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中探索世界之最(一)

茉藜居士(吴全)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很多“最…的…”,有的已闻名遐迩,有的还养在深闺。在旅行中去探索并记录这些世界之最,不但有趣,而且增长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宽的河流</i></p><p class="ql-block"><i>——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i></p> <p class="ql-block">拉普拉塔河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白银之河,是南美第二大河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汇集后形成的一个河口湾,<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约320公里,呈喇叭状,是</span>阿根廷和乌拉圭的界河。拉普拉塔河宽度从西端两河汇集处的48公里逐渐扩大至东段的220公里左右,在大西洋的入海口更宽达290公里,是世界上最宽的河口。</p><p class="ql-block">参考:世界最大河流亚马孙河下游宽度为20~80公里,河口宽240公里。</p> <p class="ql-block">大海一样宽广的拉普拉塔河,正是山盟海誓的好地方。拉普拉塔河到底算河还是算海,据说学术上仍有争议。但截至目前,地理界还是普遍认同它是河——拉普拉塔河,连同上源巴拉那河全长4000多公里,是南美第二大河。虽然拉普拉塔河长度在全球河流排名中屈居13位,但其流量却是长江的4倍。</p> <p class="ql-block">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乌拉圭历史名城科洛尼亚在拉普拉塔河的上游隔河相望,此处河宽在58公里左右。上图为往返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科洛尼亚之间的快船BUQUEBUS,单程只需1小时多,可当天来回,但需要美签。</p> <p class="ql-block">科洛尼亚是葡萄牙1680年在乌拉圭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此后一个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争夺拉普拉塔河出海口大打出手,科洛尼亚三易其主最后归属西班牙。1825年乌拉圭独立后,科洛尼亚成为其科洛尼亚省省会。今天的科洛尼亚是拉普拉塔河畔一座安宁祥和的世遗名城,西葡风格的建筑、绵软的沙滩和旖旎的风光早已使其成为南美著名旅行目的地。上图为科洛尼亚古城老城门。</p> <p class="ql-block">科洛尼亚附近的拉普拉塔河河岸风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宽的街道</i></p><p class="ql-block"><i>——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七月九日大道</i></p> <p class="ql-block">七月九日大道(简称七九大道)为纪念阿根廷1816年7月9日获得独立而命名,宽148米,双向18车道,长4.8公里,是南北向跨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干道,城市近一半标志性建筑都在其两旁,街道中间还有大片森林绿地,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宽最美街道。</p> <p class="ql-block">拉近一点看七九大道。</p> <p class="ql-block">七九大道的一个十字口,前方路左顶上有电视塔的高楼为阿根廷正义党(又称庇隆主义党,也是现执政党)总部,楼上巨幅画像为阿根廷人民的偶像——永远的庇隆夫人,这时耳畔仿佛响起音乐剧《艾薇塔》中那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p><p class="ql-block">七九大道是阿根廷鼎盛时期留下的印记,上世纪初阿根廷曾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GDP位列全球前十,大有超德赶法逼美之势。那时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被誉为“南美的巴黎”,七九大道应运而生,自然也就成为“南美的香榭丽舍大道”了。但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阿根廷已被美德法远抛身后,人们不无自嘲地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从发达国家“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七九大道上的方尖碑是布宜诺斯艾利斯重要地标,其正面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是不能不打卡的地方。但我们去时恰逢盛大集会和游行,远远望去红旗翻飞呐喊震天……只好改晚上过来看看,且点到为止,不宜久留。</p> <p class="ql-block">科隆大剧院又称哥伦布大剧院,建于1889~1908年,是七九大道旁著名建筑之一,既彰显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又具有德国宏伟坚固和法国装饰优美的建筑特征,为仅次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的世界第三大歌剧院,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舞台,只演出歌剧和芭蕾舞剧,可容纳4000名观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宽的瀑布</i></p><p class="ql-block"><i>——南美洲的伊瓜苏大瀑布</i></p> <p class="ql-block">伊瓜苏大瀑布在巴西和阿根廷界河伊瓜苏河上,与美国和加拿大界河尼亚加拉河上的尼亚加拉瀑布、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界河赞比西河上的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世界三大跨国瀑布。宽阔舒缓的伊瓜苏河流到这里突遇峡谷陡然跌落,形成高60~82米,宽4000米,由275个大小瀑布组成的蔚为壮观的环形瀑布群,其宽度是尼亚加拉瀑布的近4倍,维多利亚瀑布的2倍多,为世界最宽瀑布,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伊瓜苏大瀑布年平均流量约1756立方米/秒,每年11月至翌年3月雨季中最大流量可达12750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参考:尼亚加拉瀑布高50~56米,宽1240米,最大流量可达6000立方米/秒,但现在仅有30%水量是从瀑布泄下的,其余都用于发电了。维多利亚瀑布最高处108米,宽1700多米,年平均流量935立方米/秒。</p> <p class="ql-block">乘冲锋舟溯伊瓜苏河而上去观看瀑布主流,左岸是巴西,右岸是阿根廷,阿根廷瀑布群层叠飘逸,宛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冲锋舟只能开到这里,前面就是瀑布主流,只能在此远观,不可以再接近了。伊瓜苏大瀑布主流称为魔鬼之喉,不可描述的巨大水量从上面汹涌而下,声震如雷,水雾漫天,被誉为大海泻入深渊。</p> <p class="ql-block">还可沿巴西一侧的半山栈道(栈道全貌见本组第1图)走过去观看瀑布主流,此时正值10月初早春时节,瀑布尚在枯水期,所以观赏性还算比较好。若到雨季水量大时,即使栈道旁这些支流,也只能看到水气蒸腾白雾迷茫,那时的栈道上有如暴雨倾盆,必须穿雨衣通过。</p> <p class="ql-block">大瀑布主流一般接近性都很差,走到栈道尽头也只能在相距这么远的地方来遥望瀑布主流魔鬼之喉(远处凹进水雾弥漫处,近处这些都是支流)。</p><p class="ql-block">详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358pk6l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在巴西拍摄伊瓜苏大瀑布</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长的河流</i></p><p class="ql-block"><i>——非洲的尼罗河</i></p> <p class="ql-block">尼罗河的正源白尼罗河发源于中非布隆迪,流经卢旺达坦桑尼亚和乌干达边界注入维多利亚湖,然后北出流经乌干达丛林进入南苏丹,过尼穆莱峡谷进入苏丹平原后是为中游,称白尼罗河。白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与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另一源头青尼罗河相汇后进入下游,始称尼罗河。尼罗河流过苏丹继续向北纵贯整个埃及,从开罗下游20多公里的地方开始发散进入南北长160多公里,海岸线绵延230多公里,西起亚历山大港,东至塞得港,面积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地区,最后注入地中海,全长6670公里,为全世界最长的河流。</p><p class="ql-block">参考:亚马孙河全长6436公里;长江全长6397公里;密西西比河若以密苏里河源头雷德罗克湖计算全长6262公里。</p> <p class="ql-block">埃及南部(古称上埃及)城市阿斯旺,尼罗河由此北流到开罗大约有900公里,沿河两岸即是古埃及文明发祥地。对尼罗河定期泛滥规律的观测和研究催生了古埃及发达的农业。尼罗河正源白尼罗河婉约神秘,从19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溯源探险,最新小道消息说2006年又发现一个位于卢旺达纽恩威森林(Nyungwe Forest)的源头(坐标2°16′55.92″S,29°19′52.32″E),这样世界第一长河的长度又增加了近200公里,全长达到6853公里。正源白尼罗河虽源远流长,但洪水期对尼罗河的水量贡献只有10%,而出自埃塞俄比亚高原在苏丹喀土穆汇入的另一源头,奔腾咆哮的青尼罗河却贡献了68%的水量(因此青尼罗河被算作尼罗河源头之一,而不是支流),还有22%的水量也是出自埃塞俄比亚在苏丹阿特巴拉汇入的支流阿特巴拉河贡献的。尼罗河在埃及境内近1500公里的长度上已没有本地径流补充,是一条纯粹的过境河流,地理学上称之为“客河”。虽然尼罗河流经埃及干旱沙漠时蒸发渗漏严重,但因有上游热带多雨地区巨大水量补充,依然能维持这条世界第一长河四时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举世闻名的阿斯旺高坝坝体高111米,坝长3.6公里,看起来真不如想象中的宏伟,就像一条普通的水岸公路。但这座集灌溉、发电、防洪、航运、旅游、水产等多种效益于一体的巨型水坝,在蓄水位达到最高183米时,最大库容量可达1689亿立方米,设计装机容量210万千瓦。长达550公里的回水(南端伸入苏丹境内近200公里)形成了宽20~26公里(最宽35公里),面积5000余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湖,埃及叫纳赛尔湖,苏丹叫努比亚湖。阿斯旺高坝位于开罗以南约900公里的阿斯旺城附近、阿斯旺低坝(建成于1902年)上游7公里处回水区内,1960年开工,1970年建成,历时10年,耗帑9亿美元。为筹措修建大坝的资金,埃及纳赛尔政府于1956年7月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从而引发了当年10月29日~11月7日的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在这次战争中,虽然英、法和以色列取得了军事上的绝对胜利,但在国际舆论(主要是美苏)的干预下,埃及最终收回了苏伊士运河全部主权,赢得了政治上的满分。第二次中东战争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开始主宰中东事务进而称霸世界的标志性事件。</p> <p class="ql-block">现在纳赛尔湖畔的阿布辛贝神庙被认为是3000多年前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众多宫殿和神庙中最伟大的建筑瑰宝,它位于阿斯旺以南290公里接近苏丹边境的地方,原来是建在尼罗河岸边悬崖上的。