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探花 <p class="ql-block">🌸🌼今天游学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参加了一次会试,我超长发挥,表现成功。</p><p class="ql-block">🌸🌼听助教宋老师说我们马上要进行一场考试,我和王奕琳的心都提了起来,怎么回事?居然要考试?自从参加何老师游学课还没有听说有要在户外考试,这难道是要我们站着写吗?而且又没有考卷,难道是要在学习卡上写吗?我们尚有疑虑,心存侥幸时,何老师何老大突然转过头,对那些还不知情的人说,我们马上要考试,我来提供试卷纸。其余同学的反映也跟我们俩差不多——老师要考试,学生没准备,临阵脱逃来不及,就地钻洞行不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赶紧悄悄问宋老师,考题是啥,她回答是千字文,我们赶紧松了一口气。因为年前在科举博物馆北苑,曾在何老师的引导下立志要背诵五十句,寒假期间也确实背了,考个秀才总是没问题的。不料,紧接着,宋老师又告诉我们是要在纸上默写的,我们又尴尬了,因为我们根本没有默写过千字文,张口背诵勉强还行,提起笔来就是个文盲。算了,不管怎么说,既然要考,就赶紧得先找个号舍占据有利地形吧!</p><p class="ql-block">🌸🍀结果,我们刚钻进一个离何老师最近的“丽”字号号舍,何老师又提了新要求,他说,在学习卡上已经列出的前四句不必再写,直接顺着往下写。为了听清老师的要求,我们匆匆忙忙从号舍里钻出来,确定考题后再钻回去。一来二去,被讨厌的传说中可以移动却实际上被固定死了的木板撞到了脑袋,头都快肿了。若不是此事伤害了我的智商,也许,本文就可以从“小李探花”改名为“小李状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好吧,其实,那是我在梦。考试的时间过得真快,我已经写到自己会背的最后一行了,眼看就要江郎才尽、没话可写了。就在这时,提醒交卷的鼓声响起来了,我如获大赦,赶紧将写好的试卷上交,好像扔掉了个烫手山芋。然后,我和王奕琳站在离何老师最近的地方,等待放榜。等待的时间无比漫长,我们互开玩笑说,这次可能要落榜了。因为我们都只写出了五十来句,五分之一都不到,我们自称“王猪”和“李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终于放榜了!何老师先报的是三甲,也就是最差的。我们一直在小声念着“王猪”和“李猪”,可是没有听到我们的名字。到了二甲,我们继续念“王猪”和“李猪”,可是依然没有听到我们的名字。但是我们听到了熟悉的学霸赵一唯的名字,完蛋了,这样的学霸才二甲,看来,我们这次真的是落榜了。正失望伤心难过的时候,突然听到何老师报到我的名字“李语墨”一甲第三名!王奕琳更牛,直接中了状元!我们俩开心到模糊!</p><p class="ql-block">🌸☘️其实这次来上课的人多达59个,但是来考试的却不到20人,那些人都干什么去了呢?他们去监考了。别以为监考的都是有本事的!他们都是背不出千字文不敢考试的人,只能顶着监考的名义游手好闲,在各个号舍里溜达。其中有一个转悠到我们号舍时,大声喊道,“这两个人也太神了,都写这么多了”,另一个赶紧把他拽出去,捂住他的嘴,小声警告他:“她们可能上一甲,你别打扰她们发挥!”当时并未放在心上,现在想来原来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按照古代的规定,发皇榜应该举行一个“传胪大典”,地点在皇宫。我们虽然没有在皇宫,但是在江南贡院,也还行,但场面气势就差太远了。唯一能够跟“传胪大典”类似的是传话!那些监考时游手好闲的,这下可都派上了用场!每当何老师报出一个上榜的名字,他们便应声传话,声音一个比一个响亮,瞬间就找到了中皇榜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自此,我在李喵喵、墨仔子之后,又有了一个新名字——小李探花!据说,爸爸很爱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字数1350,口述10分钟,修改20分钟,修改量约1/3</p> 趣游中国科举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中国科举博物馆由清朝江南贡院扩建而成,同别的博物馆不同,它见着夫子庙地下,一是因为夫子庙内不可移动的文物很多,能用来建博物馆的面积很少,二是夫子庙内不许修建高楼,既然不能建高,占地面积也不能大,那就只能往地下挖了。</p><p class="ql-block"> 🌸🍀通往地下的同道不是楼梯,而是一条斜坡,斜坡的长度刚好是130米,代表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念,博物馆上面是个水池,平静如镜,代表科举制是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的制度。</p><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是一排楼梯,楼梯下面是个写着“科举世家”的牌坊,也就是说拥有它的那户人家三辈以上都是科举的成功者,这家是考科举的高手。</p><p class="ql-block"> 🌸🍀但有时由于形象等原因,状元会被皇帝换掉。明朝“以貌取人”就十分流行,明太祖朱元璋在1371念明朝第一次殿试时把原本的状元将为榜眼,将形象更好的吴伯宗提名为状元。在接下来的100年历,明惠宗和明英宗也都干了差不多的事,而那几位被硬换成状元的都没能长寿,明英宗提拔的专员甚至考中后一年就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便到了一个模拟场景前,最左边是商末的周文王,恭恭敬敬地在想正在用直钩钓王的姜太公,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是这么来的。