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32年巴彦抗日游击队,赵尚志生前唯一的照片(前居中)</h3> <h3> 1942年2月12日,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将军壮烈殉国,至今已经80年了。将军牺牲时年仅34岁,最大的遗憾是致死没能恢复党籍。</h3> <h3> 赵尚志将军画像,2004年9月18日哈尔滨,画家王薇依据赵尚志颅骨鉴定结果而作(2008.6.7.修改)</h3> <h3> 1937年7月,我父母于保合李在德在帽儿山东北抗联六军密营,由赵尚志将军促成结为伴侣,同心抗日,出生入死;也因将军影响,一度被错误开除党籍。<br> 最早听说“赵尚志”,是在1966年文革造反派嘈杂的批判声中,我问冯仲云(曾任三军政治部主任)伯伯,赵尚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冯伯伯说,他是抗联三军的军长,作战勇敢。接着他眯起一只眼,缩只手、掂只脚说,赵尚志个子不高,一只眼睛不好用,一只手有伤,一条腿也有毛病,但很能打仗。日本人怕他,说“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赵尚志的理论水平很高,那时王明在苏联是被喊“万岁”的,没有人敢反对,他就敢反,被开除党籍也要革命、打日本,不怕死,牺牲了……我清楚记得,伯伯最后摇着头说:“你晓得,共产党内有一个‘组织’的问题,有时候真是没有办法……”<br> 冯伯伯没多讲,一来文革前对赵尚志的历史结论多为负面,二来东北党内错综复杂的路线纠葛,给我这样的小孩子也讲不清楚,更何况康生在文革舞台上正红得发紫,草菅人命。许多疑问成了我脑中难解的迷团。直到后来帮妈妈整理回忆录的过程中,看到文革前冯伯伯关于抗联斗争史的访谈记录,才明白当年因为《王康指示信》而引起的东北抗联党内的分歧、分裂,是一道很深的伤口,甚而时至今日还隐隐作痛。而冯伯伯尽管在思想、实践上倾向、赞同赵尚志的主张,又不能违背“上级组织原则”,心路之痛苦,始终难以释怀。文革前夕,冯伯伯在一次历史访问中说,他和周保中(抗联五军军长、二路军总指挥,1964年2月逝世)曾就抗联的历史问题达成共识:“保中同志死前我和他谈妥两个问题:一、王康指示信,他同意是错误的,理由就是以前谈的那些(统战问题、根据地问题、消极和积极的问题)。二、赵尚志不能称为反革命,是抗日的,当然恢复党籍问题没有和他谈。对于历史问题,要由组织上下结论,个人是不能做结论的。”简明扼要,是文革结束后冲破阻力为赵尚志将军平反和深入研究抗联历史提纲挈领的总结。访问录中伯伯明确说:“最基本的就是路线问题,王康信、中代信是抗联历史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很关键性的一个问题,这同关里的路线斗争一样。你不弄清楚这个问题,会得出很多错误的结论。……现在看来肯定地说王明康生的路线是错误的,康生同志在三八[1938]年前,他是犯错误的,[从苏联]回来转变了。所谓王明的第二次投降路线也是从共产国际来的。”伯伯襟怀坦荡,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大有陈毅老帅的风范。<br></h3> <h3> 2008年10月25日辽宁朝阳市,李在德、李敏与冯仲云子女等抗联后代在赵尚志将军塑像前合影。</h3> <h3> 1985年,父亲于保合离世前,曾在回忆录《风雪松山客》中深情寄语: 每当我来到天安门广场上,看见耸立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时候。许多已故的首长、战友和战士们就浮现在我眼前,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真是出生入死,多少好同志倒下去了。……他们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特别使我怀念的就是对敌斗争中顽强勇敢,足智多谋,威震敌胆的抗日民族英雄,我们的北满抗联总司令赵尚志同志。他不仅是对敌斗争的英雄,而且也是同党内错误路线斗争的勇士,他一心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怕枪林弹雨,也不惧大帽横飞。他用自己的大无畏的革命行动,谱写了光辉的战斗篇章。 从他牺牲后敌伪拍的遗首照片上, (这是他留下的唯一照片)可以看到他临死时怒目圆睁、大义凛然的形象。尽管他临终时死不瞑目,含恨含冤离开人世间。但是,他的英雄形象仍活在人民的心中。</h3> <h3>2008年10月26日,赵尚志将军百周年诞辰之际。李在德、李敏及抗联后代,参加辽宁省朝阳市赵尚志烈士颅骨安葬仪式。</h3> <h3> 母亲李在德在回忆录《松山风雪情》中,记录了在赵司令率领下拼死抗日的艰难岁月。谨录《尚志悲歌》,以致怀念<br> 尚志悲歌 <br> 大约1943年夏,我在苏联八十八旅听到赵尚志将军牺牲的消息,心里难过极了。苏联当时出过一本小册子,称他为“中国的夏伯阳”。在我们的革命生涯当中,他是一个影响很大的人。我和保合同志结婚是他促成的,也是因为他被开除党籍,我们受到了影响。<br> 1935年在汤原游击队时,我就听说(东北人民革命军)三军的赵尚志非常能打仗。还有人讲,他平常穿得随随便便,像个伙夫,到老乡家里没人能认出他是司令员。每次打仗缴获的战利品、衣物等,他都先分给战士们。直到1937年6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扩大会在六军被服厂召开,我才第一次见到赵尚志。