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乌鸦,孤独、桀骜、又绝望……”|日本战后派摄影界重要人物深濑昌久作品集《鸦》》

向天一戈

<div><br></div> 深濑 昌久(Masahisa Fukase):(1934 - 2012),日本著名摄影师。20世纪70年代,深濑昌久与细江英公、森山大道等人,一同设立了workshop摄影学校,并成为日本战后摄影的重要人物。其代表作包括《游戏》《洋子》《鸦》《父亲的记忆》《家族》等。<div> 深濑昌久是日本战后派摄影界中很重要的人物,1934年生于日本北海道的他,因家族世代经营照相馆而很早就与摄影结缘,6岁开始参与相片冲洗,高一时就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从此开始了疯狂的摄影创作,高中毕业后,深濑昌久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日本大学学习摄影,开启了他的专业摄影之路。大学毕业后,作为长子的深濑昌久本应继承家里传了三代的写真馆,可深濑根本无心于此,反而入职第一广告社,做了一名商业摄影师。可以说,正是这个选择,才有了日后的摄影家(而不是摄影师)深濑昌久。<br></div><div><br></div> 深濑昌久的作品带有很强的主题性,《乌鸦》是他最负盛名的一个系列,也可以说,是他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深濑对乌鸦的拍摄始于新宿,却扬名于青森。<br> 1975年,分居多年的深濑和洋子感情彻底破裂,深濑的心里对此仍是难以释怀的。于是他再次出走,在这样带着烦闷带着解脱的心境下踏上了“逃往”北海道的列车。<br> 本是为了纾解内心的郁闷而开始旅程,无意于拍点什么。当列车行至青森,深濑一眼看到茫茫雪原之上的乌鸦,它们成群结队列在房檐上、电线杆上,冥冥之中,他觉得自己与这些黑精灵之间产生了一种联结。几乎是本能的,深濑拿起了他的相机,乌压压落满枝头的鸦,成群结队划过城市上空的鸦、落在雪地孤单死去的鸦……他在拍乌鸦,同时也是在拍自己。<div>  从青森到东京,再到金泽、松原团地,深濑开始了一场追逐乌鸦同时也探寻自我的修行之路。一如村上春树笔下的“乌鸦少年”,穿越了生命的沙尘暴之后,他还是他,但他也不再是曾经的那个他。<br>  乌鸦是个隐喻性很强的形象,外表丑陋、性情多变,很少有人喜欢它,尤其它的食腐特性更是令人惊恐。也许正是出于这些原因,乌鸦才能保持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而不被驯化,它们可以随心所欲飞翔在城市上空,却仍然是与这城市格格不入的。但这群不被接纳的暗黑精灵,却成为深濑的精神寄托。荒木经惟说:“深濑的鸟,就是深濑自己的化身。他教会了我,摄影也是一种叹息。”<br></div><div> 在深濑颗粒感极强的摄影语言表达中,镜头中的乌鸦纷纷化作孤独和死亡的化身,本就承担着不祥之名的它们此刻更加重了画面中的压抑、悲伤、不安与绝望,只用一眼,观众就迅速被作品沉闷、郁结的调子吞噬了。<br></div><div> 2010年,《英国摄影期刊》评选过去25年最好的摄影集,深濑昌久的《鸦》荣登榜首。<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