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党走奋斗终身严律己 人世间德建名立传后人 — 家父马勇走完九五人生路

清流 马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父亲马勇过完米寿在奔茶寿的人生旅途上不幸染疾胸膜炎。2021年6月19日住院治疗,病情不断发展终因多器脏衰竭救治无效于2022年2月1日壬寅虎年正月初一9:43分去世。享年96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父生于1928年12月,随爷爷在马刚乡苇塘村务农。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冀年参加革命。1949年6月在新城子中心区人民政府工作,先后担任浦河区副区长石佛寺区区长。1953年调入沈阳市农委宣传处工作后54年转入市委宣传部负责对台宣传和办公室工作。1970年12月插队落户到新城子区新城子乡新城堡村。1974年调入市纪委工作(正处)。1977年1月派往东北地质研究所任党委副书记(师地级)。1980年任沈阳评剧院副院长。1983年至离休担任市文化局纪委副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获得建国70年纪念章,2021年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span></p> <p class="ql-block">爷爷马殿春,马刚乡苇塘村,有子女4男3女。爹爹马勇是次子,在1943年上过半年私塾。跟隨爷爷种地放牛。</p><p class="ql-block"> 沈阳解放后父亲参加了革命。</p> <p class="ql-block">1950年</p> <p class="ql-block">1951年</p> <p class="ql-block">1952年</p> <p class="ql-block">1951年12月1952年7月兼任市委农村镇反建政工作团第二组副组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1954年市委农委宣传处的合影,后调入市委宣传部。</p> <p class="ql-block">当年夜校成绩单。</p> <p class="ql-block">1963年与同事出差大连。</p> <p class="ql-block">1964年51节宣传部职工带孩子逰北陵公园。</p> <p class="ql-block">1964年6月出差厦门。</p> <p class="ql-block">哥俩都出差去北京才留下这张照片。三叔马俭郑州磨具磨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1965年北京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沈阳军区政治部拍攝于1965年5月,到政治部研究对台宣传事宜。</p> <p class="ql-block">这是欢送张文中去北京外交部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父亲携全家去新城子区新城子公社新城堡大队四小队插队落户。我们家是一辆救护车和一台大解放下乡的。救护车里载着患类风湿瘫痪在炕的母亲,我和哥哥坐在大卡车上。当年没有留下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队里劳动半年抽到区革委会宣传组工作任副组长。</p><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区委宣传组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1974年父亲调到市革命委员会纪检委工作。</p> <p class="ql-block">1977年市委组织部派父亲去东北地质研究所任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省副厅级)。</p> <p class="ql-block">1977年7月参加全国地质工作会议,华国锋主席与代表合影。</p> <p class="ql-block">会议间隙去了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在文化局所属单位支部书记培训开班典礼上讲话。1985年。</p> <p class="ql-block">年终表奖会上。</p> <p class="ql-block">文化局领导班子。1987年。</p> <p class="ql-block">在上个世纪80年代辽宁省举办党政干部专修科自学考试,老父的年龄接近离休,他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和年青干部一起参加学习每科成绩都在80分以上,没有补考。第一批取得了大专文凭。老父厉来重视学习,离休后每天必读书看报。</p> <p class="ql-block">离休后参加大合唱。</p> <p class="ql-block">有个作家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妻子对于丈夫的事业和整个家庭是绝对重要的。我的母亲关立贤1926年生人是满族(瓜尔扎氏后裔)。家族是柳千户屯(现在的马刚村)大户人家。读过三年私塾,知书明理,气质不凡。此照片拍于1940年。</p> <p class="ql-block">母亲虽生于大户人家,由于家境衰落媽妈所有农活都会干,养成了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好品行。妈妈炕上地下的活都干得麻利,还从她的奶奶那里学会了针灸、拔罐、捏骨缝(正骨术)。我家住在声宣里21号(市委家属大院1963年至1969年)时,在我的记忆里,邻家孩子错骨缝、掉环,歪脚都来找妈妈来治疗,根本不用去医院。所以,我们家在大院里人缘最好。</p> <p class="ql-block">爹爹多次跟我多次谈起妈妈,说她是明事非有主见对他一生关键节点支掌他前行的贵人。在49年到54年爹爹离家参加工作,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在老家种地,承担一切家务,从无怨言,为让丈夫在外安心好好干,多大的难处妈妈都自已扛。54年进城后遇到困难也很多,父亲每月工资资87元5角,五口之家也不宽裕,还要孝敬父母,资助在读的二个小叔子。妈妈精打细算,从不错花一分钱。记得我在64年由于营养不良患上乙肝,父母俩为我增加营养把家里的细粮、鸡蛋和白糖可着我吃,在父母的精心调理下我很快恢复健康。</p><p class="ql-block"> 爹爹在单位或工作上遇上不愉快的事妈妈都细心开导,多做疏解决不添乱。