他个子矮小,脸黑瘦,穿一件缴获的日伪旧军装,好像连枪也没有带,和周保中、张寿篯、冯仲云这些穿戴整齐的首长们在一起,显得非常随便,不像个领导干部。他性格开朗,说起话来比比划划,没有一点架子,我们战士都觉得他容易接近、好说话。如果不从近处细看,一般觉察不出他的左眼睛是假的。这就是威震三江、令日寇胆寒的赵司令。<br>1941年深秋,我和保合同志在王效明二支队沿挠力河畔艰苦行军,和饥饿、死亡搏斗时,赵尚志也在苏联接受任务,率姜立新、张凤岐等五人小分队,回东北梧桐河上游活动。按照任务规定,他们应于12月返回苏联。但赵尚志让张凤岐等三人先赴苏,他只带姜立新在国内坚持。据张凤岐同志回忆:<br>赵尚志对在苏联押了两年多[应是一年半]不满……赵尚志写了很多材料,莫斯科[中共中央代表团]也知道赵尚志过去[过境],就不知道人在哪儿。赵尚志写的信,莫斯科也接不到。他自己写的材料,谁也不让背,别的任何东西都不要,小书包自己总是背着。赵尚志表示:“任可自己死在东北,也不回苏联去了!”让我们4个同志弄马,奔洮南到关里去。……我们3个人先回去的。我告诉姜立新,回去时一定把赵尚志领回去,不回去不行!<br>1943年7月,我看到姜立新,我问他赵司令呢?姜立新说,牺牲在东北啦,……姜立新告诉我,赵尚志他们5个去缴梧桐河警察所。途中姜立新解手,刘炮[混入队伍的奸细刘德山]开枪打死了赵尚志,还有一个新补充的队员也被打死了,……赵尚志同志的尸体,现在也未查清下落。(《访问张凤岐同志记录》,见《中共东北地方党史资料访问录选编——抗联三军专辑》,124~125页)<br>可见,赵尚志将军殉国以前,就已经抱定了宁为真理而牺牲的决心。他要到关内去找党中央、毛主席,汇报《王康指示信》在东北党组织内造成的影响,及其给东北党组织领导的武装抗日斗争带来的巨大损失。他要向“母亲”表明一个被无辜开除党籍的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对民族解放事业至死不渝的忠诚。<br>早在1936年底,赵尚志同志就派朱新阳同志赴苏,汇报北满临时省委对《王康指示信》的一些不同意见。1937年6月,王明开会听取汇报时,批评北满临时省委“左”倾、“冒险主义”、“无组织无纪律”等。据朱新阳同志回忆:<br>王明在发言中,虽然一方面说“吉特补充指示信”中称伪军为同盟军是文字提法上不妥,但结论时又说伪军是难得的同盟军,把我搞得很糊涂。<br>数月后,康生来找我,说准备要我回东北解决三、六军提出的这些问题,问我能不能说服赵尚志,我表示说服不了赵尚志。康生再也没动员我回东北,他夹着皮包就走了。(《访问朱新阳同志记录》,见《中共东北地方党史资料访问录选编——抗联三军专辑》,140页)<br>康生找朱新阳劝说赵尚志的时间,应该是1937年末,正是在此前后,陈绍宾带口信说,苏方要抗联主要领导人到苏联研究配合行动问题。而1938年1月赵尚志赴苏后,却被扣押达一年半之久。令人费解的是,莫斯科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竟会没有任何反应,似乎一点不知道消息!?直到1939年5月,苏方才恢复赵尚志的自由,并且宣布他是共产国际承认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此时,他最盼望得到的中共中央的声音又在何处?<br>1939年10月12日,越境到苏联寻找中共中央的北满省委代表冯仲云,心情急切地写道:<br>亲爱的中共中央负责同志:<br>从1935年5月—1939年5月,整整4个年头了,这是多么悠久的岁月啊!这4个年头中,北满党完全是处在四处隔绝的状态中。他们与外部没有任何的联系,得不到任何直接的援助,没有得到上级组织的领导,……他们在空前严重压迫之下,在巨艰万难的环境中,本着共产党员的真正革命的精神,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不惜流血地向前迈进。“一息尚存,誓死抗日”,使我大中华民族解放史上呈现灿烂的光辉!……<br>我们站在布尔什维克的自我批评立场,向中央提出批评。中央三四年来与东北党,尤其是北满党没有联系,使党内各种问题不能及时的[地]在政治上、组织上的解决,使工作受到无限损失,是错误的。我们认为中央某些同志应该负着错误责任。(冯仲云:《冯仲云给中共中央的工作报告》,见《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 83~150页。)<br>虽然1938年初王明和康生已经回国,莫斯科还有以任弼时为团长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此报告是交由苏方转呈的,但是没有回音。<br>1940年3月,正当赵尚志、冯仲云和周保中在苏联伯力开会统一认识之际,传来北满省委开除赵尚志党籍的消息。3月24日,冯仲云和周保中联名致信中共中央:东北党的全部工作,迫望着党中央迅速恢复直接联系,规定根本办法……(冯仲云:《冯仲云给中共中央的工作报告》,见《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5, 83~150页。)<br>同时,冯仲云和周保中同志都力请北满省委重新审查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议,希望将赵尚志留在党内,但两个希望都落空了。<br>1940年11月,苏方通知抗联领导到伯力开会,说是“会议上有中共代表参加”。而当抗联各路军代表到会时(此时赵尚志已被排挤出领导层),苏方又通知说“中共中央代表不能前来”。东北党组织迫切与中央建立联系的希望又成了泡影。是谁在阻断东北党组织与中央的联系?