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埃及,埃博法老的故事

玛利亚

<h1><b>一、前述</b></h1> 到了北京一定要去故宫转转,<div>才能稍微了解中国;<div>到了开罗必定要去埃博看看,</div><div>才能略懂法老的故事。</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罗埃及博物馆正观</h5> 开罗埃及博物馆(下面简称埃博)坐落在开罗解放广场,是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馆中收藏了古埃及从史前时期至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像、绘画、金银器皿、珠宝、工艺品、棺木、石碑、纸草文书等多达30万件珍品,其中大多数展品年代超过3000年。<div><br></div><div>埃博有100多个展厅,来埃博,绝对一次让你看个过瘾!由于埃博主要收藏的是法老时期的文物,所以被称为“法老博物馆”。<div><div><br></div><div><div>下面我从埃博万件展品中,挑一些最不容错过的展品,带大家走进法老的奇妙世界,略窥千年前法老的故事吧!</div></div></div></div> <h1><b>二、开罗埃及博物馆</b></h1> 埃博建筑本身就是一件不可移动的大文物,1902年就正式开放了,算起来已经是百年老店了。不仅古老,埃博的设计也很走心,光一个大门就浓缩了埃及文明的四个主要阶段,按照时间顺序是:法老时期、希腊-罗马时期、科普特基督教时期和伊斯兰时期。<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埃博全貌(借网图)</h5> 首先,博物馆正面形似法老时期的神庙塔门——两侧是方形立面,中间是大门;其次,外门口上方是希腊语铭文和希腊-罗马风格的雕塑;另外,入口两侧的两根柱子,以及上方的檐口,设计灵感源自科普特艺术和基督教欧洲传统;最后,34米高的大穹顶是明显的伊斯兰风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特摩斯三世的狮身人面像</h5> <div>埃博门口两侧各卧伏着一尊狮身人面像,该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最伟大的国王图特摩斯三世,他是法老时代的拿破仑,他一生打过16场战争,全部完胜!<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馆门前守护着两尊狮身人面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庭院中散放着许多珍贵的</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雕、石碑、石棺和石刻</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此随意地摆放在草地上的石雕文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门口伫立着拉美西斯二世的石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埃博入口</h5> 进入博物馆前,首先看到的是它精细的拱门,拱门两侧的壁龛中各有一个浮雕,左边的尼罗河女神浮雕手持代表上埃及的莲花,右边的尼罗河女神浮雕手持代表下埃及的纸莎草,分别象征古代埃及的南北方,两尊浮雕合置于此,可谓足具深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拱形大门上方和</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侧的三尊塑像尤其精美</h5> 正上方是古埃及女神哈托尔的白色头像,她头戴日轮和牛角,面带着微笑注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托尔是爱与美的女神、</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富裕之神、舞蹈之神、音乐之神</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门墙上有一块圣甲虫的埃博馆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等待进门,闲极无聊,自拍项圈耳机</h5> 进门前导游给我们每人分发了一个耳机,方便导游在馆中给我们团员讲解。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罗埃及博物馆示意图</h5> 开罗埃及国家博物馆有100余个展馆和1个大型图书馆分布在博物馆的上下两层。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恢弘的玻璃窗口天井</h5> 建筑内部有高大宽敞的中央大厅,楼顶有一个玻璃窗口天井;通过天花板上镶嵌的漫射玻璃和二楼的窗户采光,在展厅光线很好,看展品效果很棒。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入口处地面图案是八芒星</h5> 八芒星是古代苏美尔文明非常重要的一个符号。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俯视入口处的安检门</h5> 埃及作为文明古国之一,除了地面上搬不走的,其他绝大部分文明的见证物,都汇聚在此。博物馆占地面积117费丹(1费丹约1.038英亩)。展厅内部不算很大,所以游客只能分批进入参观。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楼的棺椁厅</h5> 令人毛骨悚然的木乃伊也在博物馆里展出。古埃及国王和王后的十几具木乃伊在法老木乃伊展厅展出。曾经的君临天下,曾经的倾国佳人,在现在却只是一具具裹着层层米黄色亚麻布的干尸了,他们躺在玻璃罩里,双臂蜷曲在胸前,安静而神秘。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楼的木乃伊展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门两侧各伫立一巨大的石雕神像,</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侧是埃及法老阿肯纳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另一侧是法老阿肯纳顿的王后纳芙蒂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中华导游在讲解埃博的历史</h5> 博物馆的一层主要展示古埃及的一般文物,其以年代的先后而划分为新王国、中王国、古王国三大组成部分,文物依各自所在年代而被分门别类。