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虎年写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一位新入群的群员,根据“美篇之家书法群”第二期书法群刋征稿启示精神,本着其主题“虎年书百虎,华夏开盛纪”以及相关要求,我这个书法后生创作了“虎年写虎”的五体虎字25幅,虽然难免有见笑于读者之虞,但却实有就教于方家之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虎是百兽之王,亦称山中之王,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称为寅,即所谓寅虎。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威严和霸气的象征,也是王者风范的展示。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广大劳动人民的保护神,却沒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和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既有其优点,也有其缺陷,虎也亦然。据传,开始时老虎什么都不会,于是就教于猫,猫把腾拿捕捉等一切技能均教授于虎,但仍然留下了后手。当老虎以为自己学有所成,并有雄壮之体魄,不想受制于猫时,于是就向猫发起攻击,猫轻松爬上了树,虎却屡试不爽,于是就卧在树下,放下身段要求猫教其爬树技术,结果不说大家也能知道,因此直至今天老虎仍然不会爬树。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我却从中读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固然猫虎属于同科动物,它们有着不少相同属性,所谓照猫画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然而在我国的姓氏中有“虎”姓,而虎姓有的地方读Hu,三声,有的地方却读mao,一声,我经常想,这是否与上述传说有所关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吕梁人,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吕梁,吕梁的山山水水、风物人情、民风民俗等等无不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吕梁秧歌,亦称临县秧歌,普遍称之为“伞头秧歌”,自古以来是我们家乡传统的春节娱乐节目,现在已经演进为广场活动、办喜事以及各种庆典活动的首选娱乐项目。顾名思义,伞头秧歌就是以伞头为领队,带领全体队员表演和歌唱,而伞头的配饰除服装外,则是一手执伞,一手执虎撑。我曾经是一名蹩脚的伞头,因此对"虎撑”情有独钟,关于“虎撑”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一些中医到处采集并实验各种药物的功效,通常会手拿一个铃铛,铃铛看起来就象一个铜环,这是他们的护身符。我以为其实铃铛的功效就是用铃声趋走草丛中的蛇虫等,以保护采药者的安全。据传,药王孙思邈去山中采药时,实然迎面遇虎,挑药材的扁担已无法施展,正当其手足无措,恐惧地盯着老虎时,奇怪的一幕发生了,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好相反,而是张大嘴巴蹲在地上,以一种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轻轻摆动脑袋。药王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他缓缓地接近这头庞然大物,此时却看到一块硕大的动物骨头深深地扎进老虎的喉咙里,善良的药王想替它拔除这块骨头,但又担心拔除骨头时虎因疼痛而突然闭嘴,咬断自己的胳膊。正在这时突然想起挂在扁担上的环铃,随即取下放入老虎口中,将那大口撑开,他将手从铜环中穿过,深入血盆大口中迅速拨出骨头,并麻利地在伤口上抹上药膏。当药王取出虎口中的铜环时,老虎却在不住地点头,似乎是在答谢这位仁慈的医生。从此,铜环被改造成一个手摇铃,成为采药的标志,带上它也有了彰显采药者为药王弟子之意。因为用铜环撑开了老虎之口,有了虎撑之意,也许这就是当今“虎撑”之名的来历吧!随着时间的推移,伞头秧歌几经演进,从用衣掸子、哨子等逐步演进到现在的“虎撑”为伞头的必备饰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述两个段子似乎与“虎年写虎”并无必然联系,但又难以截然分开,写出来一来有助于增加人们对老虎的认知,二来为孤独、寂寞的书坛添加点佐料,博取书者和读者的些许笑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2.10晚于惟德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期书法群刋投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楷书五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行书五虎</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草书五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隶书五虎</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篆书五虎</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书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刘恩祥,男,1942年11月14月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王家沟乡南洼村。1966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参加工作。曾任初高中语文教师,先后就职于县纪委、宣传部、县教委,现任柳林县老年书画研会会长、老年书画培训学校校长兼书法教师。吕梁市书协会员,县书协和美协顾问。号花园居士,斋号老书斋、惟德轩。出版有《栁林县老年书画作品集》3册,巜中华廿四孝书画》,《篆书千字文》,《书苑雅集》以及《五体千字文》等书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