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十五、战 斗</b></p><p class="ql-block">后来我才明白,当时是彭德怀“司令”带领的西北野战军,为围歼胡宗南部队的第三军、第七十一师的战斗。</p><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20日的晚上,我睡在避难的窑洞里,受着惊吓、冷冻、干渴、饥饿的威胁,好不容易迷糊了,忽然,“嘟嘟嘟!嚗嚗嚗……”一阵紧凑的枪声把我惊醒。呀!真的打仗了,吓得我顿时毛骨悚然。</p><p class="ql-block">“枪声离我们很近,好像在村子,又好像在‘腰节’或‘湘子’,好像……”,大家都猜想着。因为有解放军派来的士兵带领着村里的民兵站岗放哨,谁也不敢出去看。父亲想儿心切,他硬冲出去站在大堰上,只看见有两场战役,一个好像在“沟龙”,一个在西南方,雨下得到处黑洞洞的,只能看到红通通的战火和滚滚浓烟。</p><p class="ql-block">“沟龙”正是我哥哥干活的地方。父亲和母亲心急如焚,我内心深处也泛起阵阵波澜,担心哥哥的安危,睡在被窝里泪水如泉水似的直往外冒。唉!当时的情景,真让人揪心。</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不眠之夜里,没有水,人们的嗓子都哑了。我吃了几次馍,都咽不下去,又吐出来。</p><p class="ql-block">亲爱的读者,此时此刻你是否能想起在战场的勇士们都渴成什么样子了;还有那些逃难的病人、残疾、孕妇、婴儿、产妇又都成什么样子呢?又是否能想起爱好和平是多么重要,团结友爱是多么美好。</p><p class="ql-block">天亮了,枪还在响,雨还在下,一切依然同昨晚一样,只是人们心中又增添了层层恐慌。</p><p class="ql-block">这时,来了几位查户口和了解难民情况的解放军,他们一个窑洞挨着一个窑洞查问,发现大家都渴得要命,就用传话筒不停地喊:“乡亲们!不要怕,仗打不到这儿来,快找水喝吧,南边有部队保护着大家”,话音刚落,渴急了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蜂拥而出。有的在地上舀泥水喝,有的冒雨上山去找泉水。父亲和村长很关心群众的身体,和山脚下一户人家联系给大家烧开水。大家就都到那里去排队领开水,一天一夜,喝完了窖里的水。</p><p class="ql-block">战争又持续了一夜。天亮了,雨小了,战斗也平息了,大家才急急朝家里赶。可是,我们到家后哥哥却没有回来,父亲急忙去寻找。家里人既担心又害怕,心神不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十六、送 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家人心急如焚,在惶恐中等待着父亲和哥哥。</p><p class="ql-block">天麻黑时,父亲才一个人回来了,有气无力地对母亲说:“唉!娃拉着骡子到山里去避难,被军队拉去送行了。现在还不知去向。不过你不要怕,一同去的十几个人都拉着牲口,送到一定的地方,他们就一块回来了。”这时,全家人那焦急等待的心情又增添了一层牵挂和期盼。母亲和二姐流着泪给父亲做饭,我在前院里偷偷地哭。精神疲倦的父亲半躺在炕上,一锅接着一锅地抽旱烟。</p><p class="ql-block">直到第二天晚上,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我急忙下炕跑出去,一打开门,不由惊叫起来:“哥哥,是我哥哥回来了!”父亲急忙点亮灯,母亲赶忙出了房子去接,当真是我哥哥回来了!全家人喜得热泪盈眶。可是,还没看清哥哥的脸,我就发现他走路一瘸一跛的。原来哥哥的脚在长途跋涉中磨得又肿又烂。父亲把他扶在炕边,一双脚疼得他龇牙咧嘴。</p><p class="ql-block">母亲端来用粗粮做的饭,哥哥狼吞虎咽地吃了几碗。母亲流着泪说:“这娃不知几天都没吃饭了。”哥哥说:“其实部队上好着哩,给我们发的是白馍,就是吃不饱,还给脚上贴了几次药,又发了裹脚布,行军哩么,军人比我们更辛苦”。</p><p class="ql-block">哥哥的裹脚布被血粘在脚上,取不下来,我妈端来一盆热水,慢慢泡软血痂,撕下腿布,伤口上的血滴嗒滴嗒地掉在水里,一片腥红,真是惨不可睹。可坚强的哥哥咧着嘴,皱着眉,没吭一声。</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我婆拄着拐杖拿来草药,让母亲熬成汤给哥哥洗脚,大妈和七娘还拿来麦面馍,这种亲情使我永远铭记在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