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稼楼一一上海之根

天地

<p class="ql-block">召(zhao)稼楼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可以说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元代初期形成村落,兴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当地于元大德年间形成村落,兴起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明代工部右侍郞谈伦为激励父老乡亲不误农时,勤耕细作,多产丰收,特意命长子谈田在朋寿园东首建造了一座钟楼。从此,每日清晨鸣钟不止,逢天气有变时即鸣钟告示。钟楼题名召稼楼,以示重农礼耕。这一带就此人勤田丰,赢得四乡好评,因此人们将这里呼作"召稼楼"。通俗的说,是召集大家勤劳耕作的地方,并非召(zhao或shao)家之地。</p><p class="ql-block">"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古诗句中的"召稼",就是古代垦荒中心召稼楼,正是召稼楼的钟声唤醒了浦东大地。</p><p class="ql-block">召楼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浦江镇乃至上海历史上具有三大文化亮点:即"教民农耕垦荒楼"、"江浦合流叶宗行"、"上海城隍秦裕伯"。</p> <p class="ql-block">裕如台,丰收之年,大家庆贺唱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资训堂遗址,自古以来,此地百姓就非常重视教育</p> <p class="ql-block">广智学堂故址,黄炎培、张闻天等名人都在此受到启蒙</p> <p class="ql-block">机云亭,为纪念东吴大将陆逊之孙,文化名人陆机、陆云而建</p> <p class="ql-block">历史古镇--召稼楼,不仅有荷花墙、骑马墙、青砖黛瓦等充满明清文化韵味的建筑,也有着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所共有的风貌特征,更是因为这里承载着厚重的海派文化和上海之根,</p> <p class="ql-block">报恩桥</p> <p class="ql-block">复兴桥</p> <p class="ql-block">礼耕桥</p> <p class="ql-block">资训桥</p> <p class="ql-block">召稼楼古镇的小吃特别多,特产也很丰富,品种也很齐全,价格也比较亲民,春节前,不少人专门到古镇采购年货</p> <p class="ql-block">礼园是为为上海历史进程的先贤们建造的纪念馆。叶宗行的最大功绩在于疏浚范家浜、汇并吴淞江、接通上海浦、使江浦得以合流,为数百年后的上海成为东方大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叶宗行治水有功,被提拔为钱塘县知县。可以说:有黄浦江才有今天的大上海。文化名人秦裕伯,被朱元璋封为城隍,成为上海的保护神,被人们誉为"奋身一出、为民请命"的人杰。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艺术馆等等。</p> <p class="ql-block">叶宗行塑像</p> <p class="ql-block">秦怡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召稼楼古镇欢迎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