因阿斯旺高坝建成水位抬高后会被淹没,196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调下,先后有113个国家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人力方面的援助,花费5年时间,将神庙拆块编号,运到离原地180米、高出原地65米的地方重新组装起来,创造了世界文物整体搬迁抢救史上最成功的经典案例。埃及阿斯旺以南到苏丹北部尼罗河两岸原为努比亚人(早期地中海居民与北迁尼格罗人融合的民族,有黑人特征,现居于埃及阿斯旺附近和苏丹北部,多已阿拉伯化和改宗伊斯兰)聚居地,底比斯第二帝国(新王国)时期最厉害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为向其宣示国威,于公元前1300年左右在此远离文明中心的南部蛮荒之地修筑了这座既丽且崇又充满神秘的巨大岩窟式庙宇,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珍贵的努比亚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纳赛尔湖蓄水后,沿河努比亚人的村庄都被淹没,他们现已搬迁到阿斯旺高坝和低坝下游一带的河汊中。因此现在从阿斯旺到阿布辛贝神庙沿纳赛尔湖近300公里沙漠都成了无人区,那里又接近苏丹边境,去参观必须结伴而行,这样每天清晨4:30在阿斯旺都能看到几十上百辆各式车辆在警车护卫下列队浩荡出发的壮观场面。</p> <p class="ql-block">从阿斯旺到卢克索的尼罗河游轮正在通过一座大桥。</p><p class="ql-block">多有人问及阿斯旺+尼罗河游轮+卢克索的行程如何安排,这里提供一个4日的advice,D1:开罗早航班到阿斯旺,参观阿斯旺高坝;乘小船去高坝和低坝之间湖中菲莱岛上的伊西斯神庙;黄昏后乘小船进入低坝下的河汊,骑骆驼过沙山夜访努比亚人村庄;乘小船进入尼罗河主航道,到阿斯旺港入住游轮。D2:早4:00集合乘车前往290公里外的阿布辛贝神庙,沿途可观沙漠日出、海市蜃楼;午后返回阿斯旺,参观未完成方尖碑后登船;下午游轮正式启航,傍晚抵达康翁波神庙,登岸参观后开始夜航。D3:早晨抵达埃德夫,上岸参观荷鲁斯神庙;游轮继续向下游行驶,观赏尼罗河两岸风光,下午茶;下午过伊斯纳船闸是重头戏;傍晚抵达卢克索港,今天不用下船,船上观尼罗河日落,用晚餐,再住一晚。D4:早晨下船乘车去卢克索参观底比斯帝国古迹,有五大必看①帝王谷法老陵墓②女王庙③卢克索神庙④门农巨像⑤卡纳克神庙,其他还有很多可选项,但抓紧点看完五大必看后可于当天乘车赶到赫尔格达(红海),这里也有回开罗的航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长的峡湾</i></p><p class="ql-block"><i>——挪威的松恩峡湾</i></p> <p class="ql-block">松恩峡湾位于挪威西南的松恩-菲尤拉讷郡,长204公里,最深可达1308米,是挪威著名的三大峡湾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峡湾是冰川和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奇特地貌,第四纪冰川(一般认为下限是180万年前,而最近的冰河期是1.8万到1万年前)把海岸边的大地切割出一道道曲折幽深的槽谷,冰川消融后海水倒灌进这些槽谷就形成了峡湾。</p> <p class="ql-block">艾于兰峡湾(Aurlandfjord)是松恩峡湾的一大分支,景色秀美,其尽头就是著名的峡湾小镇弗洛姆(Flam)。</p> <p class="ql-block">风光如画的弗洛姆,这里有弗洛姆高山铁路火车(Flamsbana,上图左下即弗洛姆火车站)从海拔仅有2米的峡湾底部上行到海拔866.8米的米达尔(Myrdal)山顶车站,全程20公里,耗时55分钟。弗洛姆高山铁路是世界上最壮观最陡峭最知名的山地铁路之一,整整修建了20年,被誉为挪威的工程奇迹,沿途可观赏到高山峡谷悬崖瀑布等壮美景色。在米达尔车站可换乘首都奥斯陆和第二大城市卑尔根之间的急行火车。</p> <p class="ql-block">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看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艾于兰峡湾的支流纳柔依峡湾(Naroyfjord)狭长幽深,云遮雾绕,最窄处仅300米,颇具峡江韵味。但千万千万不要忘记这里是海,峡中是海水,两边是海岸。挪威以区区3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却拥有不可思议的2.1万公里海岸线(中国大陆海岸线也才1.8万公里啊),就是因为在西边海岸上有太多狭长曲折的峡湾伸进了陆地。纳柔依峡湾的尽头在居德旺恩(Gudvangen),可以从奥斯陆-卑尔根急行火车铁路线上的沃斯(Woss)中转汽车过去。居德旺恩有开行经纳柔依峡湾、艾于兰峡湾(这两条分支是松恩峡湾精华所在)到弗洛姆的游船,全程17公里,耗时2小时。再从弗洛姆乘高山铁路一路观景1小时到米达尔,就又接驳上了奥斯陆-卑尔根急行火车。当然也可反着走,游船是双向开行的,交通十分便利。现在纳柔依峡湾、艾于兰峡湾,还有盖朗厄尔峡湾等都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风光旖旎的纳柔依峡湾峡深水碧,两岸山高云绕,有条条清泉仿佛从天而降,泊泊流入峡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长的自动扶梯系统</i></p><p class="ql-block"><i>——香港半山自动扶梯</i></p> <p class="ql-block">香港半山扶梯位于香港岛,是连通中环商务区和半山住宅区、供居民日常往返山上山下的重要自动扶梯交通系统。整个系统全长800米,落差135米,由有盖行人道和天桥、20条可转换上下行方向的单向自动扶手电梯和3条自动行人道组成,是全世界最长的户外有盖行人扶手电梯系统,建成于1993年。</p> <p class="ql-block">半山扶梯外观。</p> <p class="ql-block">半山扶梯由连接中区行人天桥系统的恒生银行总行大厦为起点,经中环街市,沿阁麟街、荷李活道、些利街、摩罗庙交加街、罗便臣道直至终点干德道,全程用时20分钟,供市民免费使用。</p> <p class="ql-block">半山扶梯是可转换上下行方向的单向运行系统,当它开上行时,下山的人就要走楼梯,反之亦然。具体运行时刻表是:</p><p class="ql-block">6:00~10:00下行,10:00~24:00上行。</p> <p class="ql-block">在太平山凌霄阁俯瞰香港岛半山区。严格讲半山区并非行政区划,而是港人对东起湾仔区与中西区边界、西至薄扶林、南起郊野公园、北至上环这一区域的习惯称谓。太平山半山是地势高风景佳空气好的宜居区域,开埠之初即为西人聚居地,历史承载厚重,现在更是有许多豪宅和公寓都建在这一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舒适安全的楼梯</i></p><p class="ql-block"><i>——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爱莎台阶</i></p> <p class="ql-block">爱莎台阶位于斯德哥尔摩市政厅(1911年始建,历时12年落成)一层的蓝厅,是通往二层市议会大厅和金厅的楼梯,以市政厅设计者、瑞典著名建筑师拉格纳尔·奥斯特伯格(Ragnar Östberg)妻子的名字命名。蓝厅又是每年12月10日举行诺贝尔颁奖晚宴的地方,晚宴结束后来宾将登上二层的金厅去参加盛大舞会,奥斯特伯格为使身着长裙和高跟鞋的女士能保持优雅身姿缓步拾级而不用担心踩着裙裾意外跌倒,先后设计了8种不同高和宽的楼梯请他的妻子爱莎穿着长裙高跟鞋试走,耗时将近一年才确定数据建成了这座共27级、每级高约20厘米、宽约40厘米的爱莎台阶【注】。盛装的女士沿如此认真精选数据建成的楼梯拾级而上,可两眼一直平视前方迈出最稳当的步伐而无需低头顾盼脚下,从而展现出最为优雅的登楼姿势,因此爱莎台阶这座世界上最舒适最安全的楼梯绝非浪得虚名。</p><p class="ql-block">注:网上几乎众口一词说每级楼梯高3寸宽1尺,窃以为是有点以讹传讹的,首先这寸是英寸呢还是市寸?一共27级楼梯,如是英寸则一层楼高2.574米,如是市寸则一层楼高2.7米,显然是不自洽的。文中引用的数据是作者自己的目测,也不一定精确,但一定自洽。</p> <p class="ql-block">蓝厅,为什么是红色的?按照奥斯特伯格最初的设想,一层蓝厅二层金厅正好是瑞典国旗蓝底黄十字的象征(宜家也是这个色系)。但当红砖结构的蓝厅主体完成,正准备往墙上贴蓝色马赛克时,他突然发现红色砖墙在窗户射进的阳光照耀下散发出融融暖意和一种非常古朴的美,于是就改弦更张保留下了原来的红砖墙,名字却依然还叫蓝厅。毕竟在这个高纬度国家是谁也不会拒绝温暖和阳光的,而且12月10日诺贝尔奖颁奖日又正值冰天雪地的寒冷白夜,温暖更是不可或缺的。每年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会根据其遗嘱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1968年起由瑞典中央银行增设的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的颁奖典礼(和平奖是奥斯陆那边的事),随后瑞典国王和王后会在市政厅一层的蓝厅举行隆重的颁奖晚宴。蓝厅虽不算小,但因出席宾客多达1300余人,所以每位客人所占座席宽度还不足60厘米,即使贵为王室成员也只能享受到80厘米宽的座席空间,因此诺贝尔颁奖晚宴又被称为世界上最拥挤的奢华宴会。晚宴结束后,来宾将从爱莎台阶缓步登上二楼,去金厅出席盛大舞会。</p> <p class="ql-block">从爱莎台阶上到二楼去金厅,先要经过市议会大厅,也就是市议会开会的会议室。这个大厅最漂亮且最具特色的是它的船形屋顶。据说原来的方案是按传统思维准备吊顶的,但设计师奥斯特伯格突然发现还没来得及吊顶的屋顶梁架很像一艘倒扣着的大船,十分符合北欧维京时代的建筑理念,于是他又改弦更张不要吊顶了(他怎么老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呢?),还在屋顶梁架里面绘制了日月星辰,以昭示议会所议之事正大光明,有日月可鉴。</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二层的金厅,就是每年12月10日举办诺贝尔颁奖舞会的地方,纵深25米,四周墙壁用1800万片夹在玻璃中的1厘米见方金箔(据说这种三明治式工艺十分节省黄金,整个大厅不过耗金10多公斤)和各种彩色玻璃镶嵌装饰,流光溢彩,金碧辉煌。正对大门的墙壁中央是斯德哥尔摩保护神梅拉伦湖女神像,她的左下方汇聚着西方各国人士,右下方簇拥着东方各族人等,其中还有一位身着清朝官服的人是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后漫游欧洲,曾动用海外捐款150万在瑞典买岛隐居,冠名北海草堂),好一幅八方来仪的盛况泱泱别梦悠长哟!可这个自诩的北方大国也不过是18世纪初大北方战争失利前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过那么几天的昨日辉煌而已。</p> <p class="ql-block">从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湖滨广场眺望梅拉伦湖(Mälaren),右边最高黑色尖顶是始建于13世纪的斯德哥尔摩老城最古老建筑之一骑士岛教堂,这是一座王室葬礼教堂,瑞典历史上许多著名君主都长眠于此。最左边钟塔是毗邻瑞典王宫、位于王宫斜坡顶点的斯德哥尔摩大教堂,又称圣尼古拉教堂,瑞典砖砌哥特式建筑典范,有国家教堂性质,内藏历代皇家骑士徽章。梅拉伦湖也是瑞典维京文化发源地之一,梅拉伦即维京语“石头海滩”之意。梅拉伦湖的确是由古海湾因地质变动形成的,它东西长120公里,宽1.6~40公里,平均水深64米,水域面积1140平方公里,是瑞典仅次于维纳恩湖和韦特恩湖的第三大湖,自西南向东北在斯德哥尔摩汇入波罗的海。 斯德哥尔摩其实就是分布在梅拉伦湖入海处14座岛屿和一座半岛上的水城,由70余座桥梁相连,被誉为北方威尼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陡峭的公交缆车</i></p><p class="ql-block"><i>——智利瓦尔帕莱索的高度倾斜缆车</i></p> <p class="ql-block">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用于公共交通的缆车系统,其轨道坡度一般为15°~25°,很少有超过30°的,像智利中西部山城瓦尔帕莱索这种当地人叫做CERRO的坡度接近或超过40°的缆车更是绝无仅有,被称为高度倾斜缆车,其特别之处是后厢被支架高高抬起,以使乘客能够站立稳当。从1883年第一条线路建成起,高度倾斜缆车作为市民上下山主要交通工具在瓦尔帕莱索运营已超过百年历史,全盛时期曾达到28条线路,目前仍有12条线路还在运营。1996年,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以“不同寻常的缆车系统(高度倾斜缆车)”将其列为1996~1998年度百大濒危世界遗产之一(每两年评选公布100个濒危遗产,有新增有移出,也可二进宫)。