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海南后的旅行(四)

何立明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创建于二千七百多年前的西周时期,现今之规模,为明初洪武三年(1370)所修建。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古势力后,力图恢复汉民族的体制。平遥古城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建造起来,成为一座明代北方汉族城市的典型。</p><p class="ql-block"> 平遥城不仅城墙保存完好,城内之主要街道布局、建筑物,如寺庙、商铺及民居至今大部分也仍相当完整,井然有序,气势恢宏,可谓中国古城保存最完整的案例,1997年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在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城墙有垛口3000个,敌楼71个,魁星楼1个,象征孔子3000弟子72贤人。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从南门进,一直往正北走有一条南大街,又叫做明清街,是平遥古城最热闹的街。明清一条街是平遥古城的南大街,古城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能够鲜明地折射出古城文化的光彩,是平遥重要的旅游景观。平遥古城以南大街为轴线,古城最高建筑市楼为轴心,形成“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相遥”、“上下有序”的对称布局。</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整个城池状如乌龟,表示长寿吉祥,金汤永固。城南门为龟头,北门为龟尾,东西两边四座城门似四条腿,南门外侧各有水井一口,象乌龟眼睛,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仿佛龟背上的花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它反映了平遥人经受苦难,渴望和平的朴素本质,人们希望在城墙的护卫下,这里是一个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位于平遥古城中心点的“市楼”,形制乃汉代鼓楼之遗留,是平遥城的地标;又因横跨于南大街上,故又称“过街楼”。始建于明代,古代具有报时与示警之功能,现物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所修建,造型高耸,秀丽典雅的气息与城垣的稳固严肃形成对比。市楼全高18.5米,外观作歇山顶三层楼三重檐,二明一暗,二楼夹层为暗层,屋顶饰青黄二色的琉璃瓦,铺瓦排列藏有“寿”、“喜”二字的吉祥图案,屋脊上使用葫芦、宝塔、鸱吻及有剪影效果的装饰铁件,远望略具民俗趣味。</p><p class="ql-block"> 市楼底层面宽三间,进深亦三间,明间甚为宽阔,可容车马通行;二楼南向供奉关圣帝君,悬挂关公之圣 画,是晋商奉拜的职业守护神;三楼四面设回廊,登楼凭栏远眺,市街景观尽收眼底。门额题有“金井古迹”牌匾。中国古时勘地建宅或筑城,常先寻穴凿井,以检验水土是否适合人居,平遥城市楼一侧即存古井一口,井内水色如金,故有“金井市楼”之称,来往的商贾行旅络绎不绝,自由取水,市况热闹繁华。</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位于平遥城隍庙街中段。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始建于明洪武初。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以城内南大街为轴,同平遥县衙东西相对称,城隍庙居上首。平遥城隍庙是一座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它以城隍正殿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建筑保存完好,在国内县级城隍庙中当属珍品。</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在建筑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各 殿宇的木结构形式,开间、上限、木雕雀替图案以及琉璃构件的使用,都严格遵循当时封建礼制,而且工艺上乘,多有独到之处。每间亭台楼阁,都注重雕梁画栋,精磨细琢,十分考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平遥县在明清代商帮经济的发达程度和雄厚财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高雅文化需求。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中院戏台、钟楼、鼓楼一字排开。城隍庙戏台为砖木结构,重檐二层歇山 迥廊式,屋顶满布琉璃瓦,是平遥县城内结构最精致、体量最大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位于明清一条街的西边,和平遥两庙(文庙、城隍庙)遥相呼应。