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故事—《午夜北平》

美智子

<p class="ql-block">今儿2月9日农历初九,跟随着环球徒步《午夜北平》迷案寻踪1937的活动。我们在本书中文版译者晏向阳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下走入胡同,去寻找和了解北京胡同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清晨8:30分我们在北京站地铁C口集合。北京站(Beijing Railway Station,2008年6月,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站首次挂上英文站名。),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特等站。北京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原址位于正阳门瓮城东侧,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旧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正阳门东站)。历史上曾沿用前门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东站等站名。1949年9月30日改称“北京站”。</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就从新北京站开始,沿着受害者当年在北平城里的生活轨迹,直到当年的旧火车站去了解这个迷案。</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从北京站出发进入大羊毛胡同到达盔甲厂胡同。《午夜北平》是根据历史上真实案件所写,归类为非虚构写作。作者保罗·弗伦奇(Paul French) 最初在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注解里读到这桩奇案:死者的家和斯诺夫妇的家非常近,斯诺夫人海伦为此感到十分紧张。之后,弗伦奇就查阅当时的报纸、北京上海香港伦敦的档案,以求获得真相。为了调查,除了北京之外,他还去了相关人物涉足的上海法租界和天津寄宿学校。虽然北京内城已拆了许多,但相关地点大多还在,于是我们跟随晏老师去实地考察一番,想象或缅怀,相当有意思。</p><p class="ql-block">1937年1月,一位年轻的英国籍少女帕梅拉,英国外交官19岁的女儿被谋杀,当时此事震惊了整个北平,但因当时战乱和中英双方当局的阻挠,案件的侦破被搁置,最后凶手逍遥法外直到如今。75年后,历史学家保罗•法兰奇辗转中外,翻阅了所有案卷,走访案发地点和相关人员,为这一桩当时被否定的神秘案件最终揭秘,胡同里的故事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明代,鞍辔局署设在此处,遂称“鞍辔局”。鞍辔局设“掌厂太监一员,署建于都城东南隅,掌营造盔甲、铳炮、弓矢、火药之类。”就是一座兵工厂,当时也称“盔甲厂”或“炮作”。崇祯七年(1634年)九月初七,盔甲厂发生爆炸。“损人物甚多,将制火药石碾远抛于泡子河城墙下。”清代,盔甲厂改为存放废炮的仓库,地名亦专称“盔甲厂”。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盔甲厂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后继胡同”,寓后继有人之意;后复称“盔甲厂胡同”。民国以后这里没有了武器制造的杀气,开始浸润出文化气息。燕京大学最初的校园就设立在这一带。帕梅拉就在这里长大。</p> <p class="ql-block">盔甲厂胡同2号,可能是帕梅拉家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胡同另一头,有个中安宾馆,墙上有巨大标识:《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写作地旧址。是埃德加·帕克斯·斯诺故居,位于东城区建国门盔甲厂胡同6号(现中安宾馆),在北京站东街路南的泡子河东巷内,东起泡子河东巷,西止抽屉胡同,长约230米,是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华期间长期居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宾馆大厅陈列着几张照片,原居住地如今这一切都已不再,盖起了楼房。</p> <p class="ql-block">斯诺(1905-1972),美国作家、记者,姓名全称埃德加·帕克斯·斯诺,汉文姓名施乐。斯诺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1928年到中国,在上海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代理主编兼《芝加哥论坛报》驻华记者。1930年为美国统一报业协会记者,开始在中国各地采访。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斯诺冲破重重阻力向外界报道皖南事变真相。为此,国民党当局取消了斯诺的采访权力,斯诺被迫离开了中国。斯诺在旧中国生活了13年。鲁迅先生说过,斯诺是个明白人,“有几个外国人之爱中国,远胜于有些同胞自己,这真叫人伤心。”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分别于1960年、1964年、1970年三次来华访问,写出许多介绍新中国的报道,并出版了《漫长的革命》、《大河彼岸》、《中国巨变》、《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等著作。1972年2月15日,斯诺在瑞士与世长辞。中国政府按照斯诺的遗愿将其部分骨灰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p> <p class="ql-block">晏老师正在为大家讲解1937年迷案以及东便门角楼(也称:狐狸塔)。