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能与汪曾祺比肩的扬州书画家--李秋水

穆林

<p class="ql-block">李秋水,1923--2019年,林散之女婿,原广陵书社出版社编辑,当代最具传统功力的书画家、诗人。</p> <p class="ql-block">在扬州近现代文学艺术家中,我最熟悉和喜爱的文艺家莫过于汪曾祺和李秋水二位先生了。</p><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士大夫作家汪曾祺,他通透、纯净、抒情的文风被世人景仰,《受戒》《徙》那清灵灵似带着无尘、脆亮的童声,时时在人们的耳畔回响,令人沉醉。</p><p class="ql-block">同样和汪曾祺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的李秋水,他们共同传承着运河文化,他们利用手中的笔,通过描绘邗上一个个故事和一幅幅图画,折射出静静的运河流淌着古往今来春风得意的状元进士,行走四方的商人巨贾,落破寂寥的失意举子,举子们追逐着梦想,满怀希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但多舛的命运却又让他们在跋涉的焦灼中愁苦,是为了远离亲人和故土,抑或是近乡情更怯的张惶……</p><p class="ql-block">运河的水留下的是不可磨灭的生活记忆,影响、铸就着艺术家的个性,更给他们在创作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初是个大变革的年代,这种变革让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产生出惊心动魄的事和与日月交辉的人。东西方文明的碰撞结束了封建统治,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中国。特别是自1900年之后,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发生了本质突变,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一个先进的西方和一个落后的东方,那时中国在力强的侵略下生存,在重压的条约下喘息,在无尽的内斗里苟延,但却有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在勇往直前,可歌可泣的爱国官兵在浴血戍边,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一次又一次崛起,经历苦难的同时,进步和文明也被唤醒。</p><p class="ql-block">李秋水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出来的书画家,过程的艰辛犹如磐石下面的一颗小草,坚韧而倔强地萌芽、生长直至茁壮,他虽然没有像齐白石、张大千那样名满天下,但作品的文化气质也同样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因为他的作品始终以高层次的精神存在着,同汪曾祺先生一样直白的语言,理意却是无穷的深奥,具有一种玄妙、抽象、隐秘的美感,尤其是先生九十岁后的笔墨及构成图式,看似表面、混沌,实则是无比的高超和莫测,简约的形象中蕴藏着平仆和天真,意味深长而悠远,绵绵不绝,充分体现了作品形式的高度和饱含精神内蕴的深度。</p><p class="ql-block">《画贵士气》以单纯的水墨勾勒出浑厚壮美的高山大壑,透过重峦叠嶂的山岭和蜿蜒曲折的涓涓细流,人们感受到刚健挺拔的用笔,酣畅淋漓的用墨寄寓着纷繁的复杂性,那种沉着、丰茂、幽深的人文情怀,那种写实视觉构成背后的宁静跃动着生命的张力,它可以顺应自然,亦可以战胜自然,它还可以让我们满目灰尘的灵魂在纯净的精神世界中得以永远的休憩与安顿,我们的审美和智慧被带上一个无上的高度,使我们永久地仰望澄澈清明的万里晴空。