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其实对于慈悲这两个字的理解非常的淡,似乎它离我非常远、非常远。印象里只有大德高僧才有的品质,是我们普通人无法触及到的品质。</p><p class="ql-block">但是今天凌晨因为咳嗽了一声把自己弄醒了,突然脑袋里生出来了这个词。然后还把它和我的父母连结到了一起。</p><p class="ql-block">大家肯定会想我突然明白了父母的恩重如山才会这么说。但实际上我是想说我对父母是慈悲的。</p><p class="ql-block">突然冒出这个想法,我给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慈悲何意,而且一直觉得只能是从上到下的给予才能叫做慈悲。怎么可能我会对父母慈悲呢,为什么我会突然这么想呢。</p><p class="ql-block">所以赶快在网络上去查慈悲的定义,突然明白了我的描述是对的。的确是我对父母是有慈悲的。但是这个是源于对自己言谈举止的出发点非常清晰的,但是对于父母对待我的一切的出发点我尚未知晓。所以今天仅仅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单方面从自己的角度来表达。</p><p class="ql-block">为什么突然头脑里冒出来这个概念呢?因为昨天妈妈因为搬家要收拾东西,所以忙里忙外的。但是爸爸呢,虽然没有管多少事但是一直处于“讨好外界的应激反应中”。</p><p class="ql-block">所以爸爸一直在旁边对我妈说“你收拾这些东西放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后天搬家公司人会不方便。”其实呢,妈妈收拾的东西放置的位置并不碍事。只是爸爸做事的第一反应就是都否定自己人加讨好外界。</p><p class="ql-block">所以爸爸根本就没有动过脑子就会脱口而出,但是否定老妈可是又触碰了她不够好的伤口。这样的结果能不吵架吗,老爸没心没肺的唠叨,老妈满腔的愤怒。</p><p class="ql-block">因为前几天我已经帮妈妈收拾好且叫了货拉拉把小件物品拉到新家了,所以家里需要收拾的东西都是这几天厨房必备的物品了。</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就回到自己的家,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妈妈满腔怒火的投诉。妈妈气到不成,甚至想离家出走了。在自己平静了一会儿之后就给我打电话投诉了。</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就开始劝慰妈妈,并且非常肯定她这几天搬家的各种决策多么明智,老爸多么的没有格局和全局的策划能力。一通的说辞终于抚平了老妈的愤怒和委屈。</p><p class="ql-block">因为这样的情景基本就是他们相处的日常,所以我也不会放在心上。只是做了一些倾听和安慰的事情。看起来多么日常且平常的事情啊。</p><p class="ql-block">但是今天凌晨醒来突然冒出我对父母是慈悲的这个概念。这也是通过身边的事情来理解一个概念的例子吧。</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事情仅仅都会看到和感受表层的东西,但是深入的去思考其实还能反映出更加深刻的内容。</p><p class="ql-block">这次通过妈妈的投诉以及联想到以往父母的相处模式,还有我对待父母的方式,才突然冒出来慈悲一词。</p><p class="ql-block">在网络上查询的结果就是“ 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慈悲的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悲的意思是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p><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个查询结果我突然明白了,我感觉我对父母是慈悲的,是没有错误的。</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从小感知痛苦的能力就强,因为足够的痛所以不愿意把任何痛再给别人。</p><p class="ql-block">所以从小就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怕别人像我一样痛苦。尤其是语言上的伤害很少会给出去,因为我体会过因为言语受到的伤害,知道语言就是锋利的刀,刀刀残忍。当然现在我的智慧还不足以可以看到更加真实的自己。所以也只能从目前感受到的自己有意无意的出发点的感受来说。</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基本就会成为父母心理咨询师了,老爸工作不愉快了各种想不开,我基本都会去帮助老爸排忧解难,更重要的是帮老爸把心里的坎过去。老妈的各种情绪,也都是最后由我抚平。</p><p class="ql-block">所以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说的就是孩子有时候会成为家长的父母,给予他们各种需求的满足以及伤口的抚平。</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说我是有意无意的出发点是慈悲的呢,因为我仅仅知道和感受到过痛苦,所以才不会在自己痛的地方给予他们痛苦,因为懂所以慈悲。</p><p class="ql-block">所以现在看来慈悲并不是大德高僧的专属,原来我们因为懂而去守护对方的内心都是慈悲的。任何一个普通人也会因为懂就会生发出来的品质。</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还要加“因为懂”这个条件呢,很多时候我们只有真正感受过、体验过才能说懂,且行为已经自发的发生才叫懂。当然体验过、感受到还达不到真正的懂,还要深刻的了解自己的行为动机、模式来源、情绪感受、信念及信念来源等等。</p><p class="ql-block">因为深刻的懂自己才能真正的懂对方,体验到的痛苦才能深刻的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样才有可能表达真正的慈悲。</p><p class="ql-block">就像从内打通和深刻感受与理解真正对接成功才能让人从内而外的表达慈悲。通过一次家长里短的事情悟到了一个词的一部分意义,心里边有一种非常喜悦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写出来看到自己的一切发生又那么清晰的看到这一切的发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p><p class="ql-block">所以现在也能理解妈妈为什么那么在乎我的吃穿和金钱了,因为她挨过饿、受过穷,所以才会在这两方面不再让我受苦。</p><p class="ql-block">所以天天唠叨我吃的不行、穿的不行,还经常给我钱,还有很多老爸受到过的伤害都会夸大其词的让我恐惧,之前会厌烦感到被控制,还有因为老爸无限的夸大恐惧让我胆小怕事没有自信而怨恨。</p><p class="ql-block">但是今天我才真正的懂爸妈的慈悲,被控制的人生原来不是真的,爸妈只是不想让我受她受过的苦。</p><p class="ql-block">这一瞬间感受了美好和放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