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平遥的县太爷是六品,因此这衙门也叫“平遥县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p> <p class="ql-block">  大堂又叫公堂、正堂、正厅等,也叫“亲民堂”。不过,县衙“亲民堂”的“民”字上多了点。别误会,那可不是错别字,是中国文字含蓄的表现,是亲民更多一点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二堂是审理民事案件的场所,知县除每日上午辰时(九时左右)升大堂署理公务外,其余时间主要在二堂办公,处理日常公务,个别召见下属,秘密询问案件,会见来客等,</p> <p class="ql-block">  县衙内宅又叫“勤慎堂”。</p> <p class="ql-block">  县衙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在平遥古城的古县衙大堂前,游客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表演,一位县令操着抑扬顿挫的北方音腔升堂断案,台下围观群众很多。</p> <p class="ql-block">  文庙即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平遥文庙坐北向南,规模宏大,规制齐全,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平遥古城的主要文物旅游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的九龙壁,是我国现存的九龙壁之一,与大同、北京北海的九龙壁齐名,早已驰名中外。此壁约始建于明代,原是太子寺(已毁)山门照壁,该寺奉祀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任迦毗罗王国净饭王太子的塑像,因之古代邑人以皇家规格塑九龙祀之。1977年,九龙壁被水冲坍塌,近年来以残件原样于(现平遥文庙右侧)修复</p> <p class="ql-block">  平遥大戏堂位于古城九龙壁处,西临文庙、财神庙,南望魁星楼,东临古城墙,是集北派宴舞展示、传统剧目表演、名优小吃品尝、现代化设施助兴、文化艺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演艺场所。</p> <p class="ql-block">  “大戏堂”原名“礼乐堂”,始建于清康熙42年(1703年),历史上曾为官绅礼宾、商贾休闲和演戏宴舞名所。一代宗师启功老先生为平遥“大戏堂”题写了堂名。大戏堂园区包括九龙壁、戏廊、古典式封闭式大戏堂演歌厅、酒吧区和东南海宾舍等6部分组成,其中九龙壁和大戏堂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p> <p class="ql-block">  清虚观是古城内最大的道观。按照道东佛西的传统布局安排,坐落于东大街东段路北。清虚观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观,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为清虚观。元初改名为太平兴国观,后又易名“太平崇圣宫”,清代时复称清虚观。历史沧桑,人世变迁,岁月的流逝使这里的许多道教偶像所剩无几。1998年,清虚观被开辟为平遥县综合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二郎庙位于平遥的北大街79号,是供奉二郎神的道教庙宇,创建于清代。整座庙宇坐西朝东,共三进院落, 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由正殿、玉皇殿、列宿殿、东岳殿等十余座殿堂组成。这座气势弘大、结构严谨的庙宇,显示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我国祠庙建筑中堪称珍品。</p> <p class="ql-block">  二郎庙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二龙戏珠砖雕影壁,影壁前一块罕见的十二元辰图,中间为太极八卦图,周围十二位元辰神配以十二属相,仙人、老虎、兔子……形神兼备,活灵活现。两旁钟鼓楼,左右对峙,高高耸立。</p> <p class="ql-block">  穿过钟鼓楼下的小门,进入面积最大的第二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  钟鼓楼小门旁边有一神马殿,里面站立一位武神,手牵二郎神的神马。神马原为岷江中兴风作浪的龙神,被二郎神收服化为坐骑。</p> <p class="ql-block">  小门对面即是二郎庙正殿,坐落于高高的月台之上,是整个建筑群的主建筑。琉璃殿顶,石刻护栏,精美绝伦,檐下匾额“灵佑苍生”,楹联为“圣德英名垂万古,威灵昭感镇千秋”。</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二郎神的信仰由来已久,二郎神是道教正神,二郎庙是道教的寺观,供奉的主神是秦国蜀守李冰的次子李二郎,秦时,面对成都平原的岷江流域的水患,秦蜀守李冰决意治理,次子李二郎积极协助。