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元 宵 节 的 回 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月十五闹元宵。小时候元宵节的记忆虽然有些清苦,但那份甜蜜与温馨却永远留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年的正月十五,母亲总会蒸一些枣花馍。母亲是蒸馍的高手,母亲会为我们蒸一条小鱼,用两颗红小豆做小鱼的眼睛;蒸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猪,小猪的肚子里是捂熟的甜甜的豆馅;或做一朵花,花芯中是一颗红红的大枣。惟妙惟肖的叫人入眼就有一种馋涎欲滴的感觉。那时,我拿着不同式样的枣花馍,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的灯笼是纸做的,而且能折叠,白天折起来,到了晚上撑起来,在里面点上一支红红的小蜡烛,灯笼上的图画清晰可见,提在手中,整个晚上心里都是暖洋洋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小的灯笼世界,我们总会品评谁的灯笼好看,谁的灯笼亮,即便是不被同伴看好也不会生气。纸做的灯笼很容易被烧坏,稍有不慎就会烧个大窟窿,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热闹的是街上的社火,有狮子,有高跷,有旱船,还有秧歌,那阵阵锣鼓声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四面八方的乡亲赶往县城,使平时宽敞的县城一下变得拥挤起来。每过一支社火队伍经过总会引起两旁路人翘首观看,虽说每年总是那几样,但每年的县城依然人山人海。最为惊险的是狮子上杠,两个人扮的狮子,在高高的台上,在一把老式太师椅的椅子轴上灵活自如,来回走动,地下的人都为他们捏一把汗,他们的精彩表演足见他们高超的技艺。人多最让大人操心的是孩子,孩子顽皮,爱往人群里钻,稍有疏忽就找不着了,记得有一年元宵节,我和二姐一起上街,中途走散了,二姐都急哭了,见到我的那一刻,抱着我直哭,我却傻乎乎的说:没事!没事!从那以后,无论我再软磨硬泡,二姐是说啥也不带我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有趣的是猜灯谜,红红绿绿的纸上写上谜语在风中飘扬,能猜中哪张就撕下来,怀着憧憬与梦想去领奖,猜中了领了奖品自然高兴,即使猜不中也不气馁,图的就是这份开心与快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宵节的夜晚是彩色的,“火树银花不夜天”各色的焰火把夜晚映衬的绚丽多姿,特别是近几年焰火种类的增多和花色的变化更是与过去无法比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儿赶上了好时候,她是幸福的,至少她的愿望我们都能满足。可我总觉得她的伙伴太少,没有我们儿时的那份乐趣,或许是现在条件好了,对年的向往与重视淡漠了的缘故,不像我们那时小时候整天盼着过年,而且对好玩的东西和好玩的事情总是念念不忘,所以即便是现在提起小时候的事情我总是记忆犹新,又令我神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