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诚实守信,拜师学医</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是一名全科医师,他精通中西医医术,尤其擅长中医,望、闻、问、切的“中医四诊法”被他灵活运用到救死扶伤之中,他从医32年来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他的医术被父老乡亲认同,铁粉无数,近到汉中,远到西安、广元、成都……的病患都纷纷慕名远道而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初中毕业后考进了南郑卫校学习,毕业奶奶又把他送到老医生舅爷那里跟师学医三年。小时候他常给我讲拜师的头天晚上,舅爷放了一床的零钱(有一分,五分,一毛,两毛,一元,十元……)让他整理好,他老老实实的把那些钱一分不差的整理好,第二天早上早早交给了舅爷。也是因为他的诚实,没有贪婪,舅爷才开心的收他为徒。在学医的三年里,他每天早上坚持六点起床背药性汤头,下午师傅验收效果。期间有病人来了,他就主动耐心的医治,师傅给他把关。医治不了了,或书背的不好了,舅爷会罚他,轻者用戒尺打,重则没有饭吃。他说舅爷告诉他医者要以病人生命为第一,要小心严谨,容不得一丝马虎。 </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头部有一个李子大小的包,小的时候我总是摸到问原由,他说舅爷老是爱为贫困的流浪者义诊,刚开始时他见那些因身上长了疥疮溃烂发炎前来就诊的流浪汉就想躲得远远的,因为他看到那些人蓬头垢面,头上不时还有跳舞的跳蚤,要给他给们治疗上药就得接触,闻到他们身上的恶臭味或其他传染疾病,而那时没有口罩和手套,舅爷就用烟勺敲他的头部,提醒他医生要有仁爱之心。正是舅爷的严厉教导,给他之后的医路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一位医者的仁德之心。</p> <p class="ql-block">“医”路艰辛,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 学医回家后他就去我外婆家求亲,娶了儿时的青梅竹马的妈妈。他们婚后一年,也是1990年,我出生了,他的诊所也开业了。就这样,他看病,妈妈带娃、种地、采茶。1995年时妹妹也出生了,我们一家人四口也算是幸福的小康之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时山村医疗条件差,村医除了白天看诊外,夜间碰到相有病危的、生娃的、喝农药的、蜂蛰伤的,蛇咬伤的……各种突发疾病的病患,妈妈就陪他黑灯瞎火地去出诊。我和妹妹经常半夜发现他们不在家就害怕的大哭,哭声吵醒了邻居,告诉我们爸妈的去向,我们俩才抱到一起进入梦乡。</p> <p class="ql-block"> 我住的村子里有个叫“晋晋”的男孩,他家里很贫穷,他爷爷、爸爸时常爱家暴他妈妈,导致他妈妈离开了,给他的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严重的创伤,尽管村里的长辈都时常教导他,可是失去妈妈养育的孩子终究还是自杀喝了农药,当我们找到他时十分危急可怜,加之他爷爷也没有急救的钱,担心救护车到来之后即使人救活了,农药在小孩体内遗留时间太长了会留下遗症。父亲就当机立断的在村民的围观下顶着各种舆论,展开了抢救……最终在父亲中西医的救治下保住了命,也没有给晋晋留下任何后遗症。事后有村民问:“古大夫,假如晋晋救不过来,你还会被他们赖上的……”他说:“当时只想着救人,都没想其他……”父亲真正做到了救死扶伤。</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子里的人有的搬迁到城里去了,留下的年轻人也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父亲经常为他们优惠诊治。08年非典肺炎之前,诊所的各种税收都很重,可他又是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医生,不乱开药,不过度开药,不给老百姓开贵药,遇到家里太困难的不收诊费,遇到乞丐他更是免费为他们抓药,使诊所常常是入不敷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很多和父亲一样开诊所的乡村医生为生活所迫,放弃了农村,有的转行了,有的带上医师资格证去南方打工,有的则把诊所开到城里去挣钱。在城里工作的伯伯姑姑告诉他凭他的医术,开个诊所最少年收入少10万。他搬去城里,即可以让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还可以实现他自身的价值,更重要的事我和妹妹还可以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父亲当时听了姑伯的话之后就去城里考察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也是相当心动,当他正在整理药品时,村子里的老支书带到几个他的铁粉哭到:“古大夫, 我们几代人都在你这里看病,你搬走了,我们这里又没有大夫来,我们这离城里又远,就医就成了难题……”晚上我看见他和我妈妈整晚都没有关灯睡觉,第二天他就取消了进城的想法,妈妈则背起行囊到江苏学习织毛衣。聪明能干的妈妈逐渐成了织毛衣的高手,给我和妹妹挣来了学费和生活费。 </p> <p class="ql-block"> 08年非典疫情过后,国家也更加重视卫生行业,开始给村医发放一部分补贴,加上父亲常年累月的不断学习,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外来慕名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父亲越来越被乡村父老认可,大家更是尊重他。我和妹妹也从小受到他的影响和指导下,都报考了医学院校。</p><p class="ql-block"> 随着国家对乡村医疗的重视和大力发展,2003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开展,2015年分疗诊级的接踵而来,对乡村医生也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乡村医生不但要有全科医生的看家本领,还得熟练掌握电脑办公运用,打印机、复印机的使用方法及维修等72般武艺。40多岁的父亲开始艰难学习计算机办公。但是他从来不放弃,也不抱怨,我、我先生和妹妹都成了他的计算机老师。父亲常说人就是要敢于挑战自我,要活到老学到老。</p><p class="ql-block"> 15年我和我的先生结婚了,他俩时常不亦乐乎的交流着各自医术经验,先生把他的秘方收入囊中,他让先生给他讲最新的疾病治疗指南。16年先生考取了药师资格证,加之家里的老房子住旧了,先生觉得我爸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便建议让我爸爸搬到城里来,把诊所规模扩大,可以进一步实现他的价值,我们一家人也可以在一起了。正当我们一家人看好房子正准备签约付款时,父亲又反悔了,他说:“村里的留守老人儿童太多了,我搬走,他们就医就不方便。”就这样,他又继续扎根在乡村里。</p> <p class="ql-block">生命扶贫,乡村振兴</p><p class="ql-block"> 2016年国家扶贫工作的开展后,再一次对村医的乡村医疗工作展开了一个新的挑战,周内父亲开展诊疗工作,周末就带着镇、县、市级的扶贫干部走乡入户。包连我们青山沟的干部是两位女同志,因为青山沟基本都是陡峭的山崖,曲折的山路……每次他们来扶贫,父亲都提前为她们准备好所用的物品,让母亲备好丰盛的饭菜,一天扶贫工作完事后都快晚上天都黑了,父亲主动的用他的老年代步车将两名女干部送回牟家坝镇上,他自己再赶夜路,有时候回到家中都快凌晨十二点了。青山沟到牟家坝的那条公路是弯延的单行道,环山饶水蜿蜒曲折,山路不平,没有路灯,加之老年代步的夜光灯效应不是很好。每次到了那个时间段我们全家人都担心不已,提心吊胆的。当然,每次父亲将两名扶贫干部安全送达平安回来后,难免会遭到母亲的埋怨:“她们都是年轻大学生干部,都会开车,让他们自己解决交通问题,虽然你是无偿,但是一旦出问题,除了要你自己的命,你还要负责别人的命……”父亲委屈,但没有任何底气的说:“我比他们相对熟悉这条山路。扶贫路上大家都不容易,她们开车来我也不放心。”全家的劝阻也是无效的,待到周末我和先生回家时,我们会暂时代替他完成他额外的任务。我们不在家,他依然会送她们回牟家坝镇上。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父亲都雷打不动的、毫无怨言的完成他的扶贫工作。</p> <p class="ql-block">言传身教,携手抗疫</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上初一的时候。有一天,隔壁村的刘姨提着礼物来我家,我有点吃惊。刘婆婆解释到:“昨天她和他们老头子拉了个三轮车在卖谷子回来的路上,自己卖谷子的6800多元钱丢到路上,你父亲刚好骑摩车走后面捡到并追上来,如数给我们。这可是我们一年的收入啊。你爸真的是大好人……”童年被父亲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的品质感动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19年新冠疫情以来,60岁的父亲除了默默的支持我,先生,小妹(三人为医务人员)坚守阵地外,自己还如同精壮小伙似的,除了平时的诊疗工作,还有条不紊的开展着村2000多人的防疫工作。他常背着他的急救箱,到王家复测体温,到李家健康宣教…哪个从外地的中高风险地区回来,哪个需要健康检测,他都记录在册,督促村民认真落实。去年先生考研上岸,上学需要三年时间。他主动让妈妈来支援我们小家,给我们带孩子。并拿出他的养老金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把先生感动的哭了。父亲说:“半个女婿半个儿,好好上学,你完成了我不能完成的梦想,是我的骄傲。”当这次新冠病毒入侵西安时,妹妹在大学里服务,我在西安机场当志愿者。别人问他:“两女儿又都在一线支援,你担心吗…”他平淡的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从送他们去医学院校时,我就做好了准备。”</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父亲。少年时期,诚实守信的他,拜得良师指导。开启了他当“医”路之门。青年时期,担当了责任,持之以恒的守护初心,守住了清贫。中年时期,大智大愚,待人厚道热情,成就了大医者精诚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