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说起“战友”这个话题,除了同期入伍一个部队一个班排连团朝夕相处共同服役的战友以外,一个地方前前后后差不多时间段应征入伍,不同兵种不同部队服役期间互相有来往有交集,相对来说走的更近一些的一群‘兵’们,感情上更容易亲近一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当兵前不一定认识,都是通过星期天休息日老乡带着找老乡的方式,相互认识后开始交往的。毕竟是一个地方出来的,老乡加战友的共同经历,闲暇之余一有机会就互相邀约在一起吃喝玩乐经常‘混’在‘一堆’,也是单位带兵领导见怪不怪的平常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样的‘战友’,或许在一起仅仅只是一年两年三年就退伍转业回到家乡各奔东西了,机缘巧合之下,一旦再有联系,对于大多数一个地区的老兵们来说,延续下来的,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交情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楚雄老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和我的一群‘楚雄’战友,就是在这样一个老乡找老乡的背景下认识的,同学之间通信联系,偶然听说过去一个同学在我入伍后的一年时间当兵也是到了昆明,在某某部队(连队)服役,借着找他的契机,通过他自然而然的认识了同学身边的老乡。休息日他带着老乡找到我的部队,大家在一起高高兴兴谈天说地。其他老乡又联系上另外的老乡,大家相约一起机会越来越多,交往的圈子也越来越大,慢慢的,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彼此之间也就熟悉开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样的方式,开始的时候,往往局限于一个地方的老乡,慢慢的,交往的也就不仅仅只是老乡,其他省份的战友也融入了这个圈子里来,身处部队这个大环境,官兵来源东南西北中,‘五湖四海’皆‘战友’也就不足为奇,只是加上有老乡这层地域关系,感情上更容易亲近一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通讯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报务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徐海生,我的中学同学,我们曾经一同在一个中学同级不同班上过学。他是从城区转学到我们城郊中学的,因为不同班的缘故,交往不是太多,仅仅只是相互知晓罢了。他在我入伍一年后也参军入伍来到昆明军区通讯营无线连,成为一名整天戴着耳机‘滴滴哒哒,滴滴滴、哒哒哒’的军用电台報务员。平时业务训练、战备值班很辛苦,从他右手食指上厚厚的老茧上不难看出,这个‘功夫’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找个周末的晚上我‘偷偷’跟随值班的他‘溜’进机房,可是大大开了眼啦,充分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过去只能在《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电影中看到的军用电台,一排排高高低低清一色墨绿色着装、功率各异的训练机值班机展现在面前,滴滴答答此起彼伏的接收发报声音不绝于耳,高高的天线伸出窗外。统一身着六五式绿色军装的報务员们正襟危坐,佩戴着黑色耳机的帅气样子看呆了我。他们大多表情严肃神情专注不拘言笑,双眼目不转睛盯紧电台频率波动窗口,右手小心翼翼的调节着频率搜寻旋钮,耳朵仔细捕捉辩识着稍纵即逝的电波信号。手里的铅笔在報夹纸上刷刷刷记录下一组又一组数字,一会儿记录下电报码的纸张就被专人放在皮夹里送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他们的年龄都不大,脸上专注的表情仿佛和他们的实际年龄不相符,个别人你看看他那嘴角浅浅的绒毛吧,也就是个十七八岁的样子,绝对不会比我大多少🤗🤗🤗。第一次看到平时活泼好动嘻哈惯了的徐海生也是那副双目炯炯神态肃然的表情时,一时半会还真有点陌生,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神态,真的感觉好像换了个人似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一阵‘滴滴答答’的声音吸引了我,几乎同样的场景,只不过操作员手里的设备不一样了,红绿灯不断交替闪烁间,同样头戴耳机🎧的報务员,盯紧左手報夹上的电报代码,右手拳头虚握食指呈点扣状操作电键‘滴滴滴哒哒哒,哒哒、滴,滴滴、哒’长短不一,节奏感极强的电波信号就发向天空,瞬间射往那不知名的地方,被同样充满神秘色彩的远方另一个基地接收破译,整个机房给我这个菜鸟的感觉实在是有些震撼,始终认为这地方神秘之中透出三分紧张七分从容。