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梯归来

常常

<p class="ql-block">  公元2022年9月30日,经过五年改造修建的重庆市渝中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建成开放,它一改原来破败、潮湿、灰暗的环境,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重新续写了山城人居空间、市井生活的变迁,成为新时代山城人的新记忆,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也许很多年以后,历史会记下这样一笔。</p><p class="ql-block"> 十八梯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城市中心,上到较场口,下至厚慈街、守备街,坐落于长江之滨,是九开八闭重庆城内连接老城上下半城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注:(九开八闭指老重庆的17道城门,是顺应风水,讲求生克,应“九宫”、“八卦”之象而筑,以示“金城汤池”之意。其中,有九门是专供力夫挑两江河水入城的水门。另外八门本来也可开放,然而后来重庆城内火灾频生,官府认为乃水门洞开不能制克火星之故,便将八道水门统统封闭,此八门从此有名无实,仅当作摆设。故重庆十七门统称“九开八闭”。它们分别为朝天门、翠微门、千厮门、洪崖门、太安门、通远门、金汤门、南纪门、凤凰门、储奇门、金紫门、太平门、人和门、定远门、福兴门、东水门,1927年上半年,为拓展重庆的城市空间,重庆首任市长潘文华主持成立了新市区管理局,老城墙不幸被推翻,现在通远门是保存最好的城门了。</p><p class="ql-block"> 老重庆人,大都能哼唱一首童谣,名为《重庆歌》。这是重庆城门助记口诀,歌中清楚地记录了重庆这十七座城门的名字和特点。</p><p class="ql-block">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开)</p><p class="ql-block">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闭)</p><p class="ql-block">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开)</p><p class="ql-block">洪崖门,广开船,杀鸡敬神(闭)</p><p class="ql-block">临江门,粪码头,肥田有本(开)</p><p class="ql-block">太安门,太平仓,积谷利民(闭)</p><p class="ql-block">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开)</p><p class="ql-block">金汤门,木棺材,大小齐整(闭)</p><p class="ql-block">南纪门,菜篮子,涌出涌进(开)</p><p class="ql-block">凤凰门,川道拐,牛羊成群(闭)</p><p class="ql-block">储奇门,药材帮,医治百病(开)</p><p class="ql-block">金紫门,恰对着,镇台衙门(开)</p><p class="ql-block">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报准(开)</p><p class="ql-block">人和门,火炮响,总爷出巡(闭)</p><p class="ql-block">定远门,较场坝,舞刀弄棍(闭)</p><p class="ql-block">福兴门,遛快马,快如腾云(闭)</p><p class="ql-block">东水门,有一个四方古井,正对着真武山,鲤鱼跳龙门(开))</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重庆是入川门户,陆路水路两栖交通便捷,往来商贾也多在此停留中转。大概是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有口水井,附近居民都吃这口井里的水,水井距离居民的住处正好十八石梯,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作“十八梯”。</p><p class="ql-block"> 十八梯把重庆分割成上下两半城,彼时下半城至朝天门一带是繁华之地。十八梯至上半城一带相对偏僻,随着商贸繁荣,人们也开始在上半城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旧十八梯有七街六巷的街巷肌理:十八梯、下回水沟、厚慈巷、守备街、凤凰台街、响水桥、花街子、善果巷、轿铺巷、永兴巷、瞿家沟、月台坝、储奇门巷子。</p><p class="ql-block"> 这里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给街面上做小生意的人带来了养家糊口的生计。卖小面的、补锅补碗磨剪刀的、卖书、买报、卖杂志,补鞋的、掏耳朵的、拔火罐的所有与生活有关的活计无所不有。</p><p class="ql-block"> 这里包罗了山城传统生活的社会百态,人文风情,洋溢着老城的生活气息,展露着老城生活面貌。 </p><p class="ql-block"> 记不清是哪一年,听说十八梯要拆,我赶紧和朋友去逛了一圈,那时候的十八梯已经不复往日繁华,到处破旧不堪、所存虽房子经过修补与改造,依然阴暗、灰败,沾满油污。嘎嘎作响的卷帘门,搭拉着半边的破旧篷布,已然变了颜色的桌子板凳。所有的一切都极具棚户区的特征,居住条件很差,一家几口或者几代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是很普遍的现象。 