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红翅鵙(ju)鹛(mei),是雀形目莺雀科鵙鹛属的鸟类。分布四川、广西、东到福建、南到云南、海南等地,一般栖息于活动于阔叶树上的树枝间、灌丛间以及栖息于灌木小枝的顶端。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p> <p class="ql-block">母鸟</p> <p class="ql-block">(二)灰喉山椒鸟,是雀形目鹃鵙科山椒鸟属的鸟类。俗名十字鸟。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湖南、广东、海南、福建等地,主要栖息于平原和山区杂木林、阔叶林、针叶林以至茶园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大吉岭。留鸟,一般不迁徙,但冬季和春季常有垂直迁徙现象。</p> 母鸟 <p class="ql-block">(三)星头啄木鸟,是䴕形目啄木鸟科,体小的啄木鸟,腹部具黑色纵纹,雄鸟眼后上方具红色条纹。习性同其他小型啄木鸟。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p> <p class="ql-block">(四)栗背短脚鹎,是雀形目鹎科灰短脚鹎属的鸟类。是体型略大(21厘米)而外观漂亮的鹎,因上体栗褐而得名,头顶黑色而略具羽冠,下体白色。栗背短脚鹎是中国特有鸟类,但在中国种群数量不普遍,应注意保护。</p> <p class="ql-block">(五)黑胸太阳鸟,是雀形目太阳鸟科太阳鸟属的鸟类。英文直译为黑喉太阳鸟。小型鸟类,体长9-15cm。嘴细长而向下曲。常至溪流边的开花矮树丛。在我国种群数量局部地区较丰富,特别是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和贵州西南部等地较常见。是留鸟。</p> <p class="ql-block">(六)橙腹叶鹎,是雀形目叶鹎科叶鹎属的鸟类。为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叶鹎。一般生活于从滨海的平原至海拔约2200米的山地以及栖息于开阔的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沟谷林、季雨林以至公路边的林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p> <p class="ql-block">(七)白头鹎,是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俗名白头翁、中国鹎。是中国南方非常常见的雀鸟,体长 18-19 厘米,头顶黑色,眉和枕羽呈白色,双翼橄榄绿色。老鸟的枕羽更洁白,所以又叫“白头翁”,幼鸟头橄榄色。数量丰富。性活泼、不甚畏人。白头鹎在进入繁殖期后会聚集在树林上喧叫,常常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群聚的现象,到春季时就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八)白腹凤鹛,是雀形目莺雀科白腹凤鹛属的鸟类。白腹凤鹛体小的橄榄绿色凤鹛。下体灰白,尾下覆羽黄色,冠羽凸显。与色彩相似的莺类的区别在具羽冠。</p> <p class="ql-block">(九)海南蓝仙翁,是雀形目鹟科蓝仙鹟属的鸟类。体小(15厘米)的深色鹟。雄鸟:暗蓝色,褪至下体的白色,额及肩部色较鲜亮。亚成体雄鸟的喉近白。雌鸟:上体褐色,腰、尾及次级飞羽沾棕色,眼先及眼圈皮黄,下体胸部暖皮黄色渐变至腹部及尾下的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粉红。</p> <p class="ql-block">(十)黑短脚鹎,是雀形目鹎科短脚鹎属的鸟类。又叫黑鹎、红嘴黑鹎、山白头、白头公、白头黑布鲁布鲁。全长约20cm。头颈黑色或白色,其余体羽黑色,嘴和脚红色。主要生活于海拔500-1000米山林高大乔木上以及随季节变化发生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现象。冬季于中国南方可见到数百只的大群。</p> <p class="ql-block">(十一)黑眉拟啄木鸟 是䴕形目拟啄木鸟科火簇拟䴕属的鸟类。又名五色鸟。因其羽毛有五种颜色而得名。身常约20~23公分,喙基上黑色嘴须发达,身体多为翠绿色,头部大部份为蓝色,额 头和喉部有黄色分布,眼先和前颈有小部份红色,眼部至耳羽上方则为黑色,粗厚嘴部为黑色,脚铅灰色。叫声单调而大声,类似敲木鱼的“郭、郭郭郭郭……”声,故俗称“花和尚”</p> <p class="ql-block">(十二)灰腹绣眼鸟,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喜原始林及次生植被。分布在印度至中国南方、东南亚及巽他群岛。灰腹绣眼鸟是体小的橄榄绿色绣眼鸟。似暗绿绣眼鸟,但区别为沿腹中心向下具一道狭窄的柠檬黄色斑纹,眼先及眼区黑色,白色的眼圈较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