</p><p class="ql-block">1937年1月8日的清晨,寒风刺骨。一位黄包车车夫经过北京明城墙东便门角楼。一阵野狗的犬吠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也把本就胆战心惊的黄包车夫吓个够呛。随之而来的,还有空气中弥漫着的血腥味,老车夫壮着胆子往前一看,城门下的沟渠里躺着一具死状极其恐怖的尸体!</p><p class="ql-block">死者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看来是个欧美人,但浑身的伤痕已然让尸体血肉模糊,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不过从装扮看,似乎是个女人。</p><p class="ql-block">黄包车夫赶紧报了案。北平城内死了一个外国女人,尸检是在三公里外的协和医院做的:她死于头部钝器袭击,包括心脏在内的内脏都被干净利落地取走,留下的仅有胃。应该只有医生或猎人才有这样的技术,野狗吃人决不能这般齐整。她下身被捣毁,一般的性虐狂大概也下不了这样的重手。钻石手表还在,说明杀人目的不是抢劫。细节太血腥可怕,警察将其保密,但后来消息还是泄露见了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该处适沿城墙之边,数年前有人在德国公墓附近自杀身死,至今平地人力车夫,每至日落,即恐有鬼出现,不敢在该处行走。</p><p class="ql-block">一时间,所有的报道都聚焦在案件发生的地点——“狐狸塔”。东便门角楼,也叫狐狸塔,是一片沾染着鲜血的土地。这里曾经是古代的刑场,如今是埋葬着无数亡灵的墓地。正因如此,北平城里流传着很多关于狐狸塔的传说…</p><p class="ql-block">相传,狐狸塔里住着一个狐狸精,时不时就要吸年轻姑娘的血来维持自己的寿命……诡异的是,案发现场没有什么血迹,受害者身上的贵重物品也都没有丢失,只是手腕上的名贵手表碎了一地,指针永远停在了午夜。这番巧合下,人人都觉得“有可能是狐狸精又出来杀人了……”</p><p class="ql-block">就在警察为女子的身份感到头疼的时候,一位老者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在看清女子的衣裙后,他昏了过去。</p><p class="ql-block">老者名叫爱德华·倭纳,是一位汉学家。他历任广州、天津、福州等地英国领事,驻华几近半个世纪,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通。死去的女子正是他的爱女,年方十九岁的帕梅拉。</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城墙经历了各种毁损,这也是仅有的几段遗存:1916年先有个环城京师铁路,把城墙打了个大洞,该洞现在是上角楼的收费处大门。</p> <p class="ql-block">明城墙:这段城墙在书中被称为the Tartar Wall (鞑靼城墙),将北京的内外城分割开来。清代北京的内城,主要住着旗人,所以英国人将内城叫做the Tartar City(鞑靼城),南边的外城主要是汉人住,叫做the Chinese City(汉人城)。城墙上可以走人,眺望城内城外不同风光,令人向往。</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明城墙全长25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城墙早已经残缺不全,现在大部分都是后来修补的,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往西漫步,会经过以前的京奉铁路信号所和一小段枕木,冬有落尽叶子的树枝装点清冷天空。这段城墙在书中被称为the Tartar Wall (鞑靼城墙),将北京的内外城分割开来。清代北京的内城,主要住着旗人,所以英国人将内城叫做the Tartar City(鞑靼城),南边的外城主要是汉人住,叫做the Chinese City(汉人城)。</p> <p class="ql-block">京奉铁路信号所是1901年与前门火车站同年由英国铁路工程师金达设计建造的,它是京奉铁路(北京—辽宁)的第一座信号所,至今已逾100年,该建筑绝大部分设施扔保留着当年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明城墙公园走到西边尽头,北侧马路对面有后沟胡同。走进去是妇婴医院旧址,然后经过亚斯立堂(Asbury Church),它是被义和团焚毁后1904年重建的。这座基督教堂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疫情没有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之相交的船板胡同。当时这里最初是一片空地,外国兵在此操练打马球,一战以后才渐渐造起房子,理论上是中国辖区,事实上是三不管地区,所以,“下等”的外国人 —— 主要是从苏联逃出的俄国白人、德国中欧逃出的犹太人、各国逃兵 ——聚集于此,廉价旅馆、酒吧、赌场、妓院林立,街上都是皮条客和姑娘。作者认为,帕梅拉就是被凶手及若干男伴骗到这里杀害的。她才十九岁,有些叛逆,对成人世界有些兴奋好奇,以为自己去的是节日派对,结果是个妓院,不从之后发生争执,被杀,血流干、脏器去除后,再被人用车拉到角楼下抛弃,这段路不到两公里。</p><p class="ql-block">船板胡同28号据说就是凶杀现场,然而现在就是一堵墙和门窗,正对着东交民巷小学的后门。如果胡同门牌号都有重排,那也未必就是这里。如今胡同里只有普通人家和小旅馆,住店客人很有可能是旁边同仁医院外地病人的家属。这么多年过去了,真看不出这里曾是个红灯区。</p> <p class="ql-block">船板胡同28号,可能的凶杀现场(但没有找到28号院)。与船板胡同呈三十度角的还有一条苏州胡同。我是第一次听老师讲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店、还有算命杂耍、代写书信的,属于典型的红灯区旁配套商业设施。这也是帕梅拉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并在此吃了生前最后一顿饭。