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过年的记忆

拓荒者

<p class="ql-block">  过年,就应该突出一个“过”字,这个“过”实际是一个过程。</p><p class="ql-block"> 过去,虽然物资条件不够丰富,但是,家家户户都把过年搞的特有仪式感。 </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小时候,过年好像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就要煮好红豆,泡好糯米.黄米等等一些五谷杂粮,腊八一大早家家户户都要做一锅腊八粥,有传说是给唐僧过生日,也有说是为庆祝一年的五谷丰登,不管是哪种说法对,从腊八那天,天还没亮,就陆陆续续的响起了鞭炮声,从那时起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了,大到一家人的吃喝穿戴,小到鞭炮.糊灯笼.写春联用的红纸,都要货比三家早早的准备好,虽然说大多数人家条件都是一般,但是,都要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货,把最廉价的东西做到精致。</p><p class="ql-block"> 到腊月二十三晚上送灶王爷上天前,把一个正月吃喝的东西已基本准备好了,到了腊月二十三祭完灶,腊月二十四开始,就到了年前最忙的时候<span style="font-size:18px;">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除打扫卫生,不论屋里屋外都要打扫的干干净净,粉刷一新,窗户上换上新的窗花,家里粉刷过的白墙上贴上新的年画,那叫一个焕然一新,打扫完卫生开始糊灯笼,写春联,看还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一直忙到腊月三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腊月三十一大早,家家户户男人们贴春联.挂灯笼.垒旺火,女人们忙着做一年当中最好吃.最丰盛的一桌年饭,一直忙到中午,男女老少该忙的事情基本都忙完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享用一年辛苦换来的人间美味,虽然说不能和现在相比,但那可是一年中最好的一顿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吃完年饭,小孩子们就可以穿上新衣服,走街串巷尽情的玩耍,男人们都要上坟祭祖,或者有的还要设立牌位把故去的先人请回来过年,到了正月初五再送走,女人收拾完中午吃完的饭场子,开始准备包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接完神吃的饺子,过去吃这两顿饺子俗称搬元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到了三十晚上屋外点上灯笼,家里也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伴随着屋外传来的鞭炮声,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那叫一个幸福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吃完饺子便开始守岁了,传说这一晚上熬下来不睡觉,人会一年精力旺盛,等到初一早上三.四点钟家家户户开始接神,据传说接神还是来源于封神演义,天上一天,人间一年,掌管人间的天神.土地.灶王爷,都要在腊月二十三晚上,上天向玉皇大帝大地汇报这一年的工作,特别是灶王爷要汇报人间的善恶,所以,腊八二十三祭灶的时候都要吃麻糖,再在灶王爷坑儿两侧贴上一幅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吃麻糖一是贿赂灶王爷上天多说好话,另一层意思是教育一家人平时多做好事,多说好话,多说吉利的话,图个一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到了大年初一早上汇报完工作的各路神仙都要回人间上班,所以,家家户户都要迎接神仙的到来,传说神仙也是爱勤快人,爱方方面面做的好的人家,谁家好先到谁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在年前这几天把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到了三十晚上灯火通明,把好的一面展示给各路神仙,到了接神时,家家点起旺火,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迎接各路神仙的到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接回神以后,开始煮饺子,吃新的一年的第一顿饭。吃完饺子,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拜完年,年长的老人一般都休息了,年轻的和孩子们都要红火儿到天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等到天光大亮,老人们都要起来安顿好迎接同族等.亲朋好友来拜年,年轻人都要结伴到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家去拜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传来欢笑声和过年好的问候声,同时,也会有谁家的窗花好看啦,谁家的年画和她家的一样啦,谁的衣服漂亮啦等等一些议论的声音,总的来说这两天说的都是好话都想落个好彩头,一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直忙到中午各回各家吃午饭,这一天一般是不在别人家吃饭的,吃完饭熬了一晚上的人们大多都休息了,精力充沛的年轻人还要聚在一起玩耍,下午一般是不拜年的。还有大年初二接神的人家下午又垒起了旺火,传说大年初一接的是财神以外的各路神仙,大年初二早上五.六点钟专门接财神,这个仪式和大年初一接神一样,接回财神也是吃初一下午包的饺子,讲究点的人家一般都是现吃现包不吃剩下的或早冻下的饺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年初二是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上午早早的姑娘带着姑爷一大家子,大包小包回到娘家,如果家里面没个啥事,姑娘和姑爷是要住上几天的,一家老小其乐融融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完的离别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到了初三各家亲戚开始拜年,你来他走好不热闹,这两天拜年的亲戚一般都是要吃饭的,主人都要拿出家里腊月准备好的年货热情招待,饭菜大多是半成品,一会儿就做好了,主人客人边吃边聊,你家女子该找对象啦,我这边有个好后生了,你去年收成咋样,今年准备干啥呢,谈话间成全了一幢好事,开阔了思路,今年的打算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完善。亲戚间缩短了距离,拉近了感情,不时相拥在一起开怀大笑,有说不完的心里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年初五一大早家家户户早早起来,里里外外打扫个遍,俗称送五穷,因为从大年初一开始屋里屋外的卫生,不能拿扫帚扫,说是怕破财,只有从初五开始才可以动扫帚,同时,请回来过年的祖先也要在这一天送回去了,所谓送也就是念叨念叨再到坟地里上上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到了大年初八,俗称游八仙,除了继续拜年外,庆祝新年的文艺活动也开始了,有请来戏班唱戏的,更多的是走村串巷扭秧歌.踩高跷.舞龙灯.舞狮子,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有的到二月二。到了十五这天,民间社火达到高潮,这天要扭秧歌.舞狮子.舞龙灯.踩高跷.滑旱船,转九曲,传说转完这曲曲弯弯的九曲八卦阵,一年顺顺利利不走弯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到了晚上还有结婚多年不生孩子的人家要在九曲八卦阵里端一个灯盏盏,据说端回去就能治愈不育症,到了活动高潮更是要放烟花好不热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民间社火结束后还有一个重大的仪式是送瘟神,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瘟疫等自然灾害频发,人们出于良好的愿望,把希望寄托在送瘟神这个仪式上,等到社火活动结束后人们一起聚集在一起把所谓的瘟神送在村外或是一个特定的地方,然后放完炮不回头往回跑。这个仪式有的是在正月十五晚上进行,有的是在二月二晚上进行,一个地方和一个地方不一样,这就要看民间社火结束在哪一天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我的记忆中过年从准备到结束应该是,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次年的二月二结束。这个年要忙碌将近两个月,也难怪人们对过去的年回忆满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一些民俗年俗,是和人们的美好愿望,以及与自然抗争与命运抗争的斗争精神,是分不开的,还有一些风俗习惯是封建迷信也好,是糟粕也罢不必细说,但是,中国人民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应该肯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物资生活的不断改善,还有认识世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过年有了新的定意和定位,从过去追求物质享受转变到今天的精神享受,从过去的回家过年往回走,到今天追求的过年往出走,为了环保过年特有的伴奏乐曲,鞭炮声,也越来越听不到了,过年忙碌的过程也缩短到了七天假日中,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过去那种年的味道,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过去的年也好,现在的年也好,追求“好”的初衷没有改变,今天的人在回忆过去的年,将来的人也会回忆今天的年,但是“过年好”这个专有名词是会传承下去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