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知青吃过的苦,应该如何看待?

小福星

<p class="ql-block">这几天,因为《人世间》的热播,让“伤痕文学”成了热门话题,支持者认为真实反映了当年知青的不幸经历,反对者认为就是一些人在矫情,吃不了苦。</p><p class="ql-block">“伤痕文学”我看得不多,但也多少知道一些,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不可避免地走入了极端,哭哭啼啼的,让人很反感,没出息。</p><p class="ql-block">任何一件事,尤其是这种全国性的大事件,都不是只有一个方面的,如果只是过度渲染当年知青们遭受的苦难,是很不全面的。</p><p class="ql-block">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是前些年做历史杂志的时候,接触过很多当年的知青,也刊发过很多知青写的文章,大多数人都对那段经历充满了感激,虽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大家都充满了革命豪情,战天斗地,以苦为乐,这些经历,锻炼出了他们无所畏惧的勇气与魄力,都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比如我接触过的很多知青,后来都在各个行业中成为栋梁之材,在回忆自己的创业历程时,大家都会非常感激当年的知青经历,认为正是那段经历,帮助自己迅速成长,面对任何困难都无所畏惧!</p><p class="ql-block">至于“伤痕文学”中提到的那些不幸的例子,当然也有不少,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呢?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是不对的。</p><p class="ql-block">其实不光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任何一个年代都一样,有乐观的人,也有悲观的人,遇到一点困难就不停地抱怨,认为整个社会都对自己不公平,认为自己就应该过得比别人好,却又不想吃一点苦,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受欢迎的。</p><p class="ql-block">在我接触过的上百位知青里面,好像还没有这样的人,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这样的人是没有出息的,即使在新的时代,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只会躲在家里自怨自艾,我们自然也就接触不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