经过父子的不懈努力,终于建成了举世瞩目的防洪灌溉综合性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后来的四川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二郎死后,百姓视二郎为神,建二郎庙以纪念。</p><p class="ql-block"> 后由于受到《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影响,二郎庙祭奠的李二郎变成了三只眼神通广大的杨戬杨二郎了。</p> <p class="ql-block">  正殿对面为娱神的戏台,楹联为“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时”。横披为“篆正乾坤”。</p> <p class="ql-block">  列宿殿、元辰殿拱卫左右,高低有别,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土地殿宣示着土地神作为本地主管对二郎神的认可与推崇。</p> <p class="ql-block">  经过正殿两旁的月洞门,是第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玉皇殿居中而建,玉皇殿檐下匾额“道统诸天”,楹联“击金钟群仙聚会,敲玉鼓万神来朝”。院落中安置鼎形天地炉,北为元君殿,玉皇殿两旁建三星、财神两座耳殿,处处显示着至高无上、庄严肃穆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与玉皇殿相对的是二郎神正殿后门。檐下匾额“神功辉日”,两侧墙壁上大书“万法归宗”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尊经阁</p> <p class="ql-block">  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  超山书院位于平遥文庙中轴线上的第四进院落,走过明伦堂便是平遥城内最大的书院,现辟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科举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超山书院在创建之时,平遥的社会经济已不同于康熙年间,但晋商却突飞猛进的发展,票号银行业也逐渐兴起,使得晋商能够慷慨解囊资助书院,让超山这个书院如虎添翼,日益兴旺。</p> <p class="ql-block">  书院是一个县同国家科举考试接轨的教学场所,孩童的启蒙教育基层教育都得在这里进行,但在平遥,当地受“学而优则商”思想的影响,书院除了教授学生必读的四书五经,更多的时间还要用于学习书法、珠算、社交等知识,这也是后人所说的晋商成功的经商三大法宝。</p> <p class="ql-block">  商贾乐于助学,学生热衷经商,使平遥商业和教育的发展形成互动关系,形成了清代平遥超山书院的儒学教育特色。</p> <p class="ql-block">  马家大门高大气派的门楼上写着大大的“马府”二字。马家大院是平遥“四大富商”之首,是清代巨商马中选的故居。马中选自幼聪明好学,写的一手的蝇头小楷,科举挂榜提名,高中举人。由于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背诵经典,并随父临症,后子承父业,因为他有极高的医学天赋且在医学上的刻苦钻研,不久便能默诵中医经典理论著作并烂熟于胸,结合祖传秘方,深钻中医典籍,具备了极其丰厚的医学素养,一生秉承家传,尽得其学,养成了高尚的医德,造福百姓。</p> <p class="ql-block">  马家大院建于同治年间,占地6000平米。共有三个大院,六个小院,占地九亩,取平遥当地民俗“三、六、九”吉祥寓意。院落共有大门八个,寓意八方进宝;小门24个,代表24节气。真是院中有院,门中有门。大院总体布局鸟瞰好似一个大大的“马”字形状,把姓氏融入建筑布局有两层意思,一方面以此告诫后代永不忘本,另一方面隐喻马家“马到成功,一日千里”。</p> <p class="ql-block">  马甲远一生乐善好施,在平遥当地口碑很好,到了中年后又开始扩大经营,投资了票号、茶庄、鞋庄、绸缎庄等,才有了后来的财富,成了平遥第一首富,在当地一直流传着“拉不完、填不满的马家地下金库”之说,可见马家当年有多富裕了,来平遥旅游的都对这里的金库印象深刻,在清朝的时候,平遥的镖局票号遍布全国,对于经济金融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明清街两旁的古式建筑,包罗万象,有票号、钱庄、当铺、药铺、肉铺、烟店、杂货铺、绸缎庄等等,几乎包容了当时商业的所有行当。虽然经过百年浸润,处处已显苍老,但那曾经号令天下的风骨犹在。这条小小的商业古街,当年,晋商风流人物在“朝晨午夕街三市”的繁华中,弄潮商海,纵横驰骋,刻画了中国金融的黄金时代。</p> <p class="ql-block">  在平遥古城明清一条街上,有一家祖传瓦罐牛肉面,我亲自光顾一下,还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  有一梁家鞋铺,门口挂了一个大大的鞋底子,好奇拍了一张图片。</p> <p class="ql-block">  这个坐落在明清一条街中心古香古色的小院怎样?其实是一家私人旅店,白天供人游览,晚上提供住宿。 我就是在这家旅店的上房西屋住了三天。</p> <p class="ql-block">  在平遥古城还有许多这样的仿明清建筑的漂亮小院,每天吸引好多游客到此观光游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