一遇大风大雨,最怕的就是屋顶和墙上的东西垮塌下来。</p><p class="ql-block">偶有开着的小门面,卖小面和豆花饭,我们去时临近中午,就选择吃了豆花饭,如今还记得他家的烧菜味道不错,那种街坊邻居见面熟络的招呼声也还热火。</p><p class="ql-block"> 后来,对于十八梯的重新改造修建一事不太了解,它就仅停在了我的脑海中,偶尔会跳将出来让我想念,如同想念我的家乡一样,这可能跟我是恋旧又善感的性格有关系,总对即将失去的老旧的东西心存挂念。 </p><p class="ql-block"> 突然在去年,十八梯象一个重磅炸弹一样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它竟然重生了,虽蜕去了原来的大部分皮,但是内在的精神还在,与它一同生活过的人们的念想还在。为此我很开心,像是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象它也有我的一份一样。</p><p class="ql-block"> 再见是它盛装面世的五个月之后,与朋友携老扶幼来到了它面前。本来来的不多,加之大规模改建,已然没有一点点熟悉的感觉。逢大年初四人很多,摩肩接踵,甚是热闹。</p><p class="ql-block"> 初进,两边商铺灯火通明、商品琳琅满目,熟悉的合川桃片、陈麻花、饮料和奶茶,若不是因为路是斜坡又宽敞些,还以为走进了磁器口。 </p><p class="ql-block"> 一路向上走,看到了保留下来的旧建筑、老堡坎、黄葛古树,还有长长的旧石梯,这些人性化设计让我内心很欣慰、很感动。 </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带着老人小孩,实在不方便细看,直接来到了观音岩,这是壁石崖,上刻:观音岩,据说以前有十余尊菩萨像,因此得名观音岩。后因为自然灾害和1941年6月5日日机大轰炸,就只留下了一尊佛像。这里曾经是重庆府的佛教信仰中心。</p><p class="ql-block"> 这个地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佛崖夕照。相传每到黄昏夕照,崖壁上的观音就栩栩如生,有文人见景生意,以所见所感取名“佛崖夕照”。有不少人在叩拜祈福。</p><p class="ql-block"> 在这稍作逗留,我们直接到了较场口城市阳台,这里是十八梯北端主入口,可以直望上半城(解放碑),又可俯瞰下半城(十八梯),是十八梯标志性景观之一。融合典型的“山水之城”设计元素,依据“寻山、探水、赏月、鉴城”四种视角,打造四处相应的观景空间,让其成为别样的文化艺术广场,名曰:较场揽胜,只是阳台护栏外围两米左右又围了一圈,所以望不到十八梯的全貌,只能伸着脖子看到古井春风那一段,在这里出闸机的时候,有一条提示语,很是重庆,闸机上一张白纸上书:直接走 啥子都不刷!!很是亲切可爱。</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们的十八梯之行算是结束了,看了基本跟没看差不多,后来在网上搜寻一些资料,以做详细了解。</p><p class="ql-block"> 改造后的十入梯点地88亩,建筑面积约16.1万平方米,分为南北风貌景观带和东西旅游拓展带,以“自然风貌”“艺术景观”“历史展陈”和“特色运营”四个类别18个独具项目特色的景观景点,将十八梯的重要历史事件、名人轶事、都市传说、市井风貌等展示给世人。</p><p class="ql-block"> 十八梯分为A区(十八梯风貌区)B区(传统文化体验区)C区(国潮文创体验区)D区(国际交流中心)E区(生活方式中心)。</p><p class="ql-block"> 其中自然风貌2个,分别是花街鸟语、黄葛挂月;艺术景观7个:较场揽胜、古井春风、佛崖夕照、轿辅风云、金紫灵石、善果夜灯、幸运黑板;历史展陈3个:于公挥毫、大轰炸遗址、山城记忆馆;特色运营6个:大巷听更、响水茶香、火锅溯源、禅堂祈福、凤台琴音、巴渝人家。</p><p class="ql-block"> 每个景观都根据自身特点打造,如:花街鸟语保留了自然风貌,以市井街巷的自然景观为观赏主题,凸显以花为名的山城生态休闲街区。黄葛挂月因传说“月老”常化相驻境,故景点完整保留“一树一亭一坝“的布局,打造以月为媒的都市浪漫表白地。这里也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主要取景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每月都推出精彩节事活动,重点节会包括新年祈福大典、巴渝小吃节、七夕情人节、中秋赏月会、市井文化节、旗纛(da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古代军队出征、班师、凯旋等军事活动中多祭旗纛之神。</p><p class="ql-block"> 至于每个景点的体验感如何,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去体验。</p><p class="ql-block"> 对于十八梯的改造重建看法不同,褒贬不一。重建失去了原地貌的原始特色;接地气、与原住的烟火气息。可如果不重建,那样破败杂乱的地方人也是不大愿意去的。再者除了石梯和古树,其余经岁月摧残终将变成一片废墟,最终也会变成林立的高楼,与其让它彻底消失,不如这样有所保留的重建更合理,更人性,能让它长久的留在山城,继续 连通着上下城,见证山城的历史, 山城人也多一个精神依托地。</p><p class="ql-block"> 至于太商业化,要求不能太苛刻,虽说已变得少了识別性,但社会在飞速发展,能在这寸土寸金之地,让它用新面貌存活下去,已是大大的不易了,不能指望让每一个人,或者说绝大部分人满意,毕竟众口难调, 能留住十八梯,反正我已经很满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