</p><p class="ql-block">秋水先生和汪曾祺一样善作小品,尺幅之中洋溢着恢宏气势,或娟逸明秀,或古朴苍茫,小中蕴含着大情怀,小中包容着铿锵的江河之声,小中展示出缥缈的万里之遥。</p><p class="ql-block">《画贵士气》用的是写实构架方法,极目处莽莽山岭与绿树浓荫总是掩映着朵朵白云,但秋水先生的写实并非是物象的再现和挪移,而是按照美的原则将自然山水修饰的更加完美,它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与美感认同的体现,它不仅传达着作者的心声,更体现出作品坚实造型和浑然气象,布景用笔于厚实中存储俊俏,苍莽中亦见清流。秋水先生在遵循董巨山水格式的同时,又有金陵、新安等形意前来相助,将丘壑内藏,并诉诸于笔墨,让<span style="font-size:18px;">笔笔有源头来历,</span>笔笔有实际支撑,他像一位舞蹈演员,音乐响起便如一只蝴蝶翩跹起舞,李、刘、马、夏似乎消逝的无影无踪,唯有一个舞者用芭蕾的足音传达故事的情结,诉说内心的衷肠。然而他经验过的大师作品,他经验过的山川水域并没有完全消尽,它会潜藏在舞者的心灵,积累成创造元素,随着时疾时徐的舞步传递给读者。</p><p class="ql-block">《深山幽居》是秋水先生近八十岁时创作的,画幅中群山起伏逶迤,主峰巍峨耸立,山脚大石峥嵘,一以贯之的古木掩映着房舍,郁郁葱葱,茂密深邃,淡淡的云霞悠闲地漫过,远山在高空中时隐时现,一派幽冥壮丽景象。画是继承明清画风的,以文人士大夫思想看山、观云、赏水,它苍莽、深沉带着哲思,一如长夜拥有永恒的闲静,肃穆孤寂而又轻灵高华中蕴藏着数十年的功力、学养以及人生感悟,它既有灵与肉的自我呈现,又有返璞归真永不消色的恒久心声,那种充盈的、内在的、特性的诗情自然把读者的思绪远引至象外之境。苍劲凝重的笔墨似沉浮人生带给人们是一个个沧桑故事,道出了世间的悲欢离合,又似回望经历风雨洗礼后的水天一色,泛起形而上的文采和诗情。它是澄怀味象的人文关怀,这种绵长的关怀思绪在心头荡漾,伴着苍茫混沌且艰刻涩重的笔墨幽情永远承载着奇瑰和美丽。</p><p class="ql-block">《中国无山不美》《浑厚华滋》《是树是草》《朝雾》是秋水先生晚年作品,在体现笔墨高度的同时,更映衬出作品人文精神的抽象性,这种抽象精神是中国画的艺术深度,亦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最根本的归宿。中国画没有了笔墨是等于零的,但没有了精神的中国画会更加苍白无力,血与肉的融合才是最完美的表达。一位美学家说过,感受和理想使情感获得形式,而情感获得形式时,艺术家的思维中便升腾起某种抽象,这种抽象思维由远及近,慢慢清晰地渐变成显象。</p><p class="ql-block">诚然,秋水先生九十岁后的作品是更加富于情感表达的,他有别于青年时期的视觉形象,中年时期的理性意象,他是将对大自然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知混合一体成为抽象,先生深知形似并不重要,它只是艺术的载体,艺术本身则是作者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于笔墨作形意传导,他具有高超的逻辑归纳能力,体现了一个艺术家最深度、最成熟的一面,他不可能将作品变成单纯冰冷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肉、合情合理、五颜六色完整地呈现给读者,秋水先生和汪曾祺的艺术语言同样温婉、亲切、可人,令人沉思、发人深省,不同的是他们一个以形象思维阐述一个道理,一个则以逻辑思维叙述一种感受。我想,假如汪先生亦有百岁高龄,他的文风或许也会像秋水先生那样作跨越式的横向改变吧。</p><p class="ql-block">《中国无山不美》《浑厚华滋》用单纯的水墨构成,它是符合秋水先生九十岁之后作品风格特征的,抽象而概括,可这单纯的抽象美中却有着极丰富的底蕴,有着强大的内在力量,还有着优美而生动的表现形式,他的表现形式单纯到了极致,仿佛去除了人世间的一切污浊和躁动,让人们踏进了一个纯净的世界,在这世界中人们浑身得到了畅快和慰藉,似倾听冥冥高宇之中的天籁之音,于是,极致的单纯让作品为之升华,让人们远离喧嚣,回归到大自然的安宁、平静之中,感受着自足与释怀。