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娶之艰

国辉笔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文|袁国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微信公众号|指尖上的会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聚焦实务 立足疑难 训战结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 ❀ ❀ ❀</span></p> <p class="ql-block">是个男人就要讨老婆。男人到了十七八岁,就该谈情说爱了,二十出头就该结婚生子了。以前农村相对封闭,也相对传统。男人过了25岁还未结婚,就算老大难了。倘若过了30岁还未结婚,这婚就不好结了。俗话说,“人到三十无后生”,农村是以30岁划线,男人过了三十就算中年人了。</p><p class="ql-block">婚娶之事,又叫终身大事,拖延不得、耽误不得。可有时候,又不得不拖延,不得不耽误。婚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需要基于一定物质基础的。对穷人来说,因为穷,讨老婆历来都是不容易的。女方相亲要看男方家境,家境不好,就没有姑娘愿嫁。就算姑娘愿嫁,男方拿不出彩礼,这媳妇你也娶不进门。</p><p class="ql-block">从人口结构看,男多女少,这一结构决定了某些男人是没机会娶妻生子的。旧社会富人可以纳妾,等于多吃多占了,穷人讨不到老婆的概率就更高了。因此,“打单身”成了一些男人,主要是一些穷男人,无奈又心酸的宿命。</p><p class="ql-block">闲来翻阅《资阳袁氏族谱》,我发现我家祖上数代皆有未能婚娶者。“打单身”的祖辈们为了日后的生计,会过继兄长的儿子为嗣。原本这辈子没希望婚娶了,却因兄长夭亡增添了变数。小叔子与寡嫂圆房,成就了“不得已”的婚姻。90多年前,我大伯爷爷病逝后,二伯爷爷就娶了大伯奶奶。叔嫂圆房的事现在鲜见了,解放前这不算什么稀罕事,这样的婚姻有不得已的苦衷。一怕儿媳出身,抛下一堆孙子;二怕小儿子一辈子讨不上老婆,于是做父母的只能两“怕”凑一好。</p><p class="ql-block">我爷爷年过三旬,还没有成家,就过继了二伯爷爷的儿子为嗣。爷爷能娶妻纯属机缘巧合,奶奶从红六军队伍上失散,逃难时被我曾祖母收留,才有了这一线姻缘。</p><p class="ql-block">大概是穷怕了,婚娶之艰,余悸未了,爷爷担心伯父长成后也娶不上媳妇,在伯父十岁时,爷爷奶奶给他物色了一童养媳。伯母到我家时就十岁出头,她是我们袁家最后的一位童养媳。童养媳进家门后,爷爷奶奶既当闺女养,也当儿媳妇看。</p><p class="ql-block">痴心父母古来多,就算家里再穷,做父母的也要想尽办法给儿子找一媳妇。这是做父母的责任,也是家族延续的指望。穷人家的孩子讨老婆是没法挑挑拣拣的,当上门女婿是一途,娶个寡妇是一途,即便是残疾女子也是不敢嫌弃的。</p><p class="ql-block">实在找不到怎么办?旧社会穷人有穷人的土办法、恶办法。有儿有女的两户人家,会协商换亲;家族庞大且豁得去的人家会去邻乡抢亲。乡土讲究宗族势力,家族太小,力量就弱,就可能被人欺负。抢亲这事太过招摇、太过霸道、太过无礼,往往意味着要承受两个家族血拼的后果,最后非付出人命代价才能罢休。这样的后果哪个家族都难以承受,即便在旧社会,抢亲也不常见,只是偶有发生。</p><p class="ql-block">可以说,旧社会穷人的婚娶史是一部辛酸史,是一部不堪史,也是一部血泪史。</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倡导自由恋爱与新型婚姻关系,婚姻移风易俗是卓有成效的。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吾乡吾土男子婚娶就度过了一段甜蜜时期。以我们家族为例,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间我仅有一个四服的堂兄打了单身,不过他年龄比我父亲还大。</p><p class="ql-block">搞集体的时代,各家各户经济条件差不多,女方相亲相人胜过相钱,勤劳、本分的小伙子婚娶不再受迫于家境。改革开发后搞单干,农村迎来了20年的黄金发展期,婚娶自然不难。前后数十年间,农村婚娶愈发和谐、愈发文明,男人讨老婆也不再是凑合着找一个了,而是要找一个自己称心如意的。