</p> <p class="ql-block">瓦尔帕莱索位于首都圣地亚哥西北120公里处,被誉为太平洋珍珠,是智利重要海港、军港、海军总部和国会(您没看错,智利是罕见国会不在首都的国度)所在地,又是著名文化之都(文化部也因此迁来此地)、色彩斑斓的涂鸦之城,智利当代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常居地,1973年因反皮诺切特军事政变战亡总统府的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故乡,以及独裁军事领导人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将军(总统)故乡。在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前,瓦尔帕莱索是绕行麦哲伦海峡或合恩角(美洲好望角)船只的重要中继港口,国际移民曾纷至沓来。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基于城市不断的发展设计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将智利瓦尔帕莱索及其港口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索托马约尔广场面对蔚蓝的港湾,背靠斑斓的山城,是瓦尔帕莱索的主要市政广场,市政厅和大剧院等公共建筑都在广场周围,而正面气派的蓝色英式建筑就是智利海军总部。</p> <p class="ql-block">索托马约尔广场正中矗立着伊基克海战英烈纪念碑,右面蓝钻石般的建筑是市政厅。纪念碑最上面的铜像是智利埃斯美拉达号巡洋舰舰长奥图罗·普拉特,他在南太平洋战争期间,1879年5月21日在伊基克(现智利北方城市,以前属秘鲁)附近与秘鲁发生的海战中,当秘鲁铁甲舰胡阿斯卡号准备撞沉受到重创的埃斯美拉达号时,率领士兵跳帮秘鲁军舰决战,英勇殉国。此后每年5月21日被确立为智利海军节。南太平洋战争因智利与秘鲁和玻利维亚为争夺三国交界处硝石(火药原料)矿藏和鸟粪资源丰富的阿塔卡马沙漠而起,又称硝石战争,发生于1879年4月5日~1883年8月20日,以智利战胜,与秘鲁和玻利维亚签署《安孔条约》告终。玻利维亚痛失出海口,从此成为内陆国家一蹶不振。智利则控制了几乎所有硝石资源,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硝石出口国,经济上取得长足进展,与阿根廷和巴西并称为拉丁美洲的ABC(Argentina,Brazil,Chile)三强国。智利现在更不得了,据说排列顺序已倒过来成为CBA了。</p> <p class="ql-block">瓦尔帕莱索除了高度倾斜缆车外,还有一大奇观是老爷电车,其中有几辆还是美国普尔曼公司1946~1948年生产的无轨电车,运气好就能碰到。这些普尔曼电车恐怕是世界上还在运营的最古老的无轨电车了,它们原在圣地亚哥服役,上世纪70年代被调到瓦尔帕莱索继续使用,今天已成为瓦尔帕莱索的一张城市名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古老的教堂</i></p><p class="ql-block"><i>——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i></p> <p class="ql-block">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阿亚索菲亚博物馆(Ayasofya Museum)的前身就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St. Sophia Church),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敕建,后两度被毁,公元537年由查士丁尼大帝完成重建,此后近千年中它都是君士坦丁堡牧首座堂、东罗马帝国皇帝加冕教堂,并保持世界最大教堂地位直到16世纪初西班牙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建成。虽然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和李锡安共颁《米兰敕令》,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后最早修建的著名教堂还有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和伯利恒的圣诞教堂等,但都因历朝历代的改扩建而早非原来模样,唯圣索菲亚大教堂主体建筑结构至今未被改动过,即便15世纪中奥斯曼土耳其灭东罗马将其改为阿亚索菲亚清真寺(Ayasofya Mosque)时也只是在四周增建了四座宣礼塔和按伊斯兰仪轨重装了内部。因此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古老教堂,也是拜占庭建筑的鼻祖,在方方面面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土耳其共和后的1935年,它又被从阿亚索菲亚清真寺改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这也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博物馆,它没有一件藏品,参观的就是阅尽1500年沧桑、呈现多元融合魅力的建筑和装饰本身,以及由它折射出的罗马、东罗马和奥斯曼三大帝国的兴衰史。</p> <p class="ql-block">主祭坛上方中央的圣母圣婴像和周围刻有安拉、穆圣以及四大哈里发名号的巨大圆牌济济一堂,此情此景恐怕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这从小的方面说是教堂演化为清真寺的积淀厚重和命运多舛,从大的视野看是东西文明在号称欧亚十字路口的伊斯坦布尔激烈碰撞和均衡融合。何况玛利亚和耶*稣也都是《古*兰经》中的人物,还都有自己的名号:麦尔彦、尔萨。同时也说明早期伊斯兰包容性还是蛮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改清真寺后,土耳其人只是用石膏覆盖了原来的壁画,再描上他们自己的装饰,并未因异教而加以损毁。现在二楼已清理出若干幅10~13世纪东罗马帝国时期一些皇帝皇后来教堂结缘存照的黄金马赛克,弥足珍贵。反观东罗马自己,8~9世纪的毁坏圣象运动几乎捣毁了全部圣象圣物,所以即使在建于6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也绝对找不到9世纪以前的绘画和物件了。关于东西融合和早期伊斯兰还有一个标本就是西班牙南部和中部的塞维利亚、科尔多瓦和托莱多等古城,研究一下8~13世纪摩尔人统治时期对基*督教人和犹太人的政策,再对比一下卡斯蒂利亚等王国光复后对摩尔人的行径,就会使人有点若有所思了。</p> <p class="ql-block">二楼墙上清理出的被石膏覆盖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金</span>马赛克之一,这幅是11世纪的,反映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九世和皇后佐伊向圣索菲亚大教堂捐赠功德钱的情形,中间宝座上是耶*稣。君士坦丁九世(1042~1055年在位)虽然在政治军事上都乏善可陈,但他却和圣索菲亚大教堂一起见证了基督教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即发生于1054年的东西教会大分裂。</p> <p class="ql-block">1054年7月14日,罗马教宗利奥九世的钦差宏伯特进入圣索菲亚大教堂宣诏:开除君士坦丁堡牧首米海尔·凯鲁拉里乌斯教籍,凯鲁拉里乌斯当众烧毁诏书同时宣布开除罗马教宗利奥九世教籍,从此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希腊正教(东方正统教会)和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公教(罗马普世教会)两大宗,史称东西教会大分裂。400年后,奥斯曼土耳其的铁蹄终于踏碎了东罗马的幽幽残梦,帝国灭亡后,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易名伊斯坦布尔,千年古刹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做阿亚索菲亚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这座直径32.6米大圆顶如高悬天穹,见证了教会重大历史,经历了国运兴衰沧桑。改做清真寺后它被重新描画的鎏金阿拉伯文书法,在周围一圈40扇窗户的映衬下至今依然光彩夺目。而它四面圣索菲亚大教堂时期的古老基督教天使壁画也被完整保存下来。看看这东西文明的碰撞和融合,啧啧,不是在欧亚十字路口上,看得到吗?除去罗马万神殿,不知这个世界上还能不能再找到一个年代堪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大圆顶比拟的建筑圆顶?1500年的历史它已有点承载不动了,圆得不标准了,变形很明显,何况每年还要承受来自世界各地的250万人参观访问。1993年在大圆顶下方搭建了庞大的脚手架,以便随时对它进行监控和维修,这一重达160吨的“临时”建筑恐怕是要与教堂长期共存了。1996年,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评出了1996~1998年度的百大濒危世界遗产,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圣索菲亚大教堂)名列其中。</p><p class="ql-block">详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zqy6yo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蓝色土耳其纪行之一 横跨欧亚从伊斯坦布尔到恰纳卡莱</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世界最古老的建筑——</i></p><p class="ql-block"><i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埃及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i></p> <p class="ql-block">据托勒密时期赫利奥波利斯城大祭司曼涅陀所著《埃及史》,埃及古王国包含第三至第六王朝(前2686~前2181年),定都孟菲斯(现开罗西南尼罗河左岸吉萨附近),也称孟菲斯帝国,是古埃及历史上最繁荣最强盛的帝国之一。由于这一时期的国王和贵族修建了大量金字塔作为自己的陵墓,所以古王国时期又被誉为金字塔时期。埃及现存96座金字塔中最大最著名保存最完好的是位于吉萨(Giza)附近的第四王朝国王胡夫(Khufu)、哈夫拉(Khafra)和门卡乌拉(Menkaura)爷孙三代的金字塔(上图从右至左),它们是埃及金字塔的典型代表,号称吉萨三大金字塔,距今都有4500年左右的历史了。谚云:“人类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字塔”,是啊,在这个世界上至今还没发现比金字塔更古老的人类建筑呢。</p><p class="ql-block">详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321cabd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时间也惧怕的金字塔 神秘古国埃及行之一</a></p> <p class="ql-block">三大金字塔中最高最大最早的是胡夫(第四王朝第二位国王,前2551~2528年在位)金字塔,又称吉萨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原高146.59米,边长230米,占地52900平方米,体积260万立方米,用230万块平均重2.5吨的石料干砌而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即不使用任何粘合剂</span>),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前,曾独领世界最高建筑风骚近4500年。塔中现有甬道、墓室和残损的石棺,但已无陪葬品和木乃伊。胡夫金字塔还是硕果仅存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p><p class="ql-block">参考:古代世界七大奇迹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3世纪左右由腓尼基诗人和旅行家安提帕特提出的当时</span>地中海东部地区的七座宏伟建筑和雕塑,它们是:胡夫金字塔(埃及)巴比伦空中花园(伊拉克)阿尔忒弥斯神庙(土耳其)奥林匹亚宙斯神像(希腊)摩索拉斯陵墓(土耳其)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希腊)和亚历山大灯塔(埃及)。