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宗师——张元素

岐黄中医

<p class="ql-block">乱世出英雄。</p><p class="ql-block">乱世也出名医。</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名医辈出。</p><p class="ql-block">有金元四大家,李东垣、刘完素、张从正,朱丹溪。</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这么乱的年代,到处打打杀杀,人们没有一天太平日子过,反倒名医辈出呢?</p><p class="ql-block">大家一想就知道,打起仗来,消耗多,硝烟多,死人也多,疾病更多。</p><p class="ql-block">在如此内耗外乱的年代,人们心力交瘁,精神俱损,百病丛生。</p><p class="ql-block">所以他们亟待医治,也急切地呼吁良医,大医。</p><p class="ql-block">有这样的条件,就必将诞生这样的苍生大医。</p><p class="ql-block">所以大医崛起的时代到来了!</p><p class="ql-block">而被历史认为自岐黄张仲景下来,医道中兴的年代——金元,就是良医横空出世的时候。</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金元四大家,但他的影响却高于金元四大家。</p><p class="ql-block">他是补土派宗师李东垣的师父,他医治过清热派祖师刘完素的伤寒病,他的学术影响着攻下派祖师张从正,还有滋阴派祖师朱丹溪。</p><p class="ql-block">他就是金元易水学派的开山之祖——张元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张元素 </b>(1131~1234年),字洁古,金比易水(今河北易县)人,他自幼聪敏,8岁应“童子举”,27岁试“经义”进士,因犯“庙讳”而落榜,遂弃仕从医。洁古重视脏腑辨证及扶养胃气的思想,对李杲创立以“补土”为特色的系统的脾胃理论有重要影响,并最终成为“易水学派”最突出的理论特色。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形成以后,经过诸弟子及后代医家的继承、发展、在元代成为与“河间学派”具有不同学术风格的一大流派,两派相互争鸣,又相互促进,最终带来整个金元医学的繁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末金初,中医学的发展一改前人依赖“考据”、“训释”陈腐之风,造就一批具有医学变革精神的大家,张元素、刘守真即为其突出代表,他们对经典理论多持实用、致用态度,而不是迂腐于书本。在这种环境下,亦开创了当时的医学流派之争,为脏腑、六气辨证奠定了根基,亦开创了后世温补、寒凉之争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  当然张元素能走上医学道路也绝不是偶然,因为他虽然没有从小学医,但也算是中医世家。但张元素不仅聪明,还有天分。在经过大量的阅读医术,并加以思考,他对医学的理解已经很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张元素行医救人的故事非常多,但要是说张元素是如何成名的,那绝对是给刘完素治病。这个刘完素其实也是个医生,并且还是一个很厉害的名医。所谓“医者不自医”,面对自己的病情,刘完素没有办法,依然头痛干呕,身体丝毫没有好转。这个时候张元素来了,看到比自己年轻的张元素,其实刘完素是看不起他的。在张元素稍微询问和查看了一下病情后,就直接开了几个药方。本来刘完素没抱多大希望,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在吃了几副药之后居然好转了。原来刘完素是脾胃有问题,这在这方面张元素则是拿手的领域,也算是歪打正着了,从此以后,张元素声名大噪。</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学术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b> 张元素在《内经》脏腑理论的启示下,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以言病机的学说,将脏腑的生理、病理、辨证和治疗各成系统,较前又有提高,使脏腑辨证说由此而渐被众多医家所重视,脏腑病机理论也被不少医家所研究。至清代,则脏腑辨证理论趋于完善,现已成为中医辨证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可见,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说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除心包络之外,对于每一脏腑,张元素均从生理、病理、演变、预后以及治疗方药等方面进行阐述,各成体系,较为系统。此外,张氏还对药物学研究颇有发挥,尤其在药物学的理论认识和临床脏腑用药方面,更为突出。张氏根据《内经》的理论,强调药物的四气五味之厚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方面。正由于药物有四气五味厚薄的不同,因此药物作用才会出现升降浮沉的区别。因此,对于每一药物功用的解释,他强调首先应明确其气味厚薄,然后再进一步阐发其功效,使中药学的理论与其临床效用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药学理论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此外,药物归经理论也非常被张氏所重视。他认为,不同的药物对于不同脏腑的效用所以不同,是因为其各归于某一经的缘故。因此,了解药物的归经,就可以掌握其药效特点。如同一泻火药,黄连则泻心火,黄芩泻肺火,白芍则泻肝火,知母则泻肾火,木通则泻小肠火,黄芩又泻大肠火,石膏则泻胃火。柴胡泻三焦火,必佐以黄芩,用柴胡泻肝火,必佐之以黄连,泻胆火亦同。其所以都是泻火药而药效不同,就是由于它们的归经各不相同。如果归经不同,无的放矢,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归经理论的发明,是对中药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它说明了为什么不同的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不同疗效的道理,既是临床经验的很好总结,又为辨证施治、遣药处方提供了中药效用的理论依据,推动了中药学的发展。而且,张氏在归经学说理论的启示下,进而又提出来引经报使之说,如羌活为手足太阳引经药,升麻为手足阳明引经药,柴胡为少阳、厥阴引经药,独活为足少阴引经药等。认为以上这些药物配伍于方剂之中,可以引诸药归于某经某脏腑,以加强方剂的效用。张氏提出的引经报使理论,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方剂学,对临床有着积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元素医学思想的可贵之处,首先是他具有革新精神。他虚心研究学习古代的医学理论,但不拘泥古方。他明确地声称:<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b>就是说,时代不同,具体气候和患病者的体质等情况不同,病情有变化,不能完全再按过去的处方用药。他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灵活地吸收前人经验,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不断总结,有了新的建树的。</p><p class="ql-block"> 张元素以研究脏腑病机为中心,成为一派医家之开山。对于脾胃病的治疗方法成为易水学派师弟相传的家法,其弟子李东垣、王好古均为中国医学史上青史留名的人物。张氏对药物学的贡献很大,其所撰《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一文,探讨药物功效及临床应用,后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之中,可见其学术影响之一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元素同刘完素一样,弟子也很多。其中以李杲、王好古(均为河北人)为最著名,他们二人在易水学派中的成就最大。</p> <p class="ql-block">道者,路也。</p><p class="ql-block">医道,就像登山的路。</p><p class="ql-block">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有路。</p><p class="ql-block">本来有路,走的人少了,年久失修,荆棘丛生,路也会消失。</p><p class="ql-block">历代医门巨匠,之所以巨大,他们除了一边潜心医学,临证救人,另一边时刻都在思考医学传承,都在为后人,也为自己不断地把医学这条道路修大。</p><p class="ql-block">每个医门龙象出世,他既是攀登高峰的行路人,更是一个维修道路者。</p><p class="ql-block">当道路渐渐变小,即将隐没时,行路人就会越来越艰难。</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时代,中医的道路,越来越少人走了。</p><p class="ql-block">前辈修下来的坦途,逐渐长满了杂草,使很多后人,难以一口气登上巅顶,容易被周围杂草迷失了方向。</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要回归古人走的老路,重修古道,沿着古人的轨迹,披荆斩棘,实践医学心宗,攀登医道高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浮沉:壬寅年壬寅月中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