</p><p class="ql-block">婚娶之艰原本已有好转,孰料近年来情况有了新变化。我们村里的大龄男青年骤然多了起来,找老婆居然又成难题了。</p><p class="ql-block">持续四十年的计划生育,本就导致了农村男女比例严重不均。更关键的是,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会出去打工。姑娘们在打工时会谈恋爱,会嫁到外地去。须知,以前村里的姑娘大多是嫁给本村或邻村的小伙子的,于今肥水留了外人田,更加剧了村里男女比例不均。</p><p class="ql-block">以当下的形式度量,村里的小伙子如果不出去打工,几乎都遇不上合适的姑娘谈恋爱。现在小伙子们外出打工,已不仅仅是为了多挣几个钱了,他们还要设法找个女朋友带回家。</p><p class="ql-block">把女朋友带回家,这事就成了吗?远远不够。在村里盖的那栋小楼是没有多大吸引力的,家里还得在县城,起码得在镇上,再置办一套房产,这才能留住姑娘的芳心。听说现在村里娶亲,彩礼动辄十数万、数十万,这样的“对价”无异于断了某些穷小子讨老婆的念想了。</p> <p class="ql-block">婚娶之事,无论何时、无论在哪里,都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这事是不能“躺平”的。感觉没辙时,有的人会心生歹念,有的人则看到了此中“商机”……现在一些地方时不时曝出的拐卖妇女的恶劣案件,或可视作旧社会抢婚恶俗的变种,但它比抢婚更恶。</p><p class="ql-block">拐卖妇女这事总觉得是个传说,我第一次觉得它离自己近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系一位领导有一次对我们新生讲话,提醒大家务必要遵守学校的纪律,外出一定要请假。说完这,他话锋一转,讲了个故事。学校几年前有个女生在火车站被个小姑娘拐卖了,两年后被解救回来时,她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这位女生找回学校,要求复学,学校没有同意,理由是她外出没有请假。系里这位领导的这一说辞是否确切,我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距离听这个故事过去26年了,可我始终未能忘怀,至今我都会默默地想,这位师姐现在过得怎么样呢?说实话,我当年听这个故事时,对学校的处置方式是不满意的,现在仍觉得不满意。如果学校当时多点温情,也许这位师姐能更好地走出人生阴影。</p><p class="ql-block">万恶人贩子的出现,是极为丑陋的社会现象,他们对被拐妇女的伤害具有持久性、终身性。可人贩子的出现,又有着一定的社会土壤“滋润”,不择手段讨老婆的“需求”导致丑陋的、罪恶的、残忍的“供给”。只是要一个老婆,爱情是顾不上的,买来的女人不过是光棍的性工具、生育工具,这事令人发指,思之恐极。</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社会毕竟进步了,这些年来拐卖妇女的案子已很少见了,偶尔曝光出来的都是老案、积案。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只要不择手段讨老婆的恶念还在,拐卖妇女这事就有可能再次发生,这事太过阴毒、太过邪恶,万不可让其死灰复燃。</p><p class="ql-block">人贩子背后牵连着穷光棍讨老婆的事,人性的恶与阴暗是不能小觑的,对这种恶重拳出击是必须的。彻底消灭人贩子,道阻且长,强力打击、加强地方治理是一方面;实现经济平衡发展、城乡共同富裕是另一方面。两手都抓,标本兼治,定可收长远之效,人贩子这一社会毒瘤也一定会被彻底铲除。</p><p class="ql-block">婚娶之事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艰。但不管如何难,抢、骗、偷、卖,绝不是婚娶正途,某些人不管不顾,非走到邪路上去,等待他的一定是法律的严惩。</p><p class="ql-block">好在现在三胎已经放开,共同富裕的号角已经吹响。随着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尽可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婚娶之事终将不再难、不再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年2月14日于北京丰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