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码头古镇行之十三: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下)

漫步云端duoduo

(东溪运盐古道横跨东丁河的上平桥)<div><br></div> <p class="ql-block">(东溪观音阁外观)</p><p class="ql-block"> 走过上平桥,有一小庙,门额书“观音古阁”,庙前石板路便是昔日的“运盐古道”。走进观音阁,一位老者满脸笑容地迎上来,寒暄一阵后便带着我参观寺庙,最后我们坐下来,由他讲述观音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老人姓晏,名廷荣,家在綦江唐家坝,务农出身,今年79岁。他30多年前就开始进出观音阁,开始是来烧香拜佛,后来当义工帮助打扫卫生、接待香客,15年前原管理员退休,他受道教协会委派成为正式管理员,平时就住在庙里,77岁的老伴因喜欢清静独自留在了老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 </p><p class="ql-block"> 观音阁建造最早的是观音像,至今已经有360多年历史。晏廷荣问我:“南华宫、万天宫、王爷庙你去了没有啊?原来的那些老庙相当高大,有四五十尊菩萨像,现在把它们打了,改成了博物馆,不过庙打烂了,菩萨的神灵还在。我们这个小庙从来没有拿过政府一分钱补贴,全靠群众捐功德,现在香火旺得很!”</p><p class="ql-block"><br></p> (土地神)<div><br></div> <p class="ql-block">(玉皇殿局部)</p><p class="ql-block"> 观音阁在老晏接手的时候,只有一小间庙堂,前面靠河,背后是一面巨大的岩壁。十几年来,老晏率领儿子、女婿和孙子,像愚公移山一样,用简单的手工工具,挖岩为室,开凿阶梯,填低架高,逐步扩展,目前观音阁已有观音殿、玉皇殿、财神殿、卧佛廊等殿堂,一共70多个神位,供奉了释迦摩尼、玉皇、四大天王、韦陀、财神、土地等,目前正在扩建罗汉殿,光场地已经花了三万多元了,要赶在六月初六观音生日庙会之前完工。庙里还设了四个客铺,免费接待远道而来的信众。</p><p class="ql-block"><br></p> (财神殿)<div><br></div> (滴水观音像)<div><br></div> <p class="ql-block">(释迦摩尼卧像)</p><p class="ql-block"> 晏廷荣说:“群众捐的钱全部都要用在庙子上,用在菩萨身上,以后才不会失悔。”我看到,这些殿堂面积都很小,大的十几平方米,小的只能容下两三个人,分布也不规则,完全是在岩壁周围见缝插针开凿出来的,但又给人曲径通幽、咫尺天涯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卧佛)</p><p class="ql-block"> 在通往罗汉殿通道的岩腔下,老晏与儿孙们因地制宜,塑了一尊四五米长的释迦摩尼卧像,香客们奉献的棉绸贡品,在佛身上重重叠叠放了四五层。他说,去年香客送的被盖今年腊月间才烧掉,今年这才两个多月又送了这么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在建造中的十八罗汉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像) </p><p class="ql-block"> 老晏对我说:“以前信迷信,算八字的说我只有64岁寿缘,最多翻不过66,有两次大病我差点都落气了,明明白白是神灵把我搭救回来的,现在我都79了,所以我天天为他们服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晏廷荣领着我来到岩下的小庭院,院里砌了一个圆形水池,用假山石和植物打造出一方“蓬莱仙岛”般的小景,山石上立着几尊小小的观音像、弥勒佛、土地神,周围点缀着彩色灯泡,水面漂着睡莲和浮萍,池沿上还有几盆精心养植的花草。他说:“大家来烧香,除了菩萨没有其他看的,我就建了这个水池,好比是西方的极乐世界,院子里就有花香鸟语了。”</p><p class="ql-block"><br></p> (老晏心目中的“极乐世界”)<div><br></div> <p class="ql-block">  老晏指给我看池中假山上的一个瓷质释迦摩尼小卧像:“这个像原来放在观音上边的石头上,过了几天滚了下来,如果掉进水里也就找不到了,可他偏偏落在水边的石窝里,我把他捡起来放回原处,过两天又掉了下来,还是没有掉进水里,于是我就用水泥和小石块在假山中间砌了一个小平台,把卧佛放上去,就再也没有掉了,其他神佛围在周围,好像是众星捧月。神仙还是有感应的,以前我耳朵听不清楚电话,从那次以后,现在就听得很清楚了!”