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奋斗史——写给我的姑姑们

柳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序言 我有三个姑姑,她们都是爸爸的妹妹。由于奶奶家离得近,姥姥家离得远的缘故,我从小就在姑姑们的照看下长大,和姑姑们非常亲近。 第一章:苦涩年代的飞扬青春 我一直觉得爷爷奶奶重男轻女,四个儿子都上过学,姑姑们却几乎没有读过书,“学历”最高的三姑也只是小学毕业。儿时记忆里最清晰的画面就是三个姑姑和奶奶并排坐在炕头上织网,绿色的网线在她们灵巧的手中飞舞,看得人眼花缭乱,竹制的梭子和准子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炉子上的水壶咕咕冒着热气,姑姑们年轻喜悦的脸庞便在这氤氲中变得越发朦胧而迷人了。<br>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姑姑们的爱美之心是无法用金钱来满足的,只能靠自给自足,好在奶奶有一双巧手,缝衣服、做鞋奶奶最拿手,可奶奶的审美和手工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姑姑们对美的追求,只能在我们这些隔辈孩子们的服饰上施展拳脚。<br>  奶奶说大姑年轻时最不听话,最“不会过”,曾经用辛苦插秧十几天攒的钱偷偷给自己买了一件当时最时髦、最流行的尼龙衫,引来同伴们的一片艳羡,也招来奶奶的一顿数落和打骂。<br>  二姑的青春期不停地和青春痘作斗争,由于缺乏健康常识,总是出一个挤一个,以至于光滑的脸上留下了很多坑坑点点。但这丝毫无法掩饰她的俊俏美丽,再加上懂事听话、善良宽厚的性格,二姑当之无愧地成了奶奶最可心的闺女。<br>  三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奶奶说三姑的脾气最不好,任性又跋扈,但这在奶奶眼中是能“顶门户”的优点。四叔只比三姑大两岁,儿时内向寡言,奶奶为了怕儿子上学挨欺负,特意让四叔晚上学,好和三姑在一个班里,让妹妹给“拔创”,而三姑也不负众望,曾经屡次为了帮哥哥而和男生们大打出手,并总是以胜利而告终。<br>  三个姑姑都是干活的好手,无论是插秧、拔草总是把同伴们远远地甩在后面,至于在冷冻厂计件干活更是拔得头筹,干活既麻利又“四置”,织网、补网更是不在话下,而这些都是那个年代在我们这个渔村生活的女人们的“必备技能”。更重要的是,她们在奶奶的言传身教下都养成了勤劳、节俭、善良、真诚、孝顺的品质。<br>  对于生在农村,自小听话,毫无反抗意识的姑姑们来说,婚姻大事肯定是由父母做主的,于是,她们的亲事在奶奶的精挑细选下尘埃落定,三家距离不超二里地,完全符合奶奶“老了要有闺女在身边服侍”的观念,于是姑姑们以奶奶家为圆心,各自经营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第二章:女主奋斗史<br> 宫斗剧女主——大姑 <div>  大姑的一生像是一部宫斗剧。只不过,大姑的争斗对象由后宫佳丽变成了大姑父。他俩的争斗不局限于动口和动手,而是一场智慧的较量,是名副其实的斗智斗勇。大姑父年轻时爱玩牌,虽不赌大钱,但对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的大姑来说也是无法容忍的,在对大姑父屡次规劝、软硬兼施都未果的情况下,大姑开始釜底抽薪,没收大姑父的零花钱令其无赌资,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姑父的应对之策是四处藏钱。鸡窝里、鞋垫下、砖缝中、摩托车座位底下、石英钟的电池槽里、上衣的贴边缝里……大姑每找到一处就伴随着无穷的唠叨和抱怨,而大姑父自知理亏,一边眼睁睁地看着钱被大姑收走,一边绞尽脑汁地思忖下一个藏钱的“秘密基地”。<br></div> 大姑父有一条小渔船,大姑一直和他一起劳作、经营。捕鱼、卖货、补网,年复一年的辛苦却没能让他们攒下多少积蓄。盖房、添置捕捞网具、禁渔期出海被罚款、生病住院……挣钱的速度总是赶不上花钱的速度,稍稍鼓起的钱袋总是被计划中或计划外的事一下子压瘪。大姑在命运设置的一个个障碍间苦苦挣扎,她就像宫斗剧中身份卑微的女主,历经艰难,却越挫越勇。