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这里井然有序忙而不乱,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眼睁睁看着一个个一串串不间断的电波电码源源不断接收下来传输出去,听得见摸不到的,确实满满的神秘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架线连的那帮兵们)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另外几个战友服役的通讯营架线连又是一番不同的景像,训练场上一帮男兵女兵们手拿缠满电话线的线拐子,拼了命一样穿行于训练场上那些人为设置的线路故障点、坑洞、战壕、水沟、铁丝网、障碍群,单人或两人一组紧张的爬高上低处理故障接线排线,这也是体能和技术的综合挑战。兵们一个个气喘吁吁、灰头土脸,看得出,都是在努力的坚持着。看了一会热闹还真让我看出一些‘名堂’来啦,虽然兵们很努力,但从站在终点🏁线上背起手绕来绕去,时不时盯一眼手中计时器的老排长不太舒展的眉头上,不难看出他‘老人家’并不是太满意。据我以往经验判断,这帮子男女兵们晚饭后肯定又要加训,说不定夜里又有一次莫名其妙的紧急集合啦😔😔😔……电影电视里他们往往是身背绿色军用电话查线机、电话线盘以及接线工具,脚下套着爬电线杆子专用的攀登脚具,猴子般蹿上蹿下来回于高高的电线杆上,身着绿军装的男兵女兵们电线杆头手握话机对着话筒一番:‘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我是黄河!请回答,请回答……’查线接线英姿飒爽的工作造型拍成照片的话很是吸人眼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是通过徐海生这位同学战友,我又相继认识了马义、马洪、徐跃新、张会祥、裴建云、王平等等一个个老乡战友,往来通讯营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无线连中秋晚会)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印象颇为深刻的应该是八五年的中秋之夜,通讯营无线连羊方凹培训基地举行的露天中秋晚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夜幕降临,天空中一轮圆月缓缓升起把大地照得透亮,篮球场旁的草地上张灯结彩,围成一个大半圆圈的晚会现场被兵们装饰得五彩缤纷。错落有致的桌子上早早的摆放上各式各样的中秋月饼板栗花生苹果🍎鸭梨,领导简单讲话后,一台由官兵们自导自演的晚会开始了,小合唱独唱小品相声相继登场,印象中一名容貌姣好的女兵激情演唱《十五的月亮》、男女声对唱《望星空》等军旅歌曲,瞬间将兵们思念家乡亲人的情绪点燃,惹得台下年轻女兵偷偷抹起了眼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战友马义吉他🎸弹唱的一曲曲《喀秋莎》、《灯光》语言平白流畅,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歌风味,前苏联激昂优美进行曲中略带忧伤感情的韵味结合欢快流行的曲调,在吉他🎸厚重怀旧的氛围中清新脱俗,它不仅是爱情平安幸福的象征,而且它把前线和后方联结起来——后方的“灯光”这一直照耀着温暖着前线战士的心,直到最后胜利。台上的他,深情专注地演绎着,台下听众静悄悄的,沉浸在音乐创造的缠绵意境中……稍倾,欢快的节奏伴随着那个年代颇为流行的歌曲《迟到》再次掀起高潮,男兵女兵们纷纷开口应声合唱开来:‘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 。我的心中早已有个她,哦,她比你先到!她,啊,温柔又可爱,她,啊,美丽又大方。直到有一天,你心中有个她,你会了解我的感觉。爱要真诚,不能分享,哦,对你说声抱歉’。此情此景同样青春年少身处其中的我早已丟下矜持,和着音乐和着激情同场上场下少男少女男兵女兵们,拍着掌牵着手伴着‘迪斯科’那仿佛崩裂般激情跳动着的音符跃入场中,舞动着,跳跃着,尽情宣泄专属年轻人的朦胧情感青春躁动……午夜时分,晚会在《梁祝》柔美激亢的旋律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下,在大家意犹未尽些许遗憾情绪里,依依不舍的降下了帷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后来,曾经参加晚会的老乡战友大多数男兵女兵们接到命令,整装出发疾驰云南文山前线,参加了著名的边境保卫战。