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轶事》第一期

植英堂主 李树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北义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孕育了许多的民间传说和人文故事,但随着时光的流逝,部分已经失传。为了搜救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我们几位书画爱好者牵头,发动各村的有识之士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搜集整理,使即将逝去的民间文化得以再次呈献。因资料欠缺,编辑水平有限,谬误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们将持续发表各位搜集者的文章,欢迎关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楼岭村牌楼</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楼岭村吃水轶事</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楼岭村位于北义城镇东北部的高岭之上,东有北尹寨,南有尹西,西有北义城,北有下城公,除北义城略低外,其它几个村都低于楼岭村很多。放眼北望,可将上城公,下城公,河底村尽收眼底,往东看北尹寨、岸则村一览无余。 丹河从上城公北部流入北义城镇,经下城公、河底、北尹寨、岸则、尹东,最后在尹西村归入任庄水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村里的父老乡亲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虽不富裕但也自由自在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说,清乾隆年间,楼岭村西阁外有一座山神庙,庙前有一水池,水池不</p><p class="ql-block">大,供应着村里几百口人畜的生活用水。不知什么原因,饮用水池的水后,村子里出现了很多又高又大的后生,膀厚腰圆,个个神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池没有水源,完全是下雨聚攒下来的雨水,风调雨顺时,一池水完全可以供应全村的用水,遇到干旱季节,仅凭一池水根本就解决不了全村的生活用水。为了生存,社首组织村民打井,打了很多口井,也没有打出水来,无奈只得去水源旺盛的下城公村去挑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城公村位于楼岭村北三里地,地势低又有丹河环绕。村南有一口水井,</p><p class="ql-block">常年供应村里人吃水,用也用不完。楼岭村的人挑着水桶一路向下,不一会工夫就到了下城公村南的水井边,打上水,在井台边和下城公的人聊会天,抽两口旱烟,摘两片杨树叶放在水面上,然后咯吱咯吱的挑着水慢悠悠的往回走,由于一路上坡,所以说挑一担水得半天时间,出一身臭汗,非常辛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在什么时候,两村有了意见,楼岭的人去下城公挑水,下城公的人拦着不让挑,因此吵架、打架一直不断。后来两村的矛盾是越来越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又是大旱,好长时间都没下雨了,地里的庄稼眼看就要绝收了,供应楼岭村几百口人畜用水的水池早已经露底了。为了生存,村里的人只能去下城公村挑水吃。可是问题来了,下城公的人仍然不让楼岭村的人去挑水,并且派人守在水井边,白天黑夜都有人看守,一个要吃水,一个不让挑,故而又发生了斗殴,致两村人都有伤残,两村关系一度恶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村北的水池</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村里有一个姓张的青年,生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饭量很大,一顿要吃正常人的三四个人的饭,力气非常大。两村打架后,他非常气愤,说:“我们村的人非常勤劳,为了吃水,不知打了多少口井,但徒而无功,老天为什么不给楼岒村水吃?”又骂下城公村的人没人性,事做的太绝情。当天晚上,张姓青年一个人来到下城公的水井边,三下五除二就把下城公几个看护水井的人打倒在地,在打麦场找了两个石磙,把水井口给棚住了,几个人躺在地上吓的动也不敢动,眼看着张姓青年扬长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城公村的人因水井被棚也无法吃水,看见两个石磙,谁也不敢</p><p class="ql-block">动,只怕弄不好掉井里。无奈,社首只好找到楼岭村的社首说明来意,想请张姓青年把石磙取掉。楼岭村的社首见时机已到,便和下城公的村首商议,楼岭村每年给下城公村一些相应报酬,让两村共同使用下城公的水井,也省得两村一直闹矛盾。下城公的社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为了两村和睦相处便点头答应,随后张姓青年便到下城公的水井上把石磙取了,从此两村相安无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汉大不吃亏”,楼岭村的人自饮用了水池的水后,村里的年轻后生长得都是个子很高,个子大自然力气大,便时有和村外青年发生打架斗殴的事情。一位风水先生路过说,此水池不填,这村早晚要出事,之后村人将水池填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楼岭村共建有四个水池(俗称泊池),在村外的东西南北四个地方,分别叫东泊池,西泊池,南泊池,上泊池。东、西、南的泊池都是就地挖了个坑(俗称土泊池),都是靠雨水储水。上泊池最大也最深,全部用石头彻墙,耗费最大。上泊池即可聚雨水,又可以抽水,修有台阶方便村民挑水上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楼岭村在下成公村境内的丹河岸边建了一个抽水站,下城公村又开始对楼岭村的吃水进行阻拦和破坏,村干部和公社主管干部多次向县里反映,最后处理结果就是北义城公社把坛岭头煤矿给了鲁村,下城公不再阻止楼岭村用水。煤矿给了以后,下城公的人还时不时的对抽水站进行各种各样的破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6年高平纸厂把废弃的水排放在丹河里,从此以后,丹河水由清澈的水变成了红色,水面上漂着泡沫,臭气熏天,居住在丹河两岸的群众叫苦连天。楼岭村虽然离丹河有段距离,可也是受害者之一的村庄,因为抽水站在下城公境内的丹河边,直接抽的是河水,所以说楼岭村的饮用水污染最严重。这种水不能直接饮用,村民便把水烧开后,将沉淀物倒掉,才能勉强饮用。还有的打了两个池,一个高一个低,将河水倒在高池,由高池过滤到低池饮用。水倒在碗里,水的颜色堪比红茶,且气味呛人。村里办红白喜事,亲戚朋友有的都不喝水不吃饭,可见当时水质的污染有多恶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机井房</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了人畜吃水安全,楼岭村在老西沟地边打了一口井,又经常遭到尹庄村人的阻挠和破坏。直至1986年,时任楼岭村支部书记张来顺东奔西走,筹集资金,在县水利局的帮助下,在村北打了一眼360多米深的机井,才真正解决了楼岭村吃水难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树华搜集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