虽如此,但是想细细的玩味,确是需要充裕的时间的。其数量之庞大,其种类之繁多,令人啧然。 博物馆最为珍贵的文物则存放于博物馆二楼,依主题而划区进行展出。在众多的展厅之中,以图坦卡蒙墓展厅最为令人驻足。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老的黄金棺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楼主题展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楼入口处人流熙熙攘攘</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外团导游在介绍罗塞塔石碑的复制品</h5> 埃博展出的文物当中,除了一件之外,其余全都是原件。这唯一复制品就是仅次于纳尔迈调色板的著名的罗塞塔石碑!它的真迹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罗塞塔石碑是大英博物馆</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大镇馆之宝之一(借网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罗塞塔石碑是破解古埃及秘密的钥匙</h5> <h1><b>三、埃博的主要馆藏</b></h1> 埃博内最有影响力的展品当属从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陵墓中出土的千余件文物,如金质御座、黄金面具、黄金棺、黄金饰物,图坦卡蒙及王后的精美浅浮雕像等。此外,馆中还展出有许多表现古埃及平民日常生活的藏品,如织布模型。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老的太阳船</h5>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可以复生,太阳船就是供法老胡夫的灵魂遨游太空,然后返回来世之用。还有说法认为,太阳船实际上是胡夫的殡葬船。这只游历了4600年的太阳船,被埋葬在吉萨最大的金字塔的陵墓旁边。<div><br><div><div>这只太阳船的出土,被认为是 20 世纪中叶埃及考古界最伟大的发现。它是迄今世界上发掘出的最完整、最壮观的船只。这对于研究古埃及的造船、航行、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均具有重大的价值。<br></div></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在修缮的博物馆一角</h5> 参观埃博等同上了一堂信息量巨大的埃及历史课,我们可以从古埃及开始了解这个民族的起源及发展进程。博物馆的展品多到令人发指,很多文物就放在地上,抽手就能摸到。来之前辛苦储备了一些知识,但身临如此庞大文物宝库中马上宕机了,全程几乎都是一脸懵懂、惊讶的合不拢嘴......<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埃博展厅一角</h5> 据说曾经有人测算过,参观楼上楼下共计30万余件的展品,如果每件文物你驻足1分钟,看完全部展品需要9个月!可是我们的导游仅仅给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很遗憾只能走马观花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埃及年表</h5> 写此文整理照片时让我很焦虑,因为当初的参观路线是乱走的,没有按年代来,所以照片顺序很乱,这也是我迟迟没有下笔的主要原因......<div><br><div>再者博物馆内禁止相机拍照,手机可以随便拍,但图片成品质量欠佳。况且图坦卡蒙展厅和木乃伊室连手机也是不可以拍照的。如果看到游客有违规企图,立刻就有工作人员过来制止。所以文中部分图片只好借网图。</div><div><br>经过长时间的纠结和翻阅了大量相关材料,最后为了使读者可以身临其境的完整了解博物馆的馆藏,本文决定按着古埃及年表悉数介绍馆内部分经典展品。</div></div> <h1><i><b>1、前王朝时期藏品(前4000-前3000)</b></i></h1> 前王朝时期居然留下了大量的精美陶罐,这些陶罐由彩陶制作,并在外部绘有深红色的装饰图案,图案通常与河水相关。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彩绘陶罐<br>前王朝时期</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涅伽达文化Ⅱ时代<br>(前3500-前3100)</h5> 此陶罐带有小小的镂空把手,陶罐的两侧均绘有同样的图案:一艘大船,密集斜线是船桨,船身有两个舱门,一个舱门旁有个很高的桅杆,上面挂着某个诺姆(即县)的标志。在靠近固定船锚的地方,一个长长的、弯成弓形的棕榈树枝装饰船头。在陶罐的下方左面一些波浪线,右侧画着几只鸵鸟。陶罐上充满自然风情的原始图案,还原了前王朝时代的生活、植物、动物。 <h1><p></p></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纳尔迈调色板<br>第零王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纳尔迈王朝时期<br>(约前3000)</h5><p></p> 进到博物馆里往右看,有一个不大的展柜,里面有一片不起眼的石板,这就是纳尔迈调色板。它一直被认为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物,因为它展现了上下埃及的统一。<div><br><div>调色板正反两面的上方是一样的:左右各刻有长着牛角和牛耳的哈托尔女神,两个女神像中间的区域,宫室中一只鲶鱼和一个凿子,是国王纳尔迈名字的象形符号。<br><div><br></div></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纳尔迈调色板的两面</h5> 调色板的一面(如上图左)在女神的下方可见国王纳尔迈头戴上埃及王冠,手持梨形权杖击杀敌人的情景 。他留着皇室胡须,身穿短裙露出牛尾巴,身后跟着提鞋仆人。七瓣花(有时是六瓣)代表着王权。<div><br><div>这块调色板的右上方的画面,是象征权力和复仇鹰神荷鲁斯,提着绳子奴役敌人。