</p> <p class="ql-block">东交民巷系北京著名街区,位于东城区南部,呈东西走向,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南与前门东大街平行,北与大华路、兴华路相通,中与合基厂大街、正义路相交,全长1552米,是目前北京市最长的胡同。</p><p class="ql-block">2001年7月,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5月,东交民巷被列入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p><p class="ql-block">东交民巷,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向东延伸的一条宁静而普通的小街,西洋小楼比肩而立。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1949年以后东交民巷仍被作为使馆区,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p><p class="ql-block">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馆都迁往朝阳门外三里屯。东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纪建筑遗产”。</p><p class="ql-block">东交民巷道路两旁的西洋建筑还在向过往的人诉说着曾经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元朝时,皇城的东墙外有一条水路,1292年开凿通惠河连接南北大运河,当时的运粮船直接停泊在城外的船板胡同一带,人们就地卸粮售卖,于是形成了粮食买卖一条街。南人叫糯米,北人叫江米。时间一长人们就干脆叫它江米巷了。</p><p class="ql-block">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礼部、鸿胪寺和会同馆,主要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这里居住40天。</p><p class="ql-block">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根据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的《天津条约》中相关条款规定,1861年3月英国公使正式入住东江米巷的淳亲王府(当时名为梁公府,系道光皇帝第七子铁帽子醇亲王奕譞的府邸);法国公使正式入住安郡王府(当时名为纯公府,系努尔哈赤之孙安郡王岳乐的府邸);美国公使进驻美国公民Dr S.SWilliam位于东江米巷的私宅;而俄国公使则入住清初在这里修建的东正教教堂俄罗斯馆。</p><p class="ql-block">随后各国公使馆均选择东交民巷一带作为馆址,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前这里有法国、日本、美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多国使馆,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这里因为洋人密集而被作为攻击的重点,曾有童谣“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前者指的是位于北京西皇城根的西什库教堂,后者即指东交民巷。</p><p class="ql-block">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后,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东江米巷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街),其在中方绘制的地图中则正式更名为东交民巷,成为由各个使馆自行管理的使馆区,清政府在这条街上的衙署,仅保留了吏、户、礼三部和宗人府,其余尽数迁出。随后在这里出现了英国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俄国俄华道胜银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等外资银行,还开办了法国邮局、医院等设施,并出现了大量西式建筑。这块使馆区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保留。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除德国、意大利等轴心国外,其他使馆移交给国民政府。</p><p class="ql-block">下图为清朝末年东交民巷使馆区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北京医院(原德国医院旧址),1900年德国军队攻入北京之后,在使馆区设置了一座战地医院,,1904年又进行了扩建。1917年8月北洋镇府对徳宣战时,院长埃德蒙•狄博尔在教会的支持下,将军队医院改为民用医院。</p><p class="ql-block">原德国医院的对面就是原德国兵营的大概位置。</p><p class="ql-block">1950年2月,毛泽东为 北京 医院题写了院名。</p> <p class="ql-block">北京医院的院墙</p> <p class="ql-block">法国邮政局旧址,该建筑位于东城区东华门街道东交民巷19号,约建于十九世纪末,起初并非作为邮局使用;义和团运动爆发,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服务设施遭受冲击,遂由法国官方出面接管、开办邮务。1995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辛丑条约》签署后,东交民巷地区统一划转外国办公、驻防、居住,使馆区内附设邮务机制必不可缺。