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北方,民间一直把春节称作“过年”。不知道你注意没有,北方人过年似乎总也离不开饺子。除夕之夜辞旧迎新要吃饺子,大年初一,必须吃饺子,大年初五,还要吃饺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们可能会问,怎么总是饺子?是的,这就是中国北方的年俗,代代相传,约定成俗。平时吃,过年也吃,而且是必须吃。不吃饺子等于没有过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饺子最早诞生于东汉年间,为张仲景所创,是由馄饨演化而来。饺子是中国人独有的美味佳肴,中国人都喜欢吃饺子,北方人犹甚,南方人次之。饺子有荤馅和素馅之分。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素馅又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各地饺子的名品甚多,如广东用澄粉做的虾饺、西安的酸汤水饺、北京的猪肉白菜饺,上海的锅贴煎饺、扬州的蟹黄蒸饺、山东的高汤小饺、天津的三鲜饺子、沈阳的老边饺子、四川的钟水饺等,都是受人欢迎的品种。我们家乡的鲅鱼蒸饺口味独特,颇具地方特色,更是人见人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红糖、花生、枣和栗子硬币等包进馅里。吃到红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吃到钱币则是财源不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饺子已经成为老百姓的家常便饭。吃一顿饺子很简单。家里两个人一起动手,一个人和面,一个人做馅;然后再一个人擀皮,一个人包饺子,很快,一顿饺子就包好了。过去可不是这样,吃饺子太不容易了。老百姓俗语中说“一年到头吃饺子”,可不是每天都吃饺子,而是到了除夕之夜,才能吃上一顿辞旧迎新的饺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人每月的口粮是定量供应的,白面在口粮中属于“细粮”,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逢年过节可以供应每人二斤富强粉。肉更是凭票供应的,这还是在城市。农村的农民就更不行了。生产队种什么你就吃什么。小麦产量低,就种的少,所以家里面粉就少。再则农民不供应食用油,肉就更不用说了,农村的供销社里没有卖肉的,自己养的猪需要交到收购站,才能得到一些饲料粮。那个年代是不允许个人自己杀猪的,私自屠宰是违法行为。“一年到头吃饺子”就是这么来的。我所讲的这些在今天的孩子听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了,可这就是当年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我自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自己的少年、青年时代。吃饺子,那可是求之不得的美味佳肴,从老百姓口中流传的“顺口溜”:“好受不如倒着(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就可以看出饺子在老百姓(当然,主要是指北方老百姓)心中的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部队吃饺子则是另一种情景。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走入军营的。那个年代,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不高,部队亦如此。我所在的部队是海军航空兵,伙食费标准由工作分工决定。场站(修理厂除外)、雷达、高炮部队吃的是大灶,每天伙食费0.45元,(在海南是享受海岛标准,伙食费增加10%)。机务大队(地勤兵)0.80元,空勤(飞行员)3元。食用油供应是大灶每人每月0.5斤,相当于天津市市民的标准;地勤灶每人每月1.5斤,这在当时已经相当不错了;空勤灶每人每月3斤,这在当时就非常高了,地方上的老百姓恐怕连想都不敢想。大灶的0.45元,也就是能保证你吃饱饭,“好”,根本谈不上。所以,不是战斗值班的部队都尽可能的自己种菜、养猪,以改善干部战士的伙食。在这种标准下,“吃饺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伙食费标准低,吃一顿饺子,要耗费平日好几天的油、肉,二是人太多,炊事班根本忙不过来。像远距导航台这样的小单位,不足十个人,伙食费有结余,大家改善一下,还是可以做到的。一般的连队,一年也难得吃上几顿饺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机务大队(地勤)伙食费标准比较高,平日每餐就是一荤一素,周六加餐,四菜一汤,让吃大灶的弟兄们羡慕的不得了。但即使如此,吃一顿饺子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一个机务大队200多人,地勤灶只有十多个人,要包饺子给大家吃根本做不到。每次吃饺子,都要选择在星期日,当天大家都休息才行。一般都是地勤灶把面和好,把馅做好,分到每个分队或机组,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这时候,可谓是花样百出,笑话百出。弟兄们在家里没有几个人包过饺子,很多南方的弟兄连饺子都没有见过,又没有相应的工具(面板、擀面棍、抹子)。所以,地勤灶虽然在伙食费上没有问题,但这么多人吃一次饺子也是非常不容易。普遍是用脸盆盛馅,宿舍中的桌面、小黑板上铺上纸就成了面板,擀面棍更是千奇百怪,竹笛裹上几层纸,变成了“擀面棍”,啤酒瓶也变成了“擀面棍”,不一而足;抹子比较好解决,吃饭的饭勺就可以当抹子用了。饺子包好了,分批次到伙房去煮,这时你可以看到花样翻新、千奇百怪的各种形状的饺子。尽管有的饺子变成了“片汤”,大家也是其乐融融,欢欢喜喜的吃了一顿饺子。多少年过去了,今天回忆起那时包饺子的情景,仍让人忍俊不禁,不由得笑出声来。不过,过年部队是不吃饺子的,每年都是以大会餐来过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典型的北方人口味,对饺子更是情有独钟,不论什么馅,荤的素的都爱吃。因此我们家里便经常吃饺子。春节的除夕夜、初一、初五的饺子更是一顿也不能少。每次都是老伴主灶,和面,调馅,闺女、女婿在家也一起动手。今年的初五,我在老爹这里陪老爹,家里就是老伴、闺女、女婿动手包饺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五是北方老百姓吃饺子的日子,民间称初五包饺子是“捏小人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我们是全家人齐动手(除我之外)。