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偶读《唐诗宋词元曲精选》,其中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一首《送杨氏女》触动心弦,引起心底共鸣。</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妨先欣赏一下原诗: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p><p class="ql-block"> 这是韦应物送自己女儿出嫁的一首诗。自己的女儿,为什么叫送杨氏女呢?据韦应物志文:“长女适大理评事杨凌”,说自己大女儿嫁给了大理评事杨凌,女人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嫁到杨家以后就是杨家的人了,故称“杨氏女”。诗人韦应物在这首诗中,通过强烈的画面感和真挚质朴的文字,将父女的深情及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展现在世人面前,令人为之触动。</p> <p class="ql-block"> 那么,这首诗究竟有哪些触动我们灵魂的东西呢?一是女儿出行的场面。“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作为父亲,这时站在河堤上,就这样默默的看着载着女儿的大船,在江面上渐行渐远,“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整日忧郁悲戚,伤感不已。</p> <p class="ql-block"> 二是两姐妹情深似海。“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由于中年丧偶,小女儿一直为大女儿抚育成长,今天要分别了,两个人痛哭不休,即使送走了出嫁的大女儿回到家,小女儿依然在哭泣,甚至眼泪沿着帽带长流不止。看到这样的场景,不仅是诗人自己,我想读者都会为之动容酸楚吧!</p> <p class="ql-block"> 三是为人父的复杂心情。</p><p class="ql-block"> 有愧疚:“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你们姐妹自幼失去母亲,没有享受到别人一样的母爱,想到这些我就加倍的慈柔抚养,“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贫俭的生活一直是我所崇尚的,所以嫁妆不能做到周全丰厚,真的是愧对女儿了;</p><p class="ql-block"> 有不舍:“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面对两女抱头痛哭的场景,我内心郁结,但女大当嫁这个道理,使我这个做父亲的无法挽留,“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了,再见到你时不知什么时候,临别感伤的情绪一发难收;</p><p class="ql-block"> 有担忧:“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女儿啊,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育,到夫家后侍奉公婆的事,为父还是不太放心,好在你嫁的杨家好门第,我相信会信任怜恤,原谅你的不到之处的;</p><p class="ql-block"> 有叮咛:“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希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顺应潮流,这样,为父就放心了。</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一首送女诗,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诗人是在强忍泪水而又无法控制泪水中送走女儿的,情真意切,至性至诚,慈父之爱,骨肉情深,跃然纸上,令人感动唏嘘不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