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法国就同清政府订约,于限定地区取得了在华的邮务特许权。该邮局东邻法国公使馆,西靠日本公使馆,又与德国公使馆隔街相望。参考约在1902年编辑的《Ein Tagebuch in Bildern(穆默的摄影日记)》等影像资料,建筑南立面凸出街面的门廊顶部,已竖有法兰西三色条纹国旗;门头悬匾,字样为“POSTE FRAN?AISE”。推测义和团运动平定后不久,该建筑就作为法国邮政局对外营业,有效传递官方公文情报、接口邮轮物流,面向社会层面受理外侨和海外的邮务,也形成对海关邮政体系的延续和补充。</p> <p class="ql-block">法国邮政局建筑主体坐北朝南,平面为矩形,呈一排约八开间分布的平房,砖木结构,总体上是折衷了中、西建筑元素的外廊式式样。其面宽约26米,进深约13米,檐高约4米。南立面分别在自东、自西数起的第二间,设有两组入口。入口两侧均贴有重块粗砌的壁柱,又作宽大的横缝划分,增加了横跨体量的沉重坚固感;柱身塑出垂直壁面,上部以西式檐壁额枋形式结束,并采用盾徽装饰。两入口之间为四个连续拱券大窗,外侧又各自辟有一个同样的券窗。除门套外,墙体全部采用灰砖来砌筑线脚,刻画出圆券及其锁石、窗间墙券脚处的凸线。檐口之上的女儿墙在转角及对应券窗的部分,作朝上凸出的西洋风格三角山花,浮刻了中式纹样的砖雕花板,并在东、西两端施以折转。</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该建筑曾作为东交民巷邮政所、电信所、工商银行储蓄所、国营川菜静园酒家的营业场所。1995年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 使馆旧址,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交民巷饭店,</span>位于东交民巷甲23号。建于1868年。</p><p class="ql-block">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在 西班牙 使馆签订。</p><p class="ql-block">东交民巷饭店,号称京城唯一的旧使馆景观饭店。东交民巷饭店大院在明清时代是从事皇帝或皇子内务服务的盒事府所在地,清末成为西班牙使馆。电影《城南旧事》、《金粉世家》、《邪不压正》里的场景也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东交民巷饭店对面的“红都”,系北京高级中式服装制作企业,店名“红都”系毛泽东主席题写,可见当年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此处旁边原为德国公使馆(日本公使馆对面)</p> <p class="ql-block">东交民巷饭店左边是日本公使馆旧址,位于东交民巷21号。</p> <p class="ql-block">日本 使馆、兵营旧址。</p> <p class="ql-block">东交民巷17号,铁门紧闭。据悉,邓小平、温家宝先后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法国公使馆旧址,位于东交民巷15号,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此处最早为清朝第一代安亲王府第,建于清朝1886年,系东交民巷最早建筑。第一代安庆王名岳乐,是饶余亲王阿巴泰的第四子。安亲王府后来改为庆公府。后以1000两白银租给法国做使馆。</p><p class="ql-block">1900年,使馆因 “庚子之变”毁于炮火。《辛丑条约》签订后,法国趁机借口施行扩改建,将公使馆重新打造成欧风建筑群。其原始建筑基本由南部大门、北部主楼(平面近似希腊字母Ψ,又在西北转角部分接建一段向建筑中轴延伸的横向体量)、西北隅杂房,以及密集分布在全院中南部(占地约三分之二),多达9栋的附属官邸楼;后又将院区几何中心的官邸平除,配置绿化区、勾勒步道、安装汉白玉莲花喷水池用来点景。最早入驻的全权公使可能是1902年来京赴任的 吕班(Georges Dubail)。至1949年,这里仍登记着驻华总领事 伯亚乐(Bereal)、副领事 贝尔智(Jean Berger)的驻留信息;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回主权。</p><p class="ql-block">据悉,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1970年出访苏联时,因国内朗诺政权政变不能回国,到北京后在东交民巷15号居住多年,2012年逝世。(帕梅拉被害前曾在里面的滑冰场玩耍,之后骑车回家就失踪了。这里离凶杀现场船板胡同只有一公里)</p> <p class="ql-block">法国使馆旧址前的狮子</p> <p class="ql-block">东交民巷15号现为紫金宾馆,隶属国务院机关事务局。</p> <p class="ql-block">圣米厄尔天主堂,位于东交民巷甲13号,与台基厂大街交界。始建于1901年,创建者是法国传教士高嘉理。</p><p class="ql-block">由于疫情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圣米厄尔天主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厄米圣尔教堂坐北朝南,仿欧洲哥特式风格。砖木结构,灰砖清水墙面作三个尖顶钟楼。</p> <p class="ql-block">比利时公使馆旧址,位于东交民巷与台基厂大街交汇处的东南角,南临崇文门西大街,西北方向与法国公使馆旧址隔街相望,北面为圣米厄尔教堂。</p><p class="ql-block">比利时原公使馆位于东单牌楼以北,始建于同治五年(1866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毁于战火,翌年在东交民巷新建,其所在地原为大学士徐桐府邸。</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中缅建交,原比利时公使馆改为缅甸驻华大使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东交民巷的多国使馆陆续迁往新使馆区。