说到这里,他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让我给他拍了一张以“蓬莱仙岛”为背景的照片,回家后我把照片放大封塑寄给他,他很高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晏用香烟和当地出产的椪柑招待我,我不抽烟但接受了椪柑,他面前放的是香客捐功德记录本)</p><p class="ql-block"><br></p> (庭院中“卧波亭”里的观音坐像)<div><br></div> <p class="ql-block">(从庭院里看“卧佛廊”)</p><p class="ql-block"> 老晏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孙子、两个外孙、一个外孙女、一个外曾孙,加上老伴,全家一共11口。他的独生子今年50多岁,已在镇里买了房子、车子,和20多岁的大孙子一起走上了为庙宇塑神像的专业道路,除了本地工程,还经常到外地帮助建庙,工作相当忙,其他的孙子孙女也都在城里打工。他说:“我们现在全家人平平安安的,都是神灵在保佑!我今年下半年满79周岁,儿女们已经商量好给我过生日,在城里宾馆订了8桌酒席,到时候闹热得很!”我知道,巴蜀民间有“男过九,女过十”的风俗,男人过逢九的生日,是十年一次的大喜事,在心里祝愿他身体健康、生日愉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造型作品“盐马古道”因时间较长已有些损坏)</p><p class="ql-block"> 告别老晏,顺着河谷小道继续下行,有一段地势相对平缓的老街,长约百米,路旁一块小晒坝上,用竹竿和稻草搭起一组马帮雕塑,墙上挂着一块“版画艺术街”的木牌。石板路两侧,有十数幢民宅,墙上画着当地民间画家的各种版画:运盐的马帮、行船的渔夫、打鸣的雄鸡、捡卵石的孩子……这些画色彩浓重、线条粗犷,具有一种学院派作品所不具备的原汁原味自然风情,与四周青山绿水原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毫无违和感。</p><p class="ql-block"><br></p> (东溪“版画艺术街”的入口)<div><br></div> 我事前作计划时,了解到綦江是中国有名的农民版画艺术之乡,它取材于乡村生产生活场景,吸收了木雕、石刻、布贴、挑花、剪纸等民间美术技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曾先后在北京、天津等10多个大城市举办展览,并应邀赴美、日、英、法、加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有10多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和友好人士专程来綦江考察农民版画,其古朴稚拙、夸张浪漫的艺术风格和浓烈的乡土气息,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先后被四川省、重庆市授予“农民版画之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今日来到现地,也算了却一桩夙愿。<br><div><br></div> <p class="ql-block">(东溪美术馆的门前) </p><p class="ql-block"> 在老街中间有一处新修的宅子,门上挂着“东溪美术馆”牌匾,两侧还有四块铜牌:“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乡村版画坊”、“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个人会员项目/东溪农民版画合作社培训项目”、“重庆民盟画院写生创作基地”、“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基层文化活动基地”。入内,外面两间为展厅,展出当地农民版画、专业画家作品,以及一些造型各异的石雕摆件,至最后一房,工作台前坐一年轻人,身穿防护装具,正在用电雕刀刻制卵石花瓶。</p><p class="ql-block"><br></p> (美术馆中展出的部分农民版画)<div><br></div> <div><br></div> (刘芹佛的部分石刻作品)<div><br></div> 他是本村人,叫刘芹佛,今年43岁,是展厅里部分版画和全部石刻作品的作者。他从小喜欢写写画画,上小学时美术老师布置作业,要求每个同学课后完成一件泥塑作品,他用黄泥作了一个熊猫,结果老师当着全班人说:“刘芹佛的作业太好了,我要带回办公室放到桌子上欣赏!”此后小芹佛对美术的兴趣更加浓厚,后来上初中、高中乃至参军到了海军部队,一直都是本单位出墙报的不二人选,还受到过部队领导的表扬。2000年退役后,刘芹佛用自家老宅办起了“红豆书屋”,门口有个宽敞的院坝,一棵老黄桷树像撑开的伞,他在树下摆下两张小桌、十几把椅子,便成了孩子们放学放假后免费看书的欢乐天地。<div><br></div> 2017年夏天,刘芹佛报名参加了东溪镇在南华宫举办的农民版画培训班,主讲授课的是重庆市著名画家李毅力老师,他讲课风趣,浅显易懂,吸引了从来没有接触过版画的刘芹佛,他所创作的第一幅版画就受到了李老师的夸奖,说他有绘画天赋,鼓励他坚持下去。綦江农民版画院的刘月老师送了一套自己创作的十二生肖木刻版给刘芹佛,让他学习临摹。前辈老师们的鼓励,让刘芹佛深深爱上了版画创作。