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麦焦,你卷好了吗?</p><p class="ql-block"> 三门有麦焦,哪里没有麦焦呢?只不过这里叫麦焦,那里叫食饼筒。别看这小小的一张麦焦只表皮一层,两头空空,卷起来却一点儿也不含糊,还能卷出个名堂来。</p><p class="ql-block"> 光是麦焦皮,就要糊够一大叠。一张又一张,糊的时候和亲人聊聊天,已然不知道时间溜得有多快。</p><p class="ql-block"> 熬镬(盘)里糊麦焦皮是让我望而却步的。这不仅需要一只铁砂掌,更需要眼疾手快。一旁看热闹的我,盯着熬盘,能干的外婆一手揪住一团面,一手呲溜呲溜地划几个圈,手沾点清水再翻个面,就能甩出一张麦焦皮来。</p><p class="ql-block"> 青麦焦也是有的,要把青团里的鼠曲草、艾草等青色的草剁碎掺在面糊里,闻一闻那特别的清香竟不自觉地流露出淡淡的哀思。我想,这就是我更喜爱青麦焦的原因,它比白麦焦更带些味道,也带着对已故亲人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麦焦的馅料是近乡情怯的。大部分馅料是我喜欢的,比如海带丝,蒜苔炒肉丝,洋葱片,米面炒芥菜,豆面,绿豆芽,豆角炒虾仁,芹菜,豆腐条。当然还有我不喜欢的黄豆芽,胡萝卜丝,菜丝,那就放边上不管了。等到一张张薄薄的皮摊平后,练习的便是我加菜的速度了。</p><p class="ql-block"> 吃麦焦,在我家,也只有这一天最为正宗。正月十四,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人人都自己动手卷,笑呵呵地塞得满嘴都是。而我,只要拉拉外婆的围裙袖子,撒个娇也能吃到一张筒得结实的麦焦。别人吃饭是填饱胃,我吃饭还要被家里人戴“高帽”的,夸得多,就吃得多。以前,外公在我身边,我更加无理取闹,麦焦给外公拿,麦焦的头和尾没有馅料的地方,外公都是揪走吃了,第一口便可见喜爱的馅料,吃一口回来再吃一口,还能被夸着。这样长不大的日子,我竟也没想过,有一天就毫无征兆地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午饭过后,可不能像平常那样躺着就睡懒觉。厨房外的茶花,红了。静静的厨房里,八仙桌上堆满了馅料,我陪着外婆,将剩下的麦焦皮,夹了菜,卷起来后一张张铺在笼子里。下次吃的时候,放锅里一煎就可以吃上一张焦脆喷香的麦焦了。外婆总是一边数一边卷,给我安排的明明白白:晚上一张,明早一张,吃了麦焦、糟羹,就要上学去了,多筒点芹菜,豆芽,虾仁,囡囡喜欢的……</p><p class="ql-block"> 外婆卷完所有的麦焦皮,盖上帆布巾的那一刻,才明白了麦焦皮与馅料的包容,就像是故乡的炊烟袅袅,你一瞧见便是清晨到黄昏了。</p><p class="ql-block"> 若是有远在他乡的三门游子,赶不回来,不能回家尝尝麦焦的滋味,我想告诉你们:家的餐桌上,永远留着给你卷好的那一张麦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