七大奇迹中今天还能看到的只有胡夫金字塔了,而且它比另外六个中的任何一个都要早2000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吉萨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底部。</p> <p class="ql-block">哈夫拉(第四王朝第四位国王,胡夫的儿子,前2520~前2494年在位)金字塔在吉萨三大金字塔中排名第二,被称为第二金字塔,现高136.5米,与胡夫金字塔风化后的现高一样,但因其居中,所占地势更高,从有些角度看起来却显得它是最高的。哈夫拉金字塔可圈可点的地方比较多,倾角达52°20′,是三座金字塔中最陡峭的;甬道和墓室等内部空间不足总体积的万分之一,是世界上最紧密的建筑;顶部装饰了金黄色的大理石贴面,被称为戴帽子的金字塔,这可能与下埃及的拉(太阳神)崇拜有关,就像给方尖碑尖端包裹黄金来反射太阳光芒一样。还有就是它前面塑有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像,长72.55米,高20.22米,脸宽5米,仅伏在地上的前爪就有15米长,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巨大的斯芬克斯,称为吉萨大斯芬克斯(Great Sphinx of Giza)。此后埃及历代国王和法老都要为自己塑造不同大小和材质的斯芬克斯像。</p> <p class="ql-block">换一个角度看吉萨三大金字塔,从左至右: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这里是门卡乌拉金字塔背面的一个展望台,从这个角度看第二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是最高最大的,而且处于中心位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古老的雕像</i></p><p class="ql-block"><i>——埃及古王国时期的雕像</i></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认为,人有一种叫“卡”的灵魂形态,人死后卡会暂居于其雕像中等待来生,因此古埃及王侯贵族都要为自己雕像,置于墓室的假门中。现在出土的最早雕像是埃及古王国时期的,距今都有4200~4700年历史,且有一定存世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和西方一些博物馆都能看到。这一时期雕像的代表作品是拉霍特普(Rahotep)王子和王妃诺夫勒特(Nofret)坐像,材质石灰岩,年代第四王朝中期,距今4500年左右,是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一组坐像也是古埃及艺术中将男子肌肤颜色与女子显著区分的典范,男褐女白代表了当时的审美情趣。拉霍特普王子是赫利奥波利斯大祭司(high priest of Heliopolis),也是一位将军(general),也有说是胡夫的兄弟的。雕像眼睛用天然蓝白水晶石做成,据说出土时墓门刚打开的一瞬间,看见里面居然坐着两个衣着光鲜、眼透幽光、栩栩如生的大“活人”,连见多识广的考古人员也着实被吓了一大跳。</p> <p class="ql-block">用闪绿岩雕刻的哈夫拉坐像,高168厘米,出土于吉萨,现存埃及国家博物馆。哈夫拉是埃及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的第四位国王,第二金字塔的主人,胡夫的儿子。这也是大约4500年前的雕像了,价值连城啊,但却像杂物堆入贮藏间似的扔在一个角落里,也没有任何遮挡,甚至可以随便触摸……这一说明埃及文物确实太多太不值钱,像2000多年前托勒密时期的一些石雕也只配待在庭院里餐风沐雨;二说明19世纪末建成的埃及国家博物馆确实条件有限,已不能适应当今需要,亟待改善。听说现在埃及国家博物馆新馆已在吉萨落成并开始搬迁,希望那边的陈列条件会更有利于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在哈夫拉闪绿岩雕像后面还附着一只神鸟,要在侧面才能看见,这符合古埃及雕像的正面律原则。神鸟有时候是另一种灵魂形态“巴”的象征,巴需要附着在肉身上,因此除雕像外还要制作木乃伊以等待来生。上图这个哈夫拉侧面头像现已被用作10埃镑钞票图案。</p> <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藏第五王朝时期的书记官雕像,品相比大英博物馆那尊书记官稍差,脚坏了,乳头上估计是宝石的东西没了,右手握的芦苇笔也不见了,但好赖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4000多年前的文物了吧。</span>古埃及能识文断字的人才少之又少,所以能在宫廷或官府从事文案工作的人地位有多崇高是难以想象的,不然也不会给他雕像,反正晓得这是一个很牛叉的职业就行了。关键是他腿上放着的,不是泥板也不是竹简,而是纸,是用一种叫做莎草的水草的茎做成的书写纸,称为纸草纸或莎草纸。纸草纸发明于何时不可考,但至少5000年前已开始用于书写。在第一王朝(前3100~前2840年)大臣荷玛卡墓中出土了迄今见到的最早纸草纸实物,而迄今见到的最早纸草纸文献则是2013年在红海边发现的第四王朝国王胡夫时期(前2551~前2528年)的作品,由圣书体和僧侣体写成。纸草纸公元前5世纪传入希腊,后又传入罗马,纸草纸文献是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主要形式。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希腊化时期,在今土耳其伊兹密尔省贝尔加马镇出了一个叫白加孟(Pergamon)的城邦,其统治者欧迈尼斯二世(Eumenes II)一心想将其打造成堪与亚历山大港媲美的文化之都,在学术、艺术、雕刻、医学、藏书等方面都走在了当时世界前列,白加孟图书馆藏书一度多达20万卷,仅次于当时世界第一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埃及托勒密王朝唯恐被超越而终止了纸草纸原料的出口。白加孟则发明了可两面书写的羊皮纸来替代,其性能也远优于纸草纸,所以羊皮纸后来在欧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对基督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贡献甚巨。英文羊皮纸(parchment)一词的词源就是出自白加孟(Pergamon)。虽然如此,在公元5~8世纪的法国墨洛温王朝,纸草纸仍被用于抄写官方文书,而罗马教宗公元11世纪初还在用纸草纸发布敕文和训谕,直到公元12世纪以后纸草纸的使用才告寿终正寝。</p><p class="ql-block">详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1au0g1m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蓝色土耳其纪行之三 白加孟——撒旦的座位之处</a></p> <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最优雅(graceful)的女性雕像The Offering Bearer(搬运贡品的女性),她头顶的篮子里装着四个啤酒或葡萄酒罐子(four jars of beer or wine),<span style="font-size:18px;">手里还提着一只活鸭,</span>年代:中王国第十一王朝(前2050~前1786年),材质:彩绘木和铜(painted wood and copper,感觉主要是彩绘木雕,不知铜用在何处),出土于卢克索达尔巴赫里(Deir Al-Bahari 这个地方貌似在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殿那里)以南的Meket-Re(可能是个贵族)陵墓。无独有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也有一尊几乎一样的雕像,只是服饰花纹细节和活鸭姿势略有不同,篮子里的酒罐没有了,标注年代是第十二王朝,貌似比埃博这个晚一些,但考古也是有误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大的河流</i></p><p class="ql-block"><i>——南美洲的亚马孙河</i></p> <p class="ql-block">河流大小一般指其流量和流域面积大小而非长宽。南美北部的亚马孙河即使以最远的出自秘鲁南部安第斯山的乌卡亚利-阿普里马克水系为源头,全长也就6436公里,比尼罗河还短200多公里,若论长度只能屈居第二。可是亚马孙河的平均流量达21.9万立方米/秒,每年将6.6万亿立方米的水量注入大西洋,占全世界所有河流注入各大洋总水量的1/6,比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三大河加起来还要多几倍,差不多相当于7条长江的流量。所以亚马孙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河,它巨大的水量涌入大西洋后,被冲淡的海水带长达160公里。亚马孙河拥有1.5万余条大小支流,其中有7条长逾1600公里,最长的马代拉河更长达3200公里。它整个流域面积达691.5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南美大陆的40%,相当于一个澳洲面积。它孕育了全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是印度的两倍,历来被誉为最神秘的生命王国。与世界其他大河不同的是,亚马孙河流域地处热带雨林,一年四季水量充沛,水位稳定,流量均衡,因此没有明显汛期旱季之分。宽80~240公里的喇叭型河口湾又形成了一个自然奇观——涌潮(机理类似于钱塘潮),巴西人称之为“波波罗卡”。大潮来临时,声震如雷,高达5米的涌浪沿十数公里宽的河面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上游推进,潮水可达河口以上960公里的巴西奥比多斯。</p><p class="ql-block">详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3cwk687t?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在秘鲁亚马孙河上之一 从伊基托斯到塞巴托普斯 追踪亚马孙河豚 垂钓食人鱼</a></p> <p class="ql-block">天低水淼雨林暗,风起云涌亚马孙。</p> <p class="ql-block">亚马孙河流域中游的热带雨林。</p><p class="ql-block">详见<a href="https://www.meipian5.cn/3xp733v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在秘鲁亚马孙河上之四 塞巴托普斯热带雨林徒步</a></p> <p class="ql-block">秘鲁印第安纳州亚马孙河一处隐秘河汊里的土著部落,没有路,只能靠划船出入,更没有电、电视和网络,但居民的茅草顶木吊脚楼上却贴着地方的竞选广告。这是一位四个孩子的母亲和她的公公,怀里抱着这个是最小的孩子。谁知道他长大后会不会在某一个早晨划着独木舟出去,从此不再回来呢?“部落里的年轻人都是这样走掉的”,年迈的老酋长不无忧虑地说,“没有人愿意接我的班了”。公公戴着手表(根据我从前下乡体验,这玩意儿在这儿完全是摆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可矣),还会讲点英语,显然也是划着独木舟出去混过世界的。我们上她家木吊脚楼参观,家里有煤气灶和各种规格的锅,还有尼龙蚊帐、花花绿绿的衣服和小孩玩具,厕所也很讲究和卫生,与部落其他人家相比,家境算是比较优裕的,估计她老公也是划着独木舟出去混世界的。</p><p class="ql-block">详见<a href="https://www.meipian5.cn/2zpc4yx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在秘鲁亚马孙河上之二 走进雨林深处的原始部落</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ejnfbw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在秘鲁亚马孙河上之三 到河边小镇印第安纳州赶早市访学校</a></p> <p class="ql-block">在亚马孙河上追踪观察粉红江豚。</p><p class="ql-block">详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3cwk687t?