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暗香》谈姜夔</p><p class="ql-block">【 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只既月,授剪索句,且征新劳,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p><p class="ql-block"> 暗香</p><p class="ql-block">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p><p class="ql-block">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是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他才华横溢,但屡次不第,终身未仕,一生流荡江湖,如孤云野鹤,但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士大夫或词人,都很欣赏他。他也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虽流荡江湖,但也心系国家安危,他的词十分幽韵冷香,无不透露超凡脱俗,清雅高远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辛亥这一年的冬天,我冒着雪去拜访我的朋友石湖先生,也就是范仲淹。我在他那里待了一个月,石斛先生给我一张白纸,让我创作新词,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 ,石湖先生看后非常喜欢,说非常好,在手中看来看去,爱不释手,立即让妓女和乐工来谱曲演唱,音调婉转优美,并取名为《暗香》和《疏影》。</p><p class="ql-block"> 想起过去皎洁的月色,曾几次照映我,我站在梅花下吹着动听的笛声。这笛声唤醒了佳人,她和我不顾雪夜的寒冷,一起攀枝折梅。而如今我就像何逊这人,早已渐渐老去,往日似春风优美而柔和的词句和文采,也都已经消失在记忆之中。但令我惊讶的是,那稀疏的梅花却依然散发着幽韵的冷香,散入宴席。 江南,此时一片寂静。我想折下一枝梅送给我心心念念的佳人,但奈何,山高路远和厚厚的积雪却令我无法到达。我只好举起酒杯哭泣,那屋外的梅花呀,你也不说话,是不是也在和我一起思念佳人呢?曾记得我和她一起携手走过的西湖岸边,可如今的西湖碧绿的河水上也泛着阵阵寒意,那梅花也被吹尽,片片飘落于澄碧的西湖上了。待到什么时候才能再看到当年那朵朵梅花绽放的景色呢?又到什么时候我才能和她携手再次欣赏这美景呢?</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的词眼就是“相忆”,这首词在题目上和内容上,我们都能很清晰的看出姜夔是在咏梅,但他表面上咏梅,实则也真的是在咏梅吗?其实并不然,这实际上是写出了姜夔追求梅花这种高洁,清雅的品质。上阙写今昔之变,迟暮之悲。而下却则写了相思追忆,感叹惋惜。整首词写出了追忆怀念,冷俊清寒,忧伤迷离,清俏空灵。词中的“玉人”、“清寒”、“香冷”、“瑶席”、“夜雪”、“翠尊”、“红萼”、“寒碧”都能看出诗人在追求梅花高洁的品质,那为什么姜夔会喜欢梅花呢?又为什么要追求梅花这种幽韵和高洁呢?其实不止姜夔,很多词人和诗人都把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融入了梅花中。而姜夔之所以这样,也许和他的人生经历分不开,他长相英俊,自有诗书气自华,才华横溢,并且还是个难得的全才,唉,但人生总是不可能一帆风顺,姜夔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也考不上进士,他一生清贫, 终生布衣。他虽然得到一些词人的赏识,但依旧是浪迹天涯,游遍江湖,他不追求名利富贵,对梅花情有独钟,即使流落江湖,心中却依旧有梅花的高洁,也许在官场上得不到重视,但依旧有骨气有志向,不做官,也同样可以活出自己,也可以活成像寒冬中的一朵梅花。</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如今读姜夔,其实也告诉我们了很多道理, 有时也许你满身才华,但却不被人赏识,也不被重用,别人也看不见,但你没有必要过多关注别人对你的看法,虽然他们看不到,但你也许就是一朵独自散发着幽香的梅花,你依然可以追求你的志向,你依旧可以活出你人生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