于枪林弹雨之中为保卫祖国挥洒青春,挥洒热血,实现了军人在军旗下的郑重承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汽车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地处昆明东南郊关上巫家坝飞机场旁,原昆明军区后勤部二十二分部汽车二十二团及司训营距离我服役的昆明军区药材库并不太远,汽车运输部队嘛属于技术兵种,也是那个特殊年代当兵人最想去的地方。打听到那里有老乡,挺高兴,第一感觉还是挺羡慕的,毕竟汽车驾驶员在部队地方都是好差事、好职业,退伍回乡也能找到响当当的热门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从在架线连认识了战友张会祥,机缘巧合间他调到了二十二团一营二连,相互联系上后我们之间的交往逐渐多了起来,由于我俩单位挨得近,你来我往也是挺方便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十年代中后期,云南文山方向有战事,作为后勤保障主力军的汽车团经常运送军需物资上前线,一趟下来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回来时他几乎都会到我那里去,挂绿色伪装网的老解放车一到,几个兵爬上车厢胡乱翻腾,各种各样的慰问品拣好的顺眼的挑。军用肉类蔬菜类铁皮罐头一箱箱搬下来,找个脸盆随便在锅炉蒸汽分汽缸疏水管上加热一下,几个兵凑在一起就能好好的热闹一番。赶上星期天节假日休息过来我这里,找口大铝锅白菜粉丝大块五花肉‘噗突噗突’胡乱炖上,大盘花生米滴点酒香脆脆的,再搞碗糊辣椒蘸水加几瓶一滴香老牌子白酒,几个兵凑一块你争我抢胡吃海造。碰巧赶上单位动物实验室处理兔子的话,锅炉房红烧黄焖一搞,几个旧纸箱一摞,啤酒🍺喝起,那就是正宗的‘硬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赶上星期天,一辆老解放军牌大卡五六个兵加一俩自行车🚲东郊白沙河水库就能痛痛快快的玩上一整天。游泳、洗车、钓鱼、争来抢去般在草地上狂骑自行车绕圈,乏了累了吧,岸边三块石头几根树枝一搭点火来个简易小烧烤,引得地方小青年男女上赶子般凑热闹,小鱼🐠小虾豆腐块土豆片嫩包谷烟熏火燎半生半熟乐此不疲,围坐一起讲讲战区见闻、说说各自战友近况老家新闻、谈谈女友女兵调侃调侃某某某‘钓蛋’趣事、谁谁谁入党啦、当班长转志愿兵提干了退伍转业了等等话题,不经意间拉近了老乡战友们彼此间的距离。哪怕就是几十年后的现在,回楚雄时几个战友偶尔聚在一起,总有那么一位率先提起当年白沙河畔的青春往事,继而引起哥几个争先恐后般,七嘴八舌的兴奋回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年轻,真好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爱吹牛的小车班‘司级干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分部小车班的老乡们,又是一番鲜活景致,大部分兵们都有些颜值,开的大部分都是挂零零军牌的好卧车甚至是那个年代公路上不多见的进口越野车,一个个挺牛❌挺神气的。毕竟,人家为领导服务给领导开车,领导也不愿意天天面对苦瓜脸,在我们面前,那也是一众老乡们羡慕的对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当然,领导身边的驾驶员嘛,跟随领导今天检查明天调研的,权威消息小道消息人家看得见听得到,在你我基层单位的小老乡面前拥有天然的话语权。你就规规矩矩竖起耳朵听他们‘吹’吧,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云山雾罩雾里看花般,保证满足你的‘好奇’心。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很多很多事情的结果也往往不和他们‘吹’出来的一样一样的,但那又有什么呢?他‘吹’他想吹的,你‘听’你想听的,既满足了他的表现欲,也兼顾了你关注的兴趣点,哈哈,两不耽搁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曾经在一起的老乡、战友们或退伍或转业,大部分都回故乡进入各行各业或回乡务农。那时的通讯联系方式也不如如今这样便捷,相互之间的联系相对稀疏,加之各自忙于工作、家庭和孩子,再见面的机会明显就少了许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如今,大部分老乡战友都是有一把年纪的人了,孩子大了,工作家庭相对稳定,人,也逃脱不了自然规律,开始念旧了。总是不经意间,回想起青春年少之时大家在一起度过的或苦涩或欢乐的,那些年的时光。一个地方几个老乡战友小范围聚会在场的总要提起不在场的老乡战友,机缘巧合下,孩子结婚朋友办事意外偶遇昔日的老乡战友,那个兴奋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前些年兴起的战友聚会无形中拉近了老乡战友们的距离,大多数都挂念着重返过去生活战斗的军营,再到军营走一走看一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重返军营,我们已然老去。