</p><p class="ql-block">1970年,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比利时使馆旧址成为代号“14号宾馆”的国宾馆,即紫金宾馆。2017年6月,更名为紫金服务中心。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奥匈使馆、兵营旧址,使馆建于1897年,位于台基厂北路口东侧。《辛丑条约》签后,1910年使馆向南向东扩建并修建兵营。</p> <p class="ql-block">原荷兰公使馆旧址北门,位于东交民巷南40号,南面在前门东大街11号,现为国务院参事室。</p> <p class="ql-block">东交民巷街道人不多,很安静。</p> <p class="ql-block"> 安静的时光,在流金的阳光下,静品光阴的流转,静读自己,读人生,读故事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东交民巷29号系李大钊被捕地</p><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东交民巷里的外交使团在苏联使馆西侧的旧兵营逮捕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同时被逮捕的还有其他中共北方区委机关负责人。近百年过去了,如今,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法国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本楼建于1917年。</p> <p class="ql-block">麦加利银行旧址,沿新大陆街与东交民巷交叉的拐角处纵向分布,建于1919年。麦加利银行为英国皇家特许银行,专门经营东方业务。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业。</p><p class="ql-block">立面墙上嵌有一块 “1918-1919”字样的纪念浮雕。2003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日本正金银行现为中国法院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东交民巷的法院博物馆,以前的日本正金银行大楼,日本正金银行北京分行旧址,位于东交民巷丙23号,与正义路交叉,建于1910年。正金银行的外部墙体是用红砖与青色的水磨石搭配建造的,台基和壁柱都是用花岗石做的,隅石、门窗套框与壁龛大多是采用拱券式的作法,丝毫没有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尤其是三楼穹窿顶造型作工精细,比例严谨,很有中世纪欧洲建筑的风格。大楼的背面内侧,却多设日本木制回廊和拉合门窗。是一个西洋与日本两种古典风格相融合的典型。</p> <p class="ql-block">英国 使馆、兵营旧址,位于正义路路西( 日本 使馆旧址西门,正义路2号斜对面)。使馆建于1861年《 北京 条约》签订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使馆向西向北扩建并建立兵营。</p> <p class="ql-block">北京警察博物馆(原美国花旗银行旧址),位于东交民巷36号。因疫情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最高人民法院(原俄国公使馆后苏联使馆旧址),位于东交民巷27号。</p> <p class="ql-block">继续回到《午夜北平》故事,作者推断的凶手是美国牙医普伦蒂斯(Prentice),就住附近,在大冬天莫名其妙刷了墙,不知为什么,窗门也大开着。他对警察说不认识帕梅拉,然而却有给她看牙的记录……从帕梅拉日记里也能看出,她也去过普伦蒂斯组织的西山天体营——就是大家都不穿衣服的派对(《邪不压正》里也提了一句)。</p><p class="ql-block">附近还有六国饭店(Grand Htel des Wagons-Lits) 旧址,北京旧时最洋气最高级的饭店,各国使者及北京的上流人士在此住宿、餐饮、交际、娱乐。在没有手机联络的时代,帕梅拉貌似也在前台收取了一张别人留给她的纸条。该饭店是历史上一些著名事件的发生地,只可惜1988年一场火灾将其烧毁,重建的宾馆就再无看点。</p><p class="ql-block">正义路上的公安部是当年的英国领事馆(帕梅拉的中国通父亲维尔纳是个英国外交官)脾气古怪,和上司、同事的关系很差,一直被派去各种不怎么样的地方任职,退休后就回北京继续他的中国研究。他的养女被杀,是个轰动的涉外案件,由天津过来的苏格兰场探长和中国探长共同调查,可是总碰到各种无用乃至误导的线索,让人意识到水很深,阻力很大,不能影响大英帝国的脸面。维尔纳最初就是在英国领事馆从中文翻译做起,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多年以后,他又在这里参加了养女的案件审讯,草草收场,说凶手是个未知的中国人。</p><p class="ql-block">这位老父亲不甘心,花费重金自己侦查,并如同信访群众一样不停申诉,要求重新调查这个案子。帕梅拉于1937年1月被害,到了7月就是卢沟桥事变,北京到处人心惶惶,外国人、中国人,能走的都走了,谁还来管这个。然而他的申诉,包括一百五十页的长信,都留在了英国的国家档案馆中,再无人理会,直到多年后保罗·弗伦奇 读《红星照耀中国》后想起来做调查。《午夜北平》重构了这一案件,并生动地再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京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铁道博物馆也是当年的正阳门火车站。以前所有到北京的旅客都在此出站,我们的《午夜北平》迷案寻踪活动也就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出生在北京胡同里成长的北京人,被其深藏的历史、美丽的古建公园和有趣的地名深深吸引。读完《午夜北平》,看看老北京地图,再进行一次理论结合实践的漫步,去更深的感受和了解老北京历史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