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四川有三美

晓刚

我说四川有三美:美食美景美人。<br><br><div>13年前的3月底,自西藏公干归来,途经成都。3人小分队就地解散,趁机休整几天。逛蓉城,吃火锅,是很惬意的事情。<br><br></div><div>送我去机场的司机师傅很健谈,他说自己原来是九寨沟的林业工人,后来不让砍伐树木了,他就回到了成都,靠开车养活家人。九寨沟是个美的像画的地方,我由此说出了自己对“四川三美”的艳羡之情。<br><br></div><div>听了我摆的龙门阵,司机师傅说:安逸。</div> 当记者的时候,常年游走在广袤的牧区。在青海牧区采访,吃饭是个问题——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饭馆吃到可口的饭菜,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br><br><div>2007年的采访跨越青川两省,我们从青海的久治进入四川,入川的第一站是阿坝县。<br><br></div><div>久治和阿坝同属于安多藏区,两个县城之间仅有70公里。但是,阿坝县城的火锅让我们感到这两个县城之间的距离远不止70公里,地道的麻辣味甚至在西宁都很难吃到。<br><br></div><div>小时候,在新华书店工作的黄叔叔是四川人,矮胖的身材,说话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黄叔叔不讲究穿着,看起来有些邋遢,但却是个美食家,他家的饭菜很有些名气,后来他把弟弟也带了来,在政府的招待所里当厨师。其实,不仅是黄叔叔家,四川人可能都有当厨师的天赋,几乎所有四川人家里的饭菜都很好吃。</div>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四川,不用刻意找饭馆,饿了,见到饭馆进去吃就是了,肯定不难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宜宾吃火锅,旁边桌上的几个姑娘夹着青笋在锅里晃了两下就送到了嘴里,学着试了试,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生菜气,好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平武,农村大妈一样的老板娘在门口的地里拔了两颗青菜,扔进锅里拨拉几下就端了上来,好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乐山的名吃是跷脚牛肉,我们找了一家洗车行隔壁的店,边洗车边吃饭,虽然店面不咋地,但是牛肉真的很好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山的漂汤是清淡口的,一个小份,我们吃掉了一半,不是不好吃,而是老板太实在,给的太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都的早餐店里,两位光膀子大哥每人要了一份粉蒸肉,2两烧酒,喝着吃着,酒干了就喊一声“再来2两”,看得我口水直流,可惜要开车回西宁,没敢尝试早晨7点的烧酒。</p> <p class="ql-block">江油肥肠、绵阳米粉、西昌烧烤……每一个地方,似乎都有一道叫得响的美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种美食,如果只能存在于殿堂之上,算不得真正的美食,因为它缺少养育众生的烟火气。川菜之美,美就美在民间,美在街头巷尾的酒肆饭铺,美在老百姓的锅头灶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川菜,川酒也是四川美食不可或缺的一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尖庄”和“二曲”。那时候,这两种酒要凭票才能买到,父亲不喝酒,但总是用这两种酒招待客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自己学会了喝酒,从几块钱的沱牌到几百块钱的五粮液,都喝了不少。细细想来,四川有点名气的酒好像都喝过,而浓香型白酒也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类型。</p> 因为工作和好玩的天性,我去过四川的很多地方。除了杜甫草堂都江堰,乐山大佛峨眉山这一类热点景区之外,还有几处印象深刻的所在。<br><br><div>卓克基吐司官寨是马尔康当地著名的景点,四川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背景地就在这里。官寨坐北朝南,是由石料和木材砌成的高大建筑。官寨的第一道门之内,是一个不大的院子,设置有监牢和刑具。上台阶进到二道门内,由碉楼围成的方形院子里,是卓克基吐司议事办公和居家的所在。<br><br></div><div>在官寨楼上的一间屋子里,挂着一张绝美的少女照片,据说就是小说中傻子少爷的夫人——塔娜的真人照片,用惊为天人来形容“塔娜”的姿容并不夸张。</div> <p class="ql-block">丹巴、金川等地的山上有不少碉楼,这种用石材建成的塔楼实际是一座战斗堡垒,据说整个村子的人躲进去,可以与敌周旋经月之久。几年前,在一次针对牧区的采访启动时,与同僚们神侃,澎湃之余填《南乡子 碉楼》一首,上阙为:高处耸碉楼,边地千载兵不休。将军寡断少筹谋,疾走。哪堪君王岁岁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雅安与西昌的交界地有一条长达10公里的泥巴山隧道,这条隧道的神奇之处不在于长度,而是因为它是一条明显的气候分界线。从雅安往西昌方向走,原本是阴雨绵绵,出了隧道就是艳阳高照。