姥姥主灶,负责和面,调馅。赵昆负责择韭菜和茴香;孙猛负责切菜,分工合作,井然有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们二帅弟弟爱吃的猪肉白菜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们大帅哥哥爱吃的茴香猪肉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剥好的大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切碎后的大虾,看看,块够大吧!就是要吃一口得一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赵昆喜欢吃的猪肉、韭菜、鸡蛋+虾仁馅,四鲜饺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批猪肉白菜馅饺子包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鲜饺子,看看色香味俱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饺子煮好上桌了,开吃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特意为两个宝贝买的吃饺子的专用盘,可以沥水,不让饺子汤泡着饺子,还有专门盛醋的地方,很适合孩子们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姥姥提前泡制的腊八醋,到春节刚好可以食用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大帅哥哥说,醋是饺子的灵魂,吃饺子必须要蘸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看我们的饺子馅,色香味俱全,让人看着就想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姥姥在做面济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姥姥开始包饺子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孙猛在切菜,非常认真,一丝不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帅弟弟吃得高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哥哥弟弟在一起大快朵颐。让他们吃好了,姥姥就开心😁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寒来暑往,岁月流逝,一晃就开始步入暮年了。站在壬寅虎年的开端,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向,皆是过往。轻轻的,辛丑牛年过去了,这时间,如水一样流逝,轻叩心扉,重温旧日的情怀,胸中不禁涌起万千的思绪。一路风尘,总在记录,一些思绪,零零散散飘落在了时光里。拨动岁月悠悠绵长的心弦,整理2021年所走之路,匆匆的一年,在时间都去了哪里的感慨中,留恋着岁月给予我们的别样风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正月十三,眼看年就要过完了。我从吃饺子回想到过去的岁月。过去那个年代,日子虽然拮据,但妈妈把日子安排的井井有条,兄妹五人围绕在妈妈的身边,妈妈的笑容就像冬日的炉火,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腊月三十的早上,当我们醒来的时候,过年的新衣服已经放在我们每个人的枕边。没有什么比家更温暖,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记得妈妈在时,每到春节之前,我总是从曹庄子花卉市场买一盆妈妈喜欢的鲜花,增添过年的喜庆气氛,或是杜鹃,或是蝴蝶兰,妈妈非常喜欢。从妈妈走后,我春节就不再买花了。妈妈不在了,春节的年味就淡了许多、许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过年想到吃饺子,想到过去年代日子的艰辛,想到这时代的变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从吃饺子这件小事上,你只要不抱偏见,就可以看到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有了质的升华,衣食住行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饺子也由过去“一年到头吃”,变成了现在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老百姓生活的提高是不争的事实。“温饱而知廉耻”,这个朴素的真理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了人们精神境界水平的提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弥陀空许西天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道今从东土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社会主义中国已经走过了72年的历程,尽管道路坎坷,尽管筚路蓝缕,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砥砺前行,任你层层封锁,任你极力打压,一个有尊严的东方大国已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天宫空间站遨游太空,南海诸岛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高铁后来居上,中国的5G技术独领风骚。在旷世大疫面前,中国是全球经济不降反增的唯一国家,制度优势,孰优孰劣,不辩自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有理由相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的明天会更好!</span></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动笔于2022年2月12日</p><p class="ql-block"> 完成于2022年2月13日 </p><p class="ql-block">文中照片均为女儿赵昆和大帅哥哥所拍,其中姥姥的第一张照片的构图尤其好,人物和背景兼顾,几近完美,为我们大帅哥哥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