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峰的文字如丰子恺的画——《我的2020年》品读 韩树俊

小饮

<p class="ql-block">郜峰的文字如丰子恺的画</p><p class="ql-block">韩树俊</p><p class="ql-block">《我的2020年》一书郜峰作品,可以概括为茶食、写生、艺林、读书、临池五个部分,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日常小事,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独有的发现与思考。细读郜峰先生的文字,发现竟有丰子恺漫画的特色。丰子恺的漫画,有趣而简洁。郜峰先生落笔满纸是趣,无论是画是文。开卷篇,把“胸怀大志”与“茶食小志”做了区别,不经意间,把自己最敬重、最亲近的两位大人做了个漫画式的勾勒:一位是胸怀大志“身为革命干部”的父亲,一位是“只讲吃得有趣”,“口舌之乐终生不渝”以苏州评弹为业的外公。郜峰应该说是潜移默化地承继了两位大人的品格特色,与他相识的人都清楚,他与他父亲一样,“是个有教养的人、懂得生活情趣的人”;他与他外公一样“茶缘不浅”,对于舌尖上的享受乐此不疲。两幅人物漫像让我们初步认识郜峰的为人为文,也成了读者阅读全书的一种思路和线索。作为画家的郜峰知道,有趣本身就形成了一幅画的灵魂;作为作家的郜峰知道,有趣才是一篇文章成活的根本。不妨就从开篇《茶食小志》看郜峰为文之趣而简洁。平平常常的“吃饭”在郜峰笔下出现了多少有趣的细节,儿时兄弟俩一个“狼吞虎咽”,一个“数珍珠”。为省吃俭用只买一只老青菜被嬉笑为“五分头”,而此例的衍生是省下钱去报亭买《文汇月刊》和《文学报》,找对象有点吃亏而精神还是富有的。“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五分头”从小就是“真富贵”,有趣!写玉兰饼从民间传说写到唐诗宋词遗韵,又想到外婆家乡的“油氽团子”。写吃茶,茶的品种、不一般的包装,以画换茶的乐趣,喝茶蹭观赏石,喝茶收藏茶具,喝茶与小品写作……这茶真是喝出味来了。说了茶又说酒。不要说爬上巨长的桌面,为酒友们拍摄《最后的晚餐》;不要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喝到哪睡到哪画到哪的豪放与悠闲;单是酒名,桑葚土酒、“沙黄”、土制射尿老白酒、药酒……就让人垂涎。一篇买醉记,文字不多,入木三分,趣味无穷。南瓜的甜、糯、酥,甘露面的绵柔、细腻、白净,寻味儿不只是寻了茶食的滋味,更是探寻了家境、家史、家道的味道,探寻了张爱玲、汪曾祺与美食的味道,探寻了图画与美食的味道。郜峰文字之趣与简洁可见一斑。内容生活化,有温情,这是郜峰的文像丰子恺的漫画的第二个特色。《写生》题记中作者说这些文章是疫情期间“窝在家里完成的”。书的后记中说,“一切停摆之后,人反而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苦行”也好,“把玩”也罢,“总之,比以前好像看穿、通透、洒脱”。这些多半在疫情期间留下的文字,正是一种“一切停摆之后”的积极平和的心态和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是最具生活化,有温情的文字。“我要先玩一会再画,又玩水,又向上爬,看看古建筑的内部”。郜峰“把画画也当成一种玩”的理念,是一个艺术家最贴近生活本真的生活化的状态。去感受“千年纸寿”的不易,欣赏“山中邹鲁”的古朴,沐浴“水墨汀溪”的甘霖,在春天的桃花潭念汪伦的情,读李白的诗,无不充满了即时即景的生活气息和脉脉温情。即便写访问韩国大邱,因了和女儿同行,和女儿的同学同行,和女儿同学的爸爸同行,因</p> <p class="ql-block">郜峰的文字如丰子恺的画(代序)</p><p class="ql-block">——《我的2020年》品读</p><p class="ql-block">韩树俊</p><p class="ql-block">《我的2020年》一书郜峰作品,可以概括为茶食、写生、艺林、读书、临池五个部分,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日常小事,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独有的发现与思考。细读郜峰先生的文字,发现竟有丰子恺漫画的特色。丰子恺的漫画,有趣而简洁。郜峰先生落笔满纸是趣,无论是画是文。开卷篇,把“胸怀大志”与“茶食小志”做了区别,不经意间,把自己最敬重、最亲近的两位大人做了个漫画式的勾勒:一位是胸怀大志“身为革命干部”的父亲,一位是“只讲吃得有趣”,“口舌之乐终生不渝”以苏州评弹为业的外公。郜峰应该说是潜移默化地承继了两位大人的品格特色,与他相识的人都清楚,他与他父亲一样,“是个有教养的人、懂得生活情趣的人”;他与他外公一样“茶缘不浅”,对于舌尖上的享受乐此不疲。两幅人物漫像让我们初步认识郜峰的为人为文,也成了读者阅读全书的一种思路和线索。作为画家的郜峰知道,有趣本身就形成了一幅画的灵魂;作为作家的郜峰知道,有趣才是一篇文章成活的根本。不妨就从开篇《茶食小志》看郜峰为文之趣而简洁。平平常常的“吃饭”在郜峰笔下出现了多少有趣的细节,儿时兄弟俩一个“狼吞虎咽”,一个“数珍珠”。为省吃俭用只买一只老青菜被嬉笑为“五分头”,而此例的衍生是省下钱去报亭买《文汇月刊》和《文学报》,找对象有点吃亏而精神还是富有的。“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五分头”从小就是“真富贵”,有趣!写玉兰饼从民间传说写到唐诗宋词遗韵,又想到外婆家乡的“油氽团子”。写吃茶,茶的品种、不一般的包装,以画换茶的乐趣,喝茶蹭观赏石,喝茶收藏茶具,喝茶与小品写作……这茶真是喝出味来了。说了茶又说酒。不要说爬上巨长的桌面,为酒友们拍摄《最后的晚餐》;不要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喝到哪睡到哪画到哪的豪放与悠闲;单是酒名,桑葚土酒、“沙黄”、土制射尿老白酒、药酒……就让人垂涎。