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与鲤

<h3>  假期里读了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爱是能把各种场所变成儿童的家,因为幼儿儿童的心灵暂时还不受限制。即使被抱走,幼儿也只会简单放弃,并把兴趣转移,有的家庭有着友爱和宽容,这样一种氛围就是对儿童的爱!在爱中,儿童才可以无拘无束,他的兴趣才会不断涌现,随机产生、变化和拓展。<br></h3> <h3>  通过这几小段话,以及书中讲到的实例,我切实地感受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有无限可能的,观察他的每一部分,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的秘密—他可以完全充分地去发展他所有的生命的特质,只是他要借助一个外在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不断触动、打开、发展、丰富自己的生命的世界。</h3> <h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应给与太多的阻碍,因为孩子们从刚出生的婴儿开始真的就是一个“空白”。为什么说是“空白”呢?婴儿刚出生时的哭、自己手和脚的动等等这一切的行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也就是说这些动作根本就不受大脑的控制。他的开始懂也源于他对事物的探索。<br> 书中讲到了一个实例,一个1岁的婴孩小曼曼对一个帽子产生了好奇,把帽子给他后,他用嘴啃、用脚踩,坐在上面。当看到他做这些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从孩子手里拿过帽子放到一边,或是直接给他戴到头上,但作者却没有,而是任由孩子自己探索,给孩子这样一个机会。最终,小曼曼把帽子戴在了头上,虽然不合适,但也没有给他摘下来。相对于我们一贯的做法,无疑作者的做法是给了小曼曼独自探索的机会。而我们就往往会把自己的经验直接移到孩子身上,或是直接剥夺孩子接触这个事物的机会,这样就忽视了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丧失了探索的机会。<br>  其实孩子跟我们一样,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试问,如果我们连摸索的机会都不给孩子,又如何让孩子有更多的进步呢?又如何要求他们更好的成长呢?我们以为的让孩子走我们给出的捷径,恰恰是剥夺了孩子自己摸索的机会。</h3> <h3>  从书中感悟:孩子的童年影响着他成长后的人生、身体、心理。成人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想,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让孩子去探索、发现、感觉、感知再感觉;耐心等待孩子,多给他些机会;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给他爱和自由的环境。每个孩子都有差异,我们应该接受差异,尊重孩子的不完美,不苛求孩子的尽善尽美。只有这样,儿童完整的成长才能创造出完整的人。</h3>

孩子

成长

小曼曼

机会

探索

儿童

帽子

我们

完整

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