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在秘鲁亚马孙河上之一 从伊基托斯到塞巴托普斯 追踪亚马孙河豚 垂钓食人鱼</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大的教堂</i></p><p class="ql-block"><i>——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i></p> <p class="ql-block">教堂大小指面积而非高度,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伯多禄大教堂,面积2.3万平方米,可容纳6万人,是世界最大教堂,也是天主教会最神圣象征。其前身是君士坦丁大帝在宗徒之长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老彼得教堂,落成于公元333年。1503年战神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登基后决定重修此教堂,从1506年开工到1626年落成,整整修建了120年。期间,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和艺术大师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和米开朗基诺等先后出任总监,主持设计修建工作,使之成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span>。教堂内部不仅高大宽敞,而且装饰华美,拉斐尔、米开朗基诺等大师的壁画、雕塑作品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图中两道红色围挡是为了保护古老的地板画。</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雄伟壮观的圣彼得广场(圣伯多禄广场)由意大利最杰出的建筑和雕塑大师、被誉为巴洛克艺术之父的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设计建造,落成于1667年,现已和圣彼得大教堂形成一组不可分割的建筑艺术整体。广场长340米,宽240米,可容纳50万人在此聆听每星期日教宗发表的晨祷词。由88根方柱和288根圆柱组成的两个半椭圆形柱廊环绕两旁,柱廊顶矗立着140余尊圣徒雕像。广场中央是埃及(一说希腊)运来石材建造的高26米方尖碑,以及两组喷泉。圣彼得广场之宽阔,以致16mm广角在地面也难以摄取其全貌,只好退而求其半了。图中往左是圣彼得大教堂,往右是通往台伯河畔圣天使堡(原为哈德良皇帝修建的皇家陵寝,6世纪后改建成教宗碉堡和避难所,至今仍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梵蒂冈领地,</span>有地道和圣彼得大教堂相通,教宗可不经意大利领土直接前往)的协和大道。左边那些建筑是宗座宫(教皇宫)和梵蒂冈博物馆等,其中西斯廷小礼拜堂为教宗祈祷场所,里面的天顶画《创世纪》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为米开朗基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两大巨制,绝唱级艺术作品;而拉斐尔为小礼拜堂创作的祭坛画《西斯廷圣母》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闻名于世,现藏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的古代艺术大师馆。</p> <p class="ql-block">教堂中央主祭坛上高29米的青铜华盖是举世无双的巴洛克铜雕艺术珍品,由圣彼得广场建造者、巴洛克艺术之父贝尼尼设计制作,其上方为米开朗基诺建造的外暗内明大圆顶,是米开朗基诺教堂布局的绝佳搭配和最好补充。祭坛地下就是圣彼得陵墓。圣彼得原为以色列加利利海渔夫,耶*稣最早的追随者,十二使徒之首亦称宗徒之长,受主嘱托:“你牧养我的羊”,组织了最早教会雏形——原始基督徒社团,后受罗马皇帝尼禄迫害,于公元67年被倒钉十字架殉道。现在贝尼尼的青铜华盖与米开朗基罗的教堂大圆顶和大理石雕《哀悼基督》并称圣彼得大教堂三大镇堂之宝。</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三宝之一,米开朗基诺24岁时完成的大理石雕塑,也是他唯一在其上署名的作品《哀悼基督》,或称《圣殇》,定格了圣母玛利亚抱着刚从十字架上放下来的耶*稣这一无限哀伤的场景。这尊著名雕塑在教堂进门右手边,现在只能隔着玻璃罩远观,所以照片上有对面窗户的反光影像。</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三宝中还有一宝是米开朗基诺设计建造的大圆顶。在圣彼得大教堂修建的百年历史中,随着建筑风格和采光方式的不断变更,大圆顶是否需要建造也几经反复,最后是米开朗基诺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他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了大圆顶,并参照菲利普·布鲁内莱斯基建造的佛罗伦萨花之圣母教堂大圆顶(最大直径45.52米,高91米),设计建造了圣彼得大教堂的直径42米,高138米的大圆顶。大圆顶建成后米开朗基诺却不无遗憾地感叹:“我可以建一个比他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他的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菲利普·布鲁内莱斯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先驱、杰出的建筑工程师,</span>1420~143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在承建佛罗伦萨花之圣母教堂大圆顶时,没画一张草图,没写一道算式,圆顶就已了然于胸。他还在施工中打破传统首次采用创新工艺。现在回到圣彼得大教堂来,看房</span>顶廊檐上的13个雕像,耶稣站中间,12使徒分列两边。两侧还各有一座时钟,右边是格林威治时间,左边是罗马时间。以排队等待参观的人群作参照,您就能感知圣彼得大教堂到底有多高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i></p><p class="ql-block"><i>——意大利米兰大教堂</i></p> <p class="ql-block">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1386年开工,1897年竣工(但5扇大铜门的安装直到1965年才最后完成),修建工程持续了5个世纪,其总面积达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万人。虽然在世界五大教堂中米兰大教堂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位居第二,但它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整座教堂完全由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有“大理石山”之称。教堂顶上共有135座大理石尖塔,每座塔上都站立着精美的人物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108.5米</span>中央尖塔为教堂最高点,其上1774年建成的高4.2米重700多公斤镀金圣母铜像是米兰的标志。教堂内外共有大理石雕像6000余尊,有3159尊位于建筑外部,其中2245尊是外立面雕刻,题材多为圣经故事等宗教内容,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被马克吐温誉为“大理石的诗”。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加冕为法兰西皇帝后,1805年又在米兰大教堂加冕为意大利国王,但他没有时间管理这个王国,就让继子欧仁(约瑟芬和前夫的儿子)做副国王来管理意大利。</p> <p class="ql-block">所谓哥特式建筑,就是上承古罗马建筑,下启文艺复兴建筑,公元12~16世纪肇始于法国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形式,多用于基督教建筑。其特征是外部高耸削瘦,尖顶尖塔,飞扶壁和修长的束柱营造出一种轻盈飞天感;内部尖形拱门、尖肋拱顶给人以冉冉向上的视觉暗示,并用绘满圣经图画的蓝(表天国)红(喻主血)基调彩色玻璃玫瑰窗或柳叶窗采光,渲染出恍若天国的神秘灿烂,同时又有一点诡异阴森甚至可怖的感觉。上图是巴黎圣母院中一隅,荟萃了哥特式建筑内部的典型场景:尖形拱门,尖肋拱顶,有一种向上的视觉暗示;满是宗教人物的幽暗玫瑰窗和柳叶窗则渲染着神秘的灿烂…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始建于1163年,是欧洲最古老、最典型和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p><p class="ql-block">详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1ehpgs7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意瑞法纪行 石头的交响乐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a></p> <p class="ql-block">虽然米兰大教堂在整体上体现典型哥特风格,但因修建时间跨度长,也难免会融入一些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其上部尖塔尖顶和飞扶壁是典型哥特风格,而下部的雕刻和浮雕则带有一些巴洛克色彩。米兰大教堂下部外立面雕塑和浮雕精美细腻,生动形象,数量众多,令人目不暇接。光是细看一遍教堂外观(包括5扇大铜门上的浮雕)就要花不少时间呢。</p><p class="ql-block">巴洛克(Baroque)指公元1600 ~1750年盛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名词源自西葡语barroco,意为变形的珍珠,引申为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者对其的贬称。巴洛克艺术上承文艺复兴时期(1452~1600年),下启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它发端于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利,自然与天主教脱不了干系,主要流行于欧洲天主教国家,并随天主教远播到拉美和亚洲。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又忠实教会的基本信念,亦称“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最显著的特征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气派,注重情感色彩,强调运动变化,突出立体空间,营造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又不失浓郁深厚的宗教底蕴,并且远离现实生活。巴洛克艺术体现在建筑上就是满墙满柱厚重醒目的豪华雕塑和布置色彩浓郁的绘画装饰(这与18世纪后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正好相反)。</p> <p class="ql-block">米兰大教堂左侧门之一,堪称巴洛克青铜雕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当晚霞把米兰大教堂映照成落日熔金的样子时,游客喧嚣的广场秒变市民休憩的胜地。米兰是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首府,与都灵、热那亚构成工业三角地带,还有全国最大批发市场和证券交易所,一向有经济首都之誉。米兰又是文化中心和时尚之都,除有许多大学、博物馆和研究院外,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是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米兰国际时装周是国际四大著名时装周之一,被公认为国际时尚潮流艺术的代表。米兰更是一种意大利特有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大的教堂管风琴</i></p><p class="ql-block"><i>——德国帕绍圣斯蒂芬教堂管风琴</i></p> <p class="ql-block">德国巴伐利亚州东部边境小城帕绍最高大醒目的建筑莫过于圣斯蒂芬大教堂了,这是一座始建于公元11世纪的主教座堂,也是闻名遐迩的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的母教堂(1137年,哈布斯堡入主前的维也纳统治者、巴奔堡王朝利奥波德四世和帕绍主教区商定在维也纳建造一座新的教堂,这座10年后落成的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几经改建,后来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灵魂并享有维也纳的心脏之誉)。