先生这类作品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符合现代社会心理的审美需求,为那些不满意灯红酒绿、躁动纷扰的工业城市的人们寻找到一个栖息的家园。</p><p class="ql-block">秋水先生在《是树是草》中删繁就简,利用少之又少的笔墨写就山的一角或水的一涯,苍苍茫茫的丛树和杂草把我们带入儿时的回忆,先生将他最温柔、最隐秘的童年趣事和最富有的生活经历作最简练的概括,这是他自己的切身体会,是他童年妙不可言的甜蜜回味,更似是他投身于包容一切的、温暖的母亲怀抱。</p><p class="ql-block">《朝雾》让我们感受了一个朦胧的世界,一夜雨让一座山变得朦胧,山中的街巷阡陌和一座城亦变得奇妙神秘,似仙境,如梦幻。它的确是座披着幔帐的大山,那里一定有泉水叮咚、百鸟欢唱和芳草馨香,不由让人寻思着拨开迷雾看看其中具象的美丽,可我们不忍让这美丽的朦胧从眼前消失,恰似炽热的骄阳下忽遇连绵细雨,是一种幸福,一种获得,更是一种憧憬。它又似带着一抹淡淡的忧郁,一种甜蜜的欢唱,我们是不能肆意将这迷离的幻境和能够激起人们心灵情感涟漪的朦胧之美打破,随之而来一定是似水柔情的消逝,只有悄声地、静静地怀望这座让人满心喜悦的朦胧山川。</p><p class="ql-block">《拟宋人笔意》《庆香港回归》《黄宾虹诗》《苏东坡诗》为秋水先生盛年之作,沉着爽利、意趣超迈是这几幅字的特点。中国书法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钟繇、苏试、赵孟頫为代表的轻风细雨式的娴静美,一种以张旭、怀素、徐渭为代表的金戈铁马式的激越美,秋水先生则是综合了二者优长,不激不励,将阴阳刚柔平衡的恰到好处,实现了矛盾的对立和统一。</p><p class="ql-block">先生书法不同于他自己的绘画从形意到抽象的改变,而是以中庸之道贯穿始末,他继承民国时期的书法风尚,提倡碑帖互济,劲健与婀娜并存,呈现给读者是永远的雅俗共赏之美。</p><p class="ql-block">书法的高迈一定是源于扎实的笔墨基础,良好的文化素养,敏锐的思辨能力以及充分的社会实践,汉人朴茂、晋人韵致、唐人法度、宋人意蕴、明人烂漫、清人严整均会从其精湛的书艺中得以展露。因此,秋水先生的书法总能让人赏心悦目,品之如沐春风,如饮甘泉。</p><p class="ql-block">在扬州的文艺家中,秋水先生的年龄无疑是最大的,他比汪曾祺多生活了二十年,可他们最美丽、最深刻、最长情的记忆依然是运河的流水,和流水上的古渡。他们的文艺风格尽管有着异同之分,但他们的作品中共同闪烁的却是无尽的真善美的光芒,犹如一盏明灯始终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11日</p> <p class="ql-block">画贵士气(李秋水作)</p> <p class="ql-block">深山幽居(李秋水作)</p> <p class="ql-block">中国无山不美(李秋水作)</p> <p class="ql-block">浑厚华滋(李秋水作)</p> <p class="ql-block">是树是草(李秋水作)</p> <h3>朝雾(李秋水作)</h3> <p class="ql-block">拟宋人笔意(李秋水作)</p> <p class="ql-block">庆香港回归(李秋水作)</p> <p class="ql-block">黄宾虹诗(李秋水作)</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诗(李秋水作)</p> <h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李秋水闲章)</h3> <p class="ql-block">穆林,书画家、艺术评论撰稿人。安徽省美协会员,芜湖市美协理事。安徽美术出版社、上海画坛杂志社出版发行《穆林山水画选集》《穆林作品辑》。</p>