那次培训后,他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牵头创办了“东溪镇农民版画合作社”,领着镇上20多位绘画爱好者在一起交流和创作版画,为镇里居民免费进行美术培训,他自己也创作了60多张版画作品,参加了各级举办的美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其中一部分被游客买走。<div><br></div> 从版画创作到石刻艺术,是刘芹佛的一次“错购”促成的。四年前,他在网上买了一套木刻刀具,结果东西寄到后才发现自己错将木刻刀买成了石刻刀。本来他想退回去换货,但突然想到綦江河和东丁河两岸有许多形状各异、色彩斑斓、光滑圆润的鹅卵石,“何不将错就错,用它来试试刻石头!”他跑到河边,选了几块鹅卵石抱回家,试着将版画图案移植到石头上,由于木刻和石刻的材质不同,雕刻技法完全不一样。在初试的挫折面前,刘芹佛的犟劲上来了,他反反复复地琢磨练习,刻废了一大堆卵石,终于慢慢摸索到石刻技巧,也体会到卵石石刻的独特美感和艺术挑战性。<div><br></div> <p class="ql-block">(东溪美术馆的接待室) </p><p class="ql-block"> 起初,刘芹佛只是根据不同鹅卵石的自然形状,截头去尾,中间挖空,配上不同图案和文字,雕成镇纸、笔筒、砚台、笔洗、花瓶等文房用具,放在版画展架和画桌上当作装饰品,没有想到许多游客在参观版画作品的同时,竟然对这些石刻产生了兴趣,愿意掏钱买走带回家,这让刘芹佛感到意外和惊喜。</p><p class="ql-block"><br></p> (美术馆接待室一角)<div><br></div> <p class="ql-block">(美术馆展室一角) </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刘芹佛又开始思索如何将鹅卵石雕刻变成真正的艺术品。“綦江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先民用工具在石壁上雕出来的岩画,何尝不是现今农民版画的‘根’?”想通了这个道理,他把镇旁福林河边七孔子岩墓里的石刻壁画以及镇上南华宫、万天宫等古建筑上的木雕画饰,当作自己学习研究的范本,逐渐琢磨出了一系列能够体现盐马古道文化元素的抽象变形图案,再把它们雕刻到石头上。于是,一块块经过精心挑选的纯天然鹅卵石,搭配着原始抽象的绘画符号,立刻呈现出一种具有强烈历史沧桑感和古朴粗犷的艺术之美。他的这组作品获得了绘画界专家教授的充分肯定和好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芹佛家的老宅,现兼做“镜品斋”工作室)</p><p class="ql-block"> 两年前镇里打造盐运文化博物馆和盐马古道时,他在自家位于古道旁的老宅墙上,画上了自己创作的版画作品《捡鹅卵石的孩子》,画面上一群孩子在河滩上嬉戏,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遛狗玩,还有几个在挑拣鹅卵石放在竹筐里……暗蓝色的河床,浅蓝色的河水,浅绿色的树林,赭红、深黄、咖啡色的卵石,色彩对比强烈,画面充满了欢快的气氛。</p><p class="ql-block"><br></p> (刘芹佛的版画作品《捡鹅卵石的孩子》局部) (刘芹佛曾经在这里办过“红豆书屋”) 刘芹佛告诉我,他如今每天主要的工作是在东溪美术馆的工作间里创作版画和石刻,由于疫情原因,现在东溪的旅游业还比较清淡,出售作品的收入还应付不了家庭的日常开支,“我现在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想孩子的学费、家里水电费、通讯网络费这些问题的着落,好希望有一天可以不必为日常生活开支操心,用更多精力投入版画和石刻创作之中!”尽管目前刘芹佛上有老下有小,面前困难重重,但他对自己的爱好和事业依然信心满满。为解决生计,他设想把老宅改造成美术作品陈列室兼风味小吃店,到此看艺术品的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喝茶、休息、吃饭,来吃饭的路人也可以同时观赏画作石刻。同时,他还计划提高自己工作室“镜品斋”的知名度,还培养上小学的儿子学习绘画,希望他从小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长大后成为一个有一技之长和审美情操的人。目前他是东溪镇农民版画协会会长、镇美术馆工作人员,他追求理想励志创业的故事多次被各级媒体报道。<div><br></div> <p class="ql-block">  一天之中,我接触了一老一少两位东溪人,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人生理念,但他们都是生于兹长于兹的底层百姓的代表,身上都流淌着家乡历史文化的血脉基因,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努力造福家人和他人,如同东丁河谷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大的黄桷树,</span>根植石缝,顽强生长,荫蔽大地。</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值得社会尊重和学习的好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