不幸的是帕绍圣斯蒂芬大教堂毁于1662年的全城大火,整座教堂都是重建的,而当时正值巴洛克艺术流行的鼎盛时期,教堂就被重建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高入云天以巴洛克外立面为主的样子了,但绿色穹顶又有些拜占庭范儿,两座瘦削钟塔似乎还承载着哥特残梦,总之外观比较奇葩。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圣斯蒂芬大教堂里面还建造了一座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管风琴,这台巨无霸乐器安装有数量“骇人听闻”的17974根音管,演奏起来的恢宏气势也就可想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帕绍只为一睹世界最大教堂管风琴真容,上图就是教堂大门上面正对主祭坛的一组管风琴音管,但数量只是17974根音管中一小部分,两侧墙壁上方还分布着大量银光灿烂的音管组,整个场面用震撼和壮观来形容也毫不夸张。管风琴(pipe organ)是一种气鸣式键盘乐器,琴声洪亮雄浑,庄重优美,富于变化,能演奏丰富的和声,还能模仿管弦乐器效果,被莫扎特誉为“乐器之王”。管风琴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牧羊人吹奏的双笛和排笛,公元2世纪左右出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箱式管风琴</span>,公元824年德国亚琛大教堂开教堂安装管风琴之先河,从此管风琴陆续进入教堂,在欧洲各个城镇,每个礼拜日早晨随着管风琴的奏响,人们就会走出家门去教堂做礼拜。公元950年,英国温切斯特大教堂建造了当时欧洲最大的管风琴,它有400根音管和26个风箱,演奏时需要70人来鼓风,琴声响彻全城。公元12世纪以后,管风琴开始在教堂为无伴奏复调诗歌起音或弹奏各声部,逐渐成为基督教礼拜仪式中的重要乐器,并成为教堂建筑的一部分。管风琴也吸引了许多著名作曲家,如圣-桑、李斯特、门德尔松、舒曼等都曾创作了大量华丽的、交响性的管风琴曲,试图将浪漫主义风格和交响曲融入管风琴中,这样管风琴不但在教堂中大放异彩,又走出教堂在世俗音乐中再现生机,成为一种音乐会乐器。1930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大西洋城的会议大厅里诞生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注意不是教堂管风琴哦),这座超级乐器拥有</span>33112根音管,当时造价已超过50万美元。</p> <p class="ql-block">圣斯蒂芬教堂内部装饰华丽,雕刻精美,色彩绚烂,正是典型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上图是侧面墙上的部分管风琴音管组。除了既定的弥撒和音乐会外,在5~10月的每天中午,帕绍圣斯蒂芬大教堂都会有一场管风琴演奏表演,每周四还有晚上的演出。现在倒是正值5月,但遗憾的是等不到中午了,我们乘坐River Concerto(多瑙河协奏曲)号游轮一清早从奥地利进入德国在帕绍登岸,结束了为期5天的多瑙河游轮行程。在帕绍抓紧参观圣斯蒂芬大教堂后,就要登车北行入境捷克到克鲁姆洛夫(CK小镇)游览并用午餐,然后继续拉车到捷克首都布拉格吃晚饭,然后继续往北再入境德国到德累斯顿入住酒店(第二天一早再折返回布拉格参观游览嘛)。也就是说当天的行程要3次出入3个国家的国境并穿越整个捷克国土,比较紧张,所以不能等到中午的管风琴演奏了。在欧洲申根协议国家,出国貌似我们出省,坐在车上连国界标志都没看清楚就风驰电掣而过了。因此有时为了酒店和餐厅的性价比,多拉百公里车、多出一次国都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帕绍(Passau)位于德国东南部,属巴伐利亚州,与奥地利接壤,因地处多瑙河(Donau)、因河(Inn)和伊尔茨河(Ilz)交汇处,又被称为“三河城”。上图为帕绍老城风景如画的石子路小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帕绍多瑙河北岸圣乔治山上的</span>威斯特·奥伯豪森城堡(Veste Oberhaus)始建于13世纪,曾是采邑主教的防御要塞和居所,它高出多瑙河和伊尔茨河河谷100多米,视野极其开阔,登临可俯瞰三河汇合口和整个帕绍老城。从上图可看到多瑙河在帕绍三河汇合口之上已成涓涓细流,航船到此再不能继续上行了。2017年5月8~13日乘坐River Concerto游轮经历了一次难忘的5日多瑙河航行之旅,行程大致是从多瑙河中游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登船溯流而上,经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从克雷姆斯经杜伦斯坦到梅尔克的世界遗产河段瓦豪河谷,到奥地利第三大城市希特勒故里林茨进入上游(早上可从林茨离船乘车去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莫扎特诞生地萨尔斯堡以及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的《音乐之声》外景地蒙德塞和最美湖滨小镇哈尔斯塔特,下午返回船上),最后进入德国帕绍弃舟登岸。除两岸满是葡萄园和古城堡、风光如画的瓦豪河谷外,轮船基本是夜航晓泊,便于游客白天登岸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大的古希腊罗马半圆露天剧场</i></p><p class="ql-block"><i>——土耳其的以弗所大剧场</i></p> <p class="ql-block">半圆露天剧场是两三千年前古希腊罗马城市的标配,从今天地中海沿岸的西欧到巴尔干,以及小亚细亚、中东甚至北非,只要是古希腊殖民或古罗马统治过的地方,大都留有半圆剧场遗址,总数恐怕不下百座。这些剧场大小不一,能容纳的观众数也从数百成千乃至上万不等,其中最大的当数土耳其以弗所大剧场,它有66层大理石观众席,可坐下2.5万人,其景屋建筑(后台)有3层,高达18米。以弗所大剧场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时期,可容万人,公元1世纪罗马人又对其进行了扩建,方成现在规模。剧场右边那条路是通向古海港的harbour street,如今是沧海变桑田,即使登上剧场最高处也望不到爱琴海了。</p> <p class="ql-block">半圆剧场由观众席、乐池(舞池)和景屋三部分组成。乐池就是观众席下面那个半圆场地,供演员表演和歌队吟唱。景屋是乐池后面一座高大的多层矩形建筑,有数座门通向乐池,供演员休息换装和悬挂布景。以弗所大剧场高18米的3层景屋早已坍塌,仅存断壁残柱。观众坐席有一定倾斜度,并且每一排都比前一排更加倾斜一点,以改善上层观众的视听效果。</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大剧场依山势而建,这是希腊剧场的特征,而罗马人修建的剧场往往是平地而起的。剧场前面这一片废墟是大剧场体育馆(theatre gymnasium),建于公元125年,面积12000平方米,按说明主要是用于体能以及智能方面的训练(served both for physical training as well as mental activities)。</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伊兹密尔省塞尔丘克西南的以弗所(Ephesus)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典早期城市遗址之一,有土耳其的庞贝之称。它最早是公元前10世纪由雅典人在爱奥尼亚(希腊人所称小亚细亚西南爱琴海沿岸地区)建立的殖民城市,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将其纳入马其顿帝国版图,城市规模和建设都得以极大发展。公元前129年以弗所开始被罗马共和国统治,以后又归属罗马帝国,作为地处基士特河在爱琴海入海口的繁荣海港城市曾经盛极一时,是罗马帝国亚细亚行省省会和仅次于罗马的帝国第二大城市。以弗所还是当时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基督教中心,按天主教的说法圣母玛利亚在以弗所安度晚年并圆寂于城郊夜莺山。使徒保罗和使徒约翰也都在以弗所度过一生最后时光,保罗所著《以弗所书》有“书信皇后”之称,体现了新约思想最高境界,约翰所著《启示录》实际是受神谕写给以以弗所为首的亚细亚七教会的一封批评信。随着千百年来入海口逐渐淤塞和海岸线不断后退,以及当时地中海沿岸频发的地震灾害,以弗所终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海洋贸易优势,在15世纪以后被废弃并沦为一片大理石废墟。上图是以弗所标志性建筑塞尔苏斯图书馆,建于公元2世纪。塞尔苏斯是当时以弗所的罗马执政官,过世后他的儿子在其陵墓上修建了这座图书馆来纪念他。赛尔苏斯图书馆雕刻精美建筑壮丽,墙上壁龛曾经藏有1.2万卷图书,是当时仅次于亚历山大港和白家孟的世界第三大图书馆。正面壁龛从左到右的四尊女神雕像分别代表仁慈、思想、学识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又是古希腊时期的阿尔忒弥斯信仰中心,建于公元前550年吕底亚王国统治时期的阿尔狄弥斯神庙极其雄伟壮丽,126根高18米的大理石柱构筑了它难以想象的非凡气势,被誉为希腊艺术与亚洲财富的结晶,其规模远超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被腓尼基诗人和旅行家安提帕特定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幸的是公元前356年7月21日晚的一场大火焚毁了这一伟大的奇迹,如今仅残存一根石柱仿佛还在默默昭示它昔日的辉煌。阿尔忒弥斯是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和三处女神之一,月亮神,狩猎女神和生育与接生之神。她是众神之王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之女,阿波罗的孪生姐姐。就在阿尔忒弥斯神庙被大火烧毁的当天晚上,一个专为战争而生的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挥军横扫地中海,铁骑驰骋欧亚非的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后来,一位名叫普卢塔克的历史学家幽默地写道:女神太忙于照料亚历山大的出生,以致无瑕顾及自己受到大火吞噬的神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典型的天然调蓄湖泊</i></p><p class="ql-block"><i>——柬埔寨的洞里萨湖</i></p> <p class="ql-block">所谓调蓄湖是指与江河连通,能在洪水期进水,枯水期出水,从而稳定下游水位,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旱涝灾害发生的湖泊。一般外流湖多少都有些调蓄作用,但最典型的调蓄湖还得数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洞里萨湖又叫金边湖,位于柬埔寨西部,长约150公里,面积2700~16000平方公里(旱季~雨季)呈西北-东南走向,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洞里萨湖通过长130公里的洞里萨河向东南在金边连通湄公河,旱季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通过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补充了下游水位,此时洞里萨湖宽度逐渐缩小到30公里左右,湖面面积亦缩小到3000平方公里左右,最小时仅27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也只有1米左右。雨季湄公河水位暴涨,河水又通过洞里萨河倒流入湖,减轻了下游洪灾压力,此时洞里萨湖宽度逐渐扩大到100公里以上,湖面面积亦扩大到10000平方公里以上,最大时可达16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也有10米以上。洞里萨湖面积在雨季和旱季的一伸一缩就好比一吸一呼,所以它又被形象地比喻为呼吸湖。</p> <p class="ql-block">洞里萨湖除了自然美景还有著名人文景观——水上人家。这些长年居住在湖上船屋中的居民主要是越南战争和柬越战争期间流落到柬埔寨的越南人,战后越南不接纳他们,柬埔寨也不认可他们,从而成为上帝弃儿,没有国籍的难民,不能在岸上工作生活,只能住在湖中靠渔猎为生。据说现在湖中难民人数已达20万,甚至还有说已达70万之众的,长此以往肯定不是办法。