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谷爱凌,当她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上纵身一跃、获取金牌之际,全中国乃全世界华人都为之欢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18岁女孩,自信、美丽、阳光、高挑,混血的优秀基因传承,世界名校的高考状元,……所获得的金牌可能比她的包包还多,正如有网友说“哪哪都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扒出了她家的父母爷爷外公外婆等人的优秀学历,简直是可望不可及。又有人说这是她的母亲集中美文化的智慧,把女儿打造成一个万人仰望的“仙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体育上,谷爱凌都是美式教育的成果。包括那果敢冒险的“金牌一跳”。我们纵情欢呼,亦是在欢呼她背后的美式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比较阳光女孩,我倒是更敬佩“七台河”的冠军之路。它是土生土长的一片冠军树林,而不只是一颗美丽的大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2月5日,中国队选手范可新(左)与队友曲春雨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台河,是东北黑龙江省的一个小城市,人口不到70万人,在中原地区就是一个小县人口的规模。可它确是“中国短道速滑运动”的代表城市,有“冬奥冠军之乡”的名称。在中国历届冬奥会所获得的16枚金牌中,其中有七枚和七台河有关。七台河培养的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家级金牌,500余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级金牌,170余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余次打破世界纪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大众所熟知的著名运动员有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等,共出了10余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p><p class="ql-block"><br></p> <h5>这是1月8日在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内拍摄的金牌榜。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本次北京冬奥会上的“短道速滑混合接力”项目中,可以看出,范可新和她的队友,那种果敢、勇猛机智的身影,最终团结一致,拿到我国在冬奥会上的首金,极大地鼓舞了我国运动健儿的斗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要是论运动场地设施和人才资源,一个小小的东北边缘城市,哪能和哈尔滨,长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相比呢?!但凭着执着的信念和不辞劳苦的精神,硬是将滑冰滑到了世界舞台。这里面靠的不是资本而是人的精神(当然,他们也需要资本支持尤其是央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这是1月8日在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内拍摄的已故短道速滑教练孟庆余的工作场景复原。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七台河的滑冰项目是从市内一个简陋的体育场中开始的。当年,有一位叫“孟庆余”的教练(已故),带领学员们,住在这个体育场的看台下面作训练。没有滑冰场地,白天就在体育场外的空地上浇水成冰训练。没有浇水机器,孟庆余教练就把一个大铁桶放在爬犁上当做水箱,自己拉着一吨多重的爬犁人力浇水。可想而知,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东北的屋外,这是多么的不容易,是多么的艰苦。就这样“白手起家”,孟教练和他的学员们,将“短道速滑”,推向全国和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孟庆余当年培养出的学员,至今不少已成为世界冠军,还有许多成为了专业教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在七台河体育中心,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的孩子们在进行训练(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2013年,七台河才有了室内冰场。随后在2017年,七台河职业学院张杰(世界冠军)冰上运动学院成立。在2019年,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成立。七台河开启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增加了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数量,创建“省队市办”基地。并举办群众性的冰雪体育活动。七台河承担起向国家队培养输送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的重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七台河已是我国冰雪体育运动的一块美丽茁壮的森林!</b></p> <h5>1月12日拍摄的七台河职业学院校园和七台河体育中心(右侧建筑)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h5><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br></h1><div><br></div> <h5>1月12日拍摄的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无人机照片)。</h5><p class="ql-block"><br></p><h5>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于2019年开馆,主要展示当地40余年滑冰事业的历史。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h5><p class="ql-block"><br></p><h5>(注:参考“新华社微信”文《7块冬奥金牌,这座东北小城凭什么?》2022.02.09)</h5><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