中间是光武帝刘秀在拜访严光,右边是两个人和一个茅草屋,这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 察举制后便是科举制了,为了让考试公平公正,考生们在进考场时要搜身,进入考场后,要根据千字文的顺序找考场,至于连考场都找不到的就回家别考了!到了武周时期,武则天为了让新臣代替不听话的旧臣,多设了名额,为恩科。又设了殿试,另外,为了让武将也听话,还设了武科。但之后唐朝并未沿用,直到北宋才按此施行。</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一处文物真迹展柜,被一张第二十九的试卷所吸引。上面的字让我想起了电脑上的楷体,而且每个字都对齐,相同的字一模一样,我差点以为是打印的。考卷背后写着三个圈和三个三角符号,何老师告诉我们古代考官用五种符号批改试卷,圈表示一等,差表示末等。</p> <p class="ql-block">🌸☘️出了博物馆,我们开展了一次考试,考题是从“金”字开始默写《千字文》,我和王奕琳赶紧钻进最近的“金”字号舍,经过几分钟的奋笔疾书,我写到我会背的最后一句“得能莫忘”,正好这时催考生交卷的鼓声响了起来,我们匆匆钻出号舍,把考卷交了,退到一边去。发榜时,我们小声嘟囔:“李猪”、“王猪”。没想到我们不是三甲也不是二甲,我是探花,她是状元。我终于知道范进是怎么疯的了!</p><p class="ql-block">🌸🍀下课后,我和她高高兴兴得去逛庙会了。</p><p class="ql-block">🔥❄️字数967,用时80分钟,无修改无滤镜,本色出演</p> 科举制——中国的制度创新 <p class="ql-block">2022年的新年第一课仍然是在中国科举博物馆,去年的最后一课是在博物馆北苑,今年的第一课是在博物馆南苑,恰好一个年头一个年尾,遥相呼应,似乎是在提醒这些抢红帽子的学子们,考试是他们一年到头的奋斗目标。</p><p class="ql-block">中国科举博物馆,由江南贡院扩建而成,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科举文化中心和科举文物收藏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的地下式博物馆。博物馆的地面上仅保留有两排排列整齐的号舍与明远楼和至公堂。明远楼前有一个水池,无风时,水面平静如镜,寓意公平公正。水池面积1300平方米,代表着科举制度从公元605年到1905年间的1300年时光。地下博物馆共四层,沿着幽深曲折的坡道,穿行在两面设计独特的墙壁之间,恍惚间有种穿行在历史隧道之中的错觉。左边是浩瀚的瓦片墙,层层瓦片有如鱼鳞,有“鱼龙变化”“鱼跃龙门”之意,右边是层层叠叠的竹简墙,象征科举士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p> <p class="ql-block">从地面入口到负四层入口,刚好130米,当我们用脚步丈量完这条通道,我们终于完成了千年穿越的历程。正对入口处的是一扇科举门,左侧墙面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凹凸有致,乍一看,似乎是活字印刷现场,仔细品读,才发现,墙面上镌刻的内容皆为儒家经典。在这些文字之中,几个身背行囊或意气风发或身形褴褛的读书人的形象夹杂其中。似乎是在这些典籍的浸润之下,有的马蹄得意,有的不堪重负。右侧一根立柱上同样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在立柱正中,用特大号字体突显出其中两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大学》单列出来,且特意放大其中两句,可见这两句话对中国历代文人影响之深远。</p><p class="ql-block">为国求贤,是历代英明的统治者必须考虑之事,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让自己的国家在稳定中求发展。东汉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求贤若渴的心情可见一斑。但是,当时,科举制度尚未诞生,在汉代推荐人才的制度叫做“察举制度”。主要采用熟人举荐和笔试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是科举制度的雏形。曹丕即位后(公元220年),推行九品中正制,为朝廷选拔优秀官吏。这两种制度都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都存在着任人唯亲,世袭垄断等问题,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科举制度便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元605年,隋炀帝用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员,科举制度正式实施。它不同于以往的察举制或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等级,不依赖人情关系,将考试作为录取贤能的唯一标准,将公平公正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它为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提供了一条阶级上升的通道,为统治阶级选拔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贤能之士,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该制度日臻完美,有“至公之制”的美誉。其中很多防止舞弊确保公正的方法依然为今天所借鉴和保留。