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月14日(周一)</b><div><b><br></b></div><div>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特别推荐连环画《中苏友好画史》。<b><br></b></div>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在此之前,毛泽东于1949年12月16日访问苏联。到1月20日,周恩来到莫斯科后会谈才正式开始,经过毛泽东、周恩来同斯大林、维辛斯基会谈,两国政府签订了这个条约,同时还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以上条约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生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并促使中苏两国关系在蜜月期一直向着良性方向发展着,并对两国建立永久的牢不可破的友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2月15日(周二)</b></div><div><b><br></b></div><div>1950年2月15日,人民邮政全面恢复,全国已解放的大小城市以及乡村均可互通信件,特别推荐连环画《人民的邮递员》。<b><br></b></div> 1950年2月15日,新华社报道:人民邮政全面恢复,全国已解放的大小城市以及乡村均可互通信件,大大方便了全国人民的生活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邮政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朱学范任部长。一个月后“第一次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新中国邮政的发展框架,同时也为我国邮政事业的迅速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人民邮政为人民,这是几十年来我国邮政人所奉行的核心信念,也是邮政事业全面发展的精神保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2月16日(周三)</b></div><div><b><br></b></div><div>1930年2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俘获第一架飞机,特别推荐连环画《红军的第一架飞机》。<b><br></b></div> 1930年2月16日,国民党空军飞行员龙文光驾“柯塞”式飞机,由汉口飞往河南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返航途中遇大雾迷航,油料耗尽迫降在河南罗山县宣化店(今属湖北大悟县),被红军俘获。龙文光经教育后参加红军。之后,飞机被转移到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新集(今河南省新县)。修复后,边区政府将该机命名为“列宁”号,并在机身侧面写有“列宁”二字。龙文光曾驾机飞往河南固始、潢川一带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侦察,并到汉口投撒传单。1931年12月22日,“列宁”号加装了挂弹架,配合红军作战,轰炸国民党黄安(今湖北红安)守军阵地。这样,因“列宁”号就诞生了我军历史上的多项第一,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士气。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2月17日(周四)</b></div><div><b><br></b></div><div>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特别推荐连环画《正义的还击》。<b><br></b></div> 20世纪70年代中叶,越南把我国视为“头号敌人”,我国边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边防部队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内,完成作战任务。9月17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52个英雄模范单位、79名解放军指战员和12名民兵以荣誉称号。后面通过十年中越边境战争,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对越南方面来说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遭到了长期消耗和破坏,最终不得不改弦更张。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2月18日(周五)</b></div><div><b><br></b></div><div>1951年2月18日,党中央发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特别推荐连环画《敌人最害怕的》。<b><br></b></div> 1951年2月18日,党中央发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向党内通报:中央于2月中旬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问题和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运动、土改等问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党中央、中央政府、解放军全军、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正是在这些国内外的无私支持与配合下,志愿军才得以在朝鲜战场取得伟大的胜利。《敌人最害怕的》讲述了关于抗美援朝的精彩故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2月19日(周六)</b></div><div><b><br></b></div><div>1950年2月19日,燃料工业部在北京开始召开第一次全国电业会议,特别推荐连环画《到工业建设的最前线去》。<b><br></b></div> 1950年2月19日—3月2日,燃料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电业会议,要求保证全年安全供电。新中国成立后,百废俱兴,国家面临着巨大的重建和发展难题,以电力工业为首的能源工业首当其冲。因此,党和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和集结了全国的各方力量,大力发展电力工业,迅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给工业、人民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紧抓安全供电工作,为新中国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到工业建设的最前线去》讲述了优秀工人积极投身于工业建设最前线的先进事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2月20日(周日)</b></div><div><b><br></b></div><div>1936年的今天,为扩大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准备东出与日军直接作战,特别推荐连环画《刘志丹的青少年时代》。<b><br></b></div> 1936年2月20日,为扩大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准备东出与日军直接作战,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下,从陕北清涧以东的沟口、河口等地渡过黄河,发起东征战役。但遭到阎锡山军队的拦击。红军英勇战斗,取得很大胜利。3月上旬起,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彻底消灭红军和摧毁根据地。红军为顾全抗日大局,履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于5月5日全部回师河西。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在此次东征中,他英勇牺牲。2009年9月,刘志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