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2年的春节在二月份,下来一个多月人还没认全,就要回家过春节了。</p><p class="ql-block"> 离年越近越是兴奋,虽然离家只有一个多月,感觉上好象很长时间了,一想到回家过年心里就长了草,提前好多天就开始准备了,</p><p class="ql-block"> 点里给每个人准备了一点黄豆。是从每人10斤油豆中挤出来的。生产队有统购粮任务,所以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都种上了产量高一点的玉米,只在边角旮旯种一点黄豆,分给社员用于榨油和做酱。</p><p class="ql-block"> 种的是玉米,分的口粮也是玉米,一日三餐变着样吃玉米。在我下乡的一年时间里,印象中只吃了一顿大米饭。</p><p class="ql-block"> 那次吃大米饭,我去公社办事回来晚了,大姐们给我留下满满的两大碗米饭和一碗燉土豆,我风卷残云般全部吃光,连大米里面残存的稻壳子都没挑出来,大姐们吓唬我说稻壳子粘到肠子上要开刀,弄的我担心了好几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除了黄豆外,我们又到社员家里收了点山里红皮(山里红蒸熟,把核挤出来晒干)和梨吊子(山梨在皮上削四刀,然后晒干)等等。</p><p class="ql-block">(多年以后再回弟兄山,已经找不到这些东西了,乡亲说,山梨都被虫子咬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的那天,早晨五点就出发了,全点10个人摸黑走着山路,兴奋的也不觉得累,都快到通远堡了,才搭上一辆马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按照老青年的指引,买了一张5分钱的站台票就上车了,老青年提前告诉,遇到检票的能躲就躲,躲不掉就赖,赖不掉就下车,下一趟再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次蹭车还算幸运,过了凤城才检票,我们一行10人有6人没能躲过检票,都被集中到餐车上。到了丹东,检票的叔叔说了一句“下去吧”,我们就走了。</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过去了,第一次回家过年的经历历历在目。后来经常到驻凤城市的基层单位,每次停车通远堡服务区的时候,就会想起在车站候车的情景。也会想起检票的乘务员。</p><p class="ql-block"> 谢谢了,五十年后的问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