回来时正好相反,从艳阳天走进云雾缭绕的雨中雅安,感觉“女娲补天时漏掉了雅安”的传说似乎有些道理。雅雨雅鱼雅女是雅安三绝,这地方真的天天在下雨,至于雅鱼和雅女,则要自己用心去品尝和发现。</p> 因为一个人和一条江,喜欢上了眉山。人是苏轼,江是岷江。<div><br></div><div>苏轼一生的主要事迹和创作并不在眉山,但不能忘记的是,他是眉山人。如果说东坡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建造了一座恢弘的大厦,那么眉山就是大厦的地基。走在三苏祠内,我想像我这样曾经靠写字为生的人如果能够住在眉山,有幸沾染些许灵气,岂不是人生的大快之事?岷江傍眉山而过,这条江曾经被国人认为是长江的源头,这种认识长达千年之久,对于我这个来自江源的人来说,能够日日看到长江的另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值得庆幸的。<br><br><div>四川境内兼有高原、山区、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类型,且自古以来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因此,自然和人文景观密集在四川也就不足为怪了。</div></div> <p class="ql-block">四川出美人,人尽皆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同学罗颂东——这暴露年龄的倒霉名字——是达州人,美女一枚,眼前最主要的工作是开着飞车转战于山岭美景之间,不停地变换姿势拍照片摆pose。不能小看这个娇小玲珑的徐娘,当年在卫生学校念书时,跟一位藏族女同学脸裹纱巾手提棍棒,将隔壁师范学校一个经常欺负女生的坏小子暴打一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拉掉了我脸上的纱巾,看到我了,但是后来也没敢再来欺负我们。”言语中颇有些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告诉她:那个坏小子后来当了公安局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说:不打他一顿他还当不了局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海燕,广元人士,也是我的同学,从青海调回广元以后,在小学当老师,现在已经是名师,当地教育部门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其实在“四川美人”的语境中,我想到的更多的是另外一句话:无川不成军。这句话来自几十年前的抗战时期。据统计,抗战期间340多万川军战士穿着单薄的军衣,拿着落后的武器走上了战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县子弟王建堂身藏“死字旗”舍命拼杀,那旗上是老父亲的泣血叮嘱: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率军出川的刘湘将军病逝于抗战途中,去世前留下遗言: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不还川。最终,60余万川中子弟魂归他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话说:少不入川。但在危亡之际,川中健儿却并不苟活于安逸舒适的家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川人不排外,大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四川问路,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复,更有一些老人,恨不得领着你去到目的地。在绵阳高速上违章,心想一定被罚,没想到警察小哥敬了个礼以后用标准的四川话说:“都是有身份的人,不得这样开车噻。”在川主寺到九寨的大下坡上超速,警察小哥说:“出门在外,别让老汉儿担心噻。”这样的教训比罚几百块钱要深刻的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前,因病去华西就诊。去往医院的途中,眼见街巷之中有很多摊贩在当街售卖小吃零食,而且有些小贩的口音明显不是四川人。我向当地同行打问,说是成都允许小商小贩上街摆摊,只要不在主街上就可以。成都,这座如此看重底层百姓饭碗的城市,让我这个异乡人在寒冬腊月中感动不已,几欲流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四川,很温暖,很美。</p> <p class="ql-block">青海花儿里有一首《下四川》:一溜溜山,两溜溜山,三溜溜山,脚户哥下了个四川。一朵朵云,两朵朵云,三朵朵云,雨过天晴出了彩虹。一阵阵风,两阵阵风,三阵阵风,古道上传来了笑声。一串串铃,两串串铃,三串串铃,骑走骡摇了个舒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四川,就像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广东人下南洋一样,是当年甘青穷苦人家的一条谋生之道。现在也有很多西北人下四川,有青海人,有新疆人,有甘肃人……有人说,仅在成都一带,就有三四十万青海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人们都想去四川?我想是因为四川很美,很温暖(完)</p> (图一至图五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