敌人身上盛开的纸莎草是下埃及的象征。</div><div>最下方刻有一男一女。整个画面寓意着上埃及对下埃及的征服。</div><div><br></div><div>纳尔迈的身份尚有争议,人们普遍认为他就是第一王朝的开创者美尼斯。<br></div></div> <div>调色板另一面(如上图右),在女神的下方可见国王纳尔迈头戴下埃及王冠,手持权杖,身后跟着司鞋官,在待从的陪伴下,检阅两排已经被砍了头的俘虏。国王的形象格外高大,他的前方刻着纳尔迈名字的象形符号。两排尸体上方,一艘大船驶入敞开的门,寓意着敌人彻底被征服。</div><div><br><div>这块调色板的中部刻有两头神话中的神兽蛇颈狮/豹,它的形象最初源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象征着宇宙的混沌、自然的神力。</div><div><br></div><div>这块调色板的下部有一头公牛用两只角毁坏敌人的城墙,同时用脚践踏一个战败者。导游介绍说这喻示着纳迈尔王朝时期统一埃及的某个历史事件。</div></div> <h1><i><b>2、古朝时期藏品(前2920-前2575)</b></i></h1>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塞王雕像<br>第三王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塞王朝时期<br>(前2630-前2611)</h5> 左塞王是古埃及第三王朝的开辟者,他的这座石灰岩塑像,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按照等身比例制作的雕像。<div><br>他身披长袍,下巴留着象征王权法老威严的柱状假胡子,头戴古埃及法老标志性的王巾,这也成为了后世君王墓葬中最常见的形象。</div><div><br>左塞王的阶梯状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古老、最有特点的金字塔,相传是由大臣伊姆荷太普设计修建。这位大臣也是掏出内脏制作木乃伊这一技术的发明者。(左塞王的阶梯状金字塔在上一美篇里有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div> <h1><i><b>3、古王国时期藏品(前2575-前2152)</b></i></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杜姆鸭群图</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四王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斯奈夫鲁王时期</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2575-前2551)</h5> 斯奈夫鲁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创立者,这幅美杜姆群鹅图是他长子墓中墙面上的石膏装饰,是一幅完整壁画中的残片。<div><br>壁画由工匠在墙面雕刻,再填以颜料。画面中两种鹅对称分布,据考证,它们可能来自当时的希腊和土耳其。</div><div><br>这幅距今近4600年的作品,展现出了古埃及人极高的绘画水平,羽毛和植物的细节、色彩的运用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胡泰普和奈费尔特双人雕像</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四王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斯奈夫鲁王时期</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2575-前2551)</h5> 这是古埃及王国第四王朝拉胡泰普王子和奈费尔特王妃的坐像。 出土色彩至今鲜艳,雕像的比例与真人相仿,面部和服饰刻画细腻,椅背上方刻有两人的名字和身份。王妃的线条丰满,戴着假发套和华丽的花冠,脖子带有被称为“乌瑟克”的大项圈。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子和王妃都拥有一双闪亮的眼睛</h5> <h3>仔细看一下他们俩的眼睛,是用不同的材质镶嵌而成:在不透明石英制作的眼眶中,镶嵌了由天然水晶制作的眼球,眼球中心还能看见黑色的瞳孔。惊叹那个时候的工艺就这么高超了!谁能想象这逼真传神的石像竟然是4600年前的作品!据说墓室被打开时,勘探者被雕像炯炯发亮的眼睛吓得半死。</h3>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夫小型雕像<br>第四王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夫王时期<br>(前2551-前2528)</h5> 这尊小小的雕像,竟是世界上最雄伟陵墓的主人——赫赫有名的胡夫法老存世的唯一形象。他留世物品里,一件是他建的世界最大胡夫金字塔,一件就是这个最小的雕像。<div><br></div><div>雕像由于年深日久,昔日明亮的乳白色已变为深褐色,大多数参观者都不会注意到这个7.5厘米高的小象牙雕。虽然它还不到一个拳头大,但绝对是一尊国宝级的珍品。<br><br></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哈夫拉雕像<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四王朝</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哈夫拉王时期<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前2520-前2494)</span></h5><div><br></div> 这尊坐像毫无疑问是古埃及早期雕塑艺术风格的典范之作。哈夫拉是修建吉萨第二大墓葬群(包括狮身人面像)的法老。他是胡夫王的儿子,他从逝世的兄长那里接过了王位(有说法是哈夫拉谋杀了兄长),成为了金字塔时代又一位口耳相传的暴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夫拉雕像</h5> 这尊闪绿岩雕塑面部、胸腹、四肢和指头的比例非常严谨,神态威严,肌肉线条流畅,头上的王巾条纹和腰间短裙的褶皱都细腻整齐。王座两侧扶手是战争女神塞赫美特的母狮形象,狮子的四足即为宝座的四条腿。 <h1></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卡夫拉的这座雕像<br>还被印在埃及10磅的纸钞上</h5> 最惊艳的是哈夫拉法老脑后有鹰神荷鲁斯以保护的姿态张开双翅,环绕在国王头上庇佑他,王座两侧刻有代表上埃及的莲花和代表下埃及的纸莎草,表明法老对国家的绝对掌控。这只鹰的存在,更是强调了哈夫拉君权的神圣!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客在见证雕像和10埃镑的图案</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鹰神荷鲁斯张开双翅庇护着哈夫拉国王</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孟卡拉王三位一体雕像<br>第四王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孟卡拉王时期<br>(前2490-前2472)</h5> 孟卡拉是哈夫拉的儿子,胡夫的孙子。这座三人雕塑,中间是头戴上埃及王冠,身穿短裙的孟卡拉王,有着阳刚且健硕的肌肉线条。左右挽着孟卡拉王的两位女性分别是:王的右侧女性是带有牛角和太阳圆盘的是哈托尔女神,她是爱与美、舞蹈与音乐的女神。王的左侧女性头顶着刻有旗帜和阿努比斯神的形象,因此推断她是上埃及第十七“诺姆”的拟人化。<div><br><div>注解: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各地出现了最早形式的42行省,古希腊人称之为"诺姆",埃及人自称为“斯帕特",中译为"洲"。上埃及有八个崇拜哈托尔女神的诺姆,不同的诺姆头顶上的图案不同。</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雕像底座上的象形文字</h5> 在雕像底座上,左边在王名圈内刻着法老的名字;旁边是哈托尔女神的名字,以及其称谓“埃及家庭的女神”;右边在诺姆拟人化的女性面前,则是该诺姆向法老“奉献一切珍品”的誓言。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柯阿彼尔雕像<br>第五王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乌瑟卡夫王时期<br>(前2465-前2458)</h5> 这尊古老的木雕,有一个亲切的昵称“老村长”,因为当时把它发掘出来的工人们都觉得他的面相太像他们的村长了。<div><br>事实上,这位叫柯阿彼尔的男子,是古埃及一位颇具地位的祭司和书吏。雕像呈现出了他肥胖的身材和圆润的面型,嘴角隐约有几分慈祥的笑容。<br><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祭司熠熠闪光的眼睛</h5> 大祭司剃过的头发、丰满的脸颊和明显的双下巴让整张脸显得非常圆润。他的眼睛由石英和水晶制成,原本覆盖在身上的石膏和色彩已经脱落。作为一件木制品,能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已经非常难得了。 <h1></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导游在介绍“假门”</h5> 假门是古埃及墓穴中的一块墓牌,嵌筑在墓墙上,也像一块壁板,充当房子外墙面的一部分。导游介绍说:假门四周有很多平行的门框,门框的上面刻着一些死者和他的家人、亲戚平时相处的画面,还有一些放着丧葬祭品的台子和装有贡品的容器。<div><br><div>在古埃及,人们是相信死后还有来生,但是死后的人的命运是不太一样的,法老会升入天堂成为一颗星星,像古埃及的那些神一样,而其他普通的人呢?则会进入一个平行的世界,继续过着类似于人世间的生活。古埃及人认为死后的人,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假门来往阴间和阳间,他们通过这个门来享受阳间人们给他的贡品。</div></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伊太提的假门<br>第五王朝<br>( 前2450年)</h5> 据说这是古王国发现的唯一的木制假门,伊太提是哈托神的祭司,名字和称号就刻在门上的鼓形短柱上。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斯尼布侏儒雕像群<br>第五王朝末-第六王朝初<br>(前24世纪-前23世纪)</h5> 这尊雕像是在石灰岩建造的一间小殿中出土的,雕像刻画了斯尼布侏儒一家。根据雕像上的象形文字记载,斯尼布是王室戏装保管的负责人,还是主持法老胡夫和杰德夫拉的祭祀仪式的牧师。<div><br></div><div>为了掩饰斯尼布的身材畸形,工匠选择了盘腿而坐的形象,而且将头部雕刻比较大,身旁是他的女祭司妻子,妻子搂着他,表明十分爱护体贴这位身材畸形的丈夫。一双儿女在其腿部下方,传递了安宁的氛围。妻子嘴角的微笑似乎让斯尼布的畸形显得不那么难堪。</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书吏像<br>第五王朝前期<br>(前25世纪中期)</h5> 在古埃及,书吏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因能够书写,所以是整个国家官僚机器运转的重要组成元素。<div><br></div><div>眼前这个雕像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微红的面容,一双大眼睛显得十分突出,眼睛用铜线镶边,以模仿眼线。中分的黑色假发在肩膀上形成扇形,与身体其它部分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书吏盘腿而坐,膝上展开用以书写的纸莎草卷。这个雕像已经被印在200埃镑上。<div><br></div></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仆人形象的圆雕</h5> 从第四王朝开始,埃及开始在墓葬品中加入仆人形象的圆雕。这些小型雕像的作用是在阴间为坟墓主人服务,让坟墓的主人在阴间继续享受美好生活。与官方雕像的严格标准相比,这些“小人物”的艺术创作更具特色。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酿啤酒的妇女雕像<br>第五王朝末期<br>(前24世纪中期)</h5> 这尊酿啤酒的妇女雕像栩栩如生,特别写实。她正在将发酵的大麦面揉进水里。但眼睛注视前方,好像前方有什么事件发生,暂时打断了她的工作。这尊雕像十分具有表现力,彰显着生活的真实性。 <h1><i><b>4、第一中间期藏品(前2152-前1994)</b></i></h1>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孟图霍特普二世雕像<br>第十一王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孟图霍特普二世时期<br>(前2065-前2014)</h5> 孟图霍特普二世是古埃及经历第一个中间期的危机和分裂之后,重新统一上下埃及的法老。他柱状胡须、交叉的双臂,以及褐色的肌肤,象征了奥西里斯神。<div><br></div><div>据说,孟图霍特普二世死后,被认为是奥西里斯神的化身。因此,他既是人间的统治者,也是阴间的统治者。双腿和双脚大而厚实,这是罕见的。实心的王座让整个雕像显得坚实厚重。</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埃及士兵<br>第十一王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2135-前1994)</h5> 在第一中间期和中王国时期的墓穴中,除了表现日常生活的墓葬品,还出现了表现当时埃及政治形势的模型。<div><br></div><div>如上图的军队模型。这支军队整齐划一,栩栩如生。队伍由40人组成,站成4列,全部固定于一块木头底座上。</div> <h1><i><b>5、中王国间期藏品(前1994-前1781)</b></i></h1>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王诺弗列特雕像<br>第十二王朝<br>塞索斯特里斯二世时期<br>(前1898-前1881)</h5> 黑色花岗石,高163厘米,塔尼斯头部和胸部发现于1860年至1861年,下半部发现于1904年。后被组装在一起。 <h1><i><b>6、第二中间期藏品(前1781-前1550)</b></i></h1>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马<br>第二中间期<br>(前1781-前1550)</h5> 在第二中间时期的墓葬中,常可以发掘出湖蓝色珐琅质地的河马雕像,接近水的颜色和河马身上绘制的莲花、水鸟的图案表明其生活环境。<div><br>河马一度被古埃及人奉为神明,雄性河马有着强大的破坏性,相传古埃及历史上第一位法老就是被河马杀死的。</div><div><br>雌性河马为保护子女表现出的勇气更令人敬畏,因此生育女神 塔沃里特的形象就是河马。河马雕塑也被古埃及人视为驱散恶灵,帮助死者重生的灵物,它身上画的莲花图案也有重生的寓意。</div> <h1><i><b>7、新王国间期藏品(前1550-前1075)</b></i></h1>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特谢普苏特巨型头像<br>第十八王朝<br>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时期<br>(前1479-前1458)</h5> 在古埃及漫长的历史上,哈特谢普苏特既不是第一位也不是唯一一位坐上王座的女性,但她是唯一一位选择以男性法老形象示人的女王。<div><br><div>这尊头像肤色是男性石像的传统褐色,眼睛周围涂有浓厚的眼线,大大的瞳孔流露出富有魅力的目光,嘴角露出轻柔的微笑。代表埃及统一的红白双冠只残留了底部边缘。作为法老神权象征的柱状胡须也已经破碎,但仍能看出痕迹。</div></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托尔小庙<br>第十八王朝<br>图特摩斯三世时期<br>(前1479-前1425)</h5> 这是图特摩斯三世建造的向和托尔女神献祭的小庙。小庙内同时出土了一尊牛的雕像,位于牛角间的太阳圆盘、眼镜蛇和两片很高的羽毛,都是哈托尔女神的象征。根据牛后颈上所刻的王名圈,雕像可追溯至阿蒙霍特普二世和图特摩斯三世时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托尔小庙</h5> 小庙内部保留了颜色鲜艳的彩绘,小庙对面墙壁描绘了法老正在向阿蒙-拉神献祭品的场景,侧面的墙壁上,图特摩斯三世和妻子还有两位公主,向化身为牛头人身的哈托尔女神献祭酒。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亚面具<br>第十八王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br>(前1387-前1350)</h5> 图亚的木乃伊与其丈夫的同葬于帝王谷陵墓中,存放于棺木内时,头部按照传统带着面具。古埃及人认为面具可以保护面部,且永久保存死者身份。<div><br></div><div>在面部的上方盖有一层亚麻棉纱,因此我们今天看到面具的假发套和项圈上,失掉金箔的深色瘢痕处是面纱留下的痕迹。</div><div><br></div><div>面具的眼睛由彩色玻璃和雪花石膏制成。覆盖在死者胸前的巨大项圈是由镶嵌图案组成的,表现的是多层次贵重宝石模仿琵琶的象形文字和花卉图案。项圈的两端是莲花形状,位于两肩之上,是重生的象征。</div> <h1></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蒙霍特普四世残像<br>第十八王朝<br>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吞时期<br>(前1350年-前1333年)初期</h5> 阿蒙霍特普四世在位期间,热衷宗教改革。其他法老都把自己的形象塑造的非常完美,而他则独树一帜,塑造了真实的自己:长方形的头骨、狭长的眼睛、厚实的嘴唇、尖尖的下巴......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是个迷,但它在后世的艺术史上留下来不可磨灭的痕迹。<div><br></div> <h1><b>图坦卡蒙的宝藏</b></h1><h1><b> (属新王国间期藏品<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h1> 图坦卡蒙的成就功绩,<div>不在其生,而在其死。<br>他对历史最大的贡献,</div><div>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埋葬了。</div><div><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 ——霍华德·卡特</span></div> 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卡尔纳冯伯爵的支持下于1922年发现了图坦卡蒙的陵墓。