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之行》——雄达

雄达

<p class="ql-block"> 一、兰州:黄河母亲</p><p class="ql-block"> 国庆小长假是雨过天晴,秋高气爽。应收藏界名家,作家德福先生之邀,我们一行三家八口踏上了丝绸之路。车子在刚刚开通的十天高速公路撒欢般狂奔,大约三个多时辰便到了伏羲故里,天水。顾不上去一睹四大名窟之一的麦积山风姿,沿兰天高速直奔西部名都兰州。</p><p class="ql-block"> 有母亲河的孕育,沿途也是郁郁葱葱,连绵起伏的山恋逐渐披上了绿装,严然一身橄榄绿。兰天白云深处不时飞来南归的大雁,好似列阵的军机在守护着这片空域。鳞次栉比的高楼与东部沿海都市的砼森林相比也毫不逊色,让人感到有过之而无不及。那金碧辉煌的伊斯兰教堂不时传出阿红高诵的《古兰经》,据说汉中的鹿龄寺与他们有着不解之缘,阿红们每年都要轮流去西乡鹿龄寺值守,教徒们虔诚的信仰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丝毫感觉不到西域之荒凉。短暂的时光我们登上了规模宏大的白塔山,踏上了古老的黄河铁桥,体验了黄河岸边星落棋布的大风车,品尝了久负盛名的马子禄牛肉面和手抓羔羊肉……但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河畔那尊雕塑………《母亲》,她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也是我彻夜难眠欣然捉笔之由。</p><p class="ql-block"> 雕塑中那位和善慈祥的母亲半躺在黄河水波上,可爱的小男孩裸睡在妈妈宽阔温暖的怀里,幸福地成长。这难道不是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幸福童年的真实写照吗?这位母亲不就是我们的妈妈?难怪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到这里便驻足不前,无数游子来此虔诚膜拜,鞠躬留念。</p><p class="ql-block"> 一位母亲抱着宝宝闯入我的眼帘,立马开启快门留下了这美好的瞬间。你看她那气质她那神态,东方女性之美集于一身,就连怀中的男孩也是那么可爱,俨然就象雕塑的原型。不!简直就是生活中的雕塑。转眼间,这对母子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我竭尽眼力也没能再寻觅到这位母亲的身影。身旁同行的幼童程雅琪,权悠悠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在黄河上空,在游人耳畔久久回荡。</p> <p class="ql-block">  《黄河/母亲》是著名雕塑家何鄂的一尊完美佳作,于30年前的1984年开始创作,1986年完成并获得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让我们为这位大师点赞!为这一杰作而点赞!祖国………母亲,我为你欢呼,为你骄傲,为你歌唱!</p><p class="ql-block"> 甘肃省人大一位副主任和秘书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据介绍,勤奋的兰州人民三十年不遗余力改善生态环境,致力打造生态兰州,宜居兰州,随着一带一路的大战略的推进,一个兰天绿地的新省府将走向新时代,走向全世界!</p> <p class="ql-block"> 二、甘南:郎木寺</p><p class="ql-block"> 辞别兰州之时,朋友介绍甘南寺庙林立,修行的僧侣有上万人,无论是偏僻的村落还是草原深处,都照样会有金顶红墙的寺院。这里的藏族居民早已把祈愿、朝圣、礼佛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到甘南最不可错过的便是这里的寺庙,气势恢弘的藏传佛教之一的拉卜楞寺以及被碧水古柏萦绕的郎木寺是必拜之地。浓烈的宗教氛围,让你真切地感受到藏传佛教的精髓,解读到雪域民族的文化情感。</p> <p class="ql-block">  前往朝圣之地,全程一百九十公里都是地道的草原风光。道路两旁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而草原完全覆盖在山上真的就是为大山披上了一席绿被。放眼望去,全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成群的牛羊悠闲的在山坡上吃草,简直就是锦被上的颗颗珍珠,闪烁出银光。草原上不时有牧民的帐篷出现,晚饭时分帐篷里冒出了袅袅炊烟,飘向蔚蓝色的天空。蓝天、白云、草原、羊群、帐篷、炊烟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谐,让人陶醉,让人神往,大自然的造化真的是精彩之极,无与伦比。