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历史终归要给出合理的解释……<br>赵尚志执意要去关内、拒绝再去苏联,可见他已对通过苏联与党中央建立联系不抱幻想。所以,他在1941年9月要求回东北活动,并计划亲自去找党中央。尽管他知道,通往延安之路无比艰险,但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正是那种不怕任何艰险、不惧任何敌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他奏响了生命旅程的最后一曲悲歌,为东北抗联史写下了沉重的一页。<br>特务从背后向他开枪后,身负重伤的赵尚志回手用枪打死特务。闻声赶到的姜立新把他背到附近的一个小窝棚里,此时敌人也闻讯赶来。赵尚志腹部血流如注,自知伤势严重,命令姜立新带文件转移,自己拼尽最后的力量进行掩护,后因重伤昏迷被俘。<br>敌人的记载说:<br>赵尚志受重伤后活了约八个小时,在这个时间自供是赵尚志,同时对警察官说:‘你们不同样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在卖国,我一个人死不要紧,现在我就要死了还问什么。’说到这里就闭口不语,只是斜视审讯官,对自己的苦痛也一声不响,表现了一个大匪首的气概。<br>曾参与谋杀赵尚志将军的日本战犯东城正雄,在反省文章里回忆:<br>——审讯马上开始了。赵尚志将军神态威严,一言不发,只是轻蔑地看着在他身前身后转来转去的日本人。不管日本人怎么问,赵将军都是以沉默来对待。直到最后,他才愤怒地说:‘你们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对你们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说了,也是对驴弹琴——没有用!’这时,由于伤势过重、失血过多,赵将军昏倒了。到了(1942年)2月12日早晨8点钟,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br>听说,赵将军的头颅是由三江省警务厅警备股的人锯下来的,后来,把将军的遗体投入了松花江。<br>风悲松山黯,雪怒三江寒,壮士随波去,长歌恸地来。民族英雄赵尚志,从1932年参加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几起几落,百折不回,与日寇浴血奋战十年,战功卓著。他令日伪闻风丧胆,哀叹:“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无论身处多么凶险的逆境,他坚定的信念都无法动摇,直至壮烈殉国(年仅三十四岁)。<br>滔滔松江水,日夜回荡着赵尚志同志的心声:<br>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一天不要放弃对我的领导。<br>1982年,在赵尚志同志牺牲四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组织部致信黑龙江省委,要求对赵尚志党籍问题重新进行调查,实事求是地做出结论。6月8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发出,其中指出:“经复查,赵尚志同志在珠、汤联席会议上以及会后,并没有反对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只是对吉东特委、中央代表来信和王明、康生指示信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批评,不存在反对中央和反党‘左’倾关门主义路线问题,更不存在企图捕杀北满省委领导人问题。赵尚志同志的一生,是忠诚党的事业的一生,是个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坚强不屈,英勇奋斗,作出了重大贡献,直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项决定给赵尚志同志恢复了党籍,彻底恢复了名誉;对受牵连的同志,也相应地给出了公证的历史结论。<br> 尚志同志安息! ——《松山风雪情》李在德<br></h3> <h3>2008年10月25日,李在德为赵尚志将军纪念馆留言。</h3> <h3> 2008年10月26日是赵尚志将军诞辰一百周年。朝阳市隆重举行了赵尚志烈士颅骨安葬仪式和赵尚志纪念馆开馆仪式。在赵尚志烈士纪念馆,李在德留言: “我们纪念赵尚志将军,要学习他敢于坚持真理、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实事求是的精神; 学习他不管在怎样的逆境中,始终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不屈不挠的精神; 学习他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坚强革命意志; 学习他藐视敌寇、视死如归、高尚的民族气节。” 于保合曾说:“名不正而言不顺,东北抗日联军,尤其是北满抗日斗争时期的党史、军史的编写,不弄清王明、康生错误路线的恶果是写不好的。”在赵尚志将军殉国80周年之际。希望更多关心抗联历史的新老读者、抗联后代,实事求是,深入探讨历史的经验教训,继承赵尚志将军追求真理,拼死不做亡国奴的大无畏精神,汇入中华民族盛世腾飞的正道沧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