图坦卡蒙陵墓的发现是世界考古工作成功的顶峰,也是考古史的重要转折点。<div><br></div><div>图坦卡蒙陵墓中的出土文物超过5000件,每件都是无价之宝。难怪有人说图坦卡蒙陵墓中的珍宝被小心翼翼地抬出,并放进展厅的一刹那,任何博物馆中的藏品都黯然失色。</div><div><br></div><div>文物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和所蕴涵的谜团使图坦卡蒙陵墓排在世界十大宝藏的第一位。</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坦卡蒙内层金棺<br>第十八王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坦卡蒙王时期<br>(前1333-前1323)</h5> 开埃博内最有影响力的馆藏当属图坦卡蒙的宝藏。图坦卡蒙10岁登基,在位9年便去世,他不是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法老,却因他的陵墓是3300年来惟一完好无缺的法老陵墓,而闻名于现代。他的王陵占地规模不算大,布局也很简单。墓室的主体由甬道、前厅、棺椁室、耳房和库房组成。<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坦卡蒙墓葬剖面图</h5> 图坦卡蒙墓室里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随葬品,有家具、雕像、武器、包金战车、王杖等,精美绝伦。尤其是那张木制银贴面的狮腿宝座,被挖掘者卡特称赞为“迄今为止埃及出土的最美丽的文物”。<div><br></div><div>据说,卡特花了大约5年时间来挖掘图坦卡蒙的王陵,用了8年时间清理出所有珍贵文物,仅把这些宝物登记造册,并转移到埃博,就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包金大木箱像套娃一般相互套在一起<br></h5> 图坦卡蒙的棺椁共有七层,把墓室塞得满满的。外椁是四层木制圣柜,通体用黄金覆盖,四面镶着鲜艳的蓝釉饰板,上面雕饰着各种旨在保护死者的的宗教象征图形。<br><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木制外椁内是黄色的石英岩石棺</h5> 外椁内是整块黄色石英岩雕成的内椁,盖子是用重达1.25吨的玫瑰色花岗岩制成,石棺周身雕刻的女神伸开双翅托住棺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坦卡蒙棺椁的内四层剖面图</h5> 庞大的石棺盖下,还有三层人形棺。最外一层人形棺是贴金木棺,棺盖上是国王的金像,脸用纯金铸成,前额上镶嵌着艳丽的眼镜蛇和秃鹰(上下埃及的图徽);第二层人形棺也是贴金木棺;最内第三层是盛放图坦卡蒙木乃伊的内层金棺;最后第四层是戴着金面具的图坦卡蒙木乃伊。<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卡特与一名工人正检查棺椁内部</h5> 盛放图坦卡蒙木乃伊的内层金棺前后均用3厘米厚的金板制成,长1.83米,宽0.51米,重110公斤。金棺的棺盖展现了法老的容貌,也彰显了古埃及精湛的黄金制造工艺。金棺的每一部分都经过精雕细琢,并点缀有大量的次贵重宝石和玻璃。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盛放图坦卡蒙木乃伊的内层金棺<br>第十八王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坦卡蒙王时期</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1333-前1323)</h5> 金棺上的图坦卡蒙雍容华贵,两臂相互交叠,手里握着君主的权杖和冥神奥西里斯的神鞭,带有眼镜蛇和秃鹰额饰的内梅什巾冠,代表神圣的柱状胡须,都是王权的象征。<div><br></div><div>此外还有用黄金和珐琅制成的圆形项圈,守护女神的羽翼环抱着金棺(上图右下方为羽翼细部近照)。在腿部位置为保护法老而雕琢伊西斯女神和奈芙蒂斯女神的形象,在棺盖的中央以及沿着金棺边缘刻有象形文字等,均是为图坦卡蒙提供的进一步的保护,图坦卡蒙的名字则刻在王名圈内。</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坦卡蒙金面具发掘现场照片</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上图中照片拍摄于1925年11月份,显示当棺盖打开后,图坦卡蒙戴着金面具的木乃伊完好地躺在棺木中,身上遍铺着黄金珠宝,金面具就套在他的头部和肩上。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坦卡蒙金面具正反面<br>第十八王朝<br>图坦卡蒙王时期<br>(前1333-前1323)</h5> <div>图坦卡蒙面具重达10.23公斤,它的内梅什巾冠条纹是用天青石在厚金板上镶嵌而成。眼镜蛇和秃鹰(瓦吉特女神与奈赫贝特女神的化身,象征埃及统一)在法老的额前探出保护法老免受敌袭,它们是用一系列彩色的次贵重宝石和玻璃在金板上镶嵌而成的。</div><div><br></div><div>同样,项圈也是由12圈彩色次贵重宝石组成,最外圈模仿水滴形吊坠。项圈两头有两只鹰的头部栖息在法老的双肩。在金面具的背后,刻在金板上的长长的象形文字,象征诸神对法老的庇佑。</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坦卡蒙墓室里出土的阿努比斯神雕像</h5> 阿努比斯神雕像出土时覆盖着一层亚麻布,颈项上还围着一条围巾、一层极薄的布料和一个花环。阿努比斯神是亡灵的守护神,它的化身是一只胡狼。它形态肃穆,看起来十分警惕,因为它有保护年轻法老墓穴的责任。它的身下是一个小小的祭坛。<div><br><br></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带有祭坛的阿努比斯神雕像<br>第十八王朝<br>图坦卡蒙王时期<br>(前1333-前1323)</h5> 阿努比斯神雕像是用涂了焦油的木材质成,一些部位以金制成,如耳朵内部,眼睛周围、眉毛,颈部饰带;它的爪子则由银制成。它身下的祭坛上窄下宽,祭坛壁上饰有连续和重复的伊西斯女神的符号“提耶特”和杰德柱图案,具有明确的宗教法术含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花石罐最外层的包金箱子</h5> 这就是在图坦卡蒙墓珍宝室里发现的,带有天盖的华丽贴金木柜内,其内放置着盛放图坦卡蒙内脏罐的雪花石膏箱。 <h1></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盛放内脏罐的雪花石膏箱<b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十八王朝<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图坦卡蒙王时期<br></span>(前1333-前1323)</h5> 这四个小陶人罐中,居然分别放置着图坦卡蒙的内脏,据说是用来存放小法老的肝肺胃肠,四个盖子都是图坦卡门的头像,因为法老年幼,面相有些许女性化。疑惑?小法老的心脏放在哪里了呢?<div><br></div><div>经过查阅资料,这种容器被称做卡诺匹斯罐,是一种古埃及人用来包裹内脏的容器。卡诺匹斯源于古希腊神话,它是长寿星神的名字,这也寄托了古埃及人对来生美好的向往。</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坦卡蒙御座<br>第十八王朝<br>图坦卡蒙王时期<br>(前1333-前1323)</h5> 图坦卡蒙的黄金宝座,堪称埃博的镇馆之宝之一。这是一张木制靠背椅子,上面贴镶着黄金、琉璃陶、银与宝石等物。<div><br></div><div>座椅的椅背上是一幅华丽无比的法老与王后的浮雕像。座椅两边靠档,饰有羚羊的首面,在前腿的扶手上,则雕着护卫神狮子的头像。浮雕画表现墓主人图坦卡蒙及其爱妻恩的家居生活情景。</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坦卡蒙御座椅背上的浮雕</h5> 法老放松自然坐在御座上,双脚放在带垫子的脚蹬上,他面前是王后。在蓝色的假发套上,两人都戴有高高的王冠,胸前戴有大项圈。王后正将香脂(装在她左手杯子里)涂抹在丈夫肩上,一副亲昵的样子。图像上方是一轮金色的太阳,太阳向法老和王后放出一道道光芒,赋予他们生命。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香水瓶<br>第十八王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坦卡蒙王时期</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1333-前1323)</h5> <div style="text-align: left;">香水瓶由雪花石膏制成,被雕刻成莲花和纸莎草图案,两种植物分别握在两名男性手中,他们是尼罗河神的化身。两人戴被梳成莲花和纸莎草的样子的假发,身形丰满,胸部下垂,肚子突出,这象征尼罗河的灌溉所带来的富庶和生命。</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在莲花和纸莎草上方耸立的两条眼镜蛇分别戴有下埃及和上埃及的王冠,这也是埃及南北方统一和平衡的象征。瓶的底座上刻有两只鹰的图案,它们正在保护图坦卡蒙的王名圈。瓶上绘有法老的名字,同时还有他年轻的妻子安克赫森纳蒙的名字。</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坦卡蒙胸甲<br>第十八王朝<br>图坦卡蒙王时期<br>(前1333-前1323)</h5> 图坦卡蒙墓葬品中,最为精致奢华的金首饰之一,就是这个胸甲,这是这位年轻法老的盔甲的一部分。胸甲由前后两部分组成,之间由扣钩相连,分别覆盖法老的前胸后背。<div><br></div><div>在项圈底部有与下方相连的方形图案,描绘的是阿蒙-拉伸赐予图坦卡蒙王权和生命的象征。法老头顶带有眼睛蛇的光轮,身后跟随着两名神祇:阿图姆和尤萨思。<div><br></div><div>背后的项圈中间是一个用金箔围成的方框,当中嵌着带有鹰的翅膀和尾巴的甲壳虫,两旁是两条头戴上下王冠的眼镜蛇。下方垂着几条珠串链子,链子的最下方是罂粟花、莲花和纸莎草的形状。</div></div> <h1><b><i>新王国间期藏品(前1550-前1075)</i></b></h1>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美西斯二世与赫仑神的雕塑<br>第十九王朝<br>拉美西斯二世时期<br>(前1279-前1212)</h5> 拉美西斯二世从年幼起便参与政治和军事事务,在位时间非常长,活到了九十多岁。他留下了多尊宏伟气派的巨型石像,相比之下,这尊儿童形象的雕塑显得非常与众不同。<div><br>这尊雕像的主体是用花岗岩雕成,鹰神的脸部用的是石灰岩。年幼的法老在鹰神的庇佑下,手指放在嘴里,头上顶着光轮,额前饰有眼睛蛇,这些都是王权的象征。</div><div><br><div>法老身后这只鹰是叙利亚的赫伦神的化身。传递一个明确信息:将法老至于外国神祗的保护下能令居住在埃及地区的叙利亚人感到满意。将赫伦神与太阳神同化,以强调拉美西斯二世登基的合法性。<br></div></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梅丽塔蒙雕像上半部<br>第十九王朝<br>拉美西斯二世时期<br>(前1279-前1212)</h5> 梅丽塔蒙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女儿,在王妃尼斐尔泰山丽逝世后,成为拉美西斯二世的主妻。<div><br></div><div>这尊雕塑是一件精致细腻的作品。作者运用了白色石灰岩与蓝色、黄色彩绘之间的色彩对比。她的容貌年经而庄严,绘成黄色的嘴唇略带微笑,头套和项圈更加衬托出皮肤的白皙。</div><div><br></div><div>假发上的每一小绺都绘成蓝色,两圈发带上固定有两条眼睛蛇,它们分别戴着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王冠。梅丽塔蒙头戴王冠,王冠的图案是一圈头上有光轮的眼睛蛇,这是主妻的典型象征。</div> <h1><b><i>8、第三中间期藏品(前1075-前664)</i></b><i></i></h1>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蒙尼尔迪斯一世雕像<br>第二十五王朝初期<br>(公元前8世纪末期)</h5> 这尊由雪花石膏制成的雕像高170厘米,是努比亚人法老施塔之女,高级女祭司阿蒙尼尔迪斯一世。<div><br></div><div>高级女祭司这个职务可以追溯至第十八王朝,高级女祭司是法老掌控和平衡底比斯祭司的重要工具。她们具有特殊的政治重要性。一般法老都是授予其你女儿或姐妹担当此头衔,让她们与底比斯阿蒙神建立密切关系。</div><div><br><div>阿蒙尼尔迪斯一世被雕成庄严迈步的样子,她头戴有假发套,额前饰有两条眼镜蛇,与她头上所戴王冠上的眼镜蛇相似。