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绚丽、格调高雅、很是耐看—画家林宏基油画作品

🇨🇳色粉画艺术传播

<p class="ql-block">林宏基,197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毕业后分配至江门市电影公司从事电影广告创作及美术创作工作; 1982年调入广东画院,为画院专业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历任广东画院创作室主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p> <p class="ql-block">诗 化 的 自 然——林宏基的艺术</p><p class="ql-block">陶咏白</p><p class="ql-block">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美术研究所社长</p><p class="ql-block">林宏基的油画作品如一首首自然的赞歌,人们从中似乎可以听到阳光下花丛的欢笑,晨曦中草木的私语,细雨中溪水的吟唱,和风中海浪的唿吸。他以灵秀的笔致,多彩的画面,使你感受到大自然生命的活力。他的画绚丽而又清新,轻灵而又不失淳厚,有着回味无穷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我与林宏基素昧平生,只听说他毕业于广州美院工艺美术系,不料他却在油画园地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从他的作品中看出,其艺术的逻辑起点,是十九世纪俄国巡迴画派。这对现代青年人来说似乎意味着除旧”,然而对林宏基来说却是真实,是真实的人生,所赋于艺术的真实。如果把林宏基摆在中国油画发展的史程中考察,就不难了解他对此艺术坐标选择的合理性。他成长在六七十年代,对于绘画的理解,是在“全盘苏化”的时风过后所形成的转为单一的绘画模式,并在“文革”特殊的年代,靠临摹苏联的画册、画片、搞宣传画、展览会等。</p> <p class="ql-block">《花地》90x90cm 1994年作</p> <p class="ql-block">《马车》72x60cm 1994年作</p> <p class="ql-block">后来他虽进工艺系,却心系所钟爱的油画,此时的画坛,正经历着各种新思潮冲破单一模式,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而林宏基却在经过多种艺术模式的探索后,又回归于他少年时代的心仪的巡迴画派,但并非浅尝辄止,他追根溯源,把形成巡迴画派画风的法国古典主义学院派对形体的严谨造型,和印象派对外光下生动色彩表现的种种技法技巧作了脚踏实的艺术探寻,使他的艺术有了深厚的底蕴,油画语言很为“道地”,或者说是“到位”。</p> <p class="ql-block">《春暖》100x75cm 1995年</p> <p class="ql-block">《乡间月色》53x41cm 1994年作</p> <p class="ql-block">他的画总体特色是既得学院派扎实的基本功所具的形体感、深度感、又具印象派丰富多彩光色的生动感,从而避免了常见的形体的松散和色彩贫乏的皮相之态。而他所不同凡响的是充分发挥了巡迴画派艺术中对文学性的强调,循着中国艺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重情韶,讲意境的美学传统,使“文学性”衍化为诗化的艺术境界,赋于东方的情韶而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伦勃朗是“光的诗人”,他巧于用光使形体具有力度和深度; 印象派利用光,使描绘的形象灿烂起来,而林宏基善于利用光来营造自己特有的画面情调和意境。他重画面整体色调的统一,例如同样是画《花团锦簇》,在清晖披洒下的花丛,它们不管多么艳丽,都在冷兰的色调中显得那样宁静而深,而沐浴在阳光下的花丛或房舍处处散发着和煦温暖的气息。他常用一束追光,实现画面的心脏部分,使画主体形象鲜明夺目。