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了,真的不等于学会了!为什么我们教了,而且不止教了一遍,为什么学生还是学不会呢?从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教师要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会。保证一节课的质量,首先得考虑“去哪里”,这就要求老师要设计好目标,目标不对一切的努力都没有价值;第二得考虑“怎么知道到哪儿了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好评价,有了评价才能保证学生“学会”;第三是考虑“怎样去?”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好教学过程,这就是“教—学—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除了教师角色发生转变以外,学生的角色也有所转变。“教—学—评”一致性让学生成为了重要的评价主体。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那自然而然应当是评价的主体。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者的课堂实在是应该停止了,所以以后的课堂要拒绝教师成为独裁者,要让学生围绕着评价,徜徉在思考的长河里。成为评价的主体,这样他们才能反思自己学习的机会。成为了评价者,这个学习者已经成为了一个深度学习者,这不正是老师想要得到的吗?</p> <p class="ql-block"> “听懂”和“会做”是两码事在新知识的教学中,我常问学生:“你会吗”。学生总说“我听懂了”。但在知识的反馈中,学生掌握的并不好,课堂教学目标并没有很好地达成。于是我总在想,学生听懂了就学会了吗?学生听懂了为什么在反馈中做不出来?是不是学生把“听懂”和“会做”当成了一回事?其实“听懂”和“会做”是两码事。一个学生考试分数低,只表示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同样道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本该需要进行更多的练习,但情况恰恰相反,这样的学生反而更厌恶动手做练习,总以为看看就行。因此,听懂不一定会做,自己动手练习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 因此,课堂是承载教师职业生涯和学生学习生涯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漫长而又重要的生命舞台。除了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外,还应学会合作共赢,只要在这个舞台上表现出色才能博得一片掌声。做好老师虽然不容易,但是通过努力也能成就一番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