<br> 但女主毕竟是女主,人到中年,儿女双全,大姑开始张罗孩子们的婚事。定了亲事,盖了新房,娶了儿媳,嫁了女儿,得了孙子、外甥,大姑逐渐在向人生巅峰靠拢。虽然也因此而拉下了“饥荒”,可这些在儿女成家、子孙绕膝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况且大姑后来没用上几年就还上了所有欠款,不仅帮儿子装修了新房,还把自己的老房进行了改造和重新装修,手中积蓄虽比上不足,比下仍有余,在这场与命运的斗争中,大姑终于占了上风。<br> 大姑已经六十多岁了,本该安享晚年的她仍然勤劳不辍,继续和大姑父奋战在茫茫的大海上,捕鱼、卖货、补网,周而复始地劳作。一次她的脚骨折了,打着石膏她还要在院子里去补网。去年大姑阑尾炎做了手术,从医院回家后我去看她,大姑的眼中满是焦虑,她说这一病又耽误了几天的补网。我们都劝她趁着生病好好养养身体,她嘴里答应着,可没过几天就又去补网了。我总劝她别这么苦着自己,眼下孩子们的小日子都过得很好,老两口手中还小有积蓄,该歇歇就歇歇吧。大姑总是憨厚地笑笑说“我想手里多攒几块钱,等到老了、病了不至于给孩子们伸手要”。<br> 大姑的一生就像一部宫斗史:与老公斗、与贫困斗、与命运斗、与生活斗,就像所有的宫斗剧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一样,步入晚年的大姑也终于成为了人生赢家。<br> 伦理剧女主——二姑 二姑的人生像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二姑的婆家有三个孩子,二姑夫是大儿子,二姑是长媳,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二姑过门后,经历了家庭伦理剧的编剧们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各种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伺候多病的婆婆,操持小叔子和小姑子的婚事,婆婆去世后照顾公公,小叔子离婚再娶,公公买销赃的摩托车被关进拘留所,公公续弦和后婆婆相处,小姑子夫妇屡次吵架劝和,公公离婚打官司……在这期间她还要精心地照顾一对儿女,给出海养船的丈夫做好后勤保障。<br>  二姑在三十几年的婚姻生活中,有近三十年是和公婆、妯娌住在一个大院里,六间水刷石的北京平哥俩各住三间,公婆住在厢房。几年前小叔子一家买了楼房搬出去住了,照顾公公的重任更是落在了姑姑一个人身上。二姑该冷静时稳得住,该直面时扛得了,该释怀时放得下,她总是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成全别人。<br>  在这些婆婆妈妈的琐事中,二姑的隐忍、委屈、艰难恐怕是无法与人一一诉说的,而二姑凭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宽厚、善良、乐观、真诚赢得了全家人以及街坊邻居们的交口称赞。庆幸的是二姑夫踏实顾家,性格温和,体谅妻子的不容易,给了二姑莫大的理解和支持,两个孩子也懂事听话,如今儿孙满堂,女儿也大婚在即,二姑这位女一号在这部家庭伦理大剧中也终于即将迎来大团圆的结局。 励志剧女主——三姑 <p class="ql-block">  三姑的人生则更像是一部励志剧。三姑刚结婚那会儿家里一贫如洗,和妯娌们分家分得了一套老房子还要往外拿钱,三姑夫妇两开源节流,一边努力挣钱一边能省则省,没几年就把小日子经营地有声有色。三姑婆婆早亡,奶奶忙着照顾孙子孙女也顾不上帮她带孩子,姑姑又是个爱干净的勤快人,一个人带孩子、收拾家,屋里屋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三姑结婚后不多久,奶奶就热心地张罗着给三姑的公公找了个后老伴,以后的二十几年中,三姑和后婆婆相处地亲近又融洽,她的细心、明理、孝顺令亲友、街坊都竖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三姑干什么都是一把好手,速度和质量都是一流,各个冷冻厂都争相请她去工作。可天有不测风云,三姑由于长期的积劳成疾,眼睛出了毛病,再不能干这些长期低头的活儿了。