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访天台国清寺

七公

浙江天台国清讲寺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被游人交口称赞的浙江最亲民观光胜境。偌大寺院古树参天,殿堂耸立,夏荷秋桂,香气怡人。既有宗教圣地的庄严幽静之感,又有山光水色之园林气息。却又四季免费向游客开放。<br>寺院建筑虽然大多是清代乃至上世纪80年代以后重造,但其人文、宗教、政治溯源流长,文化传播影响深远,千年以来一直为文人所称道。在这座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的大寺院里,隐藏着许多历史典故。 佛教宗派天台宗发源地的国清寺,始建于隋代。 隋初晋王杨广笃佛,拜智顗为师,迎请智顗为己授菩萨戒。智顗圆寂后,广遵其遗愿,于598年(开皇十八年),建造天台寺。<div>604年,杨广登基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大业元年,隋炀帝据“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含“国家清明,天下太平”之意。<br></div> 丰干桥,宋代为纪念唐高僧丰干禅师而建,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出入寺院的必经之路。 台宗鼻祖智顗,又称智者大师。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僧之一,生于南北朝时期。发明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确立了“一念三千,三谛圆融”思想,开创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生平造寺36所。 <p class="ql-block">雨花殿,在佛寺中难得一见。相传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花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下起法雨天花,故得此名。</p><p class="ql-block"><br></p> 大雄宝殿左侧,对映前方古塔有隋梅一株。据考证,是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每年腊月梅花怒开时,便是最吸引人的一道风景线。现代文豪邓拓有《题梅》诗一首: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 观音殿,有重檐歇山,斗拱翘角,雄踞于大雄宝殿之后上方,殿长约15米,宽12米,殿内正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木雕贴金像一尊,两旁或立或坐有观音三十二化身。此殿为海外华人捐资于1983年建成。 精美的石雕花窗透着秋桂馨香。 报恩塔,高约3米,塔顶为黄铜宝顶,紫铜瓦盖成,塔体为录岩,呈四方形,正前方为日文“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碑名,另三面各嵌有黑底金经文。这座经幢是日本莲宗信徒捐资于1985年建造。天台山是日僧传教大师最澄曾经留学过的圣地,日莲僧人非常敬仰天台智者大师,并坚信天台国清寺就是正法的法华经源流,特建宝塔以表“知恩报恩”之意。 据史载,唐武宗李炎崇道厌佛。于会昌五年 (845)八月谕令天下:限期拆毁全国寺院四千六百余所,僧居四万所。迫令26万多僧尼还俗,释放寺院役使劳力50万以上。拆下来的寺院材料用来修缮政府廨驿,金银佛像上交国库,铁像铸农器,铜像及钟、磬用来铸钱。此次“废佛”运动,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15万人。政府从中迅速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史称“武宗灭佛”,又称“会昌法难”。此次灭佛,国清寺亦被废,原寺毁于火中。 次年,唐武宗驾崩,宣宗即位。<br>宣宗李忱,原名李怡,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佳“影帝”。生母郑氏原本是谋逆罪臣的侍妾,受罪臣牵连入宫做了郭贵妃的宫女。她不甘就此一生,凭着年轻貌美,趁宪宗来贵妃宫中被其临幸,诞下龙儿。<div>眼见伺候自己的宫女诞下皇子,气得郭贵妃难咽难忍,屡屡衅事刁难郑氏母子。郑氏教儿藏才露拙,身份尊贵的皇子遂以痴傻笨拙示人37年,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五帝。躲过屡次暗杀,忍辱负重装“智障”,始终是宫中任人取笑的对象。尽管如此,唐武宗还是忌惮,令人将这位皇叔“沉于宫厕”,内侍宦官仇公武将李忱藏于粪车运出宫,欲为自己将来“挟天子以令天下”做准备。</div><div>后来,李忱逃离长安流落民间,幸得江南建宁镇(盐官镇)安国寺收留,遁入佛门,落发为僧,法名琼俊。</div><div>会昌灭佛次年,唐武宗病逝,诸皇子年幼。太监仇公武等人簇拥“智障”回宫,迎立李忱为帝。</div><div>846年,长年装痴扮傻的李忱登基后,一改往日,目光如炬,大步流星!他抑宦官、肃吏治、明法度;收复失境,取消“灭佛”,在唐晚期缔造了大唐最后一缕辉煌,被誉为“小太宗”。国清寺焚毁六年之后,“中国第一影帝”唐宣宗颁诏重建国清寺。</div><div>851年(大中五年)诏著名书法家柳公权题写“大中国清之寺”,刻在寺后摩崖石壁之上。</div> 寺内诸多文物述说着中国佛教对东方邻国深远影响以及中外关系的事迹,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延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等等。 看到此,勾起两件往事。第一件,1972年,中、日两国交好,田中角荣首相访华,曾向周恩来总理咨询天台国清寺情况,引起周总理高度重视,当得知该寺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后,指示有关部门启动重修工程,尽快恢复原貌。此后,国清寺得以重获新生,并且每年接待大批东瀛游客拜访,见证了中日友好进入新时代。 其二,前些日子,一条视频火爆网络,一个穿和服在苏州街头游走的女孩被警察叔叔传讯到了派出所,理由是“涉嫌寻衅滋事”。此事经抖音传播后,立刻引起各方热议,有骂涉事女孩“汉奸”、“精日”的,也有说警察“ 就是太爱国”的。还有,东洋那边网民也凑进来议论说:“和服”一词是歪果仁叫的,我们日本一直称“汉服”呀,不就是古人从中国学来的穿戴样式,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么,怎么汉人一穿就成崇洋媚外了。这事最终结果不知如何,但细思,还涉及到文化内涵问题。国家倡导的“文化自信”,应该是五千年大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自信,是和平发展的文化自信。比如,这有着深远国际影响力的天台国清寺,就让人感到很自豪。反之,那些打着维护国家利益旗号,大行仇视和盲目排外言行之人,只能是在暴露自己的浅薄和无知,是与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不相容的。 天台历来多诗僧。 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天台宗传入朝鲜半岛。 木窗花十分耐看。 木雕里的故事多。 国清寺在佛教发展史和中外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寺周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书、佛像和法器等珍贵文物。<div>既有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迹,也有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洪适、郭沫若、邓拓、赵朴初等文人雅士诗作。<br>寺外还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等。</div> 1859年(咸丰九年)华顶山发现半块“鹅”字石碑,系书圣王羲之真迹,经槽抡选7年摹写补为全壁。也算一奇。 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可避火灾。 石雕花窗。 灰雕墙饰。 国清寺有自己的田产,丰衣足食,不靠社会供养。 晾晒秋天的收获也能如此仔细认真。是否映射着某种朴素的哲理? 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的“三圣殿”,门前自然一派诗意。 快递哥送信报来。 寺外荒村遥望,隋塔映衬在庄稼地里,更显凝重沧桑。 如此看来,当初未被焚毁之前的国清寺要比我们现在见到的杭州六和塔还要宏伟壮观! <p class="ql-block">再见,柿子红的时候还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