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自己——《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

第四小学李志玲

按照以往教学学来的经验,拿到一本书会首先看他的名字。正是看正文之前,反而是最神圣、最专注的时刻。如同看人一般,我们往往试图通过表面去窥探他的内涵,书名、作者、腰封、评价、秩序、他续,往往决定了是否能对这本书提起兴趣,产生真正阅读下去的欲望。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以为只是普通成功学的一个代表,贩卖老生常谈的思维。市面上有很多这种类型的书,教人如何转变思维,改变人生。看似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然而并无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以及往往自己漏洞百出,出的书也仅是沽名钓誉的工具,倘若是平时在书店看到或者自己不小心买来的书,应该就会止步于此,尘封于书柜做个摆设。但是这次是一个阅读任务,不得不再去细谈,想要了解推荐者的初衷和想法。于是我耐着性子读了起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读一本书,要把书读薄,把书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把一本书的主线明确的梳理出来。 在读中思,随时记下读中感悟;在学中做,不断记录做后反思;在悟中行,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中。 思维力是人借助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在思想上揭示不能直观感知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学习力的三要素分别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思维力是学习力的基础和关键。 思维导学是根据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以学为本"为基本原则,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途径,以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向为核心要素,以整体学习、关联学习、创造学习、对话学习、选择学习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力、学习力全面提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结合房超平老师的观点,再针对现在复习阶段的实际情况,我觉得自己要有所改变了。 老师先预习教材,做整体分析。 学生也尝试预习。 首先,我要从“三层目标"入手。一是层次性。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及目标时要有明显的梯度差异,关注课程标准不同层级的要求。二是导向性。目标应该一目了然、一看就懂,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具有明确的导向性。三是务实性。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制定实现路径的依据,因此必须具备务实、可测的特点。四是激励性。改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就是试图通过设立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div><br></div> 其次,一切要从学情出发。一是盘点知识。盘点出已学知识和新学内容。二是分析学情。分析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状况,预估各种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三是科学分类。把基础知识设定为基础性目标,把难度较高的内容设为挑战性目标。将难度过高的内容大胆删除。四是规范编写。要有量化的表述,不使用模糊不清的动词。 看了这本书后,我收获颇多。同时,我更加相信,只要我能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那么,学生必定会学得轻松,成绩也会提高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