相关部门的管理和帮助也是有的,还有施舍食物的慈善机构,看见有一条船上写着“charity rice to help poor the people”。我们参观了一个比较大的叫做空尼(Chong Khneas)的水上村庄,居民主要为越南裔。一排排船屋背靠红树林漂浮在水上,有光鲜气派的,也有破旧简陋的。一应配套也还完善,有水上学校、医院、商店、加油站(船用柴油)、寺庙、教堂以及警局派出所等等。上图左上是一户比较殷实的水上人家,船屋宽敞考究,女主人正蹲在自家崭新的快艇上洗涮着什么,两个小童光着身子在水中嗨皮(可怜,除了船上就是水中,他们从小到大都不晓得在陆上玩耍是个什么滋味)。左下是一排各式各样的船屋。右上,水上人家的交通——比如到商店购物、去寺庙进香教堂祈祷或去医院看病、送孩子上学等——全靠小船,有需人划桨的小舢板,也有安装推进器的小快艇。右中和右下分别是水上寺庙和水上教堂。</p> <p class="ql-block">家境好一点的孩子会被送去念书,水上学校设在一艘较大的船屋中,船屋在波浪里起伏感觉有点晃悠。学校用越南语授课,看教室墙壁上贴的学生图画,有都市的大厦、幸福的家庭、比基尼女郎在海边冲浪以及行进在沙漠中的驼队等等,想象不可谓不丰富,真个是身在湖中放眼世界呢。游客到访水上学校都会捐赠一些物品,比如书包、图书、文具和鞋帽等,老师则会根据学生成绩和表现当场进行分配。上图右下角这个女孩貌似是学霸,分到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和一双鞋,是斩获最丰者。坐在最后面的大概都是成绩不佳或顽皮捣蛋的学生,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几乎没得到什么东西,就在哪儿叽里咕噜地发泄着不满。</p> <p class="ql-block">还有很多孩子就不那么幸运了,可能因为家境原因没有上学,他们驾着汽艇、撑着舢板甚至划着铝盆追逐湖中游轮,向游客讨要零钱和糖果,或通过魔术耍蛇等表演挣点养家糊口钱(他们的父母或因伤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上图上面那个小孩脖子上就绕着蟒蛇。别看这些孩子辍学没文化,可在水中个个都是浪里白条,他们能飞速追上游轮并敏捷地攀登上来。</p> <p class="ql-block">也有一些妇女会带着襁褓中的婴儿独自乞讨,不知是啥来头。她们也很会保护自己,在三四十度的热带阳光下裹得严严实实(当地人着装包括政府人员制服都是长袖长裤,只有游客才穿短袖短裤),并且操艇技术让你惊掉下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精美的石雕艺术之一</i></p><p class="ql-block"><i>——柬埔寨暹粒的斑蒂斯蕾(女王宫)</i></p> <p class="ql-block">吴哥窟(Angkor Wat 小吴哥)虽以巍峨和神秘荣膺柬埔寨标志古迹和国家象征,但论雕刻艺术却不得不让位给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 大吴哥)东北方向密林深处的斑蒂斯蕾(Banteay Srei)了。斑蒂斯蕾在高棉语中意为女人的城堡,通常又被称作女王宫,这可能是因为它建筑玲珑雕刻剔透太像出自女性之纤手,也可能是因为它的墙面柱间雕凿了太多精美的女神瑞像。但实际上女王宫却是一座主祀毁灭之神湿婆的婆罗门教寺院。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古印度的吠陀教,它以种姓制度为核心,以《吠陀经》为经典,崇拜主创造的梵天、主维持的毗湿奴和主毁灭的湿婆等所谓三大主神(也称三相神)。婆罗门教在公元2世纪后演化为现在的印度国教印度教。女王宫始建于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时期的公元967年,完成于阇耶跋摩五世时期的公元1002年,与吴哥其他寺院皆属皇家兴建不同,它是由上述两位国王的大臣和国师、前国王曷利沙跋摩一世的孙子雅吉那瓦拉哈个人修建的。雅吉那瓦拉哈还是一位精通天文、音乐和医术的学者,被誉为神圣的导师。女王宫整体采用不易风化的珍稀红色砂岩雕刻而成,墙壁、立柱、门楣和三角墙等建筑外立面几乎完全被精美的浮雕所覆盖,是古代高棉雕刻艺术中最高水准的作品,被誉为Jewel in Angkor Art(吴哥艺术之钻)。女王宫非常小巧玲珑,主体建筑就是坐西朝东南北排列的三座神塔、通过过廊与中塔中央神龛相连的主殿、以及南北两侧的两座藏经阁。上图是镇守南塔东门的狮子神辛玛(左边)和镇守主殿南门的神猴哈努曼(正面)。对称方向,守卫主殿北门的依然是神猴哈努曼,但守北塔东门的却换成了毗湿奴的坐骑神鸟伽鲁达,因为北塔是供奉毗湿奴的(中塔和南塔主祀湿婆)。无论狮子神辛玛、神猴哈努曼还是神鸟伽鲁达,它们都是兽首人身的尤物,而担纲守卫主殿过廊东头正门和中塔西门的则各有一对化为人首人身的护法夜叉,他们跑得快、飞得快、吃得快,以鬼为食,变化多端,非常厉害。</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的墙面和立柱上都布满装饰性浮雕以及假门假窗等,而门楣和三角墙上则刻画着取材自印度著名史诗《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的神话故事。上图是参道中间北侧长廊门楣三角墙上的浮雕:半人半狮的那罗辛哈用爪子撕开魔王金床的胸膛。金床也译作希兰亚卡西普,是迦叶波与底提之子,醯兰尼耶娑(金目)之孪生兄弟,阿修罗王,因被梵天赐福不被人、神、兽所杀,不论白昼与黑夜、室内与室外都不能死,成为统治众神的三界之主,住在因陀罗天宫。金床的儿子普雷德却因违背父意信奉毗湿奴而被其欲置之死地,但是无论放出毒蛇象群还是让婆罗门念动咒语,无论下毒、沉海还是岩石镇压都不能奏效。金床最后竟命令自己的妹妹女妖胡里卡抱着普雷德坐在火中,但胡里卡已化作灰烬,普雷德却毫发未损,因为他受到毗湿奴的加持。普雷德遂请毗湿奴杀父除害,毗湿奴便化作半人半狮的那罗辛哈(狮面人身双手为狮爪,毗湿奴10个化身中的第4个),在一个黄昏用狮爪将金床撕碎在门槛上。这像是在讲两大主神斗法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维持之神毗湿奴比创造之神梵天更厉害吗?</p> <p class="ql-block">其实湿婆才是最厉害的,南侧藏经阁东门门楣三角墙上的浮雕表现他一手搂着娇妻一脚踩弯十首魔王罗波那脑袋的故事。这是女王宫最复杂细腻和最生动传神的雕刻作品,最上面是湿婆坐在他凯拉萨山(即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齐神山)上的家中,搂着坐在他左腿上的娇媚妻子雪山神妃帕尔瓦蒂(又叫乌玛),中间是一些人和动物在惊恐地传说楞伽的罗刹娑之王邪神罗波那(因其有十个头又称十首魔王)的巨大魔力,而罗波那又是湿婆的粉丝,他要来拜见自己的偶像湿婆,但守门的神猴不让他进去,于是罗波那发魔力使大山颤动起来,下面的动物被吓得四下逃散,这时湿婆抬起右脚一脚就踩弯了罗波那的十个头,又举起大山把他镇压了1000年。据说罗波那被压在山下这1000年还不断吟唱着赞美湿婆的歌,湿婆就把他放出来,并与之交好。</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第三层围墙东塔门(第一塔门)三角墙上的湿婆跳起了毁灭之舞,也称生命韵律之舞,标志着一个劫波的结束,世界又要开始轮回了。这时是湿婆最法力无边的时刻,整个世界都将在他的舞蹈中毁灭,然后再由梵天来重新创造,再由毗湿奴来善加维持,从而进入下一个劫波。左边角落里是湿婆瘦弱的弟子迦梨迦拉密耶,右边是一个鼓手。三角墙下门楣上是一个巨人在用力拉住两条大蛇的场景,雕工尤其精美细腻,可惜巨人的头没有了,可能是被盗了。其实湿婆除了毁灭的含义更有再造的象征,不破不立嘛,他的第一化身就是林伽——代表连接天地和世代繁衍的阳具形象。在进入女王宫前的70米参道两旁,就竖立着32根象征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石雕林伽。</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每座塔的四面都有女神雕像,上图是北塔西面假门两旁的女神像,右边这尊刻画最为传神,雕工尤其精美,曾被法国人誉为东方的蒙拉丽莎。门楣中间雕刻的是毗湿奴骑乘神鸟伽鲁达的形象,前面提到过北塔是供奉维持之神毗湿奴的。女王宫塔门旁雕刻的女神,有说是阿布沙罗斯的,也有说是缇娃妲的,但说缇娃妲的更多一点,因为她环佩叮当,婀娜妩媚,亭亭玉立,乃是万物之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据《罗摩衍那》和《往世书》,阿布沙罗斯系天神与阿修罗由乳海中所搅出者,为乾闼婆之妻,住于河岸,常在榕树或菩提树下吹笛、舞蹈、歌唱、游戏,惯于惑乱人心且好赌。后来人们就将吴哥的女神分为两类,把吴哥通或吴哥窟那种舞姿妙曼、妖媚迷人的称为Apsaras(阿布沙罗斯),而把女王宫这种端庄大方、款款而立的称为Devatas(缇娃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上相距最远的一对方尖碑</i></p><p class="ql-block"><i>——埃及卢克索神庙门前方尖碑与法国巴黎协和广场中央方尖碑</i></p> <p class="ql-block">在埃及开罗以南670公里的尼罗河东岸,卢克索神庙拉美西斯二世庭院的塔门两边,原来矗立着一对有3000多年历史的的方尖碑,但右边那座今天却只见碑座不见碑了,这是因为1836年埃及瓦利(相当于苏丹或国王)穆罕默德·阿里将它赠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于是这座方尖碑越过沙漠,渡过海洋,远涉数千公里从北非的卢克索被运到西欧的巴黎,1840年路易·菲利普一世重修协和广场时就将它安放在了广场中央,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巴黎协和广场所能看到的那座尖顶包金光焰四射的方尖碑。对于阿里的慷慨馈赠,菲利普国王答谢了一座座钟,被安装在开罗萨拉丁城堡顶端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的钟塔上。穆罕默德·阿里原为阿尔巴尼亚籍奥斯曼军官,在拿破仑占领埃及期间奉命与之作战并于1801年赶走法军。1805年阿里自称埃及瓦利,宣布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并建立穆罕默德·阿里王朝,该王朝断续残喘到1952年福阿德·法鲁克国王被纳赛尔的七月革命推翻。穆罕默德·阿里在位期间(薨于1849年)致力统一,锐意改革,使埃及成为最早开始西化的阿拉伯国家,因此被誉为现代埃及的奠基者。路易·菲利普一世是法国奥尔良王朝唯一君主,远祖为路易十三,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参加支持革命政府的进步贵族团体,次年参加雅各宾派俱乐部和国民自卫军,任北路军少将指挥官,曾参加瓦尔密和热马普等战役,在1830年的七月革命中被资产阶级自由派推上王位,建立七月王朝,以取代其堂兄、妄图恢复独裁专制权力的复辟后的波旁王朝末代国王查理十世(有学者将此作为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但更多人认为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并建立临时执政府自任执政就已标志着大革命结束)。菲利普在位期间曾镇压巴黎共和派起义、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平定波旁王朝残余以及路易·波拿巴所策划的叛乱。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在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起义的浩大声势下,路易·菲利普被迫逊位出逃英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p> <p class="ql-block">这是卢克索神庙拉美西斯二世庭院塔门前剩下的那座方尖碑,碑身上刻满颂扬拉美西斯二世丰功伟绩的阴刻古埃及象形文字。方尖碑用采自阿斯旺的整块石料雕刻而成,是古埃及太阳神信仰的标志,金字塔形尖顶用黄金包裹,在旭日东升之时就会像太阳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同时方尖碑又是埃及帝王权力的象征,每当需要炫耀文治武功之时都要立碑以记。拉美西斯二世(前1303~前1213年)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第三位法老,新王国时期最著名的法老,也是古埃及最后一位杰出法老,被誉为拉美西斯大帝。他执政67年,进行了一系列远征以恢复对巴勒斯坦的统治,前1285年在叙利亚与同时代另一强大帝国赫梯发生的卡迭石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后来又与赫梯王国缔结和约结为同盟,其埃及文本和赫梯文本均已被发现,成为可考的全世界第一个国际协定。他还开和亲之先河,迎娶赫梯国王哈图西里三世之女玛特妮斐鲁丽为妃。拉美西斯二世对于土木工程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其穷兵黩武,他在上下埃及修建了大量宫殿和神庙,还在东北的尼罗河三角洲兴建了一座新首都(培尔—拉美西斯,现已不存)。