例如,古代考科举,读书人报到时需要携带身份证明材料,报考采用结保措施,以保证报考材料的真实性。据说当年李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就是因为自己无法提供身份材料,缘于祖上在玄武门之变中站错了队。而这种身份证明材料相当于现在中高考制度当中的“准考证”。再如,科举考试中的“糊名”、“誊录”及多人阅卷制度,为了防止阅卷人根据学生信息考生身份,从而徇私。现在中高考中密封试卷,二评乃至三评的制度也是从中借鉴而来。还有,科举制度中,考生进入考场时需要接受搜身检查,以防夹带舞弊,现在正规考试中,也有相应排查电子设备等舞弊行为的措施。</p><p class="ql-block"> 然而,科举制度设计如此精巧严密,是不是就意味着绝对的公平公正呢?显然不是!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能是在不够公平的现实社会之中竭尽所能得寻求相对公平而已,更何况是在封建王朝统治之下,皇权至高无上的古代帝国呢!以大明王朝为例,以貌取人的惯例从太祖朱元璋开始,几乎成为传家宝,屡见不鲜。明朝首位状元,吴伯宗在科举考试中本不是第一名,但皇帝看他一表人才破格提拔,硬是改写了他的命运。明惠宗和明英宗也都有类似操作。在统治者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改动一个状元的人选,根本不值得一提。看来,不光是现代人之中有“颜控”,就连古代的皇帝也不能免俗,“颜值即正义”居然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多么痛的领悟!</p><p class="ql-block"> 既然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任性点取状元郎,那么,官宦幕僚当然也蠢蠢欲动见缝插针。历朝历代都有贿赂考官、买卖考题的现象,尽管最高统治者明令禁止,严肃查处,但总有顶风作案,铤而走险者,屡禁不止。有人因此丢官丧命,还有人被无端牵连。总而言之,即便是号称“至公之制”的科举,也难免藏污纳垢。但,这并不是这一制度走向灭亡的本质原因。清朝末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蹂躏,有识之士救亡图存。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在“公车上书”运动中提出变法,并认为这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慈禧太后部分听取了他们的意见,改革科举考试,增设西学考核,选拔国家急需的人才。1905年,科举制度被彻底废除。可见,这一制度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再为国家选拔适应当时需要的人才,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桎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然而,科举制度即便走到了清末,也并非一无是处,它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选出部分优秀人才。在负二楼的金榜展柜里,我们看到了清末江苏省的最后一位状元张謇的名字。他不仅文采斐然,还是一位以实业救国的企业家。在同一张金榜上,第三甲第四名叫做胡汝霖,虽然他籍籍无名,却培养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学生——毛泽东。数千年来,我国的科举制度对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知识分子前来应试,日本朝鲜越南仿效中国建立科举制度。19世纪以来,英、法美等国家也仿效这一制度建立了本国的文官考试制度。有学者将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的“第五大世界发明”。可以说,这是在物质文明之外的一种创新——制度创新。</p><p class="ql-block">尽管,这一制度已经被历史的滚滚车轮碾压入尘土之中,正如这科举博物馆只能建在地下,好似一座坟墓,但是,它在今天仍然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例如,它打破阶层门第,注重个人才能,公平公正的思想等等。再如,它的号舍设置别出心裁。从空间设置上看,在一个一平米不到的地方,用两块木板就搭建起一个考生几天的生活起居空间,这启发了一名日本建筑师,设计了类似的迷你公寓,减少当代年轻人的购房负担。从顺序编排上看,号舍采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命人编写的《千字文》作为号舍名称并按序排列,寻找考场的同时便考查了考生是否能够熟练背诵该文。</p> <p class="ql-block">在即将结束科举博物馆这一课时,何老师突然宣布利用地面现成的号舍作为考场,鼓励听课者踊跃报名参考,考试内容即为去年在北苑提到过并且孩子们承若要背诵的《千字文》。可怜的孩纸们都知道今日《千字文》是必考题,只是没料到居然是纸笔测试,并且还是在号舍里实地体验。并且还有许多因没有背诵而无法参考的同伴们充当监考官,全程勘察巡视。女儿去年年底许下的心愿是背上五十句,争当秀才。不料,发榜仪式上意外得知居然中了一甲探花,这幸福来得实在太突然。</p><p class="ql-block">为了平抑这浓的化不开的幸福,不得不与新科女状元郎王奕琳同学去逛庙会买花灯吃大餐,尽兴晚归。所以说嘛,科举制度真是个特别好的制度创新,不然,怎么能有这么美满幸福的开学前的终极狂欢呢!新的一年,状元探花齐牵手,真是一个好兆头,好好加油吧!新的征程即将开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