此景己让我产生出一种冲动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规模宏大,这里有恢宏的寺院建筑群,供奉着无数的巨大佛像和各种精美的雕塑、壁画、法器等。超长的转经长廊是全世界罕见的,共2000余个转经筒,转遍每个转经筒至少需一个小时。在拉卜楞寺西南角有座古老的木桥,横跨夏河,过桥上山,站在晒佛台上能将拉卜楞寺的全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拉卜楞寺它更像一座学校 ,而喇嘛更像是来学习的 。其实 拉卜楞寺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学学府之一 ,相当于藏传佛教中的北大清华 。这是我目前去过的最原生态而又最感动的寺庙 ,看到的拉卜楞寺比我之前所想更好 更能够打动人心。因为这里少了河南蒿山、山西五台山、湖北五当山那些寺庙的商业化。</p> <p class="ql-block">  郎木寺处地空灵,依山傍水,景色秀美。寺前山色,形似僧帽,寺东红色砂砾岩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嶙峋嵯峨。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群和错落有致的塔板民居,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古柏苍松间。</p> <p class="ql-block"> 据导游介绍:"郎木"为藏语“仙女"之意,因其山洞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民间谓为仙女所化,故名。寺后林荫深处有一虎穴,藏语称“德合仓",故该寺之名可译为"虎穴中的仙女"。郎木寺与四川境内的格尔底寺隔白龙江相望,早年曾盛极一时。1969年被毁,现得以逐年恢复。寺内僧人众多,统一着紫红色僧服僧帽,辩经场面酷似面对面的论文答辩,辩经时大尺度形异动作令人咋舌,虽听不懂内容,从动作上看似乎辩论言辞之激烈。</p> <p class="ql-block"> 三、碌曲:民族风</p><p class="ql-block"> 甘肃之行除领略香巴拉的美丽,还要兑现随行小朋友的承诺,亲密接触藏民和体验藏族习俗。离开郎木寺一路南行,访问碌曲贡巴村藏民。出发前两个小精灵己备足为藏族小朋友准备的礼物。随机在一户藏民居住地驻足拜访,这户六个大人两个小孩都是高原红,大人们在忙着用自行车自制的纺车纺羊毛线,小孩在草地上晒太阳,似乎很久没有洗澡洗脸了。语言不通只能用手势作简单交流,孩子们把准备的礼物送给小朋友,但藏族小朋友好象有点木讷,只管吃着带去的美食,并无感激之意。我们几个大人都在找卫生间,根本没有。后来才知道藏民有三大怪,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第一怪:厕所随身带。有很多游客到藏区需要厕所的时候就很尴尬了,难道藏族人就不上厕所吗?不是藏族人不上厕所,而是他们没有厕所这概念,想上厕所了就地解决,在他们看来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第二怪:洗澡当过节。有人说,藏族人一生只洗三次澡。此言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藏族人的确洗澡次数较少,而且会把洗澡当节日过。沐浴节在每年的七月上旬,据藏民传说,沐浴节可以洗去疾病,强身健体,带来来年的吉祥和好运。第三怪:牛粪贴墙上。牛粪对于藏族人来说就是“宝贝”,是度过寒冬的燃料,是财富的象征,是辛勤劳动、持家有方的象征。藏民举行婚礼、丧葬、过年、乔迁、煨桑敬神、屋檐装饰、治疗某些疾病等,牛粪都是不可缺少的必备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眼中的怪事,在他们生活中这只是司空见惯的常事。</p> <p class="ql-block">  五天的甘南之行即将返程。时间虽然短暂,确让我们饱览了兰州黄河文化之灿烂,领略了东方小瑞士郎木寺镇之神秘,感悟了贡巴村藏民族风情…… 这也只能走马观花,也只是甘肃多元文化的冰山一角。我欺待着退休后的甘肃深度漫游,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锁阳城、悬泉置遗址、玉门关、嘉峪关,还有那七彩丹霞河西走廊将会留下我的足迹 。</p> <p class="ql-block">图文若有不妥请告知及时调整</p> <p class="ql-block">  (注:二0一五年国庆节期间甘南之行,历时五天,一同参加游者李玉芬、权兴波、赵萍、程利民、熊洁、程雅琪、权攸攸,行程实行AA制自驾游,安排紧湊合理,体现了安全自由心情舒畅之原则。谢谢三家八口的支持参与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