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雅缜密,逸趣幽深——从缜密与幽深的角度批评文征明书法

黎德良

<p class="ql-block"> 濯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是先秦思想家韩非子的一则《矛与盾》的寓言故事。在辩论中,若能利用好“以子之矛戳子之盾!”将矛盾转化,变被动为主动,最能给对手造成致命打击,可以说是四两搏千斤,轻轻松松就能化解危局,赢得完胜。我们的伟人毛主席不仅是这样的善辩奇才,同样在处于不利环境,处于被动局面的时候总能转化矛盾,转危为安!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领略到这种美丽的风景,无不令人叹服,为之倾倒!批评文征明书法,我想试着采用这种方式。</p><p class="ql-block"> 文征明是明代最优秀的书法家之一。既然是最优秀的书法家之一,那么他的书法肯定的非常优秀的!所以在这里,我既不说他的书法如何的好,也不说他的书法如何的不好,只想了解他对书法的终生追求?先看看他对书法有着怎样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文征明在《跋李少卿帖》中有云:“自书学不讲,流习成弊,聪达者病于新巧,笃古者泥于规模。”即书法主张:既要根植古人的基础,又不能泥古不化。</p><p class="ql-block"> 其在《跋怀素自叙》中有云:“藏真书如散僧入圣,虽狂怪怒张,而求其点画波发,有不合于轨范者盖鲜。东坡谓: ‘如没人操舟,初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止自若,其近于有道者耶?’若此《自叙帖》,盖无毫发遗恨矣。”表达了他鉴草探真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其在《跋蒋伯宣藏十七帖》中有云:“此帖自唐、宋以来,不下数种,而肥瘦不同,多失右军矩度。惟此本神骨清劲,绳墨中自有逸趣,允称书家之祖。晋人笔法尽备是矣。”表达了绳墨中自有逸趣的书学主张。</p><p class="ql-block"> 其在《跋赵鸥波书唐人授笔要说》中借赵孟頫之口有云: “学书之法,先由执笔,点画形似,钩环戈磔之间,心摹手追,然后筋骨风神可得而见,不则是不知而作者也。”再次表达了绳墨中自有逸韵的书学观点。</p><p class="ql-block"> 其主张典则有法度,重钟王书。在《跋祝京兆洛神赋》中有云: “祝京兆书法,出自钟、王,遒媚宕逸,翩有凤翥之态,近代书家,罕见其俦。若此书力追钟法,波画森然,结构缜密,所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超出寻常之外。”可见他之所以推重祝允明的书法,是因为祝书直法钟、王,胎息深厚,既古雅缜密,又逸趣幽深。</p><p class="ql-block"> 总的看来,文征明鉴书素以“古雅缜密,逸趣幽深”的书法意境为归旨,因此可以断定这就是他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书法理想!</p><p class="ql-block"> 古雅缜密,逸趣幽深。说的是两种情境!一种是近境,一种是远境,即近同瞰石,远景含山。近则粗犷朴茂,远则概约空灵。在书法中将二者有机结合,互为映衬,互成对比,实现二元的对立与统一,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一书学思想无疑是十分正确的!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理想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得认真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找到其中的要害。从甲骨文看,文字源于物象,以利器镌刻;从铭文看,文字由物象转形象,在金属上錾字;篆隶转变阶段,蒙田始制笔墨,书用工具得以改变,字形变纵为横,变长为宽;隶楷转变阶段,字形变宽为方。从笔法上看,是由易到难。因为甲骨篆籀只有一法,隶三法,楷八法。一法易精,而八法难备!从工具上看,由强转弱。利器钢錾自带锋芒,只求造作无须功法!而毛笔又经过了由硬芯副毫到散毫的转变。随着工具的改变,书法方式也由书作向书写的转变,由慢转快。写作是写中带作,作中带写;书写是追求过程的简化。所谓慢工出细活,追求简单快捷的书写方式于工作学习有利,但于书法的成就却是极为不利的!这也许就是自宋以降在书法成就上每况愈下的一个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如何解读古人的问题?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解读他人要靠自身的聪明去挖掘他人的智慧,越聪明的人越能发现他人的智慧,反过来又以他人的智慧来提升自身的聪明高度。聪明是主观能动的,而学习是要客观求真的。小难搏大!学习是以己度人的过程,如果自身程度相对过低的话,就免不了要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错误,所以学习书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磨砺向前,要辨证客观。</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王羲之能成为书圣?王羲之铸古镕新,变隶为楷。王羲之能成为书圣,除了其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比张芝的楷法狼藉,钟繇的八法未成,是他率先解决了楷法必备的基础问题,即八法。为什么欧阳询最终能夺得楷圣桂冠?王羲之虽然八法俱备,但在形体的严谨法则上不及欧阳询。欧阳询在王羲之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难度和高度,是以极则至圣,尊居正位。而颜筋柳骨主要是把握住了时代的命脉,焕发出时代的精神。其重点在时代,只能屈居襄位。由此可见,端庄严谨才是中国文化的正脉!</p><p class="ql-block"> 书法上一样讲究: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如果一个团队不能团结合作就形成不了整体的力量;如果个体之间不能相互比较助进,个体的力量就得不到成长提升。严肃是为了认真,活泼才能开朗。即认真又开朗才是善于学习,刻苦努力的应有态度。就是说,既要做到矛盾对立,又要做到和谐统一。从笔画与笔画之间,笔画与字之间;从笔画与字到字与行,以至于篇章之间的关系莫不如此。</p><p class="ql-block"> 书法观就是世界观。一个人面对现实有几种态度,一种是平视,一种是认真,一种是淡然。平视是不分彼此什么都一样,什么都想要。认真是扎根深入,看清现实的本质,从中选择自己最主要的。淡然是看开看远,只取简约。纵观三种态度可以得出结论,认真是聪明的态度,淡然是智慧的态度,平视是愚蠢的态度。可以说,严谨认真是使人变得强大的法门,淡远简约是使人变得快乐的源泉。这正合文征明的书法观:既古雅缜密,又逸趣幽深。但是我要说的是,文征明在书法的旅途中至死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人评价文征明说,慢慢来才是最快的!可以说文征明不缺严谨认真的态度,不缺刻苦努力的毅力,那他缺的是什么呢?其实可以从其书作中得出答案,那就是缺乏深远简约的淡然!说到底还是智慧的不够。</p><p class="ql-block"> 智慧是强大的根基,是由客观意识决定的!一个人只有拥有客观的意识形态才能使自己变得真正的强大。而拥有强大的内心才是一个人能够恣意潇洒的前提,才能勇敢的面对现实,看淡现实。以至云淡风轻,行深自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