对于已有的神庙他也喜欢进行改扩建,增添新的结构,放满他的雕像并刻满他的名号。比如卢克索神庙本是第十八王朝第九位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所建,百多年后拉美西斯二世又在其北面增建了庞大的拉美西斯二世庭院,仅塔门前就竖立了六座他的大型坐像和站像,塔门壁上也刻满了他与赫梯人作战的英勇场面。</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矗立在巴黎协和广场中央的穆罕默德·阿里赠送给法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原卢克索神庙方尖碑,高大的基座是后配的,上面的铭文记载了花费两年半时间把它从埃及卢克索运抵法国巴黎的经过。卢克索神庙门前的一对方尖碑,好端端一对3000多年的孪生兄弟,如今竟是隔着沙漠与重洋,天各一方归路遥迢。一个一朝进城金光宝器,一个留守乡间灰头土脑,不得不由衷感叹命运或缘分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啊!今天天气超人品,拍摄协和广场方尖碑,一不小心就把2公里外香榭丽舍大道西头的凯旋门给捎上了。</p> <p class="ql-block">卢克索神庙中的阿蒙霍特普三世柱廊,两排共14根高大石柱可能就是原神庙雄伟的北门廊,只不过后来拉美西斯二世又在其北部修筑了他自己的庭院,柱廊就被包围在庙中了。卢克索神庙原本是阿蒙霍特普三世修建来献给太阳神阿蒙及其妻子穆特和儿子孔斯(月亮神)的,距今已有3300年以上历史了。阿蒙本是底比斯地方主神,当中王国(底比斯第一帝国)把国都从孟菲斯迁到底比斯后就成为国家主神,后又与下埃及赫利奥波利斯的太阳神拉(古王国也就是孟菲斯帝国时信仰的主神)融合成了新的太阳神阿蒙拉。阿蒙霍特普三世是埃及新王国(底比斯第二帝国)第十八王朝的第九位法老,约前1391~前1353年在位。他有一位个子不高却能征善战被誉为古埃及拿破仑的曾祖父图特摩斯三世(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哈特谢普苏特是其姑妈兼继母,个中狗血故事因牵扯太远按下不表),加之祖辈和父辈的经营,到他继位时埃及进入了版图最大国力最强的全盛期,其疆域北起叙利亚南至尼罗河第五瀑布(即今苏丹阿特巴拉一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纵跨亚非的洲际帝国。阿蒙霍特普三世还是一位卓越的建筑家,修建了包括卢克索神庙在内的许多宏伟建筑,他在建宫修庙方面的辉煌成就较之后起之秀拉美西斯二世也毫不逊色。阿蒙霍特普三世还有一位著名的儿子阿蒙霍特普四世,因担忧祭师集团过度膨胀的权力威胁到王权,他主导了全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宗教改革,把太阳神由阿蒙改为阿吞,他自己也改名阿赫那吞,尊阿吞为最高神和单一神,并废除其他一切神祇,这对后世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一神教的产生影响甚巨。但这一改革对方方面面的冲击实在太大,所以在阿赫那吞驾崩后一切又都恢复了原样。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法老相比阿赫那吞身形极为丑陋(也有说是其他法老都在尽量美化自己的雕像,而唯有他要求实事求是地给自己塑像),但他的王后纳芙蒂蒂却是绝世佳人和埃及历史上最有权力与地位的女性之一,1912年发现的她的七彩胸像曾惊艳天下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封面女郎。纳芙蒂蒂七彩胸像现为德国柏林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镇馆之宝米洛岛的维纳斯并称世界两大最美的女人。乏善可陈但以墓中出土黄金面具和人形金棺(均为埃及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以及大量宝藏著称的小法老图坦卡蒙(19岁暴薨)是阿赫那吞和纳芙蒂蒂的亲生儿子,从他的名字由图坦卡吞改为图坦卡蒙可以看出他继位后已全盘否定乃父宗教改革成果,摒弃阿吞而重尊阿蒙了。</p> <p class="ql-block">巴黎协和广场呈南北向长八边形,东邻杜伊勒里(杜乐丽)花园、卡鲁索凯旋门和卢浮宫,西接香榭丽舍大道东口,南临塞纳河与波旁宫(国民议会)隔桥相望,北抵克里翁饭店、玛德莲教堂和原海军总部(上图右后建筑由左至右)。广场中央是来自埃及卢克索的方尖碑,其南北各有一座巴洛克式海神喷泉(上图左前)和河神喷泉,广场周围有八座雕塑分别象征法国的八大城市。今天我们看到的协和广场是世界上最宏大、最漂亮、知名度最高且保持最完美天际线的开放式广场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北面的玛德莲教堂是罕见的古希腊神殿式天主教堂,而克里翁饭店则是巴黎人心目中最“巴黎”的高级饭店,它曾做过德国占领军总部,现在是各国首脑政要下榻的首选,也是世界名媛淑女荟萃的场所,以举办克里翁名门少女成年舞会著称。但若追忆协和广场历史,则是愁云惨淡甚至是血雨腥风的,这个广场的前身是1755~1775年法王路易十五的宫廷建筑师雅克·昂日·卡布里耶设计建造的路易十五广场,中央塑有路易十五骑马铜像,前面提到广场北面的克里翁饭店和原海军总部也是他的杰作。路易十五人称宠儿路易也算奇人,在波旁家族男丁们(包括王太子和王太孙)三年间相继染疾薨逝的情况下成为疫后余生的独苗,以五岁幼龄继承了其曾祖父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王位。但他在近60年执政生涯中未能解决路易十四留下的财政问题,对不断加剧的社会各阶层矛盾也显得无能为力,他只留下一句著名预言:“在我们之后,洪水将至”(Après nous,le déluge。也有人将其意译为:我死之后任他洪水滔天)。不想一语成谶,当路易十五驾崩15年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五广场更名革命广场,他的塑像被推倒,并在原址改建断头台,1793年的1月21日和10月16日,路易十五之孙、法王路易十六和王后、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安托瓦内特分别被推上了断头台。虽然路易十六治国乏善可陈,但却是一位优秀的机械专家,尤其沉迷于制锁,他在凡尔赛宫开设了一间国内顶级的五金工坊,可以制造出各种精灵古怪的锁具。为以人道主义精神迅速无痛地处决死囚,他甚至还研究改进了断头台的设计,但当时肯定没想到自己日后会以身试台。法国大革命以1789年7月14日(后来成为法国国庆日)巴黎起义群众攻占巴士底狱为肇始,此后成立了制宪会议掌握国家大权,但君主立宪派逐渐篡夺了领导权。在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马拉和丹东领导下又一次掀起了共和运动高潮,1792年8月10日巴黎爆发了以无套裤汉(底层平民)为主体的市民暴动,他们攻入杜伊勒里宫拘禁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宣布国王停职,打倒波旁王朝,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同年9月21日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开幕,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吉伦特派取得了领导权,史称吉伦特派执政时期。这期间国民公会对国王路易十六进行了审判,以叛国罪将国王王后及以下1100余名王室成员和保王党送上了断头台,那些日子的革命广场从早到晚人山人海,真正是杀人如麻观者如潮。吉伦特派当政后把主要力量用于对付雅各宾派和无套裤汉,对投机商人和高企的物价又过于温柔,从而引发不满。1793年5月31日~6月2日,巴黎连续爆发了3次反对吉伦特派的起义,国民公会下令逮捕了29名吉伦特派议员,从此进入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专政时期,又称恐怖统治时期,同年10月31日将逮捕的吉伦特派成员及其支持者送上了断头台。雅各宾派在不久之后又开始内卷,1794年3月14日代表无套裤汉的左翼激进派领导人埃贝尔和17名追随者被捕并上了断头台,4月5日温和派领导人丹东等又被推上断头台,6月10日罗伯斯庇尔颁布《惩治人民之敌新法》,从这天开始到7月27日的48天内,仅巴黎一地就有1376人走上断头台。1794年7月27日,最著名的革命领导人罗伯斯庇尔被捕,史称热月政变。7月28日罗伯斯庇尔等22人被送上断头台,此后又有上百雅各宾派成员走上断头台。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中持续5年的疾风暴雨似的市民(群众)革命运动结束,从此进入热月党人政权维护和巩固革命成果阶段。1795年10月热月党人解散了国民公会,11月3日成立了新的政府机构督政府,这标志着政权已从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手中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温和派手中,为阴戾之气笼罩了数载的革命广场(原路易十五广场)也正是在这一年被改名为协和广场的,取和谐融洽之意。1840年法王路易·菲利普一世重修协和广场并在广场中央安放埃及卢克索神庙方尖碑,始成今日之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世界最南、离中国最远的城市</i></p><p class="ql-block"><i>——阿根廷的乌斯怀亚</i></p> <p class="ql-block">乌斯怀亚(Ushuaia),阿根廷火地岛省首府,地处火地岛主岛南端,面临比格尔海峡,纬度54º48′21″S,是世界最南城市,也是离中国最远的城市(从北京飞乌斯怀亚至少转机两次,飞行距离超两万公里,差不多绕地球半圈),素有世界尽头之誉。在乌斯怀亚可参访世界最南邮局、最南市政厅、最南教堂和最南灯塔等,可品尝南极帝王蟹和烧烤牛羊肉等当地美味佳肴,还可参观监狱博物馆(乌斯怀亚曾是一个罪犯流放地),再换上囚服乘坐开往森林伐木场的小火车去体验一把当初牢城营犯人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的劳改生涯。乌斯怀亚也是全世界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城市,与南极半岛仅相隔一个宽800公里的德雷克海峡。较之由澳大利亚或新西兰去南极需要航行一周,从这里出发仅需两天,所以乌斯怀亚又成为南极探险者的首选前进基地和补给港口。上图左侧远处蓝色屋顶处即乌斯怀亚港,乘船前往南极的出发港口。</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乌斯怀亚大片大片各式各样的小木屋正静悄悄地躺卧在雪山的怀抱中,覆盖的积雪已掩没了它绚丽斑斓的色彩。较高纬度和特殊地理环境使这里的雪线只有海拔500米,因此乌斯怀亚周边这些海拔千米左右的山脉都已是很高的雪山了,终年白雪皑皑。</p> <p class="ql-block">乌斯怀亚的火地岛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南一处由雪山、湖泊和森林构成的秘境、仙境。这是茫茫原始林海深处的罗卡湖,世界最南淡水湖,正当雪霁云开时。</p> <p class="ql-block">进入火地岛国家公园的原始森林中,我们先后遇到了野马、水獭和黑天鹅等动物。由于经常有刮强劲的大风,树木为适应环境都呈现出一种弯曲和歪斜的美。大量绿色树挂说明此地绝少有人的干扰,生态系统处于极佳状态。</p> <p class="ql-block">沿阿根廷3号公路行至拉帕塔亚湾(罗卡湖流向比格尔海峡的一条人迹罕至海湾),就来到泛美公路南端终点了。泛美公路(the Pan-America Road)并不特指一条统一规划修建的公路,而是泛指由美洲各国公路串接起来、北起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岛、贯通整个南北美洲的公路网,全长达48000公里。阿根廷3号公路即是泛美公路的最南一段。所以拉帕塔亚湾畔、泛美公路南端终点的这块木牌就成了很重要的地标,它上面用西班牙语写着:“火地岛国家公园,拉帕塔亚湾,阿根廷共和国3号公路终点,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3079公里,距离阿拉斯加17848公里”。鹅毛一样的大雪纷纷飘落,感觉好冷,离家好远!突然脑海中响起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流行歌:我站在地平线的尽头,把寂寞抛向星斗……</p><p class="ql-block">详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2hfp0hkw?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离中国最遥远的城市 乌斯怀亚</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