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山是我国古代四川至印度古道上(南丝绸之路)的一座佛教胜地,原名大光明山,又名天诚山、雾山,位于大邑县城北雾山乡境内,距县城25公里、成都80公里。位于北纬36°42′,东经103°21′,东连青龙,南接大坪,西邻瓦窑(即白虎山),北界龙窝,主峰海拔1638米。其地北有九龙山、金刚山,西有红岩山等,方圆数十里,号称72峰,因常年被云雾覆盖,故名雾中山。大邑古八景之一。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雾中山、开化寺、接王亭前三块石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成化万安、明嘉靖僧俗的撰书刻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录着这里曾是阿弥陀佛行化之道场!</div> ☞明成化十三年(1477)至十四年,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十四年至十八年(1482)谨身殿大学士、成化十八年至二十三年(1487)华盖殿大学士眉州(今眉山县〉万安撰《开化寺碑记》,略云:“佛在枸尸,临灭,指嘱戒子娑伽曰:”吾灭去七百年,尔往震旦,有山曰雾中大光明山,实系古佛弥陀化道之场,累有国王兴建之所,寓彼,保护密严,迟后圣者来居。“自后,东汉明帝永平年,果应金人梦,派遣臣子蔡愔,向西迎请,有摩腾、法兰二尊者,皆佛嘱也,厥后尊者开住斯山,特表申朝,敕建额曰雾中普照禅寺。”<div><br> ☞明嘉靖二年,雾中山接王亭僧宗经等撰、法海书《雾中山碑记》:先天太极而有雾中,既判两仪,独垂高广,派自昆仑,脉连灵鹫……生成福地,结就梵宫,光明山是阿弥陀佛化现之境,明月池乃娑袈龙王卫护之迹。</div><div><br> ☞明释海空撰、正江书《雾中山普照寺平治道路碑记》:“雾中大光明山者,大千界之中心,鹫岭山之分源也。峰峦插天,翠带紫围,鸟韵风清,前古圣与弥陀化导正法,后释迦嘱娑伽以坚持。”</div><div><br> 上述三碑,一在开化寺大雄宝殿前,大部剥蚀,尚依稀可辨;一在接王亭侧,大部字迹,尚可辨认;一在雾中山,全碑字迹,较前二碑完整,碑末补刻清同治十三年同修三十六字。据此可知,雾中山系弥陀道场之说,至迟在明代即有多通碑文记载其说。特别指出的是,中国著名的四大道场都是菩萨道场,而雾中山道场,则是佛道。</div> 佛在拘尸临灭时,嘱弟子婆伽曰:吾灭去七百年,尔往震旦。有雾中大光明山,山脉从昆仑来,有七十二峰、一百零八盘,实系古佛弥陀化道之场,为菩萨所都宅,保护严密,俟后圣者来居。至东汉明帝时有摄摩腾、竺法兰二尊者,遵佛嘱来到此山,卓锡建寺。<div><br></div> 据碑记载,得知开化寺建寺,仅晚于第一座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6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div> 但在很多人看来,开化寺应该是佛教传入汉地的第一个庙宇:因为白马寺最初是个外交管理机构,开始是作为西域高僧的驻地,后来才改建为庙宇的,而开化寺则是实实在在新建的庙堂。<br></div> 199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赵立明、肖明主编的《四川佛教文化.开化寺》记载:“雾中山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寺的地方之一,也是佛祖贝叶经南传首地。” 《雾中山普照寺平治道路碑记》也将雾中山和佛门圣地鹫岭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雾中大光明山者,大千界之中心,鹫岭山之分源也。” 雾中山主峰海拔1638米,常年被云雾覆盖,雾色周遭,千态万状,所以自带几分仙气。而一到雨天,整个雾中山群峰都没于云雾之中,四下观望,映目茫茫如大海,更显气势雄浑。 除了风光绝佳之外,雾中山的茶叶也堪称一绝。“自古名寺出名茶”,雾中山的茶叶早在唐宋时期就声名远播。雾山中有大片的古茶树,其中一些大的茶树要两人才能合抱,所产茶叶清香远溢,闲来无事,静坐仙山,静品香茗,岂止是解渴生津,更能够净化心灵、培养善念。 禅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能够解渴生津、缓解压力、净化心灵、培养善念,增长善根,因此饮茶便成为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雾中山开化寺视频介绍</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