一篇买醉记,文字不多,入木三分,趣味无穷。南瓜的甜、糯、酥,甘露面的绵柔、细腻、白净,寻味儿不只是寻了茶食的滋味,更是探寻了家境、家史、家道的味道,探寻了张爱玲、汪曾祺与美食的味道,探寻了图画与美食的味道。郜峰文字之趣与简洁可见一斑。内容生活化,有温情,这是郜峰的文像丰子恺的漫画的第二个特色。《写生》题记中作者说这些文章是疫情期间“窝在家里完成的”。书的后记中说,“一切停摆之后,人反而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苦行”也好,“把玩”也罢,“总之,比以前好像看穿、通透、洒脱”。这些多半在疫情期间留下的文字,正是一种“一切停摆之后”的积极平和的心态和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是最具生活化,有温情的文字。“我要先玩一会再画,又玩水,又向上爬,看看古建筑的内部”。郜峰“把画画也当成一种玩”的理念,是一个艺术家最贴近生活本真的生活化的状态。去感受“千年纸寿”的不易,欣赏“山中邹鲁”的古朴,沐浴“水墨汀溪”的甘霖,在春天的桃花潭念汪伦的情,读李白的诗,无不充满了即时即景的生活气息和脉脉温情。即便写访问韩国大邱,因了和女儿同行,和女儿的同学同行,和女儿同学的爸爸同行,因这种被作者喻为“兄弟加战友”的关系,这篇文章无疑写得更加贴近生活,涉及了韩剧、韩国风俗画,写了把画画当日记的苏州小老师,写了无锡去韩的画家,写了大邱的画家,写了两地多次的艺术交流……当然,说到内容生活化,有温情,我们可以重温《茶食小志》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样物品,每一位人物,每一个细节,家长里短,房前屋后,饮食起居,幼稚童趣,信手拈来,皆成文章。如果说色彩清新、活泼,是丰子恺漫画又一特色,那么,我要说,郜峰的语言文字就是用彩笔挥洒而成的。其特色是质朴而不乏灵动,平和而不乏鲜亮。《艺林寻访》和《读书偶拾》中较多涉及画论和文论,写到率性随意的海上浅草斋谢春彦,有这样一段文字:比如他在车中抽烟,用一卡纸弹揩烟灰,卡纸上留下了烟灰与焦点的痕迹,第二天清晨,他稍加点染,便成了一幅“永嘉白云头上飞”小品画,这幅偶然天成之作,被放大数百倍,制成个展形象宣传牌的背景。他的画用色很美,丰富抒情,生活情调浓厚,反映了都市人的普通心态,捕捉了特殊时期的人文风景,是去年疫情期间开出来的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审美品质。在这段文字中,弹揩,烟灰,焦点,痕迹,点染,小品,个展……这些质朴无华的元素,偏于冷色调的灰白,组合在一起,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清新,灵动,闪亮,温暖,满纸浓浓的生活情调。郜峰就是这样,用他最为本真的质朴文字,再现了“疫情期间开出来的一朵‘奇葩’”,可见作者驾驭语言能力的不一般。我喜欢作者这种率性的姿态与文字。诚如陆永基先生在该书序中所说,“率性,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禀赋。之于文学,若想让人们从文字的表述中感受到这种率性,则需要一定的素养,尤其是对文学本质的领悟”。</p> <p class="ql-block">作家介绍:</p><p class="ql-block">韩树俊,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获<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span>国西部散文排行榜、中国散文年会散文集类一等奖并十佳散文奖、“叶圣陶杯”教师文学奖入围奖、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江苏省报告文学奖入围奖、苏州市第12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span style="font-size:18px;">吴伯箫散文奖、长</span>篇报告文学《绣娘的春天》入选2018年江苏省作家协会“重大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工程”项目。长篇散文《姑苏十二娘》入选苏州市作协2018年重点作家作品创作扶持项目。担任文学顾问的历史纪录片《鹰击长空陈华薰》《清华英才陈三才》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担任制片人的文化纪录片《锦溪窑火》在上海电视台“全纪实”频道播出。著有散文诗集《姑苏十二娘》《风润江南》、散文集《一条河的思念》<span style="font-size:18px;">《靠近驿站的古街》,</span>长篇报告文学《卓尔不同》《绣娘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此书网上百草园平台有售</p> <p class="ql-block">图为郜峰与父母。</p><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郜峰 1965年生于江苏无锡,笔名介生、冷茶斋主、味灯室主、二闲堂主人,著名漫画家丁聪、红学家冯其庸等前辈分别为其题斋名:伴俗斋。天津人物画家李俊祥评其画:“直追八大勇攀高峰,含英咀华必达妙境。”著作有《伴读斋随笔》《郜峰散文集》《椅子集》《烟水集》《胡氏三杰与天上村前》《小报记者》《我的2020年》(与张建平合著)等散文小说、学术论著,现为江苏省漫画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等,2014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书香之家”。书画篆刻、文学作品散见于报纸杂志,曾举办多次个人书画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