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培训法——张溥读书“七焚法”的启示

郑大华

<p class="ql-block"> “学习力“培训法</p><p class="ql-block"> ——张溥读书“七焚法”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柞水县教研室 郑大华</p><p class="ql-block"> 张溥是明代的大学者,他有非常独特的读书方法,那就是通过多次抄写、多次阅读、多次焚烧的办法,加深理解、熟读精思,所以叫“七焚法”和“七录法”。张溥的“七焚法”分三步。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就工工整整的将她抄写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读;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第三步,朗读后,将抄袭的文章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这样反复地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以上,直至把文章彻底理解,背熟于心为止。张溥一直坚持这种读书法,他把自己的书房叫做“七焚斋”,也叫“七录斋”。</p> <p class="ql-block">  张溥的“七焚”读书法,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学习新知需要反复复习,才能记于脑,熟于心,用起来得心应手。</p> <p class="ql-block">  记忆力是学习的第一能力,只有记住了才能更好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的记忆。记住了,理解了,就会灵活运用,在灵活运用中,才能把知识变成能力。所以说,记忆是学习的开始,是学习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记忆是有科学的。脑科学证明,人脑最容易记住的知识是与生活、生存、生命相关的必要信息,比如婴儿学吃奶,幼儿学吃饭、喝水,有危险时的跑、躲、僻等等求生本能,学过就会,无须反复就能掌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而我们学习的课本知识,有很多并非是生活、生存的必要信息,记没记住古诗词,记没记住数学公式,会不会物理题的解法等等,均不会影响到眼前的生活、生存、生命,所以,这些知识初次进入大脑后,就会被大脑的记忆组织筛选掉,认为不是与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必要信息,就不会转化为长时记忆。因而,这样的知识刚学时很难记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是不是这些知识就记不住了呢?这也不是,肯定还是有办法的,这个办法就是“欺骗大脑”,欺骗的方法就是“反复记忆”。通过“反复复习”这些知识,大脑认为,这个信息反复多次来到大脑,说明这个信息对于主人太重要了,既然这么重要,肯定与主人的生活生存有关,大脑产生了“这样的错觉”后,就会把这个知识划分为关乎生活、生存、生命的必要信息一类,就让负责记忆的脑组织把它记住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所以,心理学家就总结了记忆曲线和遗忘曲线。记忆是先慢后快,即头脑记忆的知识越少,记忆新知识就越难记,一旦记忆的知识多了,记忆力就会成幂数级的提升,这就说明,记忆力能够通过记忆信息而提升,是通过训练而提高,所谓“天才”的大脑就是这样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  而遗忘是先快后慢,学习的新知识要在一天之内复习一遍,之后,分别再在两天之内,一周之内,两周之内再各认真复习一遍,知识基本上就记住了。这就是说,学习新知识,刚开始时,复习要及时,间隔时间不宜长,因为,这时遗忘的速度比较快。随着复习的次数增加,而后复习间隔时间可以逐步长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多次的反复学习,知识就会长久的贮存在我们脑中,头脑贮存的知识越多,知识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就越大,脑袋就变得更聪明了。所以,教学法上说“抓反复、反复抓,反复学、学反复”。当然,这种“反复”不是“机械的反复”,而是要以认真的态度,用心思考,一次比一次学的深,一次比一次理解的透,一次有一次的新收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学习必须勤奋,不仅是身勤、手勤、口勤,更要心勤、脑勤。所谓的快乐学习,就是指要把学习认为是美好的事,当成成长的自觉行动,从而愉悦、快乐、高兴的学习,也必然就会实现高效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