看着曾经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伴随年代变迁斗转星移,心里生出一些似曾相识般的些许陌生感来,回忆起留在那里的点点滴滴,日日夜夜间发生的故事,心里始终有种难以割舍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尽管服役期长短不一,老乡战友们一个个的心态却是如此的超然,谁也不会再提起过去的哪怕是一丁点的不愉快,相反的,回忆起来的都是一些谁谁谁某某某之间在一起的难忘岁月美好时光来。是啊,对过去或明亮或灰暗日子的记忆,有了几十年人生阅历的人,大多是选择记住美好展望未来的,这一点,在老兵们身上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岁月的时空早就弥补了战友之间年少青春时期曾经的些许裂隙,留下的只是在一起共同经历激情燃烧岁月的美好记忆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缘分一词,说多了无味,但不同的省份地区厂矿县公社乡村的风华正茂的一个个年轻人,之前大多互不相识,在一个特定的年代特定的日子里,天南海北聚在一起同住一间屋同吃一锅饭、同上一堂课同站一班岗。虽然有其规律性,本来不确定的东西阴差阳错般组合起来,想来想去,想要恰如其分的解释清楚,也只能依老话说的,用‘缘分’这个词来形容了。机缘巧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共同生活共同战斗共同经历的人生青春年华岁月,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演变成一群人甚至是一代人的共同话题青春记忆,也是转变为情理之中的事了。‘战友圈’‘同学圈’‘发小圈’‘朋友圈’无出其右。只有同时代共同的经历才能产生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记忆,人啊,不在这个‘圈’,就在那个‘圈’,这与时代有关年龄有关,顺其自然,可遇不可求的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多年未见面的老乡战友,机缘巧合下猛然之间联系上,又因时下兴起的战友聚会见上了面,彼此之间的兴奋不言而喻,从紧紧握住你的手的力度上,你就能感觉出他的真诚他的热情他的激动。你凝视着他、他端详着你,互相之间在彼此已然日渐苍老的容颜里细细找寻当年的青春年华勃发英姿。慢慢的,总是相互会心一笑,就是这浅浅一笑彼此间的矜持冰消雪融,跨越三十年的时空距离瞬间拉近了。几杯老酒下肚,谈谈工作说说家庭,讲讲子孙聊聊身体,总感觉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够的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重返军营,对老兵来说,其实是圆一个一直在内心深处潜伏着的一个梦,一个有关青春过往追忆心结的梦。多年来,这个梦从来不会在家人朋友中间提起,甚至都不会和身边爱人说过。这个梦,老兵自己可能都意识不到开始于何时,也许从退伍、转业的那一刻,就撒下了梦的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长满绿叶,能结什么样的果,也只有静待那个可遇不可求顺其自然的机缘巧合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甭说外地的老乡战友了,就我自己距离老营房真就不太远,不也是时不时的,自觉不自觉的想进去转一转看一看吗?想想自己,其实也是一个彻头彻尾脱不了俗的,耐不住寂寞的‘患得患失’的‘老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黑发渐白,静观镜中两鬓已然带霜,五十有五,尚未及甲子轮回退休之日,却,时不时不自觉间贪欢忆旧,这个心态,真的,真的是,老了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致敬老乡!致敬战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致敬老兵!致敬岁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谨以此文纪念那些年曾经在一起共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生活共同战斗的楚雄老乡战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2022/04/03立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