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正月十五”

董安宏

<p class="ql-block">  再两天,就正月十五了。</p><p class="ql-block"> 城里人的年特别短,过了初六,初七就上班了。比较起来,乡下人的年要长的多,不过了十五就不能算完。</p><p class="ql-block"> 当年,姐夫在城里上班,初六一准就得返城。他背着一只大提包,朝村外走的时候,邻居们打招呼说:“咋,走呀?不过完年了再走……”姐夫笑笑,表现出了一脸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得走,明天就上班了。”</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在乡下过年,乡下人的年过的专一,过的慢条斯理,一点都不着急。只要还没有“出年”,什么都可以不干,什么也都干不成。有谁没过十五就忙,便会有人斥道:</p><p class="ql-block"> “忙个球啊?过了十五不行吗?”</p><p class="ql-block"> 在城里搞建筑的公司一方面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要用大量的农民工,他们深知乡下人的习惯,不过十五是不会来上班的。所以,几乎所有的建筑公司开工都比较晚,一般得过了十五。</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八,是舅舅家给外甥外甥女送灯的一个日子。小时候不怎么理解,舅舅家为什么给我们每个人不多不少就七根蜡烛呢?后来明白了,一晚一根,恰恰点到正月十五。</p><p class="ql-block"> 城里人的年,每每这样,过的仓促,紧紧张张,还没有怎么品出年味就戛然而止。乡下人过年,才真正叫做过年,从初一到十五,一天一天的,不慌不忙,在这半个月里,他们要好好享受一下过年的轻松与热闹,还有走亲戚和吃宴席的种种乐趣。这半个月,是农家人一年当中最惬意的半个月。</p><p class="ql-block"> 初九晚上,村道里异常热闹,孩子们挑着各式各样的灯笼,一会儿聚集,一会儿又散开,将乡下的夜晚点的通亮,像“不夜城”似的。</p><p class="ql-block"> 过了初十,过年又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晚上,不仅有孩子们的灯笼,生活在川道里的人们历来有放天灯的习俗。如果说,是孩子们的灯笼点亮了村庄,川里人的天灯则点亮了茫茫的夜空。竹子是做天灯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因为塬上不长竹子,所以塬上人笨,不怎么会做天灯。不过,这并不影响塬上人喜欢看天灯,塬上人看天灯的那个兴头,不亚于看周至的社火表演。</p><p class="ql-block"> 天完全黑下来,大人小孩一起聚到村头,朝着川道的方向张望着。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声:</p><p class="ql-block"> “看,天灯!”</p><p class="ql-block"> 果然,一只天灯从远远的东边的地面窜了出来,像一颗硕大的星星,一点一点地上,上,再上……然后,放天灯的场面一发而不可收,一只,又一只……不仅是东川,南川、西川也一并开始了。刹那间,东塬的四周出现了一种数灯齐发的壮观。夜空中,远远近近,千灯竞升……不一会儿,人间的灯,一只一只融入到了天上的星海。举首而望,你已经分不清那个是灯,那个是星了。</p><p class="ql-block"> 小孩们只是看,大人们一边看,还一边议论不休。他们能通过距离和方位准确判断出,这一只是那个村放的,那一只又是那个村放的。</p><p class="ql-block"> “那一只肯定是东阳人放的。”</p><p class="ql-block"> “你看,那一只那么远,在东阳的北边,那一定是高唐人放的。”</p><p class="ql-block"> “哎,这一只这么近,应该是菜子村放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天灯,还算不上是最开心的事情,最开心的事情是追天灯和捡天灯。一只天灯燃油将尽,开始坠落了,而且是从我们的头顶坠落。这时候,看天灯的人群便开始骚动,便开始有了一种意外捡到的期待与激动。</p><p class="ql-block"> 天灯,越落越低,越落越低……人们已经能看到那只天灯的大小、造型、颜色和那奄奄一息的火苗了。即将落到地面的时候,男人们疯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奔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当气氛再一次平静下来的时候,几个抬着天灯的男人被一群人压压簇拥着徐徐而来,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得意。这个年,他们也能放一回天灯了。</p><p class="ql-block"> 十五到了。</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是一个让人伤感的日子,是一个让人回味的日子,也是一个让人不舍的日子。这一天完了,年真的就过完了。</p><p class="ql-block"> 天还没有亮,噼里啪啦,就有人放鞭炮了。十五的鞭炮声再没有初一的那种热烈和兴奋,稀稀拉拉,有气无力,弥漫着一种惆怅与留恋。中午,母亲又蒸了一锅煮馍,十五的煮馍也香,但那种香里有了一种“不是滋味”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人都知道,明天不能再穿新衣服,得换回那身旧衣服了;明天,孩子们再不能开心的玩耍,得背着书包上学去呀;明天,上工的铃声又该响了……</p><p class="ql-block"> 又一年的劳作,像又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样,自正月十六一大早,就又开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