胸前刻有阿蒙神和姆特神的图案,手中握有高级女祭司的权杖,右手左握有护身符。</div></div> <h1><i><b>9、末朝时期藏品(前664-前332)</b></i></h1>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佩塔梅诺菲书吏坐姿像<br>第二十六王朝初期</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h5> 这尊雕像雕刻的是大祭司佩塔梅诺菲,他是古埃及最大私人墓穴之一的主人。因大祭司的地位,他得以在卡纳克神庙内安放一尊自己的雕像。按照古埃及的传统艺术标准,工匠将他雕刻成书吏的形象。 <h1><i><b>10、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藏品(前332-395)</b></i></h1>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带有萨拉匹斯神的王冠<br>罗马统治时期</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德良时期</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17–138)</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此王冠来源于杜尚地区哈里杰绿洲,在罗马统治时期这里曾矗立着一座祭拜伊西斯女神和萨拉匹斯神的神庙。这个王冠是一件希腊风格的艺术品,与埃及传统风格相距较远。<div><br></div><div>金箔制成的王冠上镶嵌有数组树叶,还点缀有圆形的金制小球,可能是用于模仿花苞的形状。王冠前方有一个金属浮雕装饰,展现了托勒密-罗马时期的埃及文化。</div><div><br></div><div>在山墙、楣饰和带有柯林斯式柱头的圆柱组成的小神庙内,萨拉匹斯神坐在宝座上。柱头上方的两个小肖像象征着伊西斯女神。</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罗马希腊等时期的艺术品</h5> 在埃博中可见许多罗马希腊等时期的艺术品,但都被放在了不起眼的边厅。看看这些古罗马的雕塑精品,衣服的折绉是那么细腻飘逸。但它们与动辄3000年前古埃及的瑰宝相比,还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小辈儿......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楼梯旁的壁画</h5> <h3>导游已经群里发短信催促我们集合了,下楼时依依不舍的再看一眼楼梯旁的壁画,这都是保存了几千年的纸莎草文书和绘画,这些真迹,虽已经破旧,但仍清晰可辨上面的图案和字迹。</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象形文字文书和莎草画<br></h5> <h3>莎草纸是用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作而成,在环境干燥的情况下可以千年不腐。</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穿越古埃及时空,</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浮光掠影,匆匆瞥过……<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庭院绿草甸上的石碑</h5> 出埃博大门,一脚从古王朝直接迈到了现代;馆内空气沉闷,气氛阴郁;而门外的庭院绿草茵茵,蓝天上漂浮着白云......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国考古学家马里埃特的铜像<br></h5> <h3>埃博花园一侧,伫立着法国考古学家马里埃特的铜像,他的遗体就安放在铜像前的石棺内。铜像周围半圆形墙上是历史上埃及考古学杰出人物的半身塑像。</h3>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埃博首任馆长马里埃特<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身着土耳其人服饰</span></h5><br> 爱中华导遊介绍说:马里埃特是法国人(生卒1821---1881年),他当年受卢浮宫委派前来埃及收集古老的铭文抄本,却不料到埃及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立志要为保护埃及文物而奉献自己的一生。<div><br></div><div>在他努力的游说下,埃及于1858年成立了文物局,他成了埃及的首任文物局长。他在开罗北部的布拉克设计建筑了首个埃博,目的是为了阻止发掘出来的埃及国宝流往国外。这个博物馆后又曾两次搬迁,1902年迁至此开罗新馆。</div><div><br></div><div>马里埃特被埃及人称为“埃及博物馆之父”。从他开始,埃及的文物保护从立法、到收藏、到修复、到展出发生了质的飞跃。</div><div><br></div><div>马里埃特逝世后,为满足他“永远守护在他守望一生的埃及文物旁”的遗愿,于是他的墓地选在了埃及博物馆的庭院里,他每天享受着无数埃及人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祟敬的赞礼。</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出埃博我们感慨万千</h5> <h3>由于篇幅有限,还有很多宝物的照片,无法贴上此文,很是遗憾。<div><br></div><div>这里的每一件展品,似乎都在诠释着当年的壮丽辉煌;这里的每一段故事,基本都在复述着曾经的恢弘神秘......</div><div><br></div><div>这种感慨不仅在现场,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当我整理这些近乎“抓拍”的画面时,依然心潮澎湃、赞叹不已......<div><br></div><div>可叹,古埃及文明曾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延续了五千余年。然而它又从这个地球上突然地神秘消失了,且留下诸多千古迷团,至今未解,虽然现代文明有诸多可与古埃及文明一脉相承,但有些依然是无法企及的!(完)<br><br><br></div></div></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