车,马厩才有了车姓。至今村东面还有车老爷庙,连年香火不断。 <div><div> 晋商鼎盛时期,马厩村自然也不例外,一直到清末民初村里还出了“七十二架算盘手”,都是辽洲商界店铺掌柜,足迹遍及全国十余省,是晋商文化的组成部分。到现在为止,这个有着2000多人口的村子,仍有三分之一居住在全国各地,其中不乏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也有腰缠万贯的富足人士。在困难时期,经常有人从外面往村里寄款,惹得周围村人羡慕。<br></div></div><div><br></div></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牛山一角</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龙庙 李海生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龙庙 山门 李海生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夕阳照映下的马厩村 李海生摄</h5> <h1> 从民国到抗战时期,马厩为大编村,设进步学校达40余年,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名人学士、优秀人才。县里最早的两名大学生,其中一名也出自马厩村。<br> 北伐时,西北军冯玉祥属部赵登禹旅曾在马厩村驻扎,并在白龙庙商讨革命大事,留下一段佳话。<br>最值得引以自豪的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8月),八路军129师的385、386两个旅部、太行二地委、太行第二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等曾在此长期驻扎。1938年3月的整训整编、征兵动员、土地革命等重大决策也都在这里进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陈毅、左权、陈赓、陈锡联、李德生、秦基伟、鲁瑞林、李雪峰、徐冰、池必卿、王大任等都在此居住过。并经常召开重要会议,作过许多重要讲话,对全国革命胜利作出重大影响和重多决策。我少年时多次听村里的老人讲,村里的象棋高手与陈老总对弈,村里的中医为刘师长看眼病等,讲的是眉飞色舞,甚是自豪。<div> 还有就是陈锡联将军的命是在马厩村救治保住的。这说的是1938年4月华北日军调集其第108师团全部,第16、第20、第109师团及酒井旅团各一部共3万余人,兵分九路大举向晋东南的八路军根据地进攻。为了应对日军九路围攻,八路军129师首长刘、邓4月9日在山西省辽县桐峪镇召开军事会议,各旅各团都被分配了任务。陈锡联时任385旅769团团长,他的团配合兄弟部队在涉县以北地区寻求歼敌机会。活动于和顺县一带的八路军115师曾国华支队也划归陈锡联统一指挥,不过曾国华支队没有电台于是陈锡联拿着129师首长亲笔写的纸条去找曾国华部,陈锡联在和顺县和曾国华接头之后,率领该支队向北行军,不料在玉女山这个地方和日军遭遇。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中,趁日军没有反应过来,陈锡联率领部队迅速抢占了玉女山有利地形,八路军利用地形优势打退了日军几次进攻,双方休息期间陈锡联用望远镜查看山下的敌情,不料狡猾的日本兵早已经瞄准等待,在他探出头的一瞬间一颗子弹就射了过来,陈锡联当场中弹倒下,被战士们抬着突围而出,几经辗转终于送到了设在辽县马厩村的129师师部医院,陈锡联伤的很重子弹打中了他的右下颚,几颗牙齿都被击碎了,当时他的嘴巴和脖子肿的非常严重,无法吃饭和喝水,一喝水水就顺着伤口流了出来,伤口无法愈合且出现了严重的感染,要是再这样下去会有生命危险的。得知陈锡联身负重伤,刘、邓首长非常关心,129师的卫生部长钱信忠亲自来给陈锡联治病,钱信忠早年曾在同济大学附属宝隆医院学医,毕业后参加红军一直在医院工作,先后担任过红25军医院院长、红15军团卫生部部长、129师军医处长(后称卫生部长)等职务。钱信忠的医术非常精湛,他对陈锡联做了检查之后,很快就提出了治疗方案。钱信忠找出了陈锡联嘴巴、脖子肿的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伤口中有碎骨头,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动手术,钱信忠亲自操刀,割开了陈锡联的伤口,果然发现里面有一些碎骨渣,伤口里的脓水和骨渣被清理干净后,陈锡联感到一下子舒服了许多。由于伤势严重,伤口缝合后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最终愈合,陈锡联从此之后右下颚处留下了一个永久的大伤疤。陈锡联虽然被子弹击中右下颚,但是又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钱信忠在给他动手术的时候发现,子弹是沿着陈锡联颈动脉擦过去的,若偏上一丁点一旦击中颈动脉,那谁都没有办法,可以说真是毫厘之差,村里老人都说他是员福将。</div><div> 1938年7月初的一天,日寇对太行山八路军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我八路军385旅一部在村外的北峪至狼牙山一带设伏,冒雨与日伪激战一昼夜,歼灭日伪军一百余人,我军也付出很大代价。不少将士英勇牺牲。战斗结束后,在村民的帮助下,把牺牲的烈士掩埋在村东葫芦嘴。关于此次战斗,时任385旅旅长的陈锡联将军解放后曾撰文回忆。</div><div> 2009年村里组织村民将烈士掩埋处进行挖掘,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当年八路军的几位烈士,其中一名叫张羲侠,石碑冠以将军称谓,并注明是陕西长安人。应该是我军的高级干部。还有一位是来自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宋连芝。碑的落款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立”。尽管村里多次与陕西长安联系,还是打听不到张将军的亲属和后人(如果知情者看到这篇文章,积极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帮村里找到他的亲人)。村里在县里支持下,专门为他们举行了灵骨安葬仪式,并为他们修建了烈士纪念园,并将周围在抗战中牺牲的3000具遗骸一起迁至这里,成为凭吊先烈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r></div><div> 新中国成立以后,家乡人民紧跟时代步伐,兴修水利,大办农业、种植果木,发展养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br> 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很多后生走了出去,在外面创业,不少人成了致富高手。<br> 近几年我曾数次回老家探望,从县城到村口是清一色的柏油路,村里所有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成水泥路。村中央建了大型文化广场,有一座横空立马的雕塑十分醒目,剧院、学校、卫生所就建在旁边,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br> 我是八岁回的故乡,在哪里也就是住了七八年(还包括在左权中学上学三年)就当兵离开了。以后也回去过几次,我的家乡着实令人眷恋,并且随着国家富强,家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衷心希望家乡建设越来越好。也欢迎朋友们去观光旅游,保证不虚此行。<br></div></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军时期的陈赓将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赓大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锡联上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晚年的陈锡联上将</h5> <h5> “陈庚树”。这是棵已经有120多年的老榆树,树高20多米,树围3.7米,树冠50多平方米。抗战期间,这棵树曾经被别的马啃伤,但顽强地活了下来。据说,陈庚将军来后,都是把他的坐骑拴在这棵树下。1961年将军去世后,这棵树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被马啃过的地方经常流出了黏液,像是在为将军掉眼泪。2008年10月,晋中市人民政府将这棵树定为3级文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霞映红马家村 李海生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始建于明朝的赵家老院东院 李海生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西坡的杏花绽放 李海生摄</h5>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始建于明朝初期的赵家老院西院 李海生摄</p></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赓大将居住过的老房子 李海生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厩村老南头 李海生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385旅政治部旧址 李海生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钧和的八路军胸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行二分区使用过的冀南银行保险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1年日寇在马厩村西山根强迫民夫修建通往红都炮台和到榆社的公路遗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安治保存的解放华北、华南纪念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偶然发现的张义侠将军墓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共合作纪念碑 一边是中国共产党党旗 另一边是国民党青天白日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129师军法处旧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办事处旧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7年太行二分区功臣代表大会奖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用过的铁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圣庙 李海生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奶奶庙 李海生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革命烈士公墓 埋葬着周边牺牲的八路军3000名烈士 李海生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只苍鹭从村上空飞过。</h5> 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