</p> <p class="ql-block">《浪涛》53x44cm 1994年作</p> <p class="ql-block">《进港》100x75cm 1993年作</p> <p class="ql-block">《老街》72x53cm 1994年作</p> <p class="ql-block">《西江码头》120x90cm 1993年作</p> <p class="ql-block">《小桥彼岸是吾家》120x90cm 1994年作</p> <p class="ql-block">《小巷秋阳》130x97cm 1994年作</p> <p class="ql-block">《河畔小屋》100x75cm 1993年作</p> <p class="ql-block">《养鹅人家》72x60.5 1994年作</p> <p class="ql-block">《旧日的河道》100x75cm 1991年作</p> <p class="ql-block">《紫荆夹道》72,5x60.5cm 1994年作</p> <p class="ql-block">《静溢》80x90cm 1996年作</p> <p class="ql-block">《怀旧小巷》72,5x60.5cm 1994年作</p> <p class="ql-block">《春阳和熙》130x97cm 1995年作</p> <p class="ql-block">《庭院一阳光》50.8x60.9cm 1997年作</p> <p class="ql-block">《春颂》90x90cm 1996年作</p> <p class="ql-block">《春阳》100x75cm 1998年作</p> <p class="ql-block">《绿林》53x45cm 1996年作</p> <p class="ql-block">《秋郊》50x60cm 1997年作</p> <p class="ql-block">他的画总体特色是既得学院派扎实的基本功所具的形体感、深度感、又具印象派丰富多彩光色的生动感,从而避免了常见的形体的松散和色彩贫乏的皮相之态。而他所不同凡响的是充分发挥了巡迴画派艺术中对文学性的强调,循着中国艺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重情韶,讲意境的美学传统,使“文学性”衍化为诗化的艺术境界,赋于东方的情韶而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伦勃朗是“光的诗人”,他巧于用光使形体具有力度和深度; 印象派利用光,使描绘的形象灿烂起来,而林宏基善于利用光来营造自己特有的画面情调和意境。他重画面整体色调的统一,例如同样是画《花团锦簇》,在清晖披洒下的花丛,它们不管多么艳丽,都在冷兰的色调中显得那样宁静而深,而沐浴在阳光下的花丛或房舍处处散发着和煦温暖的气息。他常用一束追光,实现画面的心脏部分,使画主体形象鲜明夺目。</p><p class="ql-block"> 《海风》一画,在沉郁的天水之间,突现出蓝白红明快色彩的船只,似一位伟岸而坚挺的勇士在接受着狂风巨浪的考验。《午后街景》如果设有地面上的两道光照来分割近景与中景、远景,那么这幅画也就会黯然失色,此画利用地面的黑白反差构成了画面空间层次,使街景幽深而引人入深。《阳光下的小白屋》又在加重前景和背景树的浓绿中使房舍在阳光中显得分外明亮,粉墙上那一扇开辟门窗,有秩的排列,明快的节奏,似乎在热烈地欢迎着来客。一条《金色的小溪》时明时暗,时隐时现,形成了画面曲径通幽的节奏感和神秘的空间感。它从何而来,又流向何方?它似一条无尽的生命之流,引人遐想。</p><p class="ql-block"> 他对于画面光的处理不是纯客观的对景写生,而是超现实的主观设计,借光来处理画面的疏密、虚实、强弱,形成音乐化了的节奏感和流动的空气感。这是他以现代人的视角把西方艺术优秀传统包容在现代的构成法则之中,力求以鲜明的视觉效应,和鲜明的生活气息,使其画面生动活泼而又有情有调。他的画面取景,似乎俯仰自得非常随意,却都蕴含着匠心设计,又不一丝雕琢的痕迹,有种自然天成的平易和温馨,也是他艺术富有感染力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林宏基的画是诗化的自然。无论是一条繁荣的街巷,一片散乱的田野,或是房舍一角,湖畔一偶,他能发现别人见不到的美“适我无非新”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感受。而艺术创造是客观的真实变为主观的表现,现代画家方士庶说: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为虚境也。虚而为实,在笔黑有无间,(《天慵庵随记》)。这说明画家所创造的境界虽取之于造化自然,而在他笔下所表现出的景,是在天地之外别创一个洞天,这是客观世界没有的有情有调的生命活力的新的美,新的境界。如瑞士的思想家阿米尔( AMLEL)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个心灵世界”,因为林宏基溶入了自己的整个身心,化景为情思,也就在生命情调与客观世界交融互渗中,以灵秀的笔致,歌唱自然,以隽永的韵味,动人心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