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9日 (星期一)晴</p><p class="ql-block">昨天在亚青晚上的晚餐,有两位伙伴情绪不佳,连晚饭也不想出去吃了。纠其原因有二:一是高原反应,亚青寺的海拔在4000米上下,长时间在海拔4000米活动的机会不是很多;二是恶劣的环境、简陋的设施,似乎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都没达到。基于两点胃口全无。余下四人为了生存来到我们所住旅馆附近刚刚由一对成都夫妇开的小吃店,要了四个菜,鸡蛋炒蒜苔、虎皮尖椒、素炒圆白菜、油炸花生米,用高压锅煮了一锅大米绿豆粥,每人要了一个白饼。司机童师傅问有什么白酒,老板娘压低声音说,这里开店不容许经营肉类和酒类,如果你们想要喝,我有自己泡的药酒可以给你们喝一点。司机老童师傅先要了一杯,老王大哥尝了一下感觉不错,我们两人也来了一杯。祝天华老师亲自下厨炒的鸡蛋蒜苔,虎皮尖椒的辣味把屋里有的客人都呛得跑到冰冷的室外。我们四人在屋里虽然室温也较低,但热腾腾饭菜还是吃得我满头冒汗。饭后回到房间开始整理照片、给电池充电。白天天气还很热,可是太阳一落山温度马上就降了下来,估计室内温度不会超过十摄氏度。九点多一点,我们就钻进被窝躺下了,虽然有电褥子,好像温度也不高,可能是设在了睡眠挡而不是加热挡。由于室温太低实在不愿再出被窝调整,就这么蜷缩着身体逐渐进入梦乡。凌晨两点多我就被冻醒了,起来后把能穿的衣服都穿上钻到被窝里继续整理照片、发微信。大约五点左右我又睡着了,再次醒来已经是七点,天已经蒙蒙亮了。我们赶紧起床收拾行李,把行李装上车后就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祝天华老师用无人机航拍了亚青寺的全景,为了尊重作者的创作我没做剪辑直接发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再次来到修行山,又拍了一些清晨太阳初升、和煦的阳光洒在笼罩在朦朦胧胧炊烟之中的觉姆修行屋的景象。拍完之后我们立即告别亚青寺踏上了去往色达的旅程。按照地图从亚青到色达共计400多公里路程,先是从亚青到甘孜上317国道,然后沿着317一直向东。在一个不知名的路口下317走一条县道,地图标明路程大约不到150公里。但没有想到这条路整体翻修,路况较差。好在我们在昌都换了兰德酷路泽,路况差一些这台丰田车可以应付。但是,在翻一座海拔将近4600米的高山时,不仅是很烂的土石路,山顶上还积着厚厚的积雪,只有深深的车辙还能辨认出这是条公路。路的一侧是高山,另一侧则是深渊,而且公路上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路况的艰难加之高反的影响,我能感觉到几乎车上所有的人都恐惧万分,车厢里没有一个人说话,似乎都有一种听天由命的绝望。其实,我并没有感觉那么可怕,主要原因就是我已经走过很多次这样的路,有很多人平生没有走过这种路。好在这还是都承德人,如果是没有走过带雪山路的南方人估计都有可能彻底崩溃了。我们司机童师傅技术精湛,车辆性能优良,加之又是四月中旬的正午,气温较高、阳光明媚,车辆出现失控的几率几乎为零。既然没有人说话,我正好有时间写我的游记。</p> <p class="ql-block">下了高山,危险性降低,但仍然是正在施工的土石路上,这时大家的心情有所放松。在路过一个藏寨的一户正在盖新房的居民房前停了下来,仔细观察这幢几乎全由木材而建成的藏式建筑。女主人热情接待了我们,用很不流利的汉语与我们交流。她说,这栋房子共计花费一百多万元,一层已经完成。说完她带领着我们逐个房间参观,先是一个有几十米的储藏间,里面放满了各种生活用品,然后又到另一间很大的房子,可以看出来这间走近六七十平米的房子目前是他们的临时卧室兼起居室外代厨房和餐厅,因为几乎所有家庭的活动都在这里进行。她的丈夫是一个沙石场的老板,他们有两个儿子。</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钟左右,我们从那条翻山的县道出来,进入了从色达到国道317的另一条国道很快就来到了喇荣五明佛学院景区大门前。我们先找了一家川菜馆吃午饭,在饭店里也向老板打听一下景区的情况,饭后我们就来到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正门。按照要求,进入景区后,自家车一律不容许进入景区,由喇荣五明佛学院景区管理部门安排景区内的大巴车将进入景区的游客、僧侣、当地村民送到要去的地方,当然不是无偿服务,但票价针对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收费标准。色达五明佛学院,全称是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4000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数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三万多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我们下车进了喇荣五明佛学院大门,穿过一个很大的停车场上了景区的大巴车。车上的人大致分为三类,游人、出家人、当地居民。我们人地两生,由于是自驾,也没有导游介绍,景区(暂姑且这么叫,我也搞不清这里到底是寺庙?佛学院?还是景区?)没也没有一些方便游人参观的指示牌和简介资料,所以我们就一直坐到终点站。我们来此的目的就是要居高临下看看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盛大规模,其它的我们搞不清楚,也不感兴趣。下车以后,不知所行。向好似刚刚从寺庙里出来的僧人请教也是众说纷纭、方向各异。无奈,只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要求去寻找。我们来色达的目的是要能够拍几张反映佛学院宏大规模的照片,对于那些新建的寺庙、神坛等宗教设施建筑兴趣不大。我们从东沿着蜿蜒曲折的坡道一直走到西侧的一处高地,一是感觉尚可,二是也的确走不动了。我们上山的一行四人,分了三个点。我是在一个高约一米半,面积约两平米的一个山顶上下水的井台。剩下的任务就是等着太阳西下,天空由蓝转向黑,数以万计的下了课的扎巴们和觉姆们回到他们密布在四周山坡上的小屋。小灯亮起,就像天空的繁星点点……,书上和大师们都是这样说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五点多钟就到达了自己选择的理想地点,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特别是我,身居两平米见方的、冰冷的水泥台上,还有两个乌黑的铸铁井盖。由于上来很不容易,因此就不能再下去,只能在上面看着云彩的漂移、太阳的西下,以及揣摩那些低头匆匆行走的僧人们在想些什么。从七点半开始明亮的天空逐渐暗了下来,景区内的的几个主要建筑的景观灯也陆续的打开了,接着是马路街道的路灯,最后仔细观察好不容易才能看得出来僧人们住房发出的为数众多却是微不足道的灯光。一直等到八点二十,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返程的大巴最后一班是九点。我们赶紧收拾下山。出了景区后,我们找到一家名为聚源的宾馆住下,在楼下吃完了晚餐,回到房间好好的洗了个热水澡,继续完成每天晚上的工作后睡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