</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家现存最早的全家福,为庆祝1961年春节,记得是在北市场大好时光照相馆照的。</p> <p class="ql-block">马勇的三个孩子:长子马洪书,次子马洪伟,女儿马洪洁。</p> <p class="ql-block">妈妈在63年患上类风湿关节炎,爹爹带着妈妈寻医找药积极治疗,先后在市三院,汤岗子温泉疗养院治疗。66年文革当中由于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受到冲击,妈妈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在1967冬病情逐渐严重,生活不能自理。面对母亲严酷的病情,父亲并没有放弁带着我们三个子女共同克服困难,使我们这个家在困境中继续前行。我哥哥当时上初中,劈劈材,打煤坯,生炉子,买菜买粮承担了应该大人做的大部分繁重家务,我和妹妹也没闲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照顾妈妈,多做家务。就是这样全家人互相鼓励,精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妈妈,妈妈在1996年去世享年70岁,瘫痪在床28年,没生过褥疮,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p><p class="ql-block"> 此照片是我妈妈和二个孙女和外孙女的合照。地点是青年大街五七楼。1989年5月。</p> <p class="ql-block">这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孙女外孙女的合影(1989年)。笑逐颜开,写满幸福。我父亲格外上心孙辈的成长,要求我们严格要求规矩子女。孙辈有长进,他格外高兴。考上大学的孩子,他都出资帮助直至完成学业。</p> <p class="ql-block">1987年照相馆里的拍摄。</p> <p class="ql-block">1990年在家里。</p> <p class="ql-block">1994年春节。</p> <p class="ql-block">79岁时去山东旅游。</p> <p class="ql-block">孔庙。</p> <p class="ql-block">2002年文化局组织老干部去承德。</p> <p class="ql-block">座轮椅者中国保尔王化南。</p> <p class="ql-block">北京八达岭长城。</p> <p class="ql-block">2000年大连海滨。</p> <p class="ql-block">我和爹爹2003年十一在浑南21世纪广场,照片上的雕像己拆除。</p> <p class="ql-block">2009年沈阳森林公园(新城子区马刚乡)</p> <p class="ql-block">2011年浑河岸边。</p> <p class="ql-block">2010年清明节回到苇塘村祭祖。</p> <p class="ql-block">2004年春节孙女和外孙女,在二儿子马洪伟家。大东区北海街鸿泽园。</p> <p class="ql-block">沈阳市世博园2006年。</p> <p class="ql-block">20180929去幸福长者汇考察养老机构,遇见原沈阳话剧团团长霍焰(后任市文化局副局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世同堂,在父亲家里庆祝90岁生日。大东区如意二街如意明珠小区。</p> <p class="ql-block">老人和重孙子在一起,真开心。</p> <p class="ql-block">为老爹爹献上寿联。</p> <p class="ql-block">2019年国庆节前收到建国70年纪念章,老爹爹感到特别光荣。</p> <p class="ql-block">20201215长子马洪书次子马洪伟与父亲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10716住院治疗胸膜炎。</p> <p class="ql-block">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1日壬寅虎年正月初一9:43分父亲走完了人生路,他老人家留下了不只是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优秀品格等精神层面丰厚的传承后世的宝典:</p><p class="ql-block"> 立场坚定,善于学习。父亲自从加入共产党就坚决跟党走,任凭风浪起,坚信党的领导是正确的。爹爹一生经历了大小多次运动,受到过挫折和不公正对待,但他从不抱怨,相信党组织不会冤枉好人。爹爹没有正经上过学堂,为适应工作需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入职时上夜校,临退休还取得了大专学历)。他学习政治,学习毛主席著作,都是先进分子。结合工作实际学好党的政策和有关文件,正确理解,坚决执行。 </p><p class="ql-block"> 善于接受新事物,退休后系统学习了资本市场运作知识,进入证券市场,并获利很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严于律巳,嫉恶如仇。父亲长期在党务部门工作,对自己要求极严。母亲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从没有因此迟到早退过。他从1980起主要做纪检工作,对腐败分子和不正之风痛恨有加,主持纪检委工作期间查处了很多大要案。</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看到社会上不正之风和一些不良现象经常提醒我们注意并要求我们抵制。</p><p class="ql-block"> 用爹爹的话说对党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能阳奉阴阴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勤劳节俭,身体历行。父亲从小在老家务农,是个能干的庄稼把什,什么庄稼院的活都干净利索。干活勤快生活节俭已养成习惯保持了一生。在他家里看着灯是常规动作,要求人走关灯,客厅也不让开亮所有的灯。我们都觉得太扣了,开亮灯能多花几个钱?吃的用的都是大众化的物品。离休后工资挺丰厚还在自己补袜子,穿带补丁的衣服。可谁有难处缺钱或者孙子辈上学用钱,他出手还格外大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