命运的重创别没有击退三姑对生活的热情,她和女儿共同创业开了一家小店,由最初十几平米的一间内衣店,短短几年发展成了一家近百平米的母婴坊,由于良好的口碑和送货上门的优质服务,小店的生意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  三姑性子火辣,天生要强。这几年间,三姑不但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协助女儿拉扯大了三个孩子,给儿子买了楼、买了车,其中的辛苦自然不是几句话能描述的。作为家里的小妹,一旦遇着哥哥姐姐们生病住院,她都义不容辞地出钱出力,还常常在晚上去陪床伺候。爷爷奶奶生病时,她更是不管忙与闲,每天都要伺候好长时间才回去。我父亲生病期间,三姑天天来问候,陪父亲聊天,给他按摩腿,让我们做儿女的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三姑的勤俭、好强、奋进、孝顺也深深影响着一双儿女和我们这些晚辈,如今小店红红火火,三姑三姑父夫妻和睦,妹妹家庭幸福,弟弟也工作稳定,三姑的励志故事未完待续!</p> 第三章:配角也精彩 三个姑父虽然性格迥异,但他们都具备勤俭、能干、淳朴、善良的品质。他们有家庭责任感,虽不善表达但为了妻儿默默付出、毫无怨言,对我们这些晚辈也爱护有加。 <br>  大姑父知道我们全家爱吃海鲜,经常在卖完货以后特意留一些招呼我去拿,从小螃蟹、皮皮虾到各种海鱼和八爪,我家吃的海鲜大部分都来自大姑父的馈赠。<br>  大姑父爱喝一口小酒,但不贪杯。暑假的一天傍晚,我又接到了大姑让我去家里拿海鲜的电话,兴冲冲地飞奔而去,远远地就闻到了熬鱼的鲜味,大姑父正在院子里自斟自饮,饭桌上是刚出锅的一只大鲈鱼,还有焖熟的螃蟹。大姑父说我“真赶嘴儿”,赶忙拿来碗筷让我趁热吃点。不容我拒绝,大姑父已经在我碗里夹满了最肥美的鱼肉,还把螃蟹盖一一揭开来看,瘦的自己吃,满是膏肓的递给我。这一顿海鲜宴吃得我满足又感动。<br>  大姑父很有音乐天分,闲暇时喜欢拉二胡,唱评剧,有时也唱流行歌曲。他从未经受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全靠自己琢磨,但二胡拉得有模有样,歌也唱得婉转动听。我总是可惜大姑父生不逢时,否则他的命运该是另一番模样。<br>  二姑夫性格温和,心思细腻,奶奶在世时总夸他“心善嘴甜”。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是我儿时到二姑家里去玩,正值年前,家家户户都在进行大扫除,只见二姑正站在窗台上擦最顶端的玻璃,二姑夫则站在门口边递抹布边悠闲地抽烟,嘴里念叨着“还是我媳妇能干,看这玻璃擦得多干净!我就不行,上个窗台都不敢。媳妇累了吧?要不咱先下来歇会儿再擦?”我想二姑一定是累的,但心里也一定是美美的,有丈夫的理解和关爱,哪个妻子不是多累都心甘情愿呢?多年以来,这幅画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中,成为“相濡以沫”最好的注解。<br>  三姑父性情随和,对孩子们有耐性,甚至有时有些“孩子气”,这使他很容易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不管是吃的、玩的都倾囊而出,孩子们怎么闹腾他都不生气。三姑父说话总是和颜悦色,对我们这些晚辈很亲近,我们都愿意带着孩子到三姑家去玩,以至于闺女小时候总念叨“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去三姑姥家里玩呀?我想三姑姥爷了。”我想这份想念是晚辈对三姑父最大的褒奖。 第四章:爱的旗帜 如今,姑姑和姑父们都已五六十岁了,除了稍微有些发胖外,身体都很康健,偶有小病小灾,她们都能互相帮扶,携手向前,用理解和付出为我们这些后辈树立了一面爱的旗帜。她们婚姻生活中那些平淡的、琐碎的日常就是生活最本真的样子,也是对“白头到老”最好的诠释。<div>  我最亲爱的姑姑、姑父们,衷心祝愿你们生活如意,身体安康,幸福绵长!</div> 尾声 最后,将摩西奶奶的一句话作为祝福送给我亲爱的姑姑姑父们以及亲人们:惟愿岁月静好,内心从容,珍惜当下,善待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