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香港新界大埔墟新發現

Melissa

<p class="ql-block">虎年初十一,香港新增1325宗確診個案,為單日新高,初步確診逾1500宗,更出現全港首名疑因染疫死亡的兒童</p> <p class="ql-block">二月十一日 ,連日陰沉的天空難得藍天白雲,站在陽台,放眼望去,清晨的維多利亞港美麗如畫</p> <p class="ql-block">從這里看平靜的維港、疫情封鎖空無一人的維園球場,你是完全看不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港人煩躁不安緊張的心情和</span>港深關口急於逃離疫情重災區狼狽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香港疫情嚴重擴散加重,既然難得一遇的晴空萬里,藍天白雲,悶在壓抑的市中心,不如就借晴朗的一天向快樂出發</p> <p class="ql-block">火車一路向北行駛,我的心情也越發明快</p> <p class="ql-block">出了大埔墟站,漫步街頭,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村子,一個連名字都沒聽過的路邊小村子—— 泮涌新村</p> <p class="ql-block">吸引我注意到這個小村子的,是遠遠看見它上空盛開的、壯觀的三角梅和爆竹花</p> <p class="ql-block">太美了,驅使我要走近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據說,400年前,泮涌村前方為汪洋,而該村與大海之間有一片淺灘,有村民曾在村公所發現一些被丟棄的一些文物上看見「湴涌」二字,推想為該村的原名稱。</p> <p class="ql-block">在1688年的康熙 《新安縣志》已經有記載該村落,當時屬於新安縣五都,到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的《新安縣志》則屬於官富司管屬本地村落。</p> <p class="ql-block">泮涌村在明朝初年已經開發,最初為深圳崗下文氏的文蔭公從陶子峴搬遷到這裏附近,並建立文家莊。清朝期間,來自南頭的麥氏鐵象公在該處擇地建成傳統的本地圍村,之後唐、羅、陳氏也先後加入,居民以漁農樵商為業,是大埔區內最繁盛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民間記載村民多爲由碗窰搬至泮涌的文氏族人,後來遷往泰坑鄉。太和市位於泮涌北面,1898年興建九廣鐵路期間,將村前的濕泥地興建軌道,將水圍與大埔頭割裂。期間一場大風暴將海浪的軌道捲走。最後鐵路公司將軌道的位置推移至向村的方向,而泮涌村外的十多呎的泥灘填成農田。後來落成的大埔墟站亦即是今天的香港鐵路博物館。沿火車軌東行,可到達運頭角。</p> <p class="ql-block">根據1899年殖民地官員駱克爵士接收新界報告中,當時村名仍是湴涌,紀錄了有100人居住。有傳1958年,村旁籌建泮涌公立學校,為求文雅,將湴字改為泮,並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在泮涌村周圍未開發以前,該處東南北三面都是田野。泮涌村北的地,因為火車站的興建,太和市亦漸漸變得興隆,變成現在的大埔市區。而圍村的建築朝向東北方向,有七排八巷,四周曾經有圍牆包圍,圍底則為神廳。只有朝向北面方向的圍門在重建後得以保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泮涌由大埔滘選區劃到新富選區。</p> <p class="ql-block">經過大埔墟街市路邊,看見排隊等待核檢的長龍</p> <p class="ql-block">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p> <p class="ql-block">這次經過大埔墟,下來走走,竟然發現了這麼古老的一個小村落,看到的「碗窰」、「泮涌」字樣的地名,也是平生頭